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特別的傷心,也曾看不到希望。長江中的兩種鯨類,白鰭豚和江豚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這兩種長江中的哺乳動物,位於長江中食物鏈的頂端,但它們的生存環境,又是那麼的糟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長江受到了嚴重的生態破壞,以至於我們現在很久沒有見到白鰭豚了,江豚也岌岌可危。
保護好江豚,保護好長江中的其他魚類,就要守護好我們的長江。如果我們將長江生態破壞了,長江中的生命搞滅絕了,是要被後人罵娘的。現在都已經有人在罵了,因為我們的白鰭豚不見了。
2017年,中國發出了每條河流都要有河長的號令,因為河流治理已經刻不容緩,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到了不可復加的狀態。長江黃河要有河長,鄉村裡面的每一條小河溝也都要有一名河長。而且每個地方最重要的河流,都是一把手負責制,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河長制度。河流治理,從上到下,已經形成了共識。而且對河流治理的考核,也讓大家想盡一切辦法治理治下的河流。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全面建立河長制,共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30多萬名,另有29個省份設立村級河長76萬多名,打通了河長制「最後一公裡」。河長制度,是中國有文明記載以來的河流治理的首創。河流,治理得好,就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好處,也為後世子孫留下豐富的河流遺產;而沒有治理好,河流則會懲罰我們,大自然也會懲罰我們,歷史也會審判我們。
偷排汙水、無限制的濫捕爛撈、溼地被破壞、垃圾偷倒等等,這些行為嚴重破壞著長江的生態。還有長江沿岸化肥的施用,農藥的使用,也為長江的生態帶去了不小的影響。一些洄水魚類也遭遇到了滅頂之災,它們無法返回到它們的繁育之地,種群衰減得特別厲害,甚至滅絕。我們的長江白鱘,長江最大的淡水魚類,古代被稱為鮪,在春季溯江產卵。但是它沒有等到2020年,2019年12月23日被宣布滅絕。
鰣魚味美,深受大眾的喜歡,「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它自身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過度的捕撈,水體的汙染,洄遊的障礙,這直接給鰣魚帶來了滅頂之災。目前長江鰣魚也基本處於滅絕的狀態。希望後人能夠原諒我們!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雖然我們失去了很多,但是我們要搶救沒有失去的。河長制度的實施,直接給長江帶來了好消息。而且隨著大家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長江的生態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數量極大減少的江豚,開始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開始了成群的出現,這就是長江生態逐漸轉好的可喜現象。
在今年的長江論壇上,有記者了解到,長江要以流域為平臺,實行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在確定跨界斷面水質控制目標的基礎上,當上遊地區出境水質優於控制目標時,下遊地區有受益補償的責任;當上遊地區出境水質劣於控制目標時,上遊地區有汙染賠償責任。
當然,最大的好消息是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但是我覺得這份計劃依然不夠,我們應當封閉長江,除了一些營運船隻外,其他任何人任何生產行為都不得幹涉長江。
河長制是一種創新的河流保護制度,而且級別很高,都是各地的核心人物兼任。希望河長制能真正激發大家保護河流的決心,保護好我們的生命河流的決心。能夠徹底解決我們複雜的河流問題,推進我們的河流可持續地發展下去。堅決不能再次走老路,等到汙染了,物種滅絕了,我們才想到保護和治理。
#美麗長江之歌# #大江大河大徵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