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芳華鑄就藝術精神

2020-12-25 瀟湘晨報

韓美林在開幕式上。

觀展現場。

韓美林作品 雕塑《母與子》

憨態可掬的動物、寫意的人物、磅礴大氣的雕塑……一場藝術盛宴等你來看。「美林的世界在深圳——韓美林藝術展:天·地·人·和」展覽於12月21日在關山月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

韓美林,1936年生於中國山東濟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1956年隨院系調整成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首屆學生)。現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世界華人協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名譽會長。201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稱號,成為中國美術界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雖然已經有85歲高齡,但韓美林精神矍鑠,說話風趣,思維敏捷。作為一位不知疲倦而創作力充沛的藝術家,韓美林時刻想著突破自我的面貌,突破藝術的藩籬,在藝術的世界裡取得累累碩果。

四大版塊呈現藝術人生

丹青芳華裡蘊藏著藝術之美。本次展覽圍繞「天」「地」「人」「和」四大版塊,匯集韓美林300餘件不同門類的代表性作品,涵蓋繪畫、書法、青銅、鐵藝、陶瓷、紫砂、木雕、染織等,這些作品與手稿、視頻新媒體等展現形式相結合,全面、系統、綜合地展現韓美林多樣化的創作面貌。

韓美林以書寫「天書」來表達對中國文字的敬畏與陶醉。他上溯遠古時代的原始文字,又旁涉民間文化中的圖形符號,用「天書」引導我們重歸書寫的「初心」;「動物」是韓美林藝術創作中的重要畫題。他的動物畫造型,立足於現實生活中的大量積累,遨遊於自我的遷想妙得,兼具承自遠古巖畫藝術的「抽象與意象結合」「虛像與實像共生」的自我特徵。

韓美林的人體畫與人體雕塑,是他藝術多樣性中的重要組成,也是他將西方的造型和東方的詩意雜糅的豐碩果實。他遊刃有餘地突出對人體結構中最具美感的表達,形成了豐富而有變化的造型,展現了柔美而有情感的曲線,充滿了生命的律動和詩化的意境。

「和」是韓美林將藝術美與生活美融洽和諧的匠心獨運,也是韓美林對不同材料技術的融合與變換能力的表現。紫砂、陶瓷、刻盤、染織、木雕等,無不成為韓美林施展藝術才華的領域。

與深圳藝術情緣深厚

韓美林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藝術實踐者和開拓者,從藝七十餘載筆耕不輟,以耕牛自喻,在阡陌縱橫的藝術沃土上開疆拓境。對於年輕的城市深圳,「拓荒牛」精神已經成為城市精神的象徵,深入到深圳人的文化基因當中。

韓美林與深圳有著很深的藝術情緣。自1994年起,他先後為深圳設計並製作《蓋世金牛》《祥瑞福輳》、深圳證券交易所《龍盈乾坤》等多件城市雕塑,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

早在1999年,韓美林就在深圳舉辦過藝術大展。時隔21年,韓美林藝術回到深圳舉辦展覽,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回歸」。在開幕式上,韓美林捐贈了一套自己從藝70年的出版物總匯以及一頭雕塑牛。韓美林表示:「今天我的展覽在深圳開幕,既是一種藝術的回歸與回饋,更是對『拓荒牛』精神的一種藝術致敬,當然也包含著對即將到來的辛丑牛年的美好期許。」

賦予生肖文化新的時代氣息

眾所周知,生肖藝術是韓美林藝術的重要內容。當天下午在南山博物館開幕的「美林的世界在深圳——韓美林生肖藝術展」,以生肖藝術為核心,通過300餘件生肖藝術的平面作品和立體作品,以及繪畫、書 法、雕塑、陶瓷、紫砂、木雕、鐵藝、家具、民間工藝等媒介載體的多角度展示,不僅賦予生肖文化以新的時代氣息,也為人們理解和感受亙古不息的生命之音、文化之韻、藝術之美,提供了一個生動而精彩的視角。

在藝術展宣布開幕之後,第八屆「韓美林藝術講壇」在南山博物館舉行。此次選擇「藝術的力量」作為主題。與會專家圍繞主題同臺共論,以遼闊視野、獨到觀察、真知灼見,匯成一股激蕩心靈的藝術力量。

講壇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宣布:「清華大學韓美林藝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並聘請周令釗、常沙娜、馮驥才、範迪安、餘秋雨等15位藝壇權威人士進入該中心的「學術委員會」。魯曉波表示,「清華大學韓美林藝術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以專業眼光、跨界視野和智慧力量,梳理韓美林的藝術脈絡,探尋韓美林的藝術世界,解讀韓美林的藝術思想,研究韓美林的藝術精神。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文 齊潔爽/圖

【來源:深圳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昌丹青藝術學校:藝術學校裡的美食節
    5月1日,一場由南昌丹青藝術學校各專業教師及學生準備的藝術美食節就在眼前。在這所擁有美術、傳媒、音樂、舞蹈、體育表演等專業的藝術學校裡,在這所培訓出一批批名校學生的藝術學校裡,一場令人期待的藝術美食節即將啟幕。
  • 英傑硬石藝術博物館攜清華美院老教授展「重陽聚丹青」
    北京英傑硬石藝術博物館開館暨「重陽聚丹青」清華美院離退休老同志造型藝術作品展剪彩儀式2015年10月21日上午,恰逢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個敬老、愛老的節日裡,北京英傑硬石藝術博物館隆重開館,開館之際特舉辦了「重陽聚丹青」——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離退休老同志造型藝術作品展及「巖石的密碼」--李英傑硬石藝術作品展。
  • 《水墨丹青——中韓文化藝術之旅》即將播出!
    節目簡介 《水墨丹青——中韓文化藝術交流之旅》,是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組與韓國仁川雷克斯尹公司聯合打造的全國首檔大型書畫藝術體驗真人秀,力邀國內優秀書畫家代表遠赴韓國參與錄製,一起跟隨欄目組走進韓國仁川
  • 上海博物館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圓滿落幕
    上海博物館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圓滿落幕 2019-殷立勤 攝 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其中有不少是孩子。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其中有不少是孩子。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同時在臨摹相關作品。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
  • 「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京開幕
    中國西藏網訊 1月17日下午,由青海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共同舉辦的「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圖為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致辭。圖為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西明主持開幕式。
  • 在唐卡藝術中呼吸心靈的芬芳 「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
    在這個如母親懷抱般的巨大半圓中,誕生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的精髓——唐卡。  1月17日下午,中國美術館流光溢彩、美輪美奐,我省31位唐卡畫師的48幅手繪精品亮相國內美術藝術最高殿堂。  絢麗的色彩、細膩的工筆、生動立體的造型……刻畫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獨具風格的無限魅力,充分展示了我省唐卡畫家的整體實力,為參觀者帶來一場驚豔的視覺盛宴。
  • 「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
    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個具體行動,1月17日下午,由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省文化新聞出版廳攜手舉辦的「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建軍,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出席開幕式。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西明主持。
  • 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
    東智才旦 極樂世界 105×180cm 原標題:美術報 數字報紙   近日,由中共青海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共同舉辦的「雪域丹青·匠心築夢——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 初中作文素材: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
    中考作文素材: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   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人民觀點)   ——如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有那麼一股子中流擊水的勁頭,有那麼一股子以夢為馬的激情,奮鬥就將成為實現夢想的階梯、走向未來的橋梁   「這是一段紅色青春的奮鬥傳奇」「這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 「麗苑」敘寫東方詩意,鑄就中式美學空間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策劃執行:溫州市見素陳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攀翰苑而思齊,傃文風而立志。」為【麗苑】藝術餐廳的核心理念,是中室協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與永嘉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袂打造此文旅標杆項目的發聲。鑄就美學載體,文旅融合綻芳華。本案空間使用了美國鄧恩塗料DEW-380白色、DE-5097紅巖色打造了一個多元化藝術空間。以甌越文脈為原點,以山水南戲為基點,用當代人文設計手法,打造藝文商業共同體,成為楠溪風華守望者。
  • 時代丹青——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作品展(花鳥篇)
    「時代丹青·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現代工筆畫院、中山市委宣傳部共同舉辦,是一次規模宏大、作品整體水平高的工筆畫展。通過這個窗口、坐標透視社會的萬象,感受藝術發展過程的脈絡。這是一場難得的、極具學術典範的藝術盛會。這個展覽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首展,目前在中山美術館等待重新開放。中山美術館原計劃舉辦「時代丹青·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作品展」,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展覽計劃推遲。中山美術館在其公眾號分享了部分工筆畫作品,觀眾可以先在線上欣賞一百多幅作品。
  • 時代丹青 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作品展
    收藏天下頻道藝海傳真欄目 時代丹青 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作品展 專題節目播出時間 2020/2/6星期四 12:3020:
  • 西安天然匯藝術館館長劉紅昌:藝術作品當體現時代精神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量的增大,傳統的書畫藝術與大眾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距離,傳統書畫藝術成了一部分人欣賞、創作的課題,甚至成了圈層自嗨的資本。其實沒有關係,凡事有個過程,時代審美在變,人們的藝術生活也在豐富和變化。有些人會慢慢發現傳統書畫的好,能慰藉精神,有些人會逐漸遠離,這都是正常的。塵歸塵,土歸土,好的東西會被保留、繼承和發展,不好的東西也會被遺忘、摒棄和淘汰。
  • 孔維克百餘幅人物畫精品亮相「聖裔丹青」畫展
    7月27日,「聖裔丹青——孔子第七十八代裔孫孔維克人物畫作品展」在山東濟南開幕。楊曉衛 攝    7月27日,「聖裔丹青——孔子第七十八代裔孫孔維克人物畫作品展」在山東濟南開幕。圖為展覽現場。 楊曉衛 攝    7月27日,「聖裔丹青——孔子第七十八代裔孫孔維克人物畫作品展」在山東濟南開幕。圖為展覽現場。
  • 畫說丨時代丹青——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作品賞析
    畫說丨時代丹青——全國第三屆現代工筆畫作品賞析 2020-11-08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段谷風:鍛墨丹青賦時代
    1948年畢業於徐州師範,1951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藝術系。師承名師李超士、於希寧先生。歷任山東師範藝術系助教、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美術系國畫教研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山東畫院藝術顧問、山東東方藝術院書畫藝術委員會藝術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山東老年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出版有《當代中國藝術家畫庫——段谷風作品集》《段谷風的歷史人物畫》《段谷風畫集》等。
  • 華彩丹青一甲子 北京畫院總結六十年成果
    從此,北京畫院厚德修身、篤行致遠,在堅守民族精神,引領社會風尚的道路上紮實邁進,如今碩果豐存。創作力量可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建院之初,京城畫壇巨擘一時雲集,傳燈井然,留下翰墨無數。研究篇以書牆呈現學術碩果,從1957年創刊的《中國畫》,到齊白石藝術研究、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研究、北京畫院藏品系列研究、中國古代書畫研究等,120餘本書籍期刊記錄了畫院漫步研究領域時留下的足跡,也舒展開一部北京畫院的學術發展史。展覽篇以歷年展覽的請柬、導覽冊、圖片交織成一張關係網,從中可洞悉研究和策劃的方法:從齊白石藝術輻射至20世紀中國美術乃至世界美術,追溯古代書畫,啟發當今藝壇。
  • 筆墨丹青 大美福田!深圳福田美術館「雙展」同期開幕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軍 通訊員 陳晨18日下午,「福田丹青」福田區建區三十年美術成就展暨東方藝術巨匠·王學仲藝術深圳特展在深圳市福田美術館順利開幕。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福田丹青」福田區建區三十年美術成就展共分為筆墨丹心、春華秋實、風華正茂等三個章節,收錄了全國、深圳市、福田區畫家197件美術作品,作品種類涵蓋了油畫、中國畫、版畫、綜合材料等,集中展示福田區建區30年來美術事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描繪福田區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的美好前景,生動反映藝術家與福田城市文化的精神互動,鼓舞福田區美術工作者的創作熱情,推動福田區美術事業進一步發展
  • 西魯華英 綻放人生——英子的山水畫藝術
    近年來,英子在深入體悟前人審美精神的同時,她能勤於思考不僅在創作中傳承中國畫的藝術精神,同時又能不囿於前輩的筆墨圖式,她的作品不是表象上對古人的簡單摹仿,而是極力表現對大自然的超越——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更是個體生命意態形式的外化。英子 (原名:李愛軍),雲真妙人、染香館主、職業畫家,山東省濟寧市人,現居北京。
  • 鑄就城市精神坐標綻放合肥力量
    據悉,22 位道德模範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鑄就城市精神坐標,點亮人們道德燈塔,為合肥這座文明之城注入道德力量。(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胡琪 文 / 圖)【來源:合肥晚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