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芒: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教育的病根

2020-12-06 清諾晗history

"我們的學官是在忠孝立國這個大前提下從事教育事業的,我們的國立大學不是政府辦教育,而是教育為政府這個大家長盡忠盡孝。所以我的結論是: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教育的病根。"

這是鄧曉芒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說的一番話,剛一出來就引發了學界的熱烈討論。

他將當代的教育弊端直指忠孝立國的傳統觀念,他說忠孝不過是封建社會皇權制度下的必然產品,這樣培養出來的不過是一群聽話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聽這話,似乎有點魯迅先生那味道了,魯迅先生文章中痛斥的"中國人的奴性"在當今社會依舊存在,魯迅先生如果仍在世,或許會和鄧曉芒教授成為摯友,畢竟,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一群敢說真話的學者。

忠孝道對於中國人精神的壓迫

幾乎所有的中國孩子都聽過這樣的一句話,"你要聽話,要乖,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似乎只有聽話才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是否可以成才的標準。

聽話自然就是中國傳統觀念之中所謂的孝,是一種無法忤逆的權威,中國古代講究忠孝立國,在家要孝,為國要忠,對於人才的標準就是這兩條,其他的,比如才學品行倒在其次。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在中國大行其道,歷經千年而不衰。漢朝的選官制度叫做"察舉制",其實就是所謂的舉孝廉,孝廉的意思其實無需多講,無非就是忠孝,一個人只要忠孝似乎就完美了。

這些忠臣孝子自然是可以成為大官的,進入統治階級的,無論他們是否具有為官做事的魄力,無論他們是否具有明察秋毫的辦案能力,只要忠孝,一切都可以向後推推。

漢朝之後雖然有了科舉制,但是科舉制所考試的內容無非就是儒家以忠孝為主題寫的四書五經而已,不過是選官制度的規範化,內核其實一直是沒有變的。其實這倒是沒有什麼錯,畢竟皇權制度需要培養的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對於人性的壓迫忽略不計,因為人性本來就在其次,冰冷的規則之下,人性最沒有用的東西。畢竟社會需要的是這樣的一群人,一群帶有奴性的人,你一旦跳脫了這個圈子,自然就是離經叛道。

再說了,話語權是完全的掌握在家長與統治階級的手裡的,你沒有話語權,你不受關注,你想要反抗,就是以卵擊石而已,由此形成了固若金湯的忠孝立國的統治秩序,普通人被馴化為一種完全沒有自我意識和人格的直立動物

這樣的忠和孝並不是我們後來所理解的美德,這樣子的忠孝只更多的應該理解為順,理解為一種奴性,一種在絕對權威和規則下的逆來順受,隨遇而安。

而這種精神還在發展,還在荼毒著一代人,"官本位"思想依舊盛行,潛規則依舊在蔓延,所有人似乎都選擇了視而不見,問題越來越嚴重,可是,改變任重道遠。

鄧曉芒直指教育弊端,忠孝立國究竟適不適用?

鄧曉芒教授解釋說:古代所謂的孝,隱藏著國家皇權主義的必然邏輯。這個也是今天社會生活中"官本位"在傳統文化中的根源。在今天,忠孝這一套餘毒仍然在侵蝕著我們。

鄧曉芒是一代哲學大師,中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和批評家,作家胡發雲曾經這樣評價他:"他的學術是很有個性的、很有根基的、也很有勇氣的,儘管他做的學術完全可以避開中國社會上很敏感的一些社會話題。"

作為一個教授,尤其是一個哲學系教授,他完全可以好好教書,著書立傳,外界紛紛擾擾不過百年而已,可是,有些人就是學不會噤聲,心中一腔熱血激蕩著,眼看到太多的社會問題,不吐不快。

這才是一個時代所需要的學者,心中是家國大義,眼見的是這個社會的不公與不平,敢於激烈的指出任何領域的任何弊端,哪怕他會招致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也在所不惜。

他的犀利是作為一個學者的執著,他的犀利是作為一個大師的擔當。所有一些東西需要有一些人去指出,這樣才會改變,一成不變,那我們所要堅持的一切到底是什麼。問題的存在,難道就是可以這樣忽略不計?那長此以往整個生活的秩序將會被嚴重打亂。

忠孝不僅僅只是順,在這個思想與人性高度解放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理性的,科學的觀念去看待人性和美德。傳統社會的忠孝與順從只會培養出一種帶有奴性的人,所謂的聽話,培養出了一群只會聽媽媽話的"媽寶男","公主病",脆弱的經不起生活的任何風吹日曬。

忠孝立國或許適用了一個時代,甚至是一個很漫長的歷史時間。但是適合不代表沒有任何錯誤,我們一直在批判近現代歷史上那些保守的,腐朽的人們,批判那些"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頑固之派。

可我們當代社會這樣的人不是依舊很多嗎?老祖宗說的就是正確的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能改變,傳統典型裡就是這樣寫的,所以我們必須這樣做,這才是真正的弘揚傳統文化。

可是在當代這個社會中,忠孝立國思想已經不能再用了,再用下去只會催生出一種嚴重官本位思想的人,潛規則和裙帶關係將在這個社會肆意橫行。

改變任重道遠,但應具有反叛精神

雖然在森嚴的封建傳統統治之下,統治秩序和忠孝立國的觀念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並且固若金湯的嚴密網絡,但依舊不乏反叛者,總是有人敢於挑戰權威的,總是有人會看清楚統治階級的陰謀,衝破一切的去追尋自由和人格的健全。

李贄就是這樣一個反叛者,他太過離經叛道,中學時期讀到他的故事,有時候還會覺得心驚膽戰,在那樣一個禁錮的時代,他居然可以那樣做,確實讓人佩服,李贄反對只有孔子是聖人這一說法,他說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聖人。

但反叛者,具有獨立意識的人是該死的,李贄最後在獄中自殺身亡,他追求的自我意識只能成為史書上的一頁猜測,太過偏激的改變讓他成為那個時代皇權制度之下的犧牲品,忠孝立國的思想觀念成為讓他自殺的武器。

古代社會推崇的孝,其實是一種統治者,推卸責任的做法,統治者將責任推卸給家庭,推卸給作為家長的人,擁有絕對權威的家長,這是一種政治上的強盜理論和無能的表現。

忠孝立國顯然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病根,可是這個病根由來已久,想要徹底拔除實在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拔出,那是一件更為麻煩的事情。時代需要的是獨立人格的人,需要的是能夠改變這個社會的人,不需要一群完全順從的人。

人是一個擁有自我的理想的個體,而在當代社會孩子大多數情況下成為了家長實現自我目標的一個依附品,大多數家長會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我沒有完成我的理想,所以你要替我去完成,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不公平的,但似乎已經被人所忽視了。

改變任重道遠,但我們難道就不改變了嗎?不,絕對不能,個人的精神與人格解放,社會正常健康的發展,國家才能繁榮發展。

相關焦點

  • 鄧曉芒:忠孝立國不適合當今中國發展
    "我們的學官是在忠孝立國這個大前提下從事教育事業的,我們的國立大學不是政府辦教育,而是教育為政府這個大家長盡忠盡孝。所以我的結論是: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教育的病根。"這是鄧曉芒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說的一番話,剛一出來就引發了學界的熱烈討論。
  • 易中天說鄧曉芒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誰是真正的哲學家呢
    易中天說:「鄧曉芒教授在我心目中,不客氣的說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他是唯一,不是之一,在我心目中,不代表別人。」易中天把鄧曉芒說成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不著調,真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鄧曉芒是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德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德國哲學,亦研究美學、文化心理學、中西文化比較等,創立「新實踐美學」和「新批判主義」。鄧曉芒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就是翻譯,主要是康德的《三大批 判》《實用人類學》《自然科學的形上學基礎》。鄧曉芒連哲學家都算不上,更不要說什麼唯一了。
  • 「忠孝」思想是中國人的立國之本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誕生之後,由於孔子和歷朝歷代賢人的努力貫輸,「忠孝」 思想就慢慢形成了人們一種良好的道德觀念。「忠孝」思想主宰了中國人幾千年,是維繫國家和家庭不可或缺的紐帶,自從有了這根紐帶,國家的動亂和家庭的矛盾就成不了主流,總可以平息動亂,化解矛盾,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保證家庭的溫馨和睦。
  •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文化立國的國家,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愛、禮義...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文化立國的國家,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人際之間的信任問題,即意圖通過使人人各安其位,各盡其分,從而實現社會合作。我們自豪於中國獨特的體制優勢、無可匹敵的高效率、全國一盤棋的組織性,以及從政府、社會組織到民眾所形成的萬眾一心的團結和凝聚力,這一切完美詮釋了中華民族面對災難時的頑強和堅韌;我們感動於無數平民英雄的義舉、他們的犧牲和奉獻精神,尤其是全國各地眾多醫護人員義無反顧、逆向前行、凜然無懼、全力以赴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
  • 駁易中天:鄧曉芒是中國唯一哲學家?
    易中天認為鄧曉芒是中國唯一哲學家。這話有溢美成分,我不敢苟同。從鄧曉芒的學歷和著作看,鄧教授沒有研習理科知識的經歷,很難設想,一個對自然科學沒有精深研究的人會成為合格的哲學家!在我看來,當今中國唯有王東嶽先生堪稱哲學家。王東嶽先生雖然只出版了一本哲學著作《物演通論》,因為高深玄奧而受眾有限,影響力有限,但他的演講彌補了不足,並且為他贏得了舉世無兩的聲譽。
  • 南通東社忠孝園:國防教育與忠孝文化同頻共振
    中國江蘇網9月18日南通訊(通訊員 樊希萌 邢元成 蔣沛延)日前,走進南通市通州區東社鎮的忠孝文化園,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環顧四周,除了滿園的忠孝文化,還充盈著壯闊的「紅色基因」。  忠孝文化園不僅是全國首家融合忠孝文化精髓的基地,也是一家具有時代意義的國防教育基地。
  • 政協委員駱少君:中國教育應更多關注忠孝禮義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日訊(記者 肖立翠)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與3月3日在北京召開。當天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駱少君接受中國經濟網及和訊網聯合訪問時表示,中國教育應該更關注孩子的忠孝禮義、養生保健,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讀書。     駱少君的第一個提案就和教育相關。
  • 忠孝教育亮點紛呈 不忘初心育忠孝人
    的發展之路,忠孝教育亮點紛呈。通過鑄忠孝魂、育忠孝人、造忠孝師、上忠孝課、建忠孝景、踐忠孝行、過忠孝節、唱忠孝歌、誦忠孝詩、定忠孝評、寫忠孝記等活動,打造忠孝教育特色,弘揚忠孝文化,提升辦學水平,努力打造有文化、有品位、有詩意、有特色的現代化溫馨校園。 忠孝在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近幾年來,馬安鎮中心小學校園文化、校園建設、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躍居全區鄉鎮小學的第一梯隊。
  • 把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立國之本
    第五集《立國之本》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不斷對黨治國理政提出新的時代命題。黨的自我革命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力保障,交出了令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改革開放再出發,邁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12月16日《央視網》)   鬥轉星移,滄桑巨變。
  • 你知道「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什麼嗎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優良的中國傳統美德—忠孝仁義禮智信,從孔子時就提出來了,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支撐著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
  • 當代青年自省錄:忠孝仁義 莫掛嘴邊
    前言關於忠孝仁義,老子曾說過一句讓很多人費解的觀點:「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本文著重來探討下忠孝仁義為何伴生邪惡,以及幾個大義滅親的跌宕小故事。忠孝仁義難道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嗎?為什麼老子要說忠孝仁義反而伴生邪惡呢?
  • 試析傳統文化中的忠孝觀念及其現實意義
    這一思想,對我們今天開展思想道德的教育內容,尤其是在家庭美德、社區文化等建設方面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想理論根據。如,把忠孝同「義」聯繫起來。講忠孝,要講深明大義,荀子提出:」從道不從君」,(《荀子·臣道》),從義不從父,父行不義則淨諫為孝,必要時大義滅親君不明,則謅諫為忠,必要時「禽擇良木而棲,臣擇明主而事之」。
  • 龔巧玉院士振興科技忠孝獎學金忠孝人物頒獎典禮在京召開
    龔巧玉院士振興科技忠孝獎學金、忠孝人物頒獎典禮在京召開------暨創新創業教育交流會龔氏網北京(記者 龔泉元) 2017年5月19日,2016年度北京大學---龔巧玉院士振興科技忠孝獎學金、忠孝人物頒獎典禮暨創新創業教育交流會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隆重舉行!
  • 弘揚忠孝文化 聚焦精忠報國 培育時代新人|通州忠孝文化園建設座談...
    中國江蘇網9月17日南通訊(記者 李志華 通訊員 袁飛)17日上午,以「弘揚忠孝文化、聚焦精忠報國、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的通州忠孝文化園建設座談會在南通市通州區東社鎮忠孝文化園內舉行。「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活動期間,播放忠孝園宣傳片、聽取忠孝園建設情況、宣讀「忠孝文化慈善大使」文件並頒發證書等環節。一直以來,東社鎮緊緊抓住「忠孝」兩字,深入挖掘忠孝文化的歷史底蘊,大力傳承忠孝文化精神,並不斷豐富其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隸書新作忠孝傳家仁義處事對聯(每日一品第989期)
    「忠孝傳家德為本,仁義處事信當先」是一副人們喜聞樂見的修身聯,廣泛流行於民間。「忠孝仁義禮智信」從我國春秋孔子時代就提出的修身要義,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 「忠孝文化中國夢 許國勝作品專場音樂會」巡演走進安仁
    5月16日晚,「忠孝文化中國夢 許國勝作品專場音樂會」在安仁一中體藝館隆情上演。全縣幹部職工、群眾代表共1300餘人觀看了演出,引起強烈反響。  本場音樂會由湖南省歌舞劇院歌劇團、舞劇團擔綱演出,節目內容均由省作家協會會員、省詩詞協會會員許國勝填詞,其作品提倡忠孝文化,歌詞創作路徑是民通實用,極富人生感悟和生活哲理。
  • 努力讓官兵忠孝兩全-中國青年報
    中國有句老話叫「自古忠孝難兩全」,常常用來形容一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公而忘私、為國棄家。這裡的「忠」指的是對國家的奉獻,「孝」指的是對家庭的責任。在今天的中國軍隊中, 「忠孝難兩全」也是廣大官兵會遇到的情形。
  • 兩位國父談忠孝:把忠孝講到極點,國家自然強盛
    」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具有 核心 的地位和作用。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現 「孝」字。「孝」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及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 善愛 和禮敬。 推己及人, 皆加禮敬,善待他人, 感恩奉獻,成 為古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 基礎。
  • 立國集團董事局主席為黑龍江武警官兵送慰問物資
    近日,立國集團董事局主席寇立國帶領公司部門負責人和員工代表,到黑龍江省武警總隊開展慰問活動,並送去價值20萬元的慰問物資。武警總隊政治委員趙書毅、副司令員宋波、參謀長阮學慶、政治工作部主任馬永生、副參謀長石樹斌陪同立國集團一行參觀。座談會上,雙方分別介紹了企業、部隊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 見賢思齊擇善而從 南通通州用忠孝文化引領新風尚
    中國江蘇網9月14日南通訊(記者 李志華 通訊員 印春湘 袁飛)9月13日,在通州區東社學校,40名中小學生手持讀本,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練習著民族英雄嶽飛的忠孝名篇《滿江紅》,三天後他們將在「弘揚忠孝文化、聚焦『精忠報國』、培育時代新人」通州忠孝文化園建設座談會現場朗誦。「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