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群體,長江「十年禁漁」成效初顯,武漢長江水資源環境持續向好

2021-01-20 荊楚網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高寶燕 通訊員孫慧)12月29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數據分析表明,武漢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穩定江豚群體棲息,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處和天興洲水域有江豚路過的蹤跡,極可能在未來成為江豚的活動水域。

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目前僅剩1000多頭,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武漢市自2020年7月1日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以來,長江武漢段頻頻出現江豚身影,數量之多、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都是近10年來少見。

2006年11月,江豚淘淘一家最後的合影。圖中下方江豚媽媽已經懷了小豚,但江豚媽媽生產後病逝,小豚也夭折,江豚淘淘的爸爸也於2017年病逝。 記者高寶燕 攝

10月24日是國際淡水豚日和我國長江江豚保護日,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也在武漢正式啟動。10月25日早上8時,長江日報記者跟隨科考隊員在武漢漁政碼頭登上科考船,參加長江武漢段移動聲學考察。科考路線分兩段進行,一段是科考船由武漢漁政碼頭向陽邏大橋往返行駛;一段是科考船由武漢漁政碼頭向軍山大橋往返行駛。

據介紹,目前,江豚定點聲學監測只在武漢漁政躉船水域開展。近期將增加監測點,擬在武漢江段軍山大橋至陽邏大橋60公裡的江段共設置12個水下聲學監測點,平均每隔5公裡設置1臺水下聲學儀器,全年自動記錄武漢江段江豚活動情況,科考隊員每月定期收集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監測點將覆蓋長江大橋和長江鸚鵡洲大橋、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處等重點水域,長期收集江豚水下活動數據。

2008年,4月5日,在湖北天鵝洲國家級豚類保護區科學家為江豚做B超。記者高寶燕 攝

「武漢白沙洲,我們先後2次監測到2群長江江豚、天興洲也有1次1群江豚路過的記錄。」武漢江豚科考隊員、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陳宇維對著電腦裡的科考數據分析圖說,「紅色的豎線代表江豚聲吶的聲壓,聲壓越高,表明江豚離船越近;越低,表明江豚離船越遠,因為聲音在水中衰減了。」

科考隊員劉明超說,今年在不同江段連續多次出現江豚戲水嬉鬧的場景。從側面反映了我市長江水資源環境持續向好,禁漁工作初見成效。

截至2020年,湖北天鵝洲長江豚類國家級保護區的長江江豚已達90餘頭,且每年穩定出生6頭左右的小江豚。 記者高寶燕 攝

科學家表示,目前已對武漢段江豚種群、活動軌跡、船舶航運等現狀有初步了解,恢復和重建棲息地,促進江豚回歸武漢主城區水域將是研究工作的下一步重點方向。

科學家建議,讓江豚留在武漢,還要加快在武漢白沙洲、兩江交匯處和天興洲建立3個江豚棲息地,在武漢天興洲建立江豚文化公園,在江灘建觀豚點和宣教站,方便將長江大保護理念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儘早實現在江邊散步看江豚騰躍的美好願景。

2006年11月8日

我國首次開展長江淡水豚類考察。同年12月,美國《科學》雜誌刊登考察結論:長江豚類數量以每年13.7%的速度急劇下降,呼籲加強棲息地保護迫在眉睫。

2011年5月22日

長江中下遊遭遇百年不遇旱災,江豚活動水域縮小,科學家救助時,長江江豚流下焦慮的「眼淚」。

2015年3月

我國開展湖北、江西、湖南跨3省江豚遷地保護行動,科學家將江西鄱陽湖長江江豚運到湖北保護區。

2017年

由我國農業農村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導的長江淡水豚生態考察,結果表明長江江豚僅剩1012頭。

2020年10月24日

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在漢啟動。通過放置水下檢測儀研究武漢段江豚種群數目等,藉此對江豚重返武漢提出生態和資源恢復的修復科學方案。

12月29日

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數據分析表明,武漢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穩定江豚群體棲息,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處和天興洲水域有江豚路過的蹤跡,極可能在未來成為江豚的活動水域。

江豚成了武漢「常客」

2020年6月,武漢白鱀豚館迎來人工環境下繁育成功的第三頭小江豚,目前小江豚已經半歲,度過危險期長勢良好。截至2020年12月,武漢白鱀豚館成功誕生了3頭小江豚。(資料圖)

2020年8月19日 武金堤張家咀江段

13時左右,市民在江邊休閒垂釣,無意中看到有十幾頭江豚在江面上來回翻轉跳躍。

2020年9月17日 武漢長江大橋上遊江段

上午,成群江豚在雨中跳躍,江對岸就是黃鶴樓。散步的武漢市民拍到了這一畫面。這是近年來首次拍到江豚在武漢市中心江段出現。

2020年10月7日 武漢沌口大橋江段

江豚再次現身武漢江段。

2020年10月9日 白沙洲水域

下午5時許,執法人員發現有數十頭江豚在白沙洲洲尾悠閒地捕食、戲水,持續時長達50多分鐘。

2020年10月18日 鸚鵡洲長江大橋江段

晚8時30分,市民拍攝到江豚趁著夜色在江中嬉戲。

2020年10月23日 鸚鵡洲水域

市民發出鸚鵡洲偶遇江豚的微博。

2020年10月26日 白沙洲水域

白沙洲水域長江日報記者拍攝到5頭江豚暢遊的珍貴視頻。

記者手記>>>

只為留住長江裡那抹微笑

2020年10月26日,晚6時30分左右,蹲守了1個多月,我終於在長江武漢段白沙洲水域拍攝到5頭江豚暢遊的畫面,其中,3頭江豚很像一家三口,一隻小豚跟著兩隻大江豚一起嬉戲。這段不到2分鐘的江豚暢遊視頻,人民日報微博、中國日報英文版等媒體閱讀量達到2000萬+。更讓武漢人激動不已的是,長江武漢段頻頻出現江豚身影,數量之多、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都是近10年來少見。

武漢貫徹落實黨中央長江「十年禁漁」重大決策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之舉,長江生態環境向好,江豚迎浪吹波,暢遊長江,人們看到它們那治癒的微笑,欣喜萬分。

長江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被譽為長江生態的晴雨表。2011年,長江持續乾旱讓保護區江豚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威脅,科學家救助江豚時我拍到了江豚眼裡流出粘液般的「淚水」,這幅哭泣的江豚影像觸動了人們內心的柔軟,讓更多人意識到保護母親河生機活力關乎子孫萬代。

長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典型的一條生態河流。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讓長江休養生息,給江豚提供一個安寧的生活空間,最終回報給人類的是「江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江豚是長江裡的嬌子,江豚的微笑我們來守護。追隨長江江豚20年的歷程,我們都成了最堅定的江豚保護志願者。長江大保護,江豚有未來。

2013年11月30日,我們攜手「為江豚來奔跑」接力宣傳,用一個月時間,從武漢沿長江而下,途經6省市的15個城市,宣傳保護長江江豚。到2020年,我們已經在長江流域4省7市創建了9所「守護江豚示範學校」,有2萬餘名中小學生先後參加到江豚公益活動中來。少年愛江豚,長江更美好。

江豚還躍上了中國郵票,表明了國家對長江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決心。2018年8月26日,中國郵政發行《長江經濟帶》特種郵票,其中第一枚《共抓大保護》 的郵票,左下角是長江江豚淘淘一家三口溫馨相伴的圖案。(記者高寶燕)

相關焦點

  • 武漢白沙洲水域有穩定江豚群體 長江「十年禁漁」成效初顯
    12月29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數據分析表明,武漢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穩定江豚群體棲息,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處和天興洲水域有江豚路過的蹤跡,極可能在未來成為江豚的活動水域。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目前僅剩1000多頭,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 長江江豚
    2020年12月3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在漢全面啟動。早在今年7月1號,武漢市就提前半年實施了「長江禁漁」,堅持打防並舉、水岸同治,取得顯著成效。當前,我市全面開啟社會組織、專職護漁員、廣大市民參與長江禁漁的「群防群治」新格局,集合長江救援志願隊1871名隊員,選聘64名退捕漁民擔任護漁信息員,常態化開展巡江、值守,進一步確保禁捕工作全覆蓋、無死角。
  • 保護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只是第一步
    在江豚分布最為集中的八裡江江段,1989年約有260頭,十年後只剩下70頭左右。近年來,下降趨勢得到了遏制,但依然不容樂觀。 此外,曾在上個世紀多次被拍到與漁船共遊的白暨豚,更是早在本世紀初便被宣布功能性滅絕(註:功能性滅絕,是指一個物種在自然界已經無法形成可持續繁衍的種群。滅絕則是指該物種徹底在自然界消失)。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從2021年1月1日,由農業農村部下發的《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將全面開始執行,其間禁止一切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我國的母親河長江,將得到一個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期,江中的水生生物也將在此期間得到充分的保護和恢復。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
  • 畫說長江丨那些無家可歸的江豚,現在咋樣了?
    近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數據分析表明,武漢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穩定江豚群體棲息。武漢自2020年7月1日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以來,長江武漢段頻頻出現江豚身影,數量之多、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都是近年來少見。被毀壞的家園修復了!可愛的江豚回來了!
  • 今年發現21頭江豚死亡 長江豚類保護區將全年禁漁
    11月10日,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正式啟程。武漢白鱀豚館內人工飼養的江豚。嶽陽市東洞庭生態保護協會志願者準備對洞庭湖進行巡護。今年已發現21頭江豚死亡,多與生存環境變化有關;長江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將全年禁漁武漢白鱀豚館內唯一的白鱀豚淇淇15年前去世。此後,館內再無白鱀豚。如今,只生活著5頭江豚。
  • 「微笑天使」長江江豚多次現身 農業農村部:健全跨地區保護機制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最近在南京、武漢等地通江湖泊,媒體報導發現了』微笑天使』長江江豚群體出現的頻率顯著增加,我們對此感到很欣慰,這說明保護工作有了初步的效果。」
  • 曹文宣:「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重新煥發生命力的長江:河長制下,江豚又成群出現了
    江豚曾經,我們特別的傷心,也曾看不到希望。長江中的兩種鯨類,白鰭豚和江豚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這兩種長江中的哺乳動物,位於長江中食物鏈的頂端,但它們的生存環境,又是那麼的糟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長江受到了嚴重的生態破壞,以至於我們現在很久沒有見到白鰭豚了,江豚也岌岌可危。保護好江豚,保護好長江中的其他魚類,就要守護好我們的長江。如果我們將長江生態破壞了,長江中的生命搞滅絕了,是要被後人罵娘的。現在都已經有人在罵了,因為我們的白鰭豚不見了。
  • 武漢長江大橋有人錨魚,半米多長大魚被鉤中!江豚生存或受威脅
    2020年12月12日,在武漢二七長江大橋下面,有很多「錨友」正在賣力地揮舞著魚竿,魚鉤拋入江水裡面後,又快速往回拉,在外行的人看來,這好像是在健身!其實,這不是在健身,甚至連「釣魚」都算不上,這是在長江裡面錨魚!
  • 實錄|農業農村部介紹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和下一步...
    下面,首先請馬毅主任向大家通報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 馬毅: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為了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戰略高度,就長江「十年禁漁」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農業農村部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長江「十年禁漁」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會同有關部門健全部際協調機制,組建跨部門工作專班,強化統籌協調,細化政策措施,層層壓實責任,加力推進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瀕危江豚:長江最後一種哺乳動物的命運
    作為長江僅剩的哺乳動物,從上世紀的1991年到2012年,21年左右的時間裡,江豚就從2700頭快速下降到1000頭出頭,且下降趨勢一直在加大。直到2012年過後,這種快速下降的趨勢才初步遏制。目前,長江江豚依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按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標準進行保護和管理。與剛剛開始十年休漁的長江一樣,江豚的命運依然處在危急的轉折期。
  • 武漢段江豚嬉戲高清視頻來了,長江日報記者蹲守1個多月拍下珍貴畫面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7日訊(記者高寶燕 通訊員向軍)10月26日18時30分左右,蹲守了1個多月之後,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終於在長江武漢段白沙洲水域,拍攝到5頭目前,3個重點候選點有望成為「江豚之家」:一是白沙洲水域,這裡的洲灘非常適合江豚棲息;二是長江與漢江交匯水域,這裡是武漢水上交通的主要區域,也是市民觀看江豚的好去處;三是天興洲水域,這裡將建設江豚文化公園,讓市民能近距離觀看江豚。
  • 長江江豚守護者:願留住母親河的「微笑天使」(圖)
    袁昕 攝三年前,中國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千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今年6月,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公開徵求意見,擬將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彭澤縣這支活躍在長江邊上的「江豚保鏢隊」,是由普通漁民、農民組成的民間公益隊伍,除了進行長江江豚保護以外,還進行野生動植物救護。
  • 禁漁十年 還鄱陽湖美好明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20 年 7 月 1 日至 2 日,省委書記劉奇來到九江市調研。劉奇從瑞昌登船順流而下,實地察看長江江西段百裡岸線環境綜合整治成效。破浪前行,長江沿岸水綠相接、相映如畫,生機盎然,「最美岸線」已然成形。他指出,與幾年前相比,長江江西段岸線已變了模樣,母親河又恢復了生機。
  • 是什麼讓長江江豚回來了?
    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水質好不好,江豚最有發言權。江豚再次現身,生動說明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江碧水,百舸爭流,一切來之不易。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赤水河 全面禁漁這三年(人民眼·長江十年禁漁)
    穿越雲貴川三省,蜿蜒約500公裡,赤水河是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長期以來受過度捕撈等影響,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漁業資源逐年衰退,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同年底,原農業部發布《關於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明確從2017年1月1日零時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時止,在赤水河流域實施全面禁漁,禁止一切捕撈行為——這是長江流域首條實施全面「十年禁漁」的一級支流。
  • 關注| 推進長江大保護,武漢打造世界知名濱水生態綠城
    記者何曉剛 攝十年禁漁,一個好的開始8月19日13時左右,市民吳先生在長江武金堤張家咀的江邊,看到,場面十分歡樂。江豚追隨輪渡、追食小魚的畫面,成了「老武漢」年代久遠的記憶。上世紀50年代的場景,如今重現,視頻傳到網上,引來近百萬人次瀏覽。透過熱鬧,「內行人」看出了門道。
  •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 專家解釋史上最長禁漁期原因
    今(31)日,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承辦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活動(重慶分會場)在江北嘴執法船舶碼頭舉行,這標誌著重慶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歷時十年的全面禁捕正式啟動。
  • 壹周漁樂圈:長江禁漁見成效,五一期間多省「電魚」事件反彈
    文/守望者壹周漁樂圈:長江禁漁初見成效,五一期間多省「電魚」事件呈反彈趨勢!01長江禁漁行動初見成效!長江流域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十年禁漁」制度以來,非法捕撈行為一直也沒有消停過。不少人為了一己之私,變著法子「偷漁」。為此,農業農村部在長江流域開展了專項打擊行動,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