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為丈夫餘秋雨驕傲稱自己曾是十足「胖妞」

2020-12-26 大眾網

  做客這周《藝術人生》的是著名黃梅戲演員馬蘭。當年馬蘭出生的時候,正好上演一部電影《馬蘭花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小蘭那樣勤勞樸實,於是為女兒取名「馬蘭」。

  已經40歲的馬蘭有著讓少女羨慕的身材,苗條而婀娜,可是沒有人知道馬蘭曾經是個十足的「胖妞」。「說起來很可樂,在藝校上課的時候,老師說,馬蘭你為什麼沒有系腰帶,這樣你的腰會受傷的。我說報告老師我系了腰帶。老師說我怎麼看不見,我把肉往兩邊一扒,說在這兒,一個很寬的腰帶最後在腰裡就皺成一小條了。我照照片的時候,同學們排成一排,那我就半個身子側著露在外面,然後還用手擋著這半邊臉。」馬蘭至今還覺得很難為情,因為當時別人能演小姐能演公主,她只能演老太太,「青春期裡,這是我最大的苦惱」。

  從安徽省藝術學校畢業後,馬蘭分配到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第二年,她就憑黃梅戲經典曲目《女駙馬》而一夜成名。但和餘秋雨結婚後,馬蘭的社會角色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的結合也惹來頗多議論,對此馬蘭自有看法,「要說完全沒有幹擾,沒有壓力也不真實,不過好在我們兩個人心理素質還算比較健康,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都還能承受。」馬蘭說她挺為餘秋雨驕傲,尤其是這兩年餘秋雨所參與的探尋文明之路讓他經歷到很多人幾輩子的豐富人生。「在餘秋雨遠走人類文明之路的時候,報紙上對他的批評文章卻是鋪天蓋地。」馬蘭說起那些日子仍然非常傷心,但是她又說那也是他們最充實的幾年。「當他出行幾萬裡考察回來,我有那種失而復得的感覺,人生由此而完美。」

  馬蘭近來很少登臺演戲了,她的身份似乎變得更純粹——餘秋雨的太太。節目現場馬蘭提及了她最後的演出劇目、和餘秋雨合作的《鞦韆架》。「這部戲花了我3年的時間,黃梅戲的底子太薄,所以要想發展,我們就把京劇、現代舞、西方歌舞劇裡的許多東西拿過來了。可是很多人看過之後說這根本不是黃梅戲!」《鞦韆架》演了不多的場次就停止了,馬蘭從此也告別了舞臺,不過她表示一直不曾放棄大家,「我匯報一下,目前正在跟一群音樂家一起在錄音棚裡做實驗,從唱腔旋律、演唱方法、風格、節奏處理等等,已經完成了40%,我想年底,最晚明年上半年會有一臺非常新的東西出來。」

相關焦點

  • 著名黃梅戲演員馬蘭談丈夫:餘秋雨其實很孩子氣
    曾以為餘秋雨是白髮老頭第一次見餘秋雨之前,馬蘭正在讀他的《藝術創造工程》,一邊讀一邊由衷地佩服:「這個老傢伙真厲害。」她以為,他應該是60多歲白髮蒼蒼的一個老頭。後來馬蘭去上海演出,打電話請餘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沒票,餘秋雨笑起來:「我有啊,你要的話,我也可以給你幾張。」  演出結束後,餘秋雨一蹦一跳從觀眾席走上舞臺,歪著腦袋問馬蘭:「你知道我是誰嗎?」馬蘭當時沒想到自己日後會嫁給餘秋雨,因為對他一直是仰視的。有一天餘秋雨淡淡地說一句:「其實你做我老婆挺好。」馬蘭也很平靜地回答:「好像是挺好的。」兩人互相都沒看一眼,心裡知道,就是他(她)了。
  • 餘秋雨:我對馬蘭有愛,對前妻李紅有愧
    李紅心動了,但餘秋雨不贊成兩地分居。 李紅將女兒交給父母照顧,執意南下深圳,在一家服裝廠上班。不為李紅所知的是,餘秋雨這時認識了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馬蘭風華絕代,紅遍全國。餘秋雨風度翩翩,才華橫溢,兩人互留美好印象。
  • 馬蘭:餘秋雨是上天賜給我的禮物;若有下輩子,我還會嫁給他
    因為馬蘭將飾演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表演得活靈活現,加上她對自己聲音技巧性地把控,給觀眾帶來的是一場視聽性的盛宴,所以在這忙碌喧譁的世界裡,欣賞者將這一場盛宴當作是對自己的告慰,從中獲得短暫地安寧。這也可以解釋馬蘭為什麼會家喻戶曉的理由。
  • 馬蘭為何嫁給餘秋雨?是真心相愛的,這個事實外人是無法否認的!
    馬蘭沒背景後臺,黃梅戲五朵金花,內鬥激烈,馬蘭選擇離開找一個靠山,離別黃梅戲這個生她養她,靠黃梅戲出名揚名的舞臺,決絕離開,義無反顧地走了,自私之極,去過她男歡女愛的兩人世界。馬蘭的丈夫是餘秋雨的學生!在上海戲劇學院讀書時病逝,院長餘秋雨在處理這件事情時認識馬蘭!!
  • 馬蘭為何嫁餘秋雨?有人說因為餘秋雨的一本書,其實是佳人遇才子
    作家餘秋雨與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的愛情,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式愛情,即便兩人差著16歲。而馬蘭之所以會在「花樣的年華」裡傾心餘秋雨,主要原因在於她對知識分子有著一種純天然式的崇拜。據說,馬蘭和餘秋雨的愛情,是緣於一本書。
  • 餘秋雨生命中的兩個女人,誰才是他的最愛?陳丹青:「無恥文人」
    他們是因為一本著作結緣的,曾有一位前輩贈送給馬蘭一本餘秋雨著的《藝術創造工程》,她讀完之後被作者的學識深深吸引,那時的馬蘭一直以為餘秋雨是一位滿頭白髮的老頭,沒想到一次演出的機會,她見到了餘秋雨,並深深地愛上了他。
  • 餘秋雨棄相伴14年原配,戀上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現狀如何
    當時餘秋雨是該學院的招生老師,恰好遇上了因為自己家庭成分原因沒被錄用而前來理論的李紅,他對這個年輕漂亮的女孩一見鍾情。很快,餘秋雨熱烈的追求打動了李紅和她的父母,和李紅順利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由於他們在大連租的小房子不能做飯,李紅就每天回娘家吃飯,再帶飯給丈夫,而餘秋雨也投桃報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
  • 餘秋雨評馬蘭:光亮所在,企盼所在,日月所在,永恆所在!
    2019年,餘秋雨曾專門將自己三十年來所寫的文章經過本人修訂後結集出版,取名《餘秋雨文學十卷》包括《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中國文脈》《極品美學》《傑作之秘》《空島·信客》《冰河》《門孔》十部作品組成。其中最後一部書是《門孔》。《門孔》在寫別人的同時還包含餘秋雨的自我坦示。
  • 餘秋雨婚後出軌,為新歡拋棄14年的「糟糠之妻」,前妻:謝謝你
    今天我們就聽一聽餘秋雨和他的前妻李紅的事情。餘秋雨出名之後出軌,為新歡放棄了14年的"糟糠之妻"。前妻:謝謝。14年婚姻說離就離李紅深深的被餘秋雨的才華吸引了,兩個人一個23,一個28,他們的家人都反對這一樁婚姻,但是還是不顧一切的嫁給了當時一窮二白的餘秋雨。但後來,餘秋雨的著作被搶購一空。
  • 探訪「黃梅五朵金花」之馬蘭
    她說,自己其實從未離開過黃梅戲,淡出舞臺只是不願意再用重複的方式演繹和自己生命一樣重要的黃梅戲。馬蘭還會回到黃梅戲舞臺嗎,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式?我們共同期待著。  已揭牌的工作室  「馬蘭戲劇工作室要在上海開張了!」
  • 吳瓊闢謠:我與馬蘭沒有矛盾,她沒有逼我離開安徽
    而馬蘭大氣高貴,上妝後有八分功力的她,能表現出十二分,是天生為舞臺而生的演員。這次香港演出非常成功,媒體將馬蘭、吳瓊等5人,第一次稱為「五朵金花」,這就是黃梅戲五朵金花的由來。馬蘭排在第一位,吳瓊排在第二位。
  • 餘秋雨愛上小16歲的黃梅戲演員,為和妻子離婚爽快放棄女兒撫養權
    不禁讓我們這些女人悲哀,自己付出青春和愛的婚姻,最後換來的卻是丈夫移情別戀,這樣的愛真的值得嗎?餘秋雨與前妻李紅文人的愛情大都是以浪漫為開端,餘秋雨與前妻李紅就是如此。第一個月,她只拿到了640元,但卻給丈夫寄去了600塊,自己只留下40塊。李紅用自己雙手苦苦支撐著這個家,孩子一天天長大,丈夫也因為寫書越來越有名。
  • 餘秋雨:或許人一生可以愛很多次
    也是在1989年,李紅因工廠效益不夠好,也辭去了廠裡的工作,離開丈夫和女兒,獨闖深圳打工。但令李紅沒有想到的是,她這一生人生的選擇,不僅離家越來越遠,而且離自己的婚姻也越來越遠。1992年,一次李紅整理餘秋雨的書桌時,偶然發現了他寫給馬蘭的一封情意綿綿的愛情信,用詞火辣,超乎自己的想像。從此,13年的婚姻戛然而止。
  • 李紅:和餘秋雨生活14年被拋棄,終在坎坷中活出精彩人生
    不過,後來餘秋雨的著作大賣,在春節前夕,李紅髮現了丈夫有了新歡,那就是黃梅戲的演員馬蘭。當時餘秋雨還隱瞞她,但是在李紅收拾書桌的時候,看到了一封封寫給馬蘭的情書。無奈之下同年7月,籤下了離婚協議書。李紅也只爭取到了8歲的女兒,後來再也沒有結婚,始終都是一個人。
  • 餘秋雨:文學才子,感情「偽君子」;棄13年糟糠妻,娶小16歲新歡
    餘秋雨的散文自帶南方的綺麗與委婉,一部《文化苦旅》奠定了他在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余光中曾將他與朱自清、錢鍾書相提並論,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也曾對他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稱他「能與魯迅平起平坐」。可是餘秋雨的生活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46年,在中國大地上的硝煙和戰火尚未完全退去時,餘秋雨出生在浙江省一個高知識分子家庭。
  • 盜匪出沒的廢墟下,他堅持寫日記:餘秋雨的千禧之旅經歷了些啥
    餘秋雨與夫人馬蘭餘秋雨在國內是名人,他早年在仕途通達時突然掛印而去,專注於中華古文明的探索,並將成果集結成書,書名《文化苦旅》,餘秋雨因此聲名鵲起,贏得了文化學者的桂冠然而,更多人知道餘秋雨是名人,是因為餘秋雨有一位才貌俱佳的妻子,她就是國內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在這個緋聞滿天飛的時代,餘秋雨拋糟糠妻,迎娶小自己16歲的馬蘭,更為餘秋雨增添了不少知名度。
  • 吳瓊寫新書《我手寫我心》 細談對手和馬蘭(圖)
    我這樣為自己申辯。  導演看我堅決不答應給《嚴鳳英》配唱,只好放棄了這種選擇。我知道我又一次失去了機會,但是我沒有想到,機遇再次青睞了馬蘭。  後來《嚴鳳英》劇組又來找過我,因為主題曲,作曲家金復載一定要請我唱,多次給我打來電話,希望我能夠唱這一首主題曲「山野的風」,我還是婉言謝絕了。直到現在我也想不明白,青春年少時的我怎麼會是那樣一個固執的人?
  • 餘秋雨:一切追求都已經追求過了,一切目標都已經失去了
    家旁邊挨著一個殯儀館,朋友常開玩笑:「覺得自己不行了,用不著向殯儀館叫車,自己慢慢走去就是。」比起病痛,更焦灼的也許是精神的撕裂感。他曾在《家住龍華》一文中寫過當時的狀態:「已經被書籍和學問鑄就了一大半生命,又要分勻出去一大半來應付無窮的煩人事。每件事都是緊迫的,無可奈何的,甚至是堂皇莊嚴的。」他只能在敲門聲和電話鈴不會響起的半夜,用涼水抹一把臉,開始看書寫作。
  • 餘秋雨前妻李紅:離開餘秋雨的日子
    李紅這樣向我介紹她自己。李紅提到餘秋雨時,總是調皮地稱他為「餘某人」,也許是出自上海女人特有的細心,或者是曾經滄海的一個小小的調侃。李紅的漂亮不是嬌媚、優雅的那種,而是熱情、亮麗、自信而又透明的。未成女明星,卻與餘秋雨步入戀愛季節少女時代的李紅,是一個無憂無慮的乖乖女,天真又活潑,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寵愛。
  • 《餘秋雨文學十卷》修訂出版
    原標題:《餘秋雨文學十卷》修訂出版《餘秋雨文學十卷》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其匯集了餘秋雨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的十部文學著作,由《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借我一生》《中國文脈》《極品美學》《傑作之秘》《空島·信客》《冰河》《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