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25 中國氣象局

  國際社會公認的最為成熟、全面的氣象服務體系  

   

  全國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2016 年全國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為87.7 分,較2015 年提高0.4 分;

  城市公眾和農村公眾對氣象服務滿意度分別較2015 年提高0.4 分和0.5 分。 

  打造精細化氣象預報服務 提升氣象服務核心技術能力

  充分借鑑國際先進的氣象服務理念與做法,構建了具有高解析度、高精度、長時效、快速滾動訂正的精細化格點化服務產品體系,包括全國3公裡格點地面實況數據融合產品,1至3天逐3小時、4至7天逐6小時、8至15天逐12小時精細化預報產品等,並通過氣象服務產品共享平臺實現產品融合集約、共享共用。

通過氣象服務產品共享平臺實現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融合集約、共享共用

促進氣象服務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搭建了氣象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廣泛吸納國家級、省級氣象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會各界的力量,圍繞氣象服務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和業務化應用,並完成高時空解析度氣象服務實況格點數據業務化、基於雷達外推降水分鐘預報成果轉化、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訂正檢驗系統、大數據的氣象服務熱點產品挖掘等的中試試驗。

  

  分鐘級降水pc版

  

  分鐘級降水預報產品(手機版)

  智慧化、精細化氣象為農服務

  以中國興農網、CCTV7農業氣象、經濟之聲廣播等為主要服務渠道,通過提升氣象為農服務智慧化、精細化水平,提高保障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氣象服務能力,做好農民的「貼心人」、農業的「守護者」 。

  精細化作物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平臺依託於各地農業氣象指標、不同作物的農業氣象災害指標和病蟲害指標,將作物信息、精細化預報信息和作物個性化受災條件智能結合,為用戶提供定製化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管理信息的服務。目前已涵蓋9種大宗作物,12種農業氣象災害和5種病蟲害。   

  

  

  「天算」氣象指數保險基礎平臺基於氣象數據和作物災損數據,融合專家建議和多行業信息,生成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具有三大功能:

  根據氣象數據,設計農險指數產品。

  通過大數據分析,開發氣象指數保險的各類工具。

  可以進行產品驗證,分析保險產品的可靠性及置信度。

  能源氣象服務引領行業發展

  風能太陽能數值預報、功率預報。風能太陽能預報業務服務產品實現全國陸地區域的全覆蓋,並研發了超短期(0-4h)、短期(0-72h)、中期(0-7天)等不同時間尺度的預報產品,滿足電網調度要求和風電場/光伏電站等發電企業的特殊定製化服務。研發風電功率預測系統軟體(WinPop),優化系統功能;針對光伏發電功率預測的需求,研發了「直散分離」和「最佳斜面」的太陽輻射預報業務,引領該領域技術和服務發展。

 

  國家風能太陽能資源精細化評估。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精細化評估所需的觀測,對風能太陽能資源進行精細化評估,為各級政府編制風能太陽能發展規劃提供技術支撐。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日常監測和分析評估,為各級能源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水利氣象服務助力水資源優化調度

  聚合強降水精細化預報、分鐘級降水預報、面雨量預報等氣象頂尖科技成果,結合先進的水文模型,打造高準確率水文氣象服務專業產品,山洪預報產品準確率由70%提升至87.7%。  

  

  

  國內已經覆蓋長江、黃河、珠江流域,國外已覆蓋歐洲萊茵河、北美密西西比河等五大流域。

  交通氣象大數據助力行車安全

  將氣象服務產品融入交通運輸的系統中,為交通管理部門進行決策提供幫助,提供基於用戶定位的實時路況信息、道路擁堵變化,輔以公路氣象預報、公路及鐵路降水量、溫度、能見度、風力實況產品,提供針對性的公路天氣實況及惡劣天氣預警信息、路況實況、地面溫度(結冰)預報、雷達和衛星雲圖信息等,提供客運運輸的路徑選擇解決方案,並可實現不同條件判斷下的道路導航服務。

    

  精細化航空氣象服務保障飛行安全

  航空氣象預報具有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的特點,要求定點、定時、定量。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針對機場和航空公司、以機場短臨預報為基礎的航空氣象服務產品體系,包括精細化的雨雪預報、顛簸預報、雷暴預報、低雲預報等。  

  

  

  精細化雨雪預報

  

  精細化顛簸預報 

  

  精細化雷暴預報

  

  精細化低雲預報

  (責任編輯:唐淼)

  

  

  

相關焦點

  • 【創新氣象服務機制訪談】吉林臨江篇-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日清晨,記者來到臨江市氣象局,踏雪來訪,攀談交流,可謂天寒意暖、氣象情濃。臨江市氣象局局長蔡景林介紹了該局氣象現代化建設與氣象為當地黨委政府、部隊以及公眾開展服務情況。加強聯動做好服務 贏得黨委政府和公眾好評  記者:昨天見到臨江市委書記鍾鐵鵬,在問及氣象服務工作時他說氣象工作很重要,氣象部門的工作很主動。
  • 汛期氣象服務系列報導:氣象精神的力量-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準確及時中體現責任與擔當  早在今年4月的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發出動員令:氣象工作者要以科學的態度、擔當的精神、嚴謹的作風、紮實的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氣象服務。由此,汛期氣象服務的大幕拉開,在這一幕大戲中,氣象工作者以強大的精神動力,生動演繹了或平凡或轟動卻都深入人心的角色。
  • 黃山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為地方黨委政府提前防範贏得了主動;氣象預警較為及時。在四輪強降雨期間,該局通過電視、手機簡訊、網站及時發布預警信號和氣象信息。自6月2日至19日,共發布50期重要天氣信息專題服務材料,決策服務簡訊18000餘條,發送社會公眾氣象服務簡訊200萬餘條,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預警簡訊4500餘條,通過顯示屏發送氣象信息70餘次,市局發布變更及確認20次預警信號,96121被撥打20萬餘次。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研討會在香港舉行-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特約記者張繼文報導 12月3日至5日,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研討會和中國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高層管理會議在香港舉行,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率團赴港出席會議。中國氣象局願與香港持續深化合作,以共推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為抓手,促進香港與內地氣象工作優勢互補、協同共贏,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全福祉提供更高質量服務。
  • 塞上江南氣象新 回望寧夏氣象發展60年曆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氣象數據是真正的大數據,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氣象部門也必須緊跟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創新服務模式。」陳海波說。  寧夏氣象事業是緊跟中國氣象事業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脈動而蓬勃發展起來的。多年來,在中國氣象局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區氣象局實施了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新一代天氣雷達工程建設等省部合作項目,成功創建中國氣象局乾旱區特色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重點實驗室,有力帶動了寧夏氣象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 【新春走基層】河北設施農業氣象服務側記-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謝盼 通訊員李慧 安新照  「若不是氣象部門幫忙,持續的大霧、低溫天氣給蔬菜園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2月17日,霧霾早已消散,但河北省武安市東寺莊萬樂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菜農石現岐仍心有餘悸
  • 阿里地區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文明單位創建工作開展情況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統籌推進文明創建活動  一直以來,我局認真學習並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力實施中國氣象局和西藏自治區氣象局以及地方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 奮鬥在千山之巔 西藏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但在2012年以前,西藏只有40個縣(區)設立了氣象局,基層氣象服務缺位嚴重。  服務沒有根,高大上的科技支撐不落地,何談氣象現代化?  對此,《推進西藏氣象事業跨越式發展合作協議》綱舉目張。根據協議,中國氣象局提出在基礎設施、技術設備及業務系統建設上支持,自治區政府在規劃及土地徵用、機構人員編制等方面支持,啟動「縣縣有局、鄉鄉有站」建設。  在西藏建縣級氣象局,難在思想轉變,融入政府。  在林芝,朗縣氣象局於2017年8月27日成立,租借縣政府35平方米場地辦公。
  • 全國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議召開
    11月30日,2020 年度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在海南海口召開。會議圍繞「匯聚創新智慧、共謀高質量發展」主題,就氣象服務科技創新前沿和發展趨勢開展交流。會議認為,進入「十四五」時期,氣象服務亟需進行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要更加突出創新驅動發展,突出開放融合,突出質量和效益,積極構建智慧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包含了保障生命安全、融入生產發展、圍繞生活富裕、助力生態良好、瞄準精細服務和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六大重點任務。
  • 180多位國內外專家共論熱帶氣象與海洋科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本次世界各國專家共同研討熱帶氣象與海洋科技合作,既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戰略合作共贏理念的具體體現,也將進一步推進熱帶氣象與海洋科技研發工作。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熱帶和海洋氣象事業的發展,已逐步建成了熱帶和海洋氣象綜合觀測體系、預報預警體系、科技支撐體系,並在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以及有關高校的支持下,不斷提升我國熱帶和海洋氣象的監測預報預測業務水平。
  • 氣象服務保障滑雪季開幕-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2月10日,第二十屆中國·崇禮國際滑雪季開幕式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銀河滑雪場舉行。崇禮區氣象局從10月中旬開始啟動雪季氣象服務,為各大雪場逐日提供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圖為開幕式現場活動。圖/文 王旭海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局建立了第一代區域颱風模式RMTTP,解析度為0.5°。  2017年5月12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認定中國氣象局為世界氣象中心。這標誌著中國氣象預報業務能力總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體現了中國在世界氣象業務的組織和技術交流等方面的牽頭、骨幹作用,彰顯了我國在世界氣象舞臺上的顯示度、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貢獻。
  • 越南-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資料來源:外交部網站)    氣象合作情況:    1992年5月24日-6月6日,越南水文氣象代表團一行6人訪問中國國家氣象局,雙方舉行了工作會談,並於5月30日在北京籤署了
  • 周波濤-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 簡菊芳  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中國氣象局科技領軍人才、首批中國氣象局青年英才、十佳全國優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鄒競蒙氣象科技人才獎、涂長望青年氣象科技獎
  • 國際合作篇:氣象合作繪彩卷 攜手世界謀共贏-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進入WMO,為我國氣象工作打開了一條通向國際的通道,藉助它,我們與各國建立了廣泛聯繫。  70年來,中國氣象局深度參與國際氣象防災減災、公共氣象服務、氣象資料交換等重要工作,氣象事業從最初的追隨、受益,逐步走向付出、共享,為全球提供服務,其成就和貢獻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 通往未來的黑科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深圳市氣象局正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開展新預報方法的試驗,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數據科學和技術研究院採用大數據挖掘、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研發強降雨的短時臨近預報新方法;搭建短時臨近預報技術眾創發展平臺,利用阿里雲服務平臺搭建一個支持人人創新、人人分享的短時臨近預報技術眾創發展平臺。
  • 上海:潮起東方立潮頭-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隨著區域高解析度數值預報進入中國氣象局業務體系,向全國發布,華東區域氣象中心的技術輻射效應也在不斷擴大。  近兩年,區域中心進一步完善協同創新機制,建立「實打實」的區域科研融合團隊,區域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初具雛形。
  • 小河彎彎入海流-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96年,香港天文臺與中國氣象局籤訂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備忘錄,自此雙方每兩年舉行一次高層管理人員會議,總結經驗和共同制訂未來的合作項目。此外,香港天文臺每年均派員到中國氣象局和省級氣象局訪問,以了解內地氣象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探索合作機遇。近年來,香港天文臺先後與廣東、深圳、上海及海南等氣象局籤訂協議,與內地氣象部門的合作更為緊密。
  • 氣象站的變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相當一部分臺站由於種種原因業務用房破爛不堪、業務設備和氣象觀測手段十分陳舊落後,業務平面功能不完善,不能適應現代氣象業務的需要。」廣西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求,改善邊境臺站工作條件,2016年中國氣象局安排中越邊境地區氣象臺站專項建設資金3280萬元,地方政府配套2253萬元,用於崇左市、防城港市和百色市所轄9個縣邊境臺站的建設。
  • 山南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我局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1 名局領導分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每年投入活動經費12多萬元,開展了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創建活動、雷鋒志願者服務活動、強基礎惠民生活動、在職黨員到村(居)報到服務活動、精準扶貧結對幫扶等活動,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年大慶、雅礱文化節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汛期氣象服務、森林防火等工作中成績顯著,多次得到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和歷屆分管氣象的領導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