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尋舊錄之百年中山公園 「文化茶座」見證一個時代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2014年11月4日,走進中山公園,一路上亭臺樓閣,假山奇石,新修繕一新的長廊雕梁畫棟,習禮亭、八柱亭、和平坊、格言亭,每一座建築都記述著一段歷史。公園裡的兒童樂園、音樂堂,為北京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最佳場所。「歷經百年的中山公園,發生了多次的變遷。就說園內的布局也有很大的變化。格言亭、水榭、金魚池都進行過改造和變動……」走在園子裡,老職工於建國指點著一草一木說。在這裡,每一處都留下了一段難忘的故事……

一百年,光陰如梭, 一百年,鬥轉星移。獨自走在中山(中央)公園這座歷史名園中,坐在古柏樹下,抬頭望著湛藍的天空,恍惚中似乎回到了百年前的那些人,聽到了那些事……

「這天,我換了一套灰色嗶嘰的便服,身上清爽極了。袋裡揣了一本袖珍筆記本,穿過「四宜軒」,渡過石橋,直上小山來。在那一列土山之間,有一所茅草亭子,亭內並有一副石桌椅,正好休息。我便靠了石桌,坐在石墩上。這裡是僻靜之處,沒什麼人來往,由我慢慢的鑑賞著這一幅工筆的圖畫。雖然,我的目的,不在那石榴花上,不在荷錢上,也不在楊柳樓臺一切景致上;我只要借這些外物,鼓動我的情緒。我趁著興致很好的時候,腦筋裡構出一種悲歡離合的幻影來。這些幻影,我不願它立刻即逝,一想出來之後,馬上掏出日記本子,用鉛筆草草的錄出大意了。這些幻影是什麼?不瞞諸位說,就是諸位現在所讀的《啼笑因緣》了。」

這是1930年在《啼笑因緣》自序中張恨水的描述。其中提到的「四宜軒」是北京中山公園一處很有名氣的茶座,這裡和中山公園一起成為了很多人的歲月記憶。說起茶座中山公園還有來今雨軒、長美軒等。當海棠花開,在大小茶館三五成群的人們圍坐在桌前,一縷縷茶煙伴著淡淡的茶香,與頭上眼前的粉白相間的海棠花交織著,儼然一幅人間仙境。

二三十年代中山公園的茶座可以說是「文化茶座」,已故學者鄧雲鄉甚至認為,發生在這裡的重要文化活動,「足可以編一本很厚的書,足見一個時代的文化氣氛。」其建成不到五六年,便成為京城文化圈每遇重要活動一個首選去處漸而成為習慣。中央公園有各種類型的茶座,無論男女老少,上至總統,下至平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地方。「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北平,北平頂好的地方是公園,公園中最舒適的是茶座」。在「紅塵十丈」的北京城,能找到這麼一處清靜雅致的所在,殊為難得。

曾有人詼諧地介紹:「來今雨軒是國務院」,因為政界要人們公餘在此碰頭,也常常能見到文化界名人、大學教授在此駐足,其中不乏北大《新青年》雜誌同仁們的身影。1926年,魯迅就是在來今雨軒的茶座上,與友人共同翻譯了《小約翰》一書。還有「長美軒是五方元音」,因為這裡的客人是三教九流,茶點引人垂涎,物美價廉;「春明館是老人堂」,老人們在此下圍棋、鑑賞古董,一坐就是大半天。

在民國初年的北京所有茶座中,來今雨軒的經營可以說是特色突出、首屈一指。大廳南北有窗,四周有廊,廊前有鐵製罩棚,夏天大罩棚前還要搭大蘆席天棚,前面和右面是朱欄圍著的牡丹,左面是故宮端門的一角,紅牆黃瓦,畫棟雕粱,旁邊是龍鍾老態的百年國槐。環境風景之好令人稱道,其經營方式,亦獨具特色。一是設計和設備方面,房子的位置是在社稷壇牆外的東南角,社稷街門的西北方。正對著東南方的端門城樓,和那兩株四五百年樹齡的老槐。家具的設計也很好,戶外用的鐵架子、人造白色大理石面的茶桌,又結實、又清潔、又穩妥。二是招待和管理方面,夏天不論生意多麼忙,其清潔程度,招待周到,也是第一流的,最難得的是茶房把主顧們記的一清二楚,真使人有賓至如歸之感。三是烹飪技術好,有獨創的點心,如肉末燒餅、冬菜包子等,是別處吃不到的。今天的來今雨軒舊址還可以品茶,只是顯得孤單了些。

中山公園一直與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有著一種特別的關係,它的文化象徵意義已遠遠超出了自身範疇……

20 年代,魯迅曾經與文化名人在這裡喝茶聚會;

1920 年夏,周恩來在來今雨軒舉辦茶話會招待鄧中夏、張申府等人;

1920 年底,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葉聖陶、王統照、許地山等 12 人在北京開始醞釀組織文學研究會,翌年1月4日,在來今雨軒召開了成立大會;

1920 年 7 月 1 日 ,李大釗主持的少年中國學會第一次年會在這裡舉行。

1924年7月13日,由北京學生聯合會、社會主義青年團、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等50餘個團體及國會議員胡鄂公等發起組織的北京「反帝大同盟」在來今雨軒成立。

林徽因在其文學創作高峰期,經常光顧這裡。

另外,蔡元培、章士釗、蔡和森、于右任、朱自清、沈從文、蕭乾、陳師曾和老舍、齊白石等我國近現代的知名人物,也都曾在這裡留下身影……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龍露/文

 

相關焦點

  • 香港百年老字號美食——「尋糧」,落戶中山公園龍之夢了!
    香港百年老字號美食——「尋糧」,落戶中山公園龍之夢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中山公園龍之夢迎來了香港的百年老字號餐飲店
  • 勢領時代,賦能未來|滿京華5G直播電商產業園隆重啟動
    9月22日,滿京華集團「勢領時代,賦能未來」5G直播電商產業園於滿京華國際藝展中心隆重啟動。此次啟動儀式,代表著灣區直播電商產業模式正式拉開帷幕。齊聚滿京華國際藝展中心,為時代見證滿京華5G直播電商產業園啟動儀式邀請松崗街道高濤主任、黨工委文杰希委員、陳祥廣副主任,以及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郝建強會長、滿京華集團執行董事李冠文先生、副總裁鄭海波先生
  • 廣東流行文化40年之十——輕音樂隊開風氣之先,音樂茶座孕流行新聲
    組建之初,紫羅蘭輕音樂隊是一支十人樂隊,初代成員包括畢曉世、韓乘光、吳志、林源、盧一鳴、梁文宇、劉志、汪革菲、餘其鏗、麥美聲。樂隊配置有三把小提琴、一個黑管、一支長笛、一把吉他、一套爵士鼓、一個貝斯、一臺鋼琴、一個鋁片琴。「電聲樂器、爵士鼓等是流行樂隊的象徵,紫羅蘭為內地開拓了一種新的音樂形式。」畢曉世說。由此,內地第一支流行樂隊——紫羅蘭輕音樂隊正式誕生。
  • 百年鐵橋流露出歲月的痕跡,蘭州中山鐵橋,一個見證歷史的橋
    看了《厲害了我的國》才知道,原來我國從很早以前就已經是一個建橋大國。從古時的盧溝橋到現在的港珠澳大橋,每一座橋都是讓人驚嘆的奇蹟。而有那麼一座大橋,它建於清代後期,見證了中國從抗日戰爭時期一直到如今的輝煌時期,它就是蘭州中山鐵橋。 蘭州中山鐵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被搭建在黃河之上,因此許多人都稱它為「天下黃河第一橋」。
  • 青島中山公園,擁有百年歷史的一個公園,承載了太多青島人的記憶
    青島中山公園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綜合性公園,位於市南區文登路28號,地理位置絕佳。公園三面環山,南向大海,公園挺大,花草樹木茂密,遊樂設施很多。裡面還有櫻花園、牡丹園、桂花園,適合休閒遊,是青島市區植被景觀最有特色的風景區。這個有文化、有歷史、有美景的公園,承載了太多青島人的記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如今,又是外來遊客到青島的必去之地。
  • 廣東中山圖書館迎百年誕辰 見證傳統到現代的蛻變
    廣東中山圖書館迎百年誕辰 見證傳統到現代的蛻變 這座前身為清代廣雅書局藏書樓的圖書館,在百年洗禮中,見證了廣東的圖書館建設從傳統到現代的蛻變。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創建於1912年,是廣東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近百年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書量從解放前的幾萬冊增加到迄今600多萬冊,當中還有廣東地方文獻、孫中山文獻、晚晴民國報刊、東南亞和華僑史料等特色館藏。
  •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山公園
    伴隨著城市市政建設步伐,經過4年建設,一座享譽海內外的中山公園落成了。作為城市公共設施的廈門中山公園,歷經90春秋,現在已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綠化環境和完善配套設施,具備改善生態、遊覽休憩、文化健身以及緬懷偉人等功能的精品公園。它的發展歷程見證了廈門的城市建設和發展,以及中華民族從舊時代邁向新時期,朝著民族復興和中國夢邁進的一個縮影。
  • 尋文化之根 探歷史之源 | 帶你感受惠州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的魅力
    尋文化之根 探歷史之源 | 帶你感受惠州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的魅力 2020-06-04 08: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百年滄桑的黃河中山鐵橋,見證了蘭州古往今來的歷史變遷
    ,也是5464公裡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自1931年起,經過大大小小的17次維修,這座歷經磨難的百年老橋雄風仍不減當年。對每一個普普通通的蘭州人而言,中山橋更像是一位親人,一位長者,在黃河之濱,對後輩兒孫和外來訪客講述著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他以雄健的身姿橫亙在黃河之上,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滄桑巨變,與每一個蘭州人一道,勇敢地迎接挑戰,走向未來。
  • 中山華發廣場:石岐商業文化匯聚地
    經過各個時代的文化萃取,如今,這條街早已將中西、古今、商業、文化合併,韻味不改而又煥發著蓬勃生機,依然是中山有名的城芯商業街。除了馬公,十九世紀風靡中國商界的四大百貨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大新公司以及新新公司)的創始人均來自當時的香山縣,即今天的中山。敢為人先、拼搏進取的中山商人,不但促進了中山的繁華,還積極闖蕩上海灘,見證了大上海的鼎盛時期。
  • 臺北中山北路沿線 日據時代古董水管用百年(圖)
    臺北中山北路沿線 日據時代古董水管用百年(圖)     簡餘晏手持為現代延性鑄鐵管,中間較粗為日據鑄鐵管同型款,前方兩根則是1970年代的鑄鐵管。
  • 上海動物園中山公園開酒店日進鬥金 均違規經營
    百年老園中山公園,也因「御花園大酒店」的存在,變作了酒店的花園。家住愚園路上的宋老先生退休後,天天上午都會到中山公園走動走動。「我20多歲的時候就居住在公園附近,已經50年了。」說到這座百年名園,他十分有感情。但是,提到那座「御花園大酒店」,宋先生就有些不自在:「白天走進中山公園,只要不往右邊走,就不會看到那座花園酒店,我們照樣在公園裡鍛鍊遊玩,感覺公園還在『姓公』。
  • 長寧區中山公園獲評上海市五星級公園
    根據上海市綠化市容局2019、2020年兩年公園綜合測評成績顯示,長寧區中山公園獲評上海市五星級公園!另有2座公園獲評上海市四星級公園,全區星級公園數量達到13座。   中山公園是上海為數不多的百年以上的公園之一,具有濃厚的近代歷史文化底蘊,是迄今上海原有景觀風格保持最為完整的老公園,幾經改造建設,具有鮮明的景觀特色和時代烙印。「十三五」期間,區綠化市容局積極推進綠化「四化」建設,將公園建設與街區歷史文化特色、綜合服務功能提升有機融合,有力推動城區綠化提質增量。
  • 時代廣場草坪夜晚「變身」露天茶座
    本報訊 (記者陳冬琪)在炎炎夏日的夜晚,空曠、涼爽的時代廣場草坪,成為不少市民避暑的好去處。記者觀察到,旁邊的草坪裡較為「隱蔽」地擺放著幾張小桌和幾個箱子,放有許多工夫茶具以及泡茶用的酒精爐,箱子旁則放置數量不少的礦泉水瓶。記者問了一下價格,該經營者表示只需要20元,還可以免費加水。隨後記者沿著草坪往金環路方向走了幾百米,發現這些私人經營的露天茶座數量不少,粗略一算,竟有近20攤之多。對於願意喝茶的市民,經營者就會將其帶到草坪上,讓他們自主選擇適宜的場地,鋪上帆布,時間不限。
  • 國慶黃金周中山「窮旅」之旅遊景點篇
    讓小編給你安排一個不一樣的中山遊,領略一個不一樣的中山。  中山有哪些旅遊景點?歷經幾百年之後,現在只剩阜峰文筆仍成為一景,其餘七景都已不復舊觀了。  1985年和1998年,中山市政府連續進行了兩次「中山十景」的評選活動,目前的中山十景為:中山故居、老街新韻、興中綴綿、仁山玉宇、五桂雄峰、溫泉碧苑、阜峰文筆、長江疊翠、紫嶺鳴嚶、菊城金瓣,「中山十景」包含了中山旅遊景點的精華。
  • 漫步百年滄桑的漢口中山大道,品味現代都市的時尚與繁榮
    漢口中山大道,建於1906年,已歷經百年滄桑,是老漢口最重要的商業交通幹道。漢口中山大道從西南部的礄口路到東北部的黃浦大街,貫穿整個漢口中心區,總長8445米。中山大道的核心段,全國著名的江漢路商業步行一條街周邊,金紅色的百年歷史建築與現代巨型不鏽鋼雕塑《融》交相輝映,向遊人講述著武漢的歷史和時代的變遷。鏡頭凝固下中山大道的街心廣場一刻,不用過多的語言,你就能品味到這裡的時尚與溫馨。江漢路步行街南段,滿街人流,滿街老樓,滿街商鋪,滿街喧囂。 前方到頭是江漢關,威斯敏斯特的鐘聲在長江邊迴響。
  • 蜀人鍾子丨巴蜀隨筆錄:重慶中山四路——文化與歷史的融匯見證
    作者:鍾永新  昔年我在行走中國考察文化時,漫遊過上百座城市,見到不少和孫中山先生有關的紀念印記,如北京中山公園、成都春熙路孫中山塑像等,而對於中山路或中山街印象不深,到2019年探訪重慶近代文化遺蹟時,才知道
  • 潮玩中山,我們在百年老字號咀香園學做杏仁餅,看似簡單其實不易
    而唐代詩人王勃也在他的《澗底寒松賦》:「歲八月壬子旅遊於蜀,尋茅溪之澗。」,宋朝的《異聞總錄 》卷一中也有關於旅遊的記載:「臨川畫工黃生,旅遊如廣昌,至秩巴寨,卒長郎巖館之。」明代吳承恩也有文章中寫道「東園公初晉七袠,言開曼齡,是日高宴……會有京華旅遊淮海浪士,聞之歡喜。」由此看來,旅遊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自古有之,而且歷代文人墨客尤為喜歡。
  • 潮玩中山,我們在百年老字號咀香園學做杏仁餅,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而唐代詩人王勃也在他的《澗底寒松賦》:「歲八月壬子旅遊於蜀,尋茅溪之澗。」,宋朝的《異聞總錄 》卷一中也有關於旅遊的記載:「臨川畫工黃生,旅遊如廣昌,至秩巴寨,卒長郎巖館之。」明代吳承恩也有文章中寫道「東園公初晉七袠,言開曼齡,是日高宴……會有京華旅遊淮海浪士,聞之歡喜。」由此看來,旅遊並不是現代才有的,自古有之,而且歷代文人墨客尤為喜歡。
  • ...打開文化之門「京華博物」系列節目之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近期,我局與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FM87.6)共同策劃推出「京華博物」系列節目,以遠程電臺連線形式,以音頻方式講述博物館和遺產地的故事。節目預告明天19:00-20:00,北京文藝廣播「打開文化之門」節目將邀請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副館長周偉、館員杜媛,與您一起聊聊中國鐵路發展史。正陽門館見證了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