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共同發布了《2020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報告顯示,上海迪士尼樂園在綜合競爭力評價中保持第一。另外,中國主題公園的發展規模在過去十年形成峰值。
報告統計,納入本年度評價的50座主題公園,約佔中國現有大型和特大型主題公園數量的54.3%,全年合計接待遊客10936.11萬人次,合計營業收入約162.63億元。
在綜合競爭力評價中,上海迪士尼樂園依舊保持第一,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列居第二,深圳世界之窗緊隨其後。
深圳歡樂谷、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長隆歡樂世界、杭州宋城、北京歡樂谷、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常州中華恐龍園依次躋身前十強,廣東地區佔據前十強中的五席。
在區位競爭力評價中,前3名和2019年相同,依次為深圳歡樂谷、深圳世界之窗以及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
上海迪士尼樂園、長隆歡樂世界、上海歡樂谷、重慶歡樂谷、北京歡樂谷、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武漢歡樂谷依次位列前十強。
除了北京、上海和廣東地區以外,重慶和武漢也搶佔了一席之地。
從規模競爭力分類指數來看,上海迪士尼樂園再一次以壓倒性優勢位列第一,珠海長隆海洋王國跟隨其後。這兩座公園的分值顯著高於其他主題公園。
在項目吸引力排名中,前十位依次為上海迪士尼樂園、深圳世界之窗、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常州中華恐龍園、北京歡樂谷、武漢歡樂谷、橫店影視城夢幻谷、深圳歡樂谷、珠江長隆海洋王國、寧波方特東方神畫。
在發展能力評價中,上海迪士尼樂園也明顯領先。
另外,在前十名中,廣東主題公園佔了4個席位。
報告研究發現,中國主題公園的發展規模,在過去10年出現了階段性峰值。50家被納入研究對象的主題公園中,有34家均在2010年代成立,佔比68%。
不過,中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區域不平衡。從區域分布來看,主題公園明顯呈現東多西少的趨勢,競爭力也是東部更強。
50家主題公園遍布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以廣東省最多,有5家;其次為浙江省和山東省,各有4家;上海、江蘇、湖南、安徽、廣西各有3家;河南、福建、海南、遼寧、天津各2家;北京等12個省(市、自治區)各1家。
從區域層面來看,東部地區30家,佔比60%;中部地區11家,佔比22%;西部地區9家,佔比18%。
報告研究發現,今年中國主題公園發展呈現出幾點趨勢:
一是國內市場已經逐步養成了線上消費、線上體驗的習慣。疫情之後,主題公園、博物館、展覽會、電子競技和遊戲娛樂等提供線上互動和虛擬體驗刺激了線上文旅消費,倒逼主題公園和其他旅遊景區開闢線上體驗平臺。
第二,主題公園及許多旅遊景區更加依賴在線銷售和預訂系統,主題公園藉助預約制推動會員制也將可能成為趨勢。
第三,門票經濟仍然是今後主題公園收入來源的主體,但是園內二次消費和混合消費模式將進一步增強。未來主題公園除了遊樂,還必須要有主題公園購物、主題餐飲、主題酒店和主題活動。
第四,主題公園的集群效應愈發明顯。東部地區主題公園市場愈發成熟,主題公園產業鏈不斷完善,溢出效應明顯。
中國正成為國際主題公園的投資熱土。
據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環球度假區預計於明年春季試運營。世界第三大主題公園「樂高樂園」在四川眉山和上海金山的項目,預計在2023年底和2024年開園。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去年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中國內地共有主題公園339座,其中25%虧損、22%持平、53%盈利,盈利比例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