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四小龍之一丨國大師陳國良

2020-12-11 藝紫陶

紫砂四小龍之一丨陳國良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16 第三屆)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當今「薄胎第一人」

紫砂界四小龍之一

從藝經歷

1954年生於江蘇宜興

1972年進紫砂工藝廠隨大師何道洪學藝,之後從事花盆、花瓶製作

1982年始學習茶壺製作

1985年在江蘇陶瓷公司職校學習

1986年擔任藝徒培訓輔導和技術總監等職

1988年在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培訓陶瓷造型。

1993年進紫砂工藝廠研究所任職至今

獲獎經歷

1995年創作的《葫和壺》獲陶瓷藝術新品展評三等獎

2001年《待放壺》、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

2001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授予「中國紫砂藝術名人」稱號

2002年《陽羨溪頭》獲第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

後因壺藝高超而被收藏界稱為「壺界四小龍」之一

2016年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與國際陶藝交流協會主席合影

對於紫砂陶藝,其本人一貫堅持嚴謹的工作作風,不論光素貨,花貨或者其他器型,都追求有挑戰的難、新、奇、巧,從而形成個人風格。

在創新和製作中更是求精、求實、講究實用與收藏兼顧、題材豐富多樣,源於傳統而別有新姿。

陳國良·薄胎供春

陳國良·青松常樂壺

陳國良對自己的創作風格歸納為:既不墨守成規,又不炫奇弄巧,他認為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雖然壺藝要體現個人創作的特色,但亦不宜過分誇張。在學習傳統工藝之外,也在古典文學、文藝理論、書畫、音樂等方面培養情操,充實自己。

陳國良 · 松靈芝壺

陳國良·僧帽壺

一把好壺,考驗的不僅僅是技藝,更是毅力。

陳國良創作態度認真嚴謹,幾乎到了一絲不苟的地步。他曾經做過一把「金錢松」壺,此壺共用了六種顏色各異的沙土製作,由於胎土彼此之間的收縮比差異大,挑戰性極高。但他仍然願意冒著窯裂的風險,前後花了三個月的工夫克服挑戰,最終製成了「金錢松」,當天拿出剛出窯的「金錢松」呈現在臺灣藏家的面前時,臺灣藏家深深佩服陳國良的高超技藝外,更是為陳國良的過人毅力感動不已。

陳國良·松樁

陳國良制 譚泉海刻·臥雲壺

陳國良的紫砂作品是樸實無華的,他設計的紫砂壺壺體清秀,融自然之形和藝術之魂為一體,吸取自然萬物的各種形態,採用抽象的表現方法,把大自然中生氣盎然的植物提煉成一種情趣,從而把這種韻味轉化在文化藝術品上。他的紫砂壺壺體飽滿圓潤,壺身明快的線條無不顯示其深厚的功力和獨到的技藝技法。

陳國良·束柴三友壺

陳國良·制力壺

陳國良的光素器作品,最講究一個 「簡」字。簡中自有腴肌,而非簡陋單薄,簡中自有神韻,羅集世間精華。正如佛陀說:「凡人心頭一點慧根,若能生發,心中便會放出大光明來」。

陳國良·方圓提梁壺

陳國良·魚樂壺

陳國良代表了當代紫砂的一個藝術高度,從最初的堅持到如今桃李滿園;從製作完成第一把紫砂壺到如今作品遍天下;從不斷在傳承中創新,到如今成為「薄胎第一人」。他是靠實力靠藝德走到今天。

(註:部分圖片、文字摘自紫砂人物錄,侵刪)

相關焦點

  • 紫砂名家名師錄:中國紫砂十二精英
    桑黎兵《傲骨》呂俊傑,1966年出生於宜興陶藝世家,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16第三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大師呂堯臣次子,承泰鬥呂堯臣衣缽,是中國紫砂界新生代領軍人物張振中(正中),1964年生於宜興,2009年研高,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2016年第二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2011年第五屆)、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之一、無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研高顧治培弟子、中國紫砂百傑之一丨許定華
    中國紫砂百傑之一丨許定華許定華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師從紫砂研究所所長、研高顧治培中國紫砂百傑之一瀋陽工業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紫砂藝術研究所副所長1967年生於紫砂世家,1987年進紫砂工藝廠得徐漢棠大師親自指導。
  • 汪寅仙大師紫砂作品集
    汪寅仙研究員級高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紫砂茶壺之鄉宜興,工藝大師蔣芬紫砂壺 大師作品欣賞
    其紫砂作品造型優美、泥料純正、線條分明、珠圓玉潤、做工精細且形神具備。中文名 蔣芬國 籍 中國民 族 漢出生日期 1976-9-13職 業 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工藝師代表作品 龍珠、紫玉金砂、石瓢壺自幼對紫砂文化耳濡目染。其他同齡人是「玩泥巴」長大的,而她是「玩」高級的紫砂原料泥長大。1992年破瓜之年,如願進入宜興錦達公司學習紫砂壺製作,師從紫砂名人宋寶娟老師,練就了紮實的制壺基本功。其後又受到紫砂名人王蓮芳老師的點撥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老師的指點。在「談笑有鴻儒」的氛圍中,其制壺技藝日益精湛。
  • 臺灣為什麼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亞洲四小龍是指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面積非常小,但人均GDP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亞洲四小龍國民都非常富裕,臺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抓住上世紀歐美發達國家的工業和產業轉移,使得臺灣經濟迅速發展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 「亞洲四小龍」PK「亞洲四小虎」
    上世紀80年代誕生了亞洲四小龍、90年代又誕生了亞洲四小虎。「四龍四虎」在20世紀末期的亞洲地區可謂是瀟灑一時,但是好景不長一場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直接摧毀了「亞洲四虎」的威力。四小龍卻熬過來了,但是如今有些「龍」也逐漸頹廢了。
  • 紫砂大師蔣蓉
    蔣蓉,是紫砂七老中最為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女性在行業內出類拔萃絕非偶然。蔣蓉,別號林鳳,出生在江蘇省宜興市川埠鄉潛洛村的一個紫砂陶藝世家,11歲隨父親蔣鴻泉學藝,制坯摶陶。隨後的10年,是她的紫砂技藝向紫砂名工進階的基礎時期。此時距離宜興210公裡的大上海,正是古董商仿製古代紫砂器紅火的時期。20歲的蔣蓉,被伯父蔣宏高(燕亭)帶到了大上海,一起專制仿古紫砂作品。
  • 當竹遇上紫砂
    竹子虛心、有節的稟性, 是演繹茶臺意境的絕佳之選,清淨的質感, 也更能詮釋「雅靜」之美, 那麼,當竹遇上紫砂
  • 南京博物院:以紫砂為載體講述中華文明史
    本次展覽由南京博物院、宜興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等單位共同主辦,展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謝強的60多件紫砂作品。 紫砂藝術是中華文明哺育的、深具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的綜合性藝術門類。中國藝術研究院紫砂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大師說,「謝強以紫砂為載體,將中華文明的標誌性元素物化成紫砂語言,作品既有文化歷史的縱深感,又具有藝術創作的審美性,需要很高的紫砂技藝水平與深厚的文化學養。」
  • 紫砂摶砂四佑|強強聯手 流光溢彩
    事事屬意套壺人間有四味,酸甜苦辣;紫砂有五色,金木水火土。宜興陶業的起始在6000多年以前,相當於馬家窯文化時期,順應沿革,歷代紫砂陶質的變化,以明、清為盛,自陳曼生之文人介入重倡壺藝,壺以字貴,畫以壺傳,達到了"圖必有益,意必吉祥"的氣象。紫砂從此走上了文人化的格局,燒造再現輝煌。
  • 18年的亞洲四小龍,1國GDP與廣東相當,另兩個地區被我國1市超越
    亞洲進入了學習和引進的時代,1960年代亞洲開放學習了歐美等西方的四個國家和地區,經過高速工業化,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並被人們稱為「亞洲四小龍」。那麼50年後,現在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怎麼樣?和我國的一些省市相比,誰強誰弱?為了便於比較,這裡以18年的GDP為基礎,用人民幣計算。
  • 「天璞·賞器」秦慕雲丨雙線竹鼓
    在以竹為題材的紫砂壺作品中,雙線竹鼓壺,是經典的代表之一,秦慕雲老師這把壺,壺底為盤狀,竹形鼓身,壺身雙線,飽滿有力。壺肩部凹陷舒展圓潤,形成端正雅致的氣質。一彎嘴、圓把均塑以竹節;長頸,口蓋子母線,虛蓋相配;蓋上堆塑屈曲的竹枝為橋鈕,嫩枝抽出,生動有力。一直以來,竹都被認為是高潔、雅致的代表,歷來受到文人激賞。
  • 夏洪林大師紫砂壺作為國禮被智利、奧地利、塞爾維亞等國收藏
    本網訊: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之際,中國傳統工藝大師夏洪林先生製作的紫砂漢扁壺、紫砂仿古壺、紫砂金鐘壺分別被智利、奧地利、塞爾維亞三國作為國禮收藏,並由智利、奧地利、塞爾維亞駐華大使館頒發證書致謝夏洪林大師。
  • 江南大學在宜興紫砂人家聘任客座教授,毛國強大師接受聘任
    6月18日下午,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一行出現在宜興紫砂人家,在宜興市丁蜀鎮通蜀路上的毛國強紫砂藝術館,聘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為江南大學客座教授。聘任儀式簡潔卻透著莊重,朱慶葆書記為毛國強教授頒發聘書並佩戴校徽,體現了江南大學對受聘對象的重視與尊崇。
  • 紫砂傳奇:呂俊傑大師的藝術歷程|百家故事
    他是走進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辦紫砂展的第一人,他是中國首位獲得國際奧委會顧拜旦金質獎章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是法國凡爾賽宮收藏的第一件紫砂藝術品。他,就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呂俊傑。承泰鬥呂堯臣衣缽,是中國紫砂界新生代領軍人物。呂俊傑喜音律,擅武術,喜交流,擅創新,藝術創作心態輕鬆寬和。
  •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你知道是哪些地方嗎?
    首先要提的就是四小龍之一中國臺灣,一隻被傳言是四小龍之首的臺灣,前段時間被媒體曝出,「即使追溯到1960年,臺灣也不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由中國第一大島臺灣島和周圍屬島以及澎湖列島兩大島群,共80餘個島嶼所組成。
  • 焱壺人物誌|儲國峰的紫砂藝術
    關注【焱壺紫砂】全面解析紫砂基礎知識解密中國傳統紫砂文化起源在紫砂陶刻界,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是業內絕對的權威和標杆他們就是——紫砂陶刻第一人【任淦庭】和他的徒弟們,當然,現在也各自變成了國大師、省大師。像譚泉海,徐秀棠、束旦生等,都是任淦庭老師的徒弟,如今在紫砂界大放異彩,成為領軍人物,各自桃李滿園。
  • 中國紫砂陶刻大師排名,除了任淦庭您知道的還有哪幾位?
    紫砂壺是文人墨客薰陶情操、怡情雅玩的絕妙佳品,但好的紫砂刻繪,離不開陶刻大師的手,那麼,從古至今中國歷史都有哪些比較有名氣的陶刻大師呢?一,陳曼生:本名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老曼、曼壽、曼公、別稱夾谷亭長、胥溪漁隱、種榆仙客、種榆道人,是著名書畫家、金石家、篆刻家,為"西泠八家"之一。
  • 紫韻京華——季益順紫砂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展出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季益順設計、創作的60餘件紫砂代表作品、藝術精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其中不乏為七十華誕創作的「中國風」系列壺藝作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季益順是宜興紫砂陶及製作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 紫砂大師顧景舟紫砂壺存世量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藝術,一鍵關注本帳號顧景舟大師一生制壺總存世量大約3000把左右,其中近50%流到港臺地區和海外,大陸存量2000把左右。  紫砂大師顧景舟的作品近年被愛壺的人瘋狂收藏,價格陡漲。其原因主要是顧老的壺確實製作上乘、自成一家,無人可比。另外的原因就是市場上很難見到顧壺了,尤其是早期紫砂壺很便宜時候的老壺,損壞散失所剩無幾。顧壺究竟存世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