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鄰居 長江江豚

2021-02-08 EPNF

    野生動物不是朋友,他們充其量是你的鄰居!

    本欄目的開設希望能通過我們影像的介紹,讓大家更多的了解我們的鄰居,從小教會我們的孩子,如何對待和看待你們的鄰居!


中文學名:長江江豚

英文學名: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門:脊索動物門

綱:哺乳綱

目:鯨目

科:鼠海豚科

屬:江豚屬

種:窄背江豚種

分布區域:分布在長江中下遊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幹流為主


        它是我們EPNF企業攝影家自然基金LOGO的原型,選擇它作為我們EPNF的LOGO的原因在於:1、它是江豚中在我國特有亞種;2、它的數量比大熊貓還要少,2013年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列入《華盛頓公約》瀕危物種,但在我國僅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未能得到應有的保護;3、它被譽為「微笑天使」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所以我們EPNF將它作為基金的LOGO,意在讓更多的人看到並認識它,從而喜歡和保護它,同時呼籲國家能夠調整它的保護級別,讓它能夠得到應有的保護力度。

       長江江豚喜歡單只或成對活動,結成群體一般不超過4-5隻,但也有87隻在一起的記錄。江豚能發出兩大類聲信號:高頻脈衝信號和低頻連續信號。高頻脈衝信號由一連串的單個高頻窄脈衝所構成,一般在20-120個之間,為聲納信號或稱為回聲定位信號,主要是在探測環境、捕食時發出;低頻連續信號為時間連續信號,由於頻率的高低不同,人耳聽起來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鳥鳴。它與白鰭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爾在一起共同嬉戲。江豚對水溫的適應範圍很廣,從4-20℃均能夠正常地生活。

        它們的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遊下竄,身體不停地翻滾、跳躍、點頭、噴水、突然轉向等動作。側遊時尾鰭的一葉露出水面,左右搖擺,從空中划過。食物包括青鱗魚、玉筋魚、鰻魚、鱸魚、鱭魚、大銀魚等魚類和蝦、烏賊等,隨著所處的環境不同而改變。

        長江江豚面臨的威脅主要都來自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幹流高密度、繁忙的航運輸船隻的噪音和螺旋槳成為江豚的最大威脅,洞庭湖區濫捕亂撈和非法漁具的大量使用、水質汙染一些水利設施的建設等影響外, 湖區大量使用的定置網具,在枯水季節佔據了大量水面。水利設施的建設和水體汙染等人類活動仍在加劇,使長江江豚也面臨著與白鰭豚同樣的威脅,野外數量急劇下降。數量僅有1200-1500頭左右,已經少於大熊貓,並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而且在洞庭湖周圍的江豚滅絕速度是整個長江流域最快的。

行走的影像,關愛自然,關愛人


相關焦點

  • 江豚、長江江豚&無背鰭鼠海豚
    )(2015年1月11日在鄱陽湖拍攝到的長江江豚N. a.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看看友軍公號『躺倒在野外「推送的《袋狼與白鱀豚最後的活動影像》一文中的視頻,再跟上面窄脊江豚的做個比較,相信會給您留下深刻印象。根據2012年進行的科學考察結果,目前長江幹流當中還有約500頭長江江豚,鄱陽湖中約450頭,洞庭湖約90頭,總計1040頭左右。
  • 長江江豚科普團|寓教於樂的江豚科普活動——熱縮片
    正在為小朋友們講解江豚知識為進行江豚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群體保護環境、保護江豚的意識,2020年11月23日晚六點,江蘇科技大學環境保護協會長江江豚科普團走進蘇州外國語學校鎮江分校,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宣講活動。
  • 瀕危江豚:長江最後一種哺乳動物的命運
    作為長江僅剩的哺乳動物,從上世紀的1991年到2012年,21年左右的時間裡,江豚就從2700頭快速下降到1000頭出頭,且下降趨勢一直在加大。直到2012年過後,這種快速下降的趨勢才初步遏制。目前,長江江豚依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按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標準進行保護和管理。與剛剛開始十年休漁的長江一樣,江豚的命運依然處在危急的轉折期。
  • 是什麼讓長江江豚回來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長江上浪花翻湧,「大魚」嬉戲,是可愛的江豚回來了!2021年1月8日,太倉海事局工作人員在長江太倉段水域拍到江豚嬉戲的畫面。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水質好不好,江豚最有發言權。江豚再次現身,生動說明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江碧水,百舸爭流,一切來之不易。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長江江豚
    2020年12月3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在漢全面啟動。早在今年7月1號,武漢市就提前半年實施了「長江禁漁」,堅持打防並舉、水岸同治,取得顯著成效。實施「長江禁漁」半年來,武漢市對150.5公裡的長江幹流、72公裡的漢江幹流和4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30.25平方公裡範圍,實施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常態化開展「聯巡、聯查、聯打、聯治」行動,共計辦理漁業行政處罰案件28件,聯合公安機關查獲漁業非法捕撈案件121起,抓獲嫌疑人員113人,有效震懾非法捕撈行為。
  • 長江江豚守護者:願留住母親河的「微笑天使」(圖)
    站在長江邊上,湯繼虎的目光凝視著滾滾波濤,搜索江豚的身影。「到了要變天的時候,江豚就活躍在岸邊遊泳、覓食,所有動態都看得一清二楚,特別是它把魚攆出水面,躍起來吃魚的瞬間,那是最美的時刻。」說完這句話,這位江豚「保鏢」的神情瞬間變得溫柔。
  • 看,江豚!
    陳曙明 攝看江豚、增殖放流,助力修復長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還江豚一個食物充足的長江。此次活動由南京廣電集團牛咔視頻主辦,現場,南京市委網信辦還授予牛咔視頻「江豚公益行」旗子。小布採訪了江豚保護協會工作人員姜盟、徐萌和王世成,江豚保護志願者董偉偉、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陳曙明和武家敏、愛好江豚的老爺子朱方……通過他們的講述,還原江豚一個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別稱:「長江的微笑精靈」哺乳動物,一胎一仔,是中國特有的動物,更是目前長江中唯一的鯨類動物。
  • ...江豚群體,長江「十年禁漁」成效初顯,武漢長江水資源環境持續向好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高寶燕 通訊員孫慧)12月29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數據分析表明,武漢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穩定江豚群體棲息,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處和天興洲水域有江豚路過的蹤跡,極可能在未來成為江豚的活動水域。
  • 33名志願者與江豚親密接觸 號召大家保護動物
    上圖:小志願者們在白豚館了解江豚的生活習性。「江豚是長江中珍貴的哺乳動物,我們都應該好好保護它們生存的環境。」她是江豚保護小志願者,13日與百步亭花園社區其他32名保護江豚小志願者一起,來到中科院水生所白豚館與江豚「親密接觸」。今年7月初,本報聯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武漢白豚保護基金會,面向全國吹響招募長江江豚保護志願者的集結號,也引起了百步亭花園社區管委會高度關注。8月12日至昨日,該社區組織社區少兒夏令營活動,並特意組織了33名保護江豚小志願者到中科院水生所近距離觀察江豚。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因為性情溫和,嘴部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而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它不僅是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有關它的記載,經常會伴隨著長江中已經滅絕的白鰭豚和白鱘,許多在江邊土生土長的人們,都親歷過它們的存在和消亡。
  • 江豚是否會像白鰭豚一樣,從長江流域中消失呢?
    江豚通常生活在熱帶和暖溫帶鹹淡水之間的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江河下遊。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我國沿海地區和長江幹流宜昌以下、洞庭湖、鄱陽湖等水域。長江江豚是江豚的一個亞種,也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淡水中的三個江豚亞種之一。與其它江豚亞種在形態和習性上有許多差異,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江豚喜歡獨自或成對地移動。
  • 重新煥發生命力的長江:河長制下,江豚又成群出現了
    江豚曾經,我們特別的傷心,也曾看不到希望。長江中的兩種鯨類,白鰭豚和江豚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這兩種長江中的哺乳動物,位於長江中食物鏈的頂端,但它們的生存環境,又是那麼的糟糕。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長江受到了嚴重的生態破壞,以至於我們現在很久沒有見到白鰭豚了,江豚也岌岌可危。保護好江豚,保護好長江中的其他魚類,就要守護好我們的長江。如果我們將長江生態破壞了,長江中的生命搞滅絕了,是要被後人罵娘的。現在都已經有人在罵了,因為我們的白鰭豚不見了。
  • 武漢白沙洲水域有穩定江豚群體 長江「十年禁漁」成效初顯
    12月29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數據分析表明,武漢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穩定江豚群體棲息,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處和天興洲水域有江豚路過的蹤跡,極可能在未來成為江豚的活動水域。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目前僅剩1000多頭,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 關注長江保護江豚 影子412小隊成功橫渡三江口
    影子412成員  相關連結:關注洞庭湖、保護江豚 五勇士橫渡洞庭湖                關注長江保護江豚嶽陽 五勇士橫渡長江  紅網嶽陽站12月24日訊(分站記者 蔡燁)「宣揚環保精神,關注長江、保護江豚」,繼8月31日成功橫渡洞庭湖、11月10月成功橫渡長江後,12月22日,影子412小隊順利完成環保行動三部曲最後一曲——激戰三江口,成功橫渡三江口。
  • 江豚和長江大橋同框 這畫面太珍貴!
    除了資深的江豚攝影師,這次大賽也吸引了不少新人參加。來自南京林業大學的王臻祺,久聞南京長江段江豚的威名,今年9月剛入學到南京讀研究生,就戀上觀豚。他告訴記者,今年國慶開始到南京江邊觀察江豚,前兩次都一無所獲,第三次非常幸運看到,並拍到這組精彩的畫面。
  • 江豚長江南京段安家多年不走 攝影迷拍「豚友」
    昨天上午,家住南京鼓樓煤炭港的一位江豚攝影愛好者武先生稱,他在南京下關江邊拍攝江豚,發現有一頭江豚特別眼熟,武先生從他抓拍到的照片用電腦放大後注意到,這頭左眼有胎記的江豚竟然多次「搶鏡」。武先生昨天驚喜地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記得2013年1月5日上午11點31分,他在長江大橋下拍過這頭江豚的身影,因為這頭江豚在江中遊動的時候身姿異常活躍,而且喜歡跳躍,武先生抓拍多次後發現,這頭江豚左眼周圍有處黑色胎記,非常明顯,因而印象非常深刻。當天就連續拍攝過它3次。
  • 今年發現21頭江豚死亡 長江豚類保護區將全年禁漁
    白鱀豚與江豚均為中國內陸水域僅存的兩種水生哺乳動物,也是長江特有物種。2007年,白鱀豚被科學家宣告功能性滅絕。11月10日,第三次長江江豚科考隊再度出發。他們將用40天3400公裡的考察告訴世人,長江裡到底還有多少江豚,是否還有白鱀豚,以及他們生活的狀況。目前,長江沿線共有10個江豚保護區,包括4個遷地保護區。但保護需求與保護措施仍不對等。
  • 長三角「壓軸」長江大保護 改過江通道「給江豚讓路」
    去年12月23日,一部全面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 去年12月24日一早,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護豚人」劉義文就與同事駕著小艇出去巡江,當天天氣雖冷,但他卻因前一天「長江保護法草案」的消息而心裡覺得熱乎:「真想把好消息告訴江豚。」
  • 匯口鎮八裡江長江漁民上岸成為江豚守衛者 江豚成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安徽全力為其打造美好家園
    長江漁民上岸成為江豚守衛者 江豚成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安徽全力為其打造美好家園 長江江豚。2月5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野生動物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一級。近日安徽省批覆同意設立全省第一個省級江豚自然保護區,早在2017年開始就有長江漁民上岸化身江豚守衛者。安徽正全力為江豚打造一片健康生長的美好家園。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升級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 ,他們性格活潑,智商相當於3-5歲人類孩童。根據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存約1012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