上海進入梅雨期,青浦區富力桃園C區居民心中都籠罩著愁緒。他們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反映,自打2012年交房之後,13棟樓的外立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空鼓、開裂和脫落現象。2016年外牆掉落,損壞電子屏幕;2018年9月,小區5單元11層外牆磚大面積脫落,砸傷樓下維修人員。2019年5月,瓷磚掉落將一樓居民的院子砸壞,「好好的小區拉起了一道道警戒線,出門感覺都得戴安全頭盔,指不定哪天禍從天降」。為何富力桃園的外牆磚掉落這麼嚴重?難道沒辦法修繕解決安全隱患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像一張紙一樣,隨時隨地就可能落下來」
6月24日下午5時30分左右,記者來到青浦區清河灣路706弄的富力桃園小區C區門口。小區共13棟樓,都在11層至18層樓高,外立面以暗紅色牆磚為主。
一進門的公共綠地上有不少孩子正在踢球和嬉戲。聽聞記者欲了解牆磚掉落問題,居民不約而同地抱怨起來,邊說話邊指著緊鄰綠地的2號樓。仔細一看,2號樓下的綠化帶被圍起了警戒線,掛著「高空墜物 請勿靠近」的告示。
△臨近居民休閒區域的2號樓下也是外牆脫落地帶。
抬頭一看,2號樓4單元高層朝南面的牆壁上,紅磚脫落了好幾個平方米,露出灰白水泥牆。另一側5單元高層也觸目驚心,有兩處大面積脫落區域。據居民講,為了防患於未然,物業從鄰近居民家中窗口,用工具將搖搖欲墜的磚面提前捅落。更西側的一處牆面,紅磚已出現可伸進手掌的空鼓區域,延伸至了6層樓處外牆面,空鼓區域下方,正是底樓居民家的天井。
△小區多棟樓宇外立面出現外牆剝落情況。
圈出的警戒區域還有不少。22單元樓朝北面,高和低各有一處「傷疤」,下方正對著進出的樓道門廳。而門廳上方採用的是玻璃材質,其中一塊已處於碎裂狀態。門廳旁的無障礙通道也拉起了警戒線,但因為妨礙出入,已被扯在了地上。
記者轉了一圈,牆磚脫落的區域主要位於4、5、6、22等幾個單元,而牆面空鼓、開裂的情況幾乎所有樓普遍存在。據2017年12月25日富力物業統計,當時有12處牆面開裂;居委會在2018年8月更細緻的排摸中,發現牆面出現空鼓和脫落的隱患至少有58處。居民都十分擔憂:「像一張紙一樣,隨時隨地就可能落下來。」「我們每天抱著孩子進出都膽戰心驚。」
△記者走訪發現,富力桃園小區外牆空鼓情況普遍。
居委會劉書記梳理了過去的應急報告告訴記者,2014年因2號樓外牆磚塊掉落,損壞小區電子屏幕設備;2018年9月,小區5單元11層外牆磚大面積脫落,砸傷樓底維修人員的頭部;2018年4月-5月,陸續有居民反映車輛被掉落的磚塊砸壞、業主手腕被砸;2018年8月,遭遇颱風後的5單元11層附近一處外立面脫落;2019年4月,4單元10層突然脫落,所幸無人在樓下經過。
修繕仍用原有工藝,問題照舊
外牆問題持續多年,近期愈發嚴重,居民都將矛頭指向了開發商上海浦衛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居民掏出手機相冊告訴記者,2017年9月,22單元樓搭建過腳手架對外立面進行修復;可修好不久,2018年上半年又開始脫落了,「這樣的施工質量怎麼能說修好了呢?」記者注意到,兩張圖片中的脫落位置十分相近。
△居民表示,2017年22單元外牆脫落後,經開發商修復,2018年上半年再次脫落,至今未解決。
隱患叢生,維修不力,引發富力桃園小區居民對小區外牆施工質量等問題的質疑。有居民認為,開發商可能選擇了不適合上海氣候的工藝或材質。一旦氣候潮溼、進水,牆面逐漸變形開裂。也有居民分析,2018年冬季雨水較多,使得磚塊分量加重,熱脹冷縮加劇了集中脫落的現象。實際上,居民家中滲水的情況與外立面空鼓的現象一樣嚴重,間接印證開發商在外立面的總體設計上存在一定問題。
居民的猜測是對的。2018年6月28日,青浦區房管局牽頭,與街道、居委、開發商及物業組織協調會。記者拿到的會議記錄顯示,開發商代表並未對牆面脫落原因進行解釋,只是強調2017年以來浦衛地產已經修復過31個外立面。2019年6月25日,記者致電浦衛地產維修部門的張經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小區外牆開裂脫落如此嚴重?浦衛地產既然在2017年組織過維修,為何還出現脫落問題?對方承認,類似外牆貼磚的工藝確實不適合上海氣候,但建設之初並未預料到這個問題。牆磚脫落之初,開發商是為了應急而採用原有工藝進行修復。
已過保修期,得動用維修基金?
富力桃園小區C區於2012年交房,房屋保修期為5年,2017年即過了保修期限。根據國家《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建設工程在保修範圍和保修期限內發生質量問題的,施工單位應當履行保修義務,並對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如不履行義務的,應予處罰。對於保修期後出現的房屋損壞情況,相關維修問題可由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小區開發建設單位協商解決。亦可通過正常程序動用小區維修資金。溝通中,富力地產強調,小區已經過了保修期,開發商不可能無休止地修繕下去,應當啟用小區專項基金或公益收入進行維修。
但居民們並不同意這一說法。居民們認為,早期開發商採取原有工藝進行修復,並未解決根本問題。保修期內問題不解決,豈能出了保修期就做起「甩手掌柜」?
並且,修繕的代價高昂,維修資金或難以承擔。如果要將整個外立面改成噴塗工藝,開發商也算了一筆帳,初步報價是4110萬,主要開支在於多彩塗料、腳手架搭拆、外牆抹灰及保溫砂漿等費用。「造價高昂,建議相關部門、小區業委會啟動維修資金,我們也會再投入一些。」然而在這份報價單出來後,開發商與業委會、房管部門至今未協商出結果。
街道房管所:建議開發商、業主、政府三方承擔
香花橋街道房管所所長蔡祖信告訴記者,2018年6月的協調會結束後,區政府要求開發商給出整體維修的初步維修方案和預算。4110萬的預算提出來後,有關部門提議,讓開發商承擔50%以上的費用,政府和業主再拿出一部分,但開發商方面後續也沒有回應。
據蔡祖信了解,新建小區出現保溫層脫落的情況並不少見。「對於業主而言,剛入住小區不久,就幾乎要掏空維修資金,難免會為之後的小區建設和保養費用產生擔憂,積極性並不高;而物業目前仍舊在虧損運營之中,更無力承受這筆維修巨款。」
眼下,房管所只能要求物業立即對隱患處進行緊急處理(提前剷除將要掉落的部位),對整個小區的外立面再次排查,發現隱患部位提前設置警戒線,預先應急處置。一旦發生墜物情況,要求物業方面立即上報開發商,制定解決方案落實處理。
6月24日當晚大風,富力桃園C區居民向記者轉發的一則視頻顯示,27單元樓高空掉下了近3個平方米的牆磚,砸壞公共區域玻璃,所幸無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