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經典七律賞析:「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020-12-25 老張侃詩詞

崔顥的《黃鶴樓》,向來和杜甫的《登高》相類比,被譽為是盛唐七律第一。這兩首唐詩就像是盛唐七律當中最耀眼的明珠,代表著盛唐七律詩歌的最高水平。

不過,兩首唐詩所表達的主題卻有相當的不同。杜甫《登高》寫的是秋日一個人的孤獨,無論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還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都在寫人到中年的孤苦;而崔顥的唐詩雖然也寫的是秋天,但是表達的情感卻在於思鄉。

詩歌中的最後兩句表達的最為明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對於一個遊子來說,沒有什麼不能引起他的思鄉之情。雖然在面對回鄉的機會的時候,也未必選擇回鄉,但是在看到秋日、日暮、暮靄這樣景色的時候,第一想到的依然是那個縹緲的故鄉,而那種情緒瀰漫心頭,就是這句著名的「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之時,正是倦鳥歸林之時,在外漂泊的遊子又何嘗不是「倦鳥」呢?他們也想在疲倦之時遇到來自故鄉的溫暖,可惜看到的卻是「鄉關何處是」。眼前重重的暮靄,讓他找不到家鄉所在。倦鳥尚且有歸巢之時,而這個浪跡天涯的遊子,目前只能在這裡呆呆地望著那「日暮」的「煙波江上」,所感觸到的也只有「使人愁」。

鄉愁,是經典詩詞在非常容易見到的主題,這一類的題材佔據了很多的篇幅。以此為中心,我們一旦看到夕陽、黃葉、徵途、飛花等等意象的時候,都很容易想像出意象背後那個失落的遊子。

他們並非願意回到故鄉,因為外面有更廣闊的世界;但是他們對故鄉永遠是割捨不掉的,因為那是一片真正的熱土,撫養他們成長,注入給他們靈魂。

那是他們的根,所以在「何處是」的時候,才會「使人愁」。

相關焦點

  • 草書欣賞: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譯文】:昔人已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芳草茂盛。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呢?眼前只見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傳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曾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為此,崔顥的《黃鶴樓》的名氣就更大了。《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於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意蘊。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竟然是第一唐詩,憑什麼?
    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黃鶴樓》在歷史上名氣極大。當代有學者做過一本《唐詩排行榜》,他統計了很多數據,比如歷朝歷代選唐詩的數據,歷朝歷代評點唐詩的數據,二十世紀學者研究唐詩的論文數據,等等。根據這些數據,他計算出了一百首影響力最大、最被人關注的唐詩,並做了一個排行榜。排行第一的就是崔顥《黃鶴樓》,真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唐詩!
  • 誰堪疫情賦詩情: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戰爭「、」天災「、」瘟疫「從來都是毀滅家園、使人痛徹心肺的惡魔。給庚子初春塗抹上再多現代的色彩也遮掩不了曠古仇怨,即使只看過一眼那些突然間與所有人形影相隨的邪惡詞彙:「疑似、感染、確診、隔離、急救、危重", 還有很多……人們從這裡找不出一絲美感,不會有哪一個善良的人願意用它來汙染詩畫
  • 崔顥的《黃鶴樓》被稱為七律之首,它有什麼過人之處?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不曾想,就是上面這首詩,被歷代詩人們推為唐人七律之首。其實,按照律詩的格律要求,本詩前四句與律詩存在爭議,屬古體詩範疇。後四句卻十分符合律詩規範。與其讓本詩在古體和律詩歸類中出現分歧,還不如說詩人的這首詩是集古風與律詩之大成。獨創詩派,自成一體。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在鄉關處處中感受鄉愁
    《鄉關處處》在地域景觀空間上有「跡」可循,又在歲月煙雲深處有「跡」可尋。我在閱讀中不時為書中瀰漫的歷史滄桑感所感染。如在「民國史跡」中,作者在記述了林林總總的故人故跡後油然感喟:「……然而,歌、吟也好,哭、號也罷,梟雄、俊傑也好,豪門、貧家也罷,風花雪月也好,經天緯國也罷,都逃不脫風流雲散的終局。
  • 杜甫《登高》和崔顥《黃鶴樓》哪一首才是七律第一?看看這些數據
    我們先來看這兩首詩:《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在史書記載中,第一個說《登黃鶴樓》是七律第一的是南宋著名詩評家嚴羽,他在《滄浪詩話》中表示:「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宋、元、明、清不少名家的支持。這些人裡包括元代著名詩評家方回,明代文人高棅等。而更讓此詩被「神化」的是其令李白擱筆的傳聞,雖然這一傳言目前有人認為並不真實,但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確有模仿痕跡這是不假的。
  • 崔顥題《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傑作比翼齊飛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看到崔顥的詩寫得這麼好,李白懵了,原先的詩路一下子閉塞了。現在要想寫出詩來,那也是勉為其難。於是李白就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只得留待來日再作計較。崔顥的詩真的那麼好嗎?他把大詩人李白都難住了,那麼他好在哪裡呢?
  • 李白為之擱筆且模仿的唐詩,號稱唐人七律第一
    今天,小琦和大家聊聊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三單元閱讀古詩——《黃鶴樓》,作者是唐代詩人崔顥。 崔顥(hào),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 唐詩三百首最富盛名的唐詩,還流傳著一段李白才不如人的故事
    有的詩人的作品就很少,比如本文要說到的這個詩人崔顥。崔顥在唐詩300首當中只有兩首詩歌入選。一首就是那首著名的七律《黃鶴樓》,還有一首就是他的長幹曲。尤其是他的這首七律《黃鶴樓》,堪稱唐詩三百首當中最富盛名的唐詩,還流傳著一段李白才不如人的故事。
  • 一首不合規則的七律,竟然好到詩仙李白不敢題詩
    中國唐朝開元年間的一天,矗立在長江邊的黃鶴樓上,大詩人李白憑欄遠眺,只見江水濤天,李白頓時覺得心胸開闊詩興大發,他高興的撲紙磨墨準備提筆寫詩,突然他發現牆上有幾行不起眼的小字,是一個叫崔顥的人寫的一首詩,李白看了又看逐字推敲著。過了一會兒李白搖搖頭,他覺得這首詩寫的太好了。已經把他想要表達的情感寫到了極致,李白似乎有點不服氣的說著,一拳搗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 崔顥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歷歷」是什麼意思
    讓人對鸛雀樓心生嚮往。本期筆者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被譽為唐代七言律詩之首的《黃鶴樓》,因崔顥的這首詩而名揚天下。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具體內容:《黃鶴樓》[ 唐 ] 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
  • 【雅趣】李白是如何「粉」崔顥的
    作者:朱美祿(貴州財經大學教授)  唐代詩人崔顥南遊,登武昌黃鶴樓,感慨系之,寫成了被譽為唐人七律第一的《黃鶴樓》詩。這首詩古今傳本異文頗多,我們現在通行的版本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這首詩被後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不但不合格律,對仗也不工整
    說到這裡,總會有人提出質疑,最常見的是拿出崔顥的《黃鶴樓》來作論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諸多詩選中的七律部分,《黃鶴樓》總會被作為開篇或壓卷,這首詩被後世稱為「唐人七律第一」,但是這個「七律第一」不但不合格律要求,對仗也是不甚工整的。於是就有人說了,既然「第一」尚且如此,我等又何必拘泥於形式?
  • 很多人搞錯
    可惜的是,很多人根本搞不清這是哪個寫的,也搞不清是哪一首詩!!!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賞析一下。首先,更正幾點朋友們的認識誤區:1、我們學過的、熟悉的是《登鸛雀樓》與《黃鶴樓》2、《黃鶴樓》也不是李白寫的,但李白很欣賞這首詩3、《登鸛雀樓》作者是王之渙4、《黃鶴樓》作者是崔顥5、李白關於黃鶴樓的詩有《黃鶴樓宋孟浩然之廣陵》、《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6、李白的《鸚鵡洲》、《登金陵鳳凰臺》均有模仿
  • 崔顥的詩有哪些?崔顥的詩詞全集10首
    唐代詩人崔顥,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