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是茂名市的人口縣級大市,六七十年代是廣東的工業大縣,也是交通比較發達的地方,有鐵路客運、貨運直達縣城。
現在廣湛,汕湛高速公路直達化州市南北鄉鎮,未來粵西國際機場,廣湛高鐵開通到化州市區半小時車程。化州沒有沿海城市的得天獨厚的旅遊條件,但是化州也有自己的旅遊景點,化州孔廟,化州南山寺等等。
現在來化州市旅遊的人不少,大家都是聞著化州的美食牛腩粉而來。化州除了牛腩粉牛雜好吃之外,還有化州白切雞,姜蔥雞,隔水蒸雞,艾籺,粽籺,筲箕炊,芋頭糕,尖堆,扣肉,番薯粉條等等都是比較出名的,不少遊客都說化州城區是一座充滿香味撲鼻的城市。
化州市有不少的土特產,中藥化州橘紅,南盛沙姜,化州拖羅餅,化州榕樹茶等等,現在都成了化州人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的手信。
化州橘紅
原生於化州市寶山化州橘紅,在封建王朝是作為皇宮貢品的藥材。因化州市有得天獨厚的土壤,橘紅吸收了地下土壤礞石礦元素,所產的橘紅果花芳香,毛厚茸耳,也因獨一味,而被列為世界上一級珍稀。
化州橘紅對肺癆,多年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胃痛,氣虛,消化不良,水土不服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化州橘紅經過加工後呈對摺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狀,單片呈柳葉形。完整者展平後直徑15~700px,厚0.2~12.5px。外表面黃綠色,密布茸毛,有皺紋及小油室;內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脈絡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外緣有1列不整齊的下凹的油室,內側稍柔而有彈性。氣芳香,味苦、微辛。
現在化州城區河西寶山街巷,有不少的化州土特產專賣店,都有化州橘紅等土特產賣。
化州拖羅餅
據明代萬曆年間編修的《高州府志》載:化州拖羅餅源於唐代貞觀年間。相傳石龍城(化州),有一男子名叫羅興,20多歲就以做餅為業,每天挑著自製的酥餅到城區沿街叫賣。為了引來顧客,他邊叫賣邊敲小鑼,叫賣聲和鑼聲拖得很長很長。由於他做的餅風味獨特,實在好吃,加上鑼聲招徠,因此大人小孩追逐而上,圍觀購買。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這種餅叫做拖鑼(羅)餅。
拖羅餅之所以獨具風味,其餡料以海南出產的風味椰子絲為主,配以美味的叉燒、伍仁、白芝麻之類。更主要的是因為羅興的製作技藝精湛,致使這種餅皮薄、餡足、質脆、味香、形美。實在令人愛不釋口。羅興後來將餅藝傳給了他的親戚、陳氏人家,從此世代相傳。
化州新安榕樹茶
化州新安榕樹茶。 榕樹茶又名琉璃茶,因產於古官道榕樹圩附近而得名。有說榕樹茶條細嫩,葉色綠翠,形態酷似古榕,故名。又榕樹茶產地琉璃茶(明崇禎年間州守趙仕錦建),庵旁有口井名琉璃井,井水清澈見甘甜,用琉璃井水泡榕樹茶,其味特別清香甘醇,故又名琉璃茶。
榕樹茶入口甘潤,飲之不僅生津止渴、且能驅風化痰,消滯開胃。此茶始種於明末,至今有300多年歷史,明末,清初有一清官因避權貴追輯,出逃到此,削髮為僧,化名善果,隱居於琉璃庵內,他於庵旁建起小茶亭,用琉璃井水相傳泡琉璃茶,款待過往人。
由於琉璃茶清香甘冽,加上善果知書能文,因而四方官紳名士以到琉璃庵飲茶賦詩為時尚,題留不少佳作。如高廉觀察使葉申萬吟有「茗飲一盞賽新羅」之佳句。名士謝桂垣茶罷乘興作詩云:「峰迴路轉得茶庵,來試名泉一勺甘;絕似惠山風味好,嶺南真不減江南。」名人飲名茶,相得益彰,榕樹茶由蜚聲。
化州南盛沙姜
傳說,清光緒年間,高州府及鄰縣瘟流行,南盛一帶村民食沙姜以防,得免疫病,四境賴以安寧。化州市酒樓飯莊、居民家庭煮作白切雞均以沙姜作主要佐料,沿習至今。
南盛沙姜普遍都是餐飲用香料,沙姜白切雞,沙姜豬腳煲,沙姜羊肉煲,沙姜牛腩煲等,也可以用作沙姜粉拌以辣椒粉成酸辣粉,成了吃水果的首先佐料。
南盛街道屬於亞熱帶,土地屬於黑土,含碳多,適合沙姜生長,是中國沙姜之鄉。南盛所出產的沙姜最為優質,其沙姜呈褐色,略帶光澤,經曬不癟,皮薄肉厚,質脆肉嫩,味辛辣帶甜,含姜辣素高,具有化痰行氣,消食開胃,健脾消水去溼和防疫等功效。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小編本著傳播傳遞茂名鄉情鄉音之聲,謝謝關注,謝謝點讚,謝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