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豚!

2021-02-08 南京發布

還記得前段時間

小布發的《為江豚,過江通道讓路了》一文嗎?

那些暖暖的故事

遠遠沒有說完

今天,端午佳節,「江豚公益行」網絡公益增殖放流活動在南京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三橋觀測點舉行,在這個觀測點站一會兒,很可能會有一隻可愛的江豚出現在你面前呀!

陳曙明 攝

看江豚、增殖放流,助力修復長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還江豚一個食物充足的長江。此次活動由南京廣電集團牛咔視頻主辦,現場,南京市委網信辦還授予牛咔視頻「江豚公益行」旗子。


△50組家庭一起到江邊增殖放流

江豚生活的習性有哪些?

我們哪些行為可以幫到它們?

江豚對南京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小布採訪了江豚保護協會工作人員姜盟、徐萌和王世成,江豚保護志願者董偉偉、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陳曙明和武家敏、愛好江豚的老爺子朱方……通過他們的講述,還原江豚一個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別稱:「長江的微笑精靈」

哺乳動物,一胎一仔,是中國特有的動物,更是目前長江中唯一的鯨類動物。

去年4月,南京師範大學楊光教授課題組發表的研究成果,證實了長江江豚與海洋江豚之間存在著顯著而穩定的遺傳分化,已形成獨立的進化支系,確立了長江江豚獨立物種的地位。


大家好,我是南京土生土長的小江豚,住在三橋附近,今年五歲了,家族成員有很多,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們,這裡四季分明、藍天白雲,每天過得優哉遊哉。我有一個拿手絕活——吐水。

陳曙明 攝

像我這樣天生愛笑的精靈,竟然有很多人分不清我和海豚,委屈。仔細看,海豚的嘴尖尖的,有背鰭,牙齒是鋸齒形,而我的嘴巴是平的,牙齒是平整的,特別是沒有背鰭,脊背上有疣粒,這可是我們最顯著的特徵呀。

江豚沒有背鰭

有人說我們的叫聲變來變去,一會兒像羊叫,有一會兒像鳥鳴。主要是因為我們可以發出兩大類不同頻率的信號,一種是為了探測環境、捕食,另一種嘛,我們的水上絕活實在很厲害,吃飽喝足以後要允許我們嘮嘮嗑。

新濟洲 崔曉攝

在南京,我們最喜歡三個地方,潛洲一帶(江心洲和大橋之間),三橋附近(包括綠水灣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和魚嘴溼地公園)和新濟洲一帶,你們站在岸邊一會兒,就能看見我們啦。

老南京人喊我們「江豬」,聽起來兇兇的,其實人家性情很溫和,是人類的好朋友。有時候我們會集體捕食,大家制定好暗號,分開行動,把獵物包圍,被追逐的小魚跳出水面,水面一片銀光閃閃,很是壯觀。

 

我的媽媽告訴我,生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要經過大約11個月的懷胎小寶寶才能出世。分娩前10天左右,準媽媽們的呼吸頻率就開始增高,食量減少,遊泳的時候,還會疲憊地停在水面上,身體晃來晃去,好像失去了平衡。

寶寶快要出生到時候,在肚裡每隔一分鐘就要上下急遊、翻滾一次,持續2-3分鐘才能恢復平靜,周而復始。寶寶剛剛分娩出,會立刻奮力向上遊,而媽媽則要腹部朝上,身體朝著寶寶的相反方向遊動,拉斷臍帶。整個分娩過程大概要近3個小時。

江心洲,一支江豚「小隊」「路過」,至少有5頭!拍攝人:海之師

生完寶寶,我們要忙的事就更多了。我們江豚家族講究優生優育,寶寶出生後要媽媽帶大概2年才能完全獨立生存。

初生的寶寶都很虛弱,一來要喝奶,二來和人類一樣,是用肺呼吸,需要媽媽馱著浮上水面換氣,靠自己是沒有那個體力的。而且只有出生100天左右的江豚才具備相對熟練的回聲定位能力,離開了媽媽的照顧,沒辦法活下去。


平時,小寶寶就嗲嗲地斜趴在媽媽的背上,頭、頸和腹部都緊緊貼著,呼吸時寶寶和媽媽相繼露出水面。等寶寶長大一些,媽媽就用鰭肢或者尾巴託著寶寶遊動。

不過這樣帶娃有點費體力,很多江豚媽媽會選擇攜帶,就是身體不接觸,但母子倆靠得很近,一家人在水裡一起沉浮,其樂融融。

 

雖然日常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但我們也有煩惱,最怕三件事,都和你們人類有關啦,水上垃圾、垂釣和放生。

雖然我們江豚家族在動物裡算是聰明的,但小孩子總是特別貪玩,尤其喜歡「玩垃圾」。比如塑料瓶,玩著玩著,一不小心就吞到肚子裡,或是扯塑膠袋,如果把頭塞進去,堵住呼吸孔,就會有生命危險。

垂釣最大的問題是拋鉤會傷害我們,之前我們就有親戚被魚鉤劃破,破皮感染髮炎最後導致死亡。

比如淡水白鯧,原產南美亞馬遜河,與俗稱的「食人魚」有較近的親緣關係,為雜食性魚類,在2002 年已被確定為外來入侵物種。

放生,這點可能很多人類不能理解,其實這對我們造成的危害最大。你們人類用來放生的魚,基本是菜場買的養殖魚,它們大部分不是中國原生物種。一旦這些外來物種進入長江,無非兩種情況,一是無法適應,死亡,二是憑藉強有力的競爭活了下來,那勢必會侵佔其他魚類的家園,和其他野生魚雜交,影響純正的野生基因,引發長江生態系統的混亂。而且你們不知道放生的魚是否帶有疾病,如果我們吃了這些生病的魚,我們也會生病的。

 

聽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說,我們和南京有著很深的淵源。

早在六朝時,我們的名字就出現在了文人筆下。東晉文學家、科學家郭璞(玄武湖公園有其衣冠冢)在《江賦》中寫道「魚則江豚海狶,叔鮪王鱣」,這是「江豚」一詞最早出現的文獻。

「江豚形陶壺」,南京博物院藏,1960年在吳江出土,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

以前,江上的漁民口中有「江豬拜風」之說,漁人見到我們和白鱀豚迎著風頻繁露出水面,就知道即將要風浪大作趕緊返回,躲開了災難。如今在很多老南京人的回憶中,我們都是溫暖的存在。

不過後來,都變了。長江流域經濟快速發展,沿岸大量自然溼地消失,魚類生存空間萎縮,長江漁業資源匱乏,我們的食物嚴重不足。在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後,我們成為長江裡僅存的鯨豚類動物。

我經常看見我的爺爺在流眼淚。

所幸的是,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幫助我們。

2014年,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覆蓋長江南京段90%的地區,南京成為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棲息的城市。拆除搬遷長江三橋至二橋段所有生產性碼頭,投放苗種,為我們增加食物來源。

目前沿江造林超過8萬畝,還建設了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打造了兩個省級溼地公園,建立一批溼地保護區,長江溼地70%以上得到有效保護……我們的同胞數量逐步增加。

這裡,也要感謝我的鄰居——江豚志願者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2015年,南京江豚保護協會成立,很多志願者不顧風吹日曬,為我們巡護家園,幫我們拔除陷阱,四處奔波宣傳,也為我們記錄下一張張美麗瞬間。說實話,我真的有點心疼他們。

這絕不是簡單的一件事,為了收集保護區內我們同胞的數量、分布、活動規律、水生生物資源、人類活動等基礎數據,一群江豚觀測員們不顧寒風酷暑地常年在江邊兢兢業業地堅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些可愛的大叔不少以前是長江的漁民,有的家中幾代人都從事漁業捕撈,現在成為我們的守護者,我們終於可以在這裡穩定地生存、繁衍。

過去,我的媽媽總跟我說,不要離人類太近,但我真的很喜歡你們,喜歡你們衝我招手,對我微笑,看見你們,我的心情就會瞬間好起來。

它們是大自然的精靈

它們的肌膚如同大地

它們也是大地的孩子

希望人類的孩子

將來也能親眼見到這群可愛的身影


你喜歡江豚嗎?

相關焦點

  • 看江豚,喝「豚」湯
    我對朋友說,我們過一下石首,我要去看江豚。中午到了石首的天鵝洲,邊走邊問,到了中國唯一的江豚保護區。江豚就是江豬,小時候聽老人說過,江豬才叫一個大啊,可把船掀翻!現在江豚很少了,千把只。前幾年我就想去看「江豬」了,無耐石首長江大橋沒通,繞行荊州來去要七個小時,現在石首大橋通了,去鹹寧正好可路過,難的的機會。過了石首長江大橋,按導航提示,又問老鄉,好不容易到了江豚飼養基地。進去了,不對外開放,東問西問,說管鑰匙的人吃酒去了。正好有武漢來的人,說給館長打招呼了,一會兒就過來。
  • 漁夫與江豚
    當這樣的短視頻在網絡裡迅速傳播,就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觀江豚的遊客來,反而增加了梁澤業的收入,漁樂遊自然升級為更時尚的觀江豚生態遊。梁澤業也由船長轉身變為船長+導遊。在觀江豚遊過程中,面對遊客提出的各種問題,他感到應接不暇,力不從心。「我不能總是把船開到這裡讓遊客自己看,沒人解說。」他暗下決心,回家後上網查閱資料,走訪老漁民,了解江豚習性、活動規律等,很快成為一名出色的江豚「專家」。
  • 江豚、長江江豚&無背鰭鼠海豚
    對了,還有今天的主角——「江豚」。如果再不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長江江豚可能將在15年之內徹底消亡。 白鱀豚和長江江豚這樣長江水生生態系統當中處於食物鏈頂端物種的遭遇,應該算是該生態系統糟糕現狀的最好明證。近日,在安徽安慶正式啟動了長江幹流江豚遷地保護行動。就是把從長江幹流中捕到的江豚放到安慶西江長江故道中,希望它們能夠良好生活下去,形成一個健康的種群。
  • 守護東亞江豚|大海裡也有江豚
    我們可能都知道,長江裡有江豚。 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大海裡也有江豚! 其中,朝鮮沿海的就是東亞江豚。
  • 長江江豚科普團|寓教於樂的江豚科普活動——熱縮片
    正在為小朋友們講解江豚知識為進行江豚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群體保護環境、保護江豚的意識,2020年11月23日晚六點,江蘇科技大學環境保護協會長江江豚科普團走進蘇州外國語學校鎮江分校,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宣講活動。
  • 「不想看到江豚再步白鰭豚的後塵!」
    這是「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在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看到的溫情一幕。 「這頭年齡比較小呢,才5個月,偶爾還會被『爸爸』欺負!」聊起江豚,丁澤良臉上總是帶著笑意和疼惜。他說,今年7月它哥哥「貝貝」剛剛結束網箱生活,已經回歸到了自然水域。
  • 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 從「微笑精靈」看長江生態興衰
    其中,長江的代表性珍稀物種——江豚,以它們種群命運的起伏,記載了一個長江生態興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探訪,這種承載著母親河記憶和鄉愁的「微笑精靈」。漁民上岸 江豚「回家」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因為性情溫和,嘴部弧線天然上揚呈微笑狀,而被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它不僅是長江中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
  • 和江豚一起去看
    和江豚一起去看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門,素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稱,長江江西段152
  • 江豚,有多重要?
    在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的結果中,可以看到,當時江豚只剩1012隻了。今年,長江實施了十年禁漁期,長江江豚也擬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如此大力的保護下,它們生活得怎麼樣了?剛剛產子的江豚媽媽是2014年在渤海灣獲得救助的海水江豚,海水江豚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產子並能成活較為罕見。圖/視覺中國江豚的諢名叫做「江豬子」,它是小型齒鯨的一種,屬於鼠海豚科。而長江江豚是整個鼠海豚科唯一一個完全生活在淡水裡的亞種,也是長江的旗艦物種。
  • 江西湖口:石鐘山旁觀江豚,美哉!
    人民網湖口11月19日電(羅娜) 11月18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一行來到江西省湖口縣,該縣位於鄱陽湖與長江幹流的交匯處,是江豚在江、湖之間洄遊遷移的重要通道。當日陽光和煦,微風正好,採訪團來到位於鄱陽湖畔石鐘山旁的江豚協巡隊,期待一場與江豚的美好邂逅。伴隨著「突突突」的馬達聲,只見一輛巡護船緩緩靠岸,舒銀安和隊員們結束了上午的巡護工作。「現在經常能看到江豚躍出水面,而且離岸邊更近了。」舒銀安說。
  • 宜昌江豚朋友圈又擴大了
    ▲江豚水中嬉戲。圖 張泉 攝這一數據來自2018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報告▲2019年3月25、26日連續兩天來拍到江豚身影。拍攝:吳延陵、張泉,剪輯:張泉長江宜昌段共237公裡是長江江豚、中華鱘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重要棲息地長江江豚,俗稱「江豬」,是獨有的能夠完全適應淡水生活的江豚亞種
  • 瑞幸咖啡「江豚守護」主題店打造江豚戲水沉浸式體驗
    來源:證券日報近日,瑞幸咖啡「江豚守護」主題店開業。6月8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世界海洋日」,為提升人們對江豚保護的意識,增加長江流域生態平衡的關注,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瑞幸咖啡於武漢漢口江灘建立「江豚守護」主題店。「我們希望能夠以主題店的形式,幫助人們理解、意識到江豚保護的重要性,呼籲更多人參與江豚保護的行動。」瑞幸咖啡方面表示,「同時,『江豚守護』主題店還將為江豚保護教育活動提供活動場所。」
  • 南京將添江豚觀測點
    南京是目前整個長江流域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穩定棲息的城市,位於秦淮新河入江口的金大媽碼頭經過整治和環境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廣場裡有兩處江豚觀測點,天氣好時,這裡是絕佳的江豚觀測點。春暖花開面朝長江在江豚廣場,映入眼帘的是開闊的綠地、奔騰的長江。江豚廣場岸線長度935米,包括500米濱江岸線、435米秦淮新河岸線,是一處絕佳的親水平臺。
  • 秦皇島樂島海洋公園添喜事 的黃渤海江豚產下小江豚
    4月19日下午5點左右,秦皇島山海關樂島海洋公園添了一件喜事,一頭叫「來福」的黃渤海江豚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成功自然繁殖,產下一頭小江豚。    4月20日上午,在樂島海洋公園的海洋劇場裡,產後的「來福」 與小江豚被單獨放在一個長方形的池子裡,享受著「單間」的待遇。
  • 你好,鄰居 長江江豚
    中文學名:長江江豚英文學名:Yangtze Finless Porpoise門:脊索動物門綱:哺乳綱目:鯨目科:鼠海豚科屬:江豚屬種:窄背江豚種分布區域:分布在長江中下遊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幹流為主
  • 大排檔當街宰殺江豚遭舉報 管委會指鹿為馬稱「是港豬不是江豚」
    △ 大排檔當街宰殺江豚 微博截圖   3月7日,@威海南海發布私信網友回應稱,被宰殺的動物「為當地人俗稱的港(jiang)豬,不是江豚」。網友看圖後大呼「這是江豚」,呼籲博主報警。@我不是個真摩羯 隨即向事發當地的管理部門山東省威海南海新區管理委員會官方微博@威海南海發布 舉報此事。
  • 200志願者水陸兩路穿洞庭 江豚成群結隊追獨木舟
    「快看,江豚!」「我看見江豚啦!」  「這些江豚真有靈性」  31日上午,7名勇士駕乘6艘獨木舟(其中一艘是雙人艇)依次下水,在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和當地漁政部門的共同護航下,踏上了尋訪江豚之旅。  「快看,江豚出現了!」划行約45分鐘後,在君山島壕壩水域,護航船上的第一個幸運者發出了一聲興奮的高呼,大家紛紛注意到水面上一躍而逝的精靈們。
  • 江豚保護者鄭邦友_讀書頻道_鳳凰網
    由於江豚的皮膚不能過久裸露在空氣中,鄭邦友和大家用漁網將江豚圈至淺灘,小心翼翼地用浸溼的棉絮將江豚包裹起來抬上擔架。江豚慌亂地叫著,拼命掙扎扭動著肥碩的身軀。鄭邦友往它們身上不停地灑水,吹著口哨,以減輕它們的害怕心理。當那隻大母江豚「姍姍」被抬上案臺準備抽血時,鄭邦友無意間看見它的兩隻眼睛竟然閃爍著淚花,一股憐愛湧上鄭邦友心頭,他柔聲安慰道:「『姍姍』不哭,今天是體檢,馬上就可以回家了。」
  • 鄱陽湖松門山島發現6頭死亡江豚
    上周,一則由志願者發布的關於5頭江豚死亡的微博,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事實上,近幾年,江豚死亡事件接連出現,到底什麼原因使這個瀕危物種生存越來越難?專家呼籲,應儘快組建專業江豚保護機構和救助團隊,給江豚留下可長久生存繁衍的生存空間。
  • 江豚|大灣區鯨豚目擊檔案009
    是的,江豚也可以生活在海裡,我們最為熟悉的是長江江豚,它們和白暨豚一起,作為生活在長江水體裡的唯二水生哺乳動物,正在走向或已經走向滅絕之路。白暨豚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的野外個體不足千頭。IUCN的保護級別是CR極危。長江江豚是窄脊江豚的一個亞種,生活在淡水裡,它的另一個亞種是東亞江豚,生活在黃海東海的海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