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條中英街如今又火了 日用品最暢銷

2020-12-12 南海網

  昨日下午,記者看到香港一側的店鋪人流如織,而深圳一側則冷清很多。深圳商報記者 李 博 甘躍飛

  昨日(11月10日),本報繼續跟蹤報導深圳市民再次走進中英街購物的情況,中英街很多日用品的價格比深圳市區同類商品價格便宜近四成。報導讓很多曾經去過或遺忘中英街的市民重新看到和關注到它的發展,很多中英街的商戶也很關心中英街今後的發展,他們認為,中英街不可能複製「海港城」,希望中英街應該找準市場定位,才能抓住發展的契機。

  香港商鋪生意有好有壞

  昨日中午,記者再次前往中英街採訪,較周一,遊客的數量明顯增多。在中英街香港商鋪一方,售賣的產品包括日化用品、藥品、保健品、服裝、數碼產品、黃金首飾。但是,記者留意到,並不是每一種類的商鋪生意都特別好。幾乎所有售賣日化用品的百貨商店生意都很不錯,顧客絡繹不絕,很多顧客都把所購的物品搬到店外進行包裝。有的流動小攤販也是以售賣醬油、奶粉、沐浴露等日化用品為主,同樣都有遊客購買。售賣藥品的商鋪同樣有市民光顧,售賣保健品的商鋪內雖然沒有很多顧客,但有保健品商鋪店主告訴記者,雖然散客不多,但是來此進行批發的顧客很多,所以生意照樣很不錯。

  但是,記者注意到,售賣服裝、皮鞋、數碼產品的商鋪生意並不像其他百貨類商鋪那麼好,商鋪內冷冷清清,遊客也是看的多買的少,有的售賣服裝的商鋪還兼著售賣藥品,以此來吸引顧客。而以往是中英街最有名的黃金首飾則只剩下一家在經營,店內只有一名顧客,幾名店員都坐在櫃檯前談天說地。另外一家金鋪則只見招牌不見店面,招牌下的店面已經轉為經營化妝品。

  昨日下午,一群滿載而歸等待過關的遊客在中英街邊檢出口前排隊。深圳商報記者 李 博 甘躍飛

  日化用品行業發展較好

  在香港商鋪的K8化妝品店內,幾名店員都是在中英街長大的,見證了中英街的興衰。有店員告訴記者,K8化妝品店也是在去年才開始經營的,商鋪前身是售賣服裝的,不過因為生意很淡,所以被化妝品店的老闆頂下來,轉為經營化妝品,他們的供貨渠道和莎莎等有名化妝品店的供貨渠道是一樣的。店員說,老闆對市場也沒有很明確的定位,一般情況下是哪種能賺錢就經營哪種行業。K8化妝品店員回憶說,在這十多年間,中英街的服裝、珠寶首飾、電器行業衰落得很快,尤其是在前幾年,很多商鋪都無法經營,關門的商鋪不少。如今,大多深方商鋪仍在經營服裝、數碼產品等行業,所以生意並不好。但經營日用品的百貨商店則一直都能維持經營,即使在最難的時期,這些百貨商店的生意還是不錯。在她們看來,日用品、嬰幼兒用品是中英街最為暢銷的商品。在這十年間,專門經營化妝品的商店在中英街也開始發展起來,如今,中英街香港一邊的商鋪,就有四五家專營化妝品的商店。

  在中英街大榕樹旁的綠葉健康品店裡,店主葉先生的電話一直不斷,訂單不斷。葉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在2002年開的店,當時中英街雖然從大環境上已經走向衰落,但是,這並不代表一個行業經營衰落了,像中英街的波記百貨、實惠百貨,生意並沒有受太大影響。他曾在深圳市區設立過50多個專賣店和專櫃,但最終因為深圳市區經營成本太高,不得不結束經營,退到中英街經營,每個月商鋪租金也只有一兩萬,生意卻很好,中英街一家店的營業額和過去50家店的營業總額相差無幾。

  昨日下午,中英街波記百貨的收銀臺前,標著當天的人民幣與港幣的兌換價。深圳商報記者 李 博 甘躍飛

  商戶對引進名店各有意見

  K8化妝品店店員告訴記者,在這一年的經營中,他們化妝品店的生意額隨著人流量而定,培養了一批熟客,現在,店裡的主要客源還是熟客。和香港市區的化妝品店相比,K8化妝品店的店員沒有太多銷售壓力,因為很多顧客即使去香港遊玩,到最後還是會選擇到他們這裡購買化妝品。店員說,化妝品是依靠人流量發展的,將來,假如中英街能進行改造,引進一些著名的品牌店,或許能提升中英街的整體名氣,整個經營環境都會變好,吸引更多遊客或市民來到中英街。面對引進名店有可能帶來的競爭,店員說,他們店在價格上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畢竟深方那邊的商鋪還面臨著進貨渠道等問題。

  綠葉保健品店的葉先生告訴記者,中英街應該經營什麼類型的商品是由消費者做決定,假如有消費者提出消費需求,肯定馬上就會有商家賣相應商品。從目前中英街的經營狀況來看,中英街的日用品、保健品銷售很不錯,批發生意也很紅火,很多商家做零售生意時,也會按照批發價格賣給顧客,這就吸引顧客前來購買。葉先生提到,但是,中英街引進名店不切合實際,短短200米的街道是無法和香港的大商場競爭的,中英街不可能成為尖沙咀、中環等商業中心,不可能複製「海港城」。不過,假如能引進一些中檔的品牌店,利用中英街免稅的優勢,打破深港的價格區別,或許能吸引一些顧客前來中英街購物。但是,如果引進百貨類的品牌店如屈臣氏、萬寧等店,估計這些品牌店無法和經營成本低廉的波記、實惠等小百貨競爭。

  定位準確才能發展中英街

  對於中英街的未來發展和定位,葉先生也是經過一番思考的。葉先生告訴記者,曾經有政府部門和很多專家都為中英街定位,輝煌時,中英街被定位為「購物天堂」,香港回歸後,中英街又被定位為「一國兩制」的景點,中英街走向衰落後,中英街被定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但在他這個中英街老居民看來,這些定位都不太準確。在中英街輝煌時,很多遊客來到中英街,是衝著進口貨品而來,不會只是來看「一國兩制」,而中英街的歷史博物館規模很小,愛國主義教育也不及內地其他革命老區,所以中英街並不適合從旅遊景點方面進行定位。中英街的商業規模太小,根本無法和香港購物吃飯一體化的大型購物商城相比,各種配套設施並未跟上,所以,假如從購物天堂角度著手,中英街也是很難回到之前的輝煌。「準確定位中英街才能真正發展中英街,而不是依靠政府或專家進行定位。」葉先生說。

  作為中英街香港商鋪一邊僅存的珠寶金行源昌隆珠寶金行對於過往依賴的遊客生意也有不同意見。該珠寶金行在中英街已經有25年歷史,幾名店員戲稱自己為「四大美女」。記者了解到,在中英街輝煌時期,黃金是這裡最火的行業,整條街有上百家金店,謝瑞麟等品牌店都有進駐。後來,隨著中英街的衰落和金價上漲,很多金店因為經營成本問題結束營業。他們店的店面是老闆自己所有,所以還能維持經營。有店員告訴記者,雖然中英街被定位為旅遊景點,但其實遊客的生意很難做。因為貴重飾品的價格和外面的價格相差無幾,大多數遊客寧願花100多元購買假的項鍊,也不願在中英街花1000多元購買K金項鍊。他們店現在就是吃老本,客源主要都是老主顧。

  規範經營方能重樹信心

  昨日上午,市民盧小姐是第一個致電本報諮詢中英街購物事宜的。盧小姐說,1999年,她剛到深圳就衝著中英街商品便宜且是進口商品,到中英街三四次,購買首飾、化妝品、皮包。但是2000年之後,她從報紙或朋友處了解到,中英街售假,從此就再也沒有去過中英街了。即使有朋友來深圳,她也不建議朋友到中英街遊玩。這幾天,她看到本報報導,燃起了對中英街的興趣,想再去看看。盧小姐提出,假如中英街真的能杜絕假貨,規範經營,「相信一樣會勾起許多像我一樣的市民的購買慾望。」

  源昌隆珠寶金行的店員也提到,在中英街發展歷程中,有很多金鋪倒閉,倒閉原因既有外界因素也有內部因素,曾有金鋪販賣假貨,導致顧客信心大減,所以倒閉也是必然的。他們店能維持20多年,跟他們店堅持賣真貨有關。他們這家珠寶金行在20多年裡從來沒有賣過假貨,守住賣真貨的信念,所以才能贏取一群老顧客的信心。K8化妝品店店員告訴記者,香港政府對香港一方商鋪的管理較為規範,海關經常會來檢查商品,曾經有香港商鋪也銷售過假貨,但經過海關突擊檢查,現在,很少有商鋪敢賣假貨。綠葉健康品商店的葉先生說,香港商鋪的管理確實比較規範,只要一有投訴,警方會立即到達現場處理,海關也會進行突擊檢查,所以商家的經營也會十分規範。但當時,深方商鋪的經營方式真的不好,不但賣假貨,有時還會恐嚇消費者,久而久之,消費者也就對深方商鋪失去信心。

  相關新聞1

  再訪波記百貨,探尋發展真經

  「消費者需要什麼,波記就賣什麼」

  昨日下午,記者再度來到位於中英街的波記百貨。當時,店裡正在進貨,波記的負責人忙得暈頭轉向,停不下來說上兩句話,只好約記者昨晚接受電話採訪。

  記者在現場看到,波記的工作人員沒有統一的制服,混在消費者之間難以分辨;門店窄小,一位消費者駐留在貨架前挑選商品,可能就會擋了路;甚至沒有超市裡最常見的收銀臺,兩個進出口擺兩張桌子,上面擺臺收銀機,瞬間就是數萬元的進帳……在這間民房改造的、幾乎不能說有「購物環境」的店裡,卻創造了25年輝煌不倒的奇蹟。這是為什麼?

  波記百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創店之初,波記與當時中英街大多數經營者一樣,經營的是布料、服裝。到了20世紀90年代,不少消費者詢問的是咖啡、味精等家庭日用百貨類的小商品的信息,波記捕捉到這個市場需求的信息,適時對經營思路做了調整,結束了布料、服裝的生意,改為經營日用百貨。波記負責人告訴記者,當他們在中英街上賣日用百貨時,波記是獨此一家,卻不料生意紅火,一火25年。

  波記百貨火起來之後,中英街上的商鋪也有不少跟隨波記調整了經營思路,由原來的銷售布料、服裝、黃金改為賣日用百貨,但波記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都對波記沒有造成太大的衝擊。這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中英雙方對消費者的管制還比較嚴格,內地的消費者不能跨過港方那邊去購物。雖然後來這個禁令打破了,但波記的口碑已經形成,客源穩定,在競爭中已經佔有優勢。

  除了一些個體的日用雜貨店,新一佳也曾經進駐中英街,最後是撤出中英街;中英街的中方商鋪,也曾開過一家大型的百貨商店,但最後也是黯然關閉,至今只留招牌。在同行競爭、甚至是大賣家進駐的情況下,波記依舊保持很旺的人氣,最高峰時小店一天接納六七萬客流是平常事。對此,波記負責人說,與其他商家、賣場相比,波記不足的地方在於,他們沒有良好的購物環境;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在競爭中勝出了,「哪怕是5毛錢,也是優勢,消費者也會選擇波記。這除了我們有穩定的客源之外,也取決於我們有進貨渠道,保證貨真價廉。」

  中英街從幾年前大多數中方商鋪關門之後,進入了蕭條境地。但波記負責人說,這些對他們有影響,但衝擊不大。「中英街是一條什麼樣的街道,市民、遊客及媒體曾經有各種各樣的註解。以前,說中英街是『一國兩制』的縮影;後來,說是『購物天堂』,後來說是『旅遊景點』。但不論外界給中英街的定位如何變幻,波記還是那個波記,不論是經營思路還是盈收,並未受到太大影響。」針對這一點,波記負責人說,他們也會像每天開店、打烊一樣,平常看待中英街的改造,「即便是引進名品店或是大型超市,我們目前還是會繼續堅持自己的方式和思路。」

  在中英街走到終點,左拐經過好幾條巷子,才是波記百貨,有一種地處偏僻的感覺。但波記的負責人說,在波記四周原本都是商鋪,有的經營布料服裝、有的經營金店、有的經營數碼電子產品,但除了其隔壁的「實惠超市」,其他的商鋪紛紛關閉,改造成民宅。而波記還是25年前的波記,店面沒有擴大一平方米,還是那麼擁擠;不管外面的金店倒了幾家、數碼產品更新換代到何種地步,波記20來年賣的還是他的油鹽醬醋茶。

  說到底,波記底氣如此足,是因為波記真的很火;火了這麼多年,就是直接印證波記的經營思路、市場定位是正確的。波記負責人總結說:「我們在這裡幹了20多年,有了今天的規模和成績,也是不斷摸索出來的。一句話,消費者需要什麼,波記就賣什麼。」

  相關新聞2

  深方商戶迴避談發展話題

  目前的中英街,依舊是冷熱兩重天:一邊是港方商鋪顧客人頭濟濟;一邊是中方商鋪門戶緊閉或者門可羅雀,乃至成了消費者休憩整理之地。中英街能否抓住此次契機、重新回暖?深方的經營者對目前的現狀有何看法?對將來有何寄望?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記者心頭,但卻找尋不到答案。

  昨日,記者再次走訪中英街時,發現深方商鋪內有顧客在瀏覽商品,但仍是看多買少,有商鋪店員跑到街上來招徠顧客。記者隨意走進一家售賣皮鞋的深方商店,這家商店沒有客人,店員坐在櫃檯內,並沒有招呼記者。記者留意到,香港商鋪都是採用1∶0.88的匯率進行人民幣和港幣的結算,但這家深方商鋪仍貼出1∶0.9的匯率。當記者表明身份希望能進行採訪,被經營者拒絕。隨後,記者又來到深方一家售賣數碼產品的商鋪,該商鋪櫃檯裡擺放的數碼產品款式都很陳舊,有店員在聊天,但當記者表明採訪意圖時,店員立即拒絕記者採訪。

  昨天下午6時,記者輾轉得知中英街深方商鋪一位經營者的聯繫方式。電話撥通之後,記者表明了採訪意圖,但這位經營者只說,中英街是一個綜合性的區域,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對中英街有明確的定位及管理辦法,作為個人他不方便多談,婉拒了記者的採訪。

  相關新聞3

  本報報導將中英街拉進市民視野

  昨日,本報一篇《中英街日用品便宜近四成》的報導,重新將中英街拉進市民視野。昨日,有數十位讀者撥打本報熱線電話,詢問中英街的辦證手續,「好多年沒去了,看了報導想去看一看。」

  譚女士說,她多年前去過中英街,昨日看到商報的報導後,得知中英街的港貨比香港還便宜時,非常欣喜,想儘快去中英街瘋狂購物一番。黃小姐在一家公司做行政文員,他告訴記者,2001年,深圳和香港沒有開通自由行時,中英街是她的購物首選。兩地開通自由行後,黃小姐便漸漸淡忘了中英街的存在,至此養成了去香港購物的習慣。但久而久之,旅途的辛苦,令她逐漸喪失了過港購物的興趣。昨天看了商報的報導後,再次萌生了去中英街購物的想法。黃小姐說,許多市民對香港並不熟悉,不清楚到了香港後,具體要到哪裡買東西。許多市民去香港僅僅為了買日用品,卻將時間都花在路上。而中英街相對集中,並且路途較近,能夠更好地滿足市民採購港貨的需求。黃小姐表示,如果自己手上的港澳通行證能夠和中英街通行證互通,則會更加便民。

  邀請讀者互動:

  您與中英街之間是否有故事?您對中英街的現狀有何看法?您對中英街的未來有什麼建議和設想?深圳商報歡迎您暢想。互動平臺:

  電話:0755-83900011

  簡訊:13613000011

  QQ:800088022

  早前報導

  深圳商報2010年11月10日:人民幣升值 中英街日用品便宜近四成銷售紅火

  昨天上午,記者在中英街看到,因為一次採購的貨物太多,顧客把貨物擺放在商鋪門前,然後統一結算。深圳商報記者 李博 攝

  《蕭條中英街如今又火了》追蹤報導

  深圳新聞網11月10日訊 (記者 鄭健陽 江曉蠶 實習記者張亦萌)昨日,本報A4版刊登報導——《蕭條中英街如今又火了》,報導中提到,經歷過輝煌、落寞的中英街如今又回到深圳人的生活中,很多深圳市民重新走進中英街,購買貨靚價平的香港日用品。昨日中午,記者再次走訪中英街的商家,有商家告訴記者,中英街能獲得市民青睞既有大環境影響又有內部因素,貨真價實才是吸引顧客的關鍵。

  深圳方冷清香港方紅火

  中英街有200多米長、三四米寬,左右兩側都是小商鋪,左側是深圳商鋪,右側是香港商鋪。走在中英街上,記者發現,兩邊商鋪的生意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況。在深圳一方,記者看到,大多數商鋪處於關閉狀態,有的商鋪正在進行整體維修,從關閉的商鋪門口的廣告圖片可以看出,這些商鋪以前大多經營電子產品。正在經營的深圳商鋪都在售賣衣服、皮包、珠寶之類的商品,很多商品都在進行特價促銷,100元3件的掛牌隨處可見,但顧客寥寥。大多數商鋪的店員都跑到店門口招徠生意,遊客也只是看看就走開了。在一家售賣皮包的深圳商鋪裡,記者發現貨架上擺滿了號稱是路易威登等國際品牌的皮包,貨品櫃中也擺著很多已經過時的照相機和CD唱機。記者隨手拿起一個有路易威登外形的皮包,店主告知價格為200多元。店主告訴記者,現在生意很慘澹,只有在周末時,情況才會好一些。

  香港一方的商鋪中,售賣手錶、衣服、數碼產品的商鋪生意也很冷清,但反觀售賣日化商品、食品的百貨商店,雖然是工作日,遊客量有所減少,但很多百貨商店內仍有不少顧客正在購買生活用品。很多百貨商店店員雖是香港人,但普通話十分流利,店員一直忙著搬貨、收銀。

  昨天上午,記者在中英街看到,一家香港商鋪打出「原裝正貨」的廣告。  深圳商報記者  李博 攝

  日用品價格便宜近四成

  記者走訪了中英街數家香港百貨店,比較了其中一些日用品的價格,發現這裡所售商品的價格確實較其他地方低廉,商品價格比深圳市區超市的價格平均低了近四成。

  在中英街上的香港商鋪可以同時接受港幣和人民幣消費,匯率基本維持在1比0.88的水平。在香港聯興百貨內,一排益力多酸奶的價格為港幣8元,店員立即幫記者折算為人民幣7.5元;店員還強調,這些益力多是香港生產的。在深圳市區的超市中,一排益力多酸奶的價格為8.8元人民幣。一盒美國品牌SUNMAID葡萄乾的售價為24港幣,折合人民幣為21元左右,而在深圳市區超市中,這一品牌的葡萄乾一般被擺在進口食品的貨架上,價格為33元人民幣。

  在嬰兒用品方面,記者發現,比起深圳其他商店和淘寶網,香港商鋪內標的價格則更低。貝親的奶嘴(兩隻裝)價格只要港幣17元,深圳市區商店內的同類商品價格為33元人民幣;一把貝親指甲剪的價格為港幣30元,同類商品在淘寶網上售價58元人民幣,超市的價格為68元人民幣;貝親的奶瓶售價為港幣25元,同類商品在深圳市區超市內售價33元。

  中英街內,生意最紅火的當屬於售賣香港日化用品、食品的百貨店。深圳商報記者鄭健陽攝

  回頭客成為主要客源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中英街香港百貨商店內所售商品價格不僅比深圳市區內超市內的商品便宜,相較香港其他地區商店,這裡所售商品的價格也是較低的。

  在一家名為K8的化妝品店內,店員用流利的普通話向顧客介紹商品情況,並向顧客提供深圳同類商品的售價情況,讓顧客有所比較。在這家化妝品店內,記者了解到,一罐700多毫升的凡士林潤膚露的售價僅為港幣31元,而在淘寶網上的售價就要近40元人民幣。DHC的潤唇膏價格僅為港幣69元,而在深圳市區的銷售則要100元。一盒「我的美麗日記」面膜在香港九龍塘又一城萬寧百貨內的售價為港幣60多元,但該店只售港幣50元,折合成人民幣只有44元,價格十分低廉。

  店員告訴記者,他們這家店開業有一年多,剛開始經營時,因為價格低廉,曾有顧客懷疑過貨品的真假,有的顧客在半信半疑情況下購買了商品,後來,很多顧客都成了回頭客。目前,回頭客成為化妝品店的主要客源。店員還提到,中英街上香港商鋪內所售商品價格比香港其他地方便宜,是因為中英街商鋪目前的租金比較低,員工工資水平也不高,經營成本低也就能夠拉低商品的售價。

  去中英街購物省錢省力

  在採訪中,有顧客表示,去一次香港的成本和來一次中英街的成本是不同的,在商品品質同樣的情況下,他們更願意到中英街購買生活用品,一來省錢,二來也省力。

  市民吳小姐告訴記者,她經常到中英街的香港百貨商店購買一些進口的生活用品。每次來購物,她會將車停放在中英街附近的小區停車場,在中英街購買了一些沐浴露、洗髮水等生活用品後,只要提著購物袋通關,一走出中英街就可以將東西裝進車內,二十多分鐘後就可以回到家中。整個過程所需不過10元辦證費和10元過路費。假如去香港購買這些日用品,除去一年多籤的百元籤證費,每次進出香港就要耗費60多元的交通費,更重要的是,在香港購買沐浴露一類的日用品所耗費的體力很大,她得提著這些重物去搭乘火車、通關,過程所耗精力很大。既然中英街所售商品和香港的一樣,價格又便宜,她當然會選擇到中英街購物。

拎著大包小包的深圳掃貨客。深圳商報記者鄭健陽攝

  人民幣升值帶旺中英街

  一方面是商家堅持賣真貨,價格比較有優勢;一方面是中英街購物就近又方便,兩者相結合,對中英街重現火熱場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英街老店「波記百貨」的有關負責人介紹,除了這些原因,中英街的火熱,還與全國經濟環境緊密聯繫。

  「波記百貨」有關負責人說,波記百貨生意紅火的內部原因是貨真價實,這兩年來,波記百貨以及整條中英街香港商鋪生意都有好轉;另外還有外部因素影響,這兩年,人民幣不斷升值,加上深圳的物價節節攀升,相較之下,中英街的香港商品價格比較低,因此吸引了更多顧客前來購買貨靚價平的港貨。如今,波記百貨每天的客流量有一兩萬,一到周末或年末,他們百貨商店附近都是人山人海。

  相關新聞

  波記百貨負責人:

  貨真價實就是金字招牌

  在中英街,波記百貨的名號和中英街一樣響亮,這家經營「環球食品、家庭用品、日用百貨、女士用品」的百貨商店經歷了中英街曾經的輝煌,也感受過中英街落寞時的蕭條。如今,波記百貨仍是中英街最旺的百貨商店。昨日下午,其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了波記百貨在中英街二十多年屹立不倒的經營之道。

  波記百貨位於中英街歷史博物館的對面,沒有豪華的裝修,波記百貨的黃色招牌也隱藏在商店內,只有街角掛著一個波記百貨的指示牌。波記百貨的門口擺放著很多貨品,兩架收銀機沒有停止過工作,不斷有顧客提著印有「波記」字樣的購物袋進出波記百貨。即使是在工作日,波記百貨店內仍有不少顧客在選購商品,從油鹽醬醋到零食,從沐浴露到絲襪,商品應有盡有。波記百貨的夥計告訴記者,來此購物的大多是回頭客,有些已是十幾年的老顧客了。

  波記百貨負責人說,波記百貨成立於1985年,當時,中英街「購物天堂」的名號很響亮,每天要接待十幾萬的遊客,很多商鋪都在經營衣服、手錶一類的高級貨品。這些貨品的獲利雖然大,但也存在假貨的風險,他們家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以經營日常所需用品為主。在中英街大環境的影響下,波記百貨的生意十分火爆,很多顧客都衝著新鮮來此購買日用品和進口食品,每天接待大量的顧客。1997年香港回歸後,香港和內地往來更方便,中英街沒有以前那樣熱鬧,波記百貨的生意也受到一些影響,但因為牌子老、貨品真,波記百貨在熟客們的關照下仍能繼續經營,受衝擊並不大。

滿載而歸等候過關的深圳市民。深圳商報記者鄭健陽攝

  2000年後,由於中英街部分商店售假貨,並存在強買強賣現象,中英街的名聲很不好,來中英街購物的顧客急劇減少。波記百貨負責人說,當時明顯感到中英街的蕭條,波記百貨的營業額減少兩成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波記百貨更要堅持貨真價實的原則,保證所有商品都是進口正貨商品,堅持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因此贏得了很多顧客的信賴,很多熟客仍堅持來波記百貨購物。這也是讓波記百貨在眾多商鋪紛紛關門的情況下仍能屹立不倒的原因。採訪期間,不斷有顧客前來詢問商品情況,該負責人都了如指掌,一一解答顧客的提問,「這些都是我們的老顧客啊!」該負責人感慨地說。其中一位老顧客告訴記者,從洗衣粉到醬料,都是來波記購買。波記百貨負責人總結道,貨真價實、薄利多銷就是波記百貨的經營理念。

  (鄭健陽 江曉蠶 張亦萌)

  歷史回望

  中英街之「旺」:黃金銷量按噸計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成立經濟特區,中英街和中英街所屬的沙頭角鎮則成為「特區中的特區」。

  中英街真正興旺繁華起來,是在1983年開放中英街協議籤訂之後。由於對中英街投入大量資金、人力和物力整飭、修建,使得這條街迅速繁榮,吸引了大批遊客來此購物,各式各樣的商品,如金銀飾品,布料成衣,食品飲料,日用物品等,讓遊客眼花繚亂,進而紛紛解囊。據統計,中英街最鼎盛時期是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這條短短的街道上有各類商鋪300多間。

  這一時期,金銀首飾成為銷售的熱點,金鋪從最初的3家發展到47家,不足250米長的小街上一天曾經擠進五六萬人次的遊客,中英街迎來了名副其實的「黃金時代」。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僅1988年5月~10月,中英街黃金裝飾品的銷售量就達到5噸,金額達到港幣6.5億元。「購金熱」一直持續,在1992年達到高潮。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都在中英街設有營業機構,中英街僅上繳稅收1年就超過1個億。

  中英街之「痛」:

  賣假貨壞了聲譽

  中英街的優勢僅在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免稅的便宜商品。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中英街的遊客數量開始直線下降。據有關資料顯示,1998年遊客人數跌到800萬人次,到2002年只有128萬人次,然後進一步減少到百萬人左右。商鋪從300多間萎縮到100多間。20世紀90年代之後,相比中國內地市場的開放與繁榮,加上前往香港和境外購物越來越便利,中英街「購物天堂」的光環逐漸淡去,來中英街購物的客流逐漸回落,甚至出現商業蕭條、店員比遊客還要多的現象。

  提起中英街的沒落,其中一個原因已是「眾所周知」:售假及銷售欺詐。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英街的圈中魚龍混雜,欺詐行為時有發生,黑導遊和商鋪經營者勾結……種種不文明經營行為,讓中英街甚至成了「購物陷阱」的代名詞,媒體也屢屢對此類事件進行曝光。在2006年的深圳「3·15」市民抽樣調查中,中英街被評為「消費環境最差的地方」。

  2005年7月,在中英街的最後一家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營業網點的撤出,標誌著中英街經濟走向最低谷時期。2006年4月,深圳商報以《「中英街」商鋪一夜關了九成》為題獨家報導了中英街商鋪關門的情況,引起了全國輿論的關注,中英街何去何從、如何轉型,成為深圳乃至全國輿論關注的焦點。

  時至今日,本報記者再次踏上中英街這條充滿傳奇的街道,仍有大量中方商鋪門戶緊閉。而另一側,港方一些經營日用百貨的商鋪重新熱鬧起來,詢問貨品、買單的聲音聲聲入耳。

  (鄭健陽 江曉蠶 張亦萌)

  編讀互動

  請讀者聊聊中英街

  昨日,本報《蕭條中英街如今又火了》的報導,吸引了廣大讀者關注。

  您與中英街之間是否有故事?您對中英街的現狀有何看法?您對中英街的未來有什麼建議和設想?深圳商報歡迎您聊一聊。

  互動平臺:

  電話:0755-83900011

  簡訊:13613000011

  QQ:800088022

  早前報導

  深圳商報2010年11月09日:蕭條中英街如今又火了 深圳人流行去打醬油

  深圳新聞網11月9日訊 (記者 鄭健陽 實習生鄭燕穎)家住鹽田區的孔小姐細數了家中的零食和日化用品,從酸奶到醬油,從沐浴露到洗面奶,都是從中英街購回的,到中英街購港貨已成為她每個月的例行活動。近日,深圳商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很多深圳市民會選擇在周末到中英街選購香港日化用品,曾經蕭條的中英街如今又火了。

  老主顧重回中英街購物

  孔小姐告訴記者,由於工作關係,她不太方便去香港,中英街就成為她購買港貨的首選之地。其實從1996年開始,孔小姐就經常到中英街購買護膚品等香港貨品。因為當時深圳的舶來品並不像現在這麼豐富,而中英街的香港貨品種類多,品質又有保證,孔小姐當時幾乎每個月都會到中英街購買日化用品。

  孔小姐說,2000年以後,深圳的護膚品品牌越來越多,而且又有各種優惠活動,加上當時中英街的名聲並不好,又是被查到賣假貨,又是被曝光強買強賣,此後五六年,孔小姐再也沒有踏足中英街了。

  「當時中英街的名聲太不好了,深圳的商品又多,我也就覺得沒有必要去中英街購買日化用品了。」孔小姐說,但是到了最近兩年,人民幣升值,深圳的物價也越來越高,中英街商鋪有所整頓,所以她重新到中英街購物。這兩年來,她驚喜地發現,中英街似乎又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港貨品質很好,價格又便宜,加上匯率換算,東西確實比較實惠,「感覺不要錢似的,每次都瘋買。」孔小姐說,如今她每兩個月就會去中英街「入貨」,日化用品和藥品是她的首選。有親戚來深圳,她也會帶他們到中英街購買港貨。

  每天2000人進入中英街

  周六下午,記者前往中英街進行實地採訪。記者到達中英街辦證大廳時剛好是中午12時30分,辦證大廳還未開門辦證,但大廳門口已經站滿了等候辦證的市民,市民還在門前主動排起隊,等候辦證大廳開門。

  下午1時許,辦證大廳一開門,很多市民都湧進大廳填表。記者留意到,好多市民都帶著小推車。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兩年前也來過中英街,當時辦證大廳就寥寥幾個人,辦證只需幾分鐘。如今去中英街的人猛然多了,現在辦證都要排隊,整個過程需要30分鐘左右。李先生說,他要去中英街購買一些牛奶、酸奶,因為他覺得港貨酸奶口味更好,也更濃稠。

  據統計,最近一兩年,前往中英街的市民確實有所增多,每天有2000多人進入中英街,一到休息日,進入中英街的人數還會增加。

  百貨生意最紅火

  進入中英街,記者看到有上百人提著大包小包,等候在出口處,準備過關離開中英街,有的市民的小推車上放著成箱方便麵、牛奶,個個都是滿載而歸。

  走在中英街上,記者明顯感受到,生意紅火的都是屬於香港一邊的商店,大陸一邊的商店要麼關門了,要麼就是沒有幾個顧客。在屬香港一邊的商店中,經營日化用品、零食食品的百貨商店生意最為紅火,幾乎每一家百貨商店內都是人頭攢動,店員都在忙著搬貨,顧客購買後只能拿著包裝袋到店門口自行包裝。有的商販還在百貨商店旁的空地擺起了「無牌攤檔」,方便一些無法擠進百貨商店的顧客購買。就連百貨商店附近的水果攤檔生意都特別紅火,很多遊客逛累了,會在水果攤買上幾個水果解渴。每一個香港商店都貼出字樣提醒,港幣和人民幣都可以消費,按照1比0.88匯率消費。

  在中英街有名的波記商店裡,從柴米油鹽到護膚用品,商品琳琅滿目,很多顧客都是大批量購買,店員只好不停地往貨架上補貨。一位阿姨提著沉甸甸的購物籃,在仔細研究著貨架上的各種進口麥片。她的購物籃內已放滿了醬油、沐浴露、洗髮水等商品。這位阿姨告訴記者,她是深圳人,特意來中英街購買生活用品的,這裡很多食品價格都很便宜,種類又比深圳的多,品質又好,所以每個月都會過來掃貨。

  波記商店開闢了兩個出口結帳處,店員不停地為顧客結算貨品,無暇回應記者的詢問,只說了「生意一直都很好」。記者在店內購買了紙巾、酸奶、沐浴露等商品,結帳時,店員自動幫記者以88折價格進行換算,總共花費200多元。

  生意近兩年又開始紅火

  隨後,記者在中英街又逛了一圈,看到有很多市民都是全家人一起出動「掃貨」,而日用品成為市民選購的熱點。記者走著走著,還有人跑上前來詢問「到哪裡購買整箱的酸奶」。一位帶著母親到中英街購物的深圳市民梁先生說,母親年紀大了,去香港比較折騰,乾脆開車接母親到中英街購買生活用品。他們也是在最近一年才開始頻繁來中英街購物,一般一個月會過來一次,購買一些日化品和食品,香港出產的調料品也是他們選購的重點。隨著人民幣升值,中英街的商品確實比深圳的好多同類商品便宜,品質也更有保證。

  一位在中英街經營雜貨的店主告訴記者,如今一到周末,中英街的遊客就很多,「中英街又旺了」。在一家化妝品商店內,記者逛了一圈,發現其中有很多護膚品的價格都比深圳市區內同類產品便宜,以一盒品牌面膜為例,深圳市區內要賣70元,這裡只售50元,而且還能因為匯率再打88折。

  化妝品店店員告訴記者,其實,中英街在前兩年因為假貨、管理不善等問題,蕭條過很長時間,當時每天只有零星的遊客,遊客也不敢輕易購物。這兩年,香港這邊商店的管理有所加強,政府也打擊假貨,加上香港的貨品確實便宜,人民幣升值等方面因素影響,中英街的生意又開始紅火了。

  遊客抱怨部分管理落後

  在出中英街的關口處,記者看到,有上百人提著大包小包排隊等候出關,但隊伍一直都是緩慢往前挪動。關口檢查處分成四條通道,一條通道是供持多次通行證件的居民使用,一條是供持一次性通行證件遊客使用,另外兩條通道是供無隨身攜帶物品人士使用。現場只有兩名保安人員在維持秩序,但對於通道前的擁擠現象並沒有進行管理,插隊、吵架等現象時有發生,遊客不斷抱怨出關的管理落後。

  有遊客稱,面對越來越多的遊客,有關部門應該完善管理,多開闢通道,或是要維持好現場秩序,防止個別遊客插隊。記者等候了半個多小時,才能進入檢查通道,期間,記者不斷被湧入的遊客擠出通道。

  在等候出關時,一些「水客」在隊伍中穿梭遊說遊客幫他們帶貨。記者了解到,很多水客會以一排酸奶作為酬謝,拜託遊客幫他們帶整箱的貨品出關。有的遊客對此很反感,和「水客」發生一些言語上的衝突。有遊客說,很反感「水客」的行為,這種做法會給中英街帶來負面影響。

  相關連結

  中英街,曾經輝煌曾經落寞

  中英街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內,長不足一裡,寬不盈兩丈。改革開放初期,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加之是當時國內少有的免稅街,中英街吸引了眾多內地遊客,一度成為聞名全國的購物天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中英街輝煌繁榮的頂峰。香港人抓住中英街這一商機,把一些內地當時還緊缺的商品,源源不斷拿到中英街銷售,每天前往購物的人川流不息。只有200多米長、三四米寬的小街,被擠得水洩不通,少時四五萬人,多時八九萬人,人與人之間摩肩接踵,只能擠著往前走。

  但是上個世紀90年代後,這裡的繁華景象日漸衰落。隨著內地經濟發展,來中英街購物的人流逐漸回落,甚至出現商業蕭條、店員比遊客還多的現象。2006年4月,中英街屬深圳一側的商鋪,一夜之間關閉九成以上,香港的商鋪,也不再是以前一派繁榮的景象,曾被稱為深圳「購物天堂」的中英街,開始落寞。

相關焦點

  • 深圳中英街,是時候甦醒了
    這幾年,我們聽過太多中英街「沒落」、「蕭條」、「過氣」的說法,但你或許不知道,現在的中英街正悄悄地「重生」,吸引著大波大波的年輕人前去打卡,仿佛又能看出當年中英街的繁華身影。來源:新浪博客@胡震翻任何事物的轉折、更迭都需要時間,落寞是,甦醒也是。
  • 香港實施奶粉"限帶令" 中英街"找人帶貨"依然猖狂
    上周日,進入中英街購買奶粉等貨品的隊伍已排到商鋪門口  中英街「找人帶貨」依然猖狂  位於深圳鹽田區的中英街,因為香港海關並未在此設立檢查站,吸引了大批「水客」。記者暗訪發現,雖然大陸海關對中英街出境的旅客限帶2罐奶粉,但中英街內「水客」通過物色旅客幫助帶貨的「螞蟻搬家」現象依舊猖狂。
  • 實探丨疫情下的深圳中英街:開街後人氣仍旺,「港貨城」有新未來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中英街生意非常旺,特別是金店。」曾在中英街開店的陳先生告訴記者,「那時候小小的中英街開了幾十家金店,剛開始人民幣面值最大的是10元紙幣,很多生意人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數錢。」對於中英街鼎盛時期的景象,他表示印象深刻。
  • 深圳居民赴港「一周一行」火了中英街
    原標題:深圳居民赴港「一周一行」火了中英街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去不了旺角?那我就去沙頭角!」陳阿姨笑說。  說到深圳的沙頭角,就一定會聯想到中英街。深圳戶籍居民赴港籤證由「一籤多行」收緊至「一周一行」之後,讓原本已經很火的中英街「火上加火」。
  • 中英街水客依然猖狂 裡應外合螞蟻搬家(圖)
    位於深圳鹽田區的中英街,因為香港海關並未在此設立檢查站,吸引了大批「水客」。記者暗訪發現,雖然大陸海關對中英街出境的旅客限帶2罐奶粉,但中英街內「水客」通過物色旅客幫助帶貨的「螞蟻搬家」現象依舊猖狂。
  • 深圳八景之一,網紅打卡地:中英街
    中英街說是一半是深圳一半是香港,那是在香港還沒有回歸的時候。現在香港回歸了,這裡成了一個景點,可進入街道還需要買票。。。裡面就是一個狹窄的小巷,賣一些香港的生活用品,日用品,護膚品,紙尿褲。中英街在當地人眼裡就是假貨一條街,因為去之前是被朋友誤導去了,買了幾個東西越買越覺得不對,結果明知道是假貨也沒辦法。但是真東西也不是沒有,不過自己慎重假的太多,大多店家都是賣假貨的。直接去香港買東西最直接,去中英街就等著後悔。
  • 香港實施奶粉"限帶令" 中英街"找人帶貨"仍猖狂
    位於深圳鹽田區的中英街,因為香港海關並未在此設立檢查站,吸引了大批「水客」。記者暗訪發現,雖然大陸海關對中英街出境的旅客限帶2罐奶粉,但中英街內「水客」通過物色旅客幫助帶貨的「螞蟻搬家」現象依舊猖狂。
  • 購物天堂中英街變成「假貨天堂」
    購物天堂曾是中英街的一個標籤,但現在的人對中英街的印象,更多的是另一個標籤——「假貨天堂」。  近日,旅遊部門執法人員在羅湖如家快捷酒店商務中心,查處了一個無證經營的旅遊報名點。這個報名點推出「深圳一日遊」只需50元的業務,但導遊帶遊客去的地方主要是中英街購物,其中大部分遊客都會買到假貨。
  • 實地探訪中英街:「網際網路+」時代的落寞與輝煌
    曾在中英街開店的黃先生告訴記者,「那時候小小的中英街開了幾十家金店,那時候人民幣面值最大的是10元紙幣,很多生意人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數錢。」對於中英街鼎盛時期的景象,他表示印象深刻。但在1998年後,來中英街的人數開始遞減,特別是隨著深港一體化的逐步加深,中英街開始逐漸沒落。與此同時,「假貨一條街」一度成為中英街的代名詞,2005年之後中英街便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
  • 深圳最特別的一條歷史老街,實行「一街兩制」,如今淪為購物街
    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深圳至今還有一條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街,一腳在深圳,另一腳在香港,實行「一街兩制」,這就是中英街。如果說深圳是一個經濟特區,那麼中英街就是「特區中的特區」!中英街雖全長不足250米,卻是深圳曾經最繁華的地方,也是深圳最具歷史意義的步行街。
  • 深圳旅遊:沙頭角中英街,一段歷史的見證,如今成了商業街!
    如果說世界之窗和錦繡中華這樣的景點沒有歷史沉澱,那麼沙頭角中英街將是深圳最好的歷史科普景點。於是喜歡歷史的阿民,再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拉上小編來了一趟沙頭角中英街之旅,見證那段歷史。中英街是怎麼形成的呢?
  •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英街的前世今生
    如今中英街的發展定位為"旅遊、觀光、購物和愛國主義教育」。2005年11月,中國工商銀行撤掉了在中英街的營業所,至此,當年每天派人到店鋪上門收取巨額現金的5家銀行,全部撤出了中英街。勘界後不久,有人在該淤積河床兩側搭建房屋,陸續出現了擺攤做生意的鄉民,這裡逐步形成了一條小街的雛形,它就是中英街的前身。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前,中英街東側屬中國內地,街西側屬港英當局管制下的香港地區;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後,中英街東側屬深圳市,街西側屬香港特別行政區。在改革開放前,「中英街」是東西方冷戰對峙的最前沿地區之一,雙方的軍警都荷槍實彈,隨時準備戰鬥,氣氛異常緊張。
  • 中英街即將恢復對遊客開放!詳情公布
    6月5日,深圳市鹽田區中英街管理局發布公告稱:6月8日起,中英街有序恢復對遊客開放,每日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3時。中英街現在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片拍攝於2019年4月,陳育柱攝遊客在中英街可以買到香港日用品。
  • 中英街興衰見證中國對外開放窗口變化
    今年64歲的中英街社區居委會主任沙錦濤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前中英街默默無名,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後,中英街就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  香港地區琳琅滿目的商品湧進了中英街,這些內地難以見到的商品吸引來成千上萬的內地群眾。「最高峰的時候每天有五六萬人擠到中英街來買香皂、味精、塑膠凳、尼龍布等商品,中行、建行、工行等國有銀行都在中英街開辦網點。」
  • 中英街:讓歷史告訴未來
    如今的沙欄嚇村早已是經濟社會繁榮,人民安居樂業。1999年,吳天其開始對清朝初年即在村裡流傳的民俗文化——魚燈舞進行挖掘、整理,2003年,魚燈舞在中英街回歸廣場上演,成為沙頭角最重要的民俗文化項目。2008年,「沙頭角魚燈舞」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底,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在沙欄嚇村辦公樓二樓開門迎客,中外遊人到中英街又多了一個品味文化的好去處。
  • 超市、免稅店通通有折扣 中英街舉辦「免稅嗨購節 」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潘峰)近日,中英街推出「十約」中英街文化品牌備受社會關注。「十約」中英街之二約的「免稅嗨購節」,同樣吸引了眾多網友和遊客的目光。記者了解到,即日起至明年2月10日,由中英街管理局牽頭,聯合全港匯、卓悅、優免薈、百匯坊、華港商場、豐天全球供應鏈等多家商家,開啟了為期兩個月的免稅嗨購節年度大促銷活動,推出了「折上折」「購物即送」「滿減」等大波福利,讓前來中英街的遊客盡情享受「買買買」的樂趣。
  • 海關加大徵稅力度 購物天堂受傷中英街趁機興旺
    深圳海關隨後加大了抽檢力度,其中不僅包括了熱銷的iPad、iPhone4等電子產品,還包括了奶粉等日用品的限購。有旅遊人士和香港零售業內人士擔憂,「54號令」會影響大陸遊客赴港消費的意欲,直接拖累旅遊、餐飲、服飾、化妝品、電子產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目前,距離一年一度的聖誕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購物天堂香港的街頭和商場早已打扮得煥然一新。
  • 想了解深圳歷史,就來中英街和東門美食街
    深圳雖說是個年輕的城市,但也有他的歷史,比如屹立至今的中英街。一開始接觸這個地方的時候,以為是具有中國元素和英國元素的一個旅遊景點,那其實不然,根據百科介紹,1898年刻立的「光緒帝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號」的界碑,將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故名「中英街」。
  • 深圳中英街變「低調」了
    村民靠「帶貨」賺錢,賺到人生「第一桶金」深圳經濟特區剛建立的後五年,正是改革開放浪潮最盛之時。當時中英街的出入管制還較為嚴格,但沙欄嚇村的村民可以憑居民證進出中英街。最開始是用手推車,後來改為汽車拉。他記得,最頂峰的時候,全村僅有的三百多人,竟有35戶人家從事蔬菜貿易。250米長的小街,曾每天擠進好幾萬的遊客開放後的中英街,有大量的資金和遊客湧入。
  • 「十約」中英街文化品牌明日推出
    為吸引更多市民走進中英街,品味這條神奇的小街,近期,中英街還發起「十約」中英街幸運遊客「體驗官」徵集活動,最終有十名「體驗官」脫穎而出。他們將受邀參加10日活動,現場接受驚喜禮贈,並深度遊覽中英街最具藝術魅力和文化底蘊的熱門「打卡點」,塑造屬於自己的中英街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