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拖羅餅之所以獨具風味,其餡料以海南出產的風味椰子絲為主,配以美味的叉燒、伍仁、白芝麻之類。 化州拖羅餅的製作過程十分複雜。千百年來,拖羅餅的製作技藝,由羅氏傳陳氏,既傳承又創新,已成為化州市、茂名市,直至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化州拖羅餅
化州拖羅餅是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的特產。化州拖羅餅以其考究的製作技藝和獨特的口感風味而飲譽粵西。2012年化州拖羅餅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化州歷史悠久,古謂石龍,又稱羅州,因特產貢品橘紅而被譽為橘洲。化州地處粵西南,美麗的鑑江、羅江貫穿其中,交錯流暢。羅江乃母親河。羅江水,滋養著化州160多萬兒女;羅江水,孕育了化州拖羅餅文化。化州拖羅餅,早已成為最具地方特色風味的代表性食品。
據明代萬曆年間編修的《高州府志》載:化州拖羅餅源於唐代貞觀年間。相傳石龍城(化州),有一男子名叫羅興,20多歲就以做餅為業,每天挑著自製的酥餅到城區沿街叫賣。為了引來顧客,他邊叫賣邊敲小鑼,叫賣聲和鑼聲拖得很長很長。由於他做的餅風味獨特,實在好吃,加上鑼聲招徠,因此大人小孩追逐而上,圍觀購買。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這種餅叫做拖鑼(羅)餅。拖羅餅之所以獨具風味,其餡料以海南出產的風味椰子絲為主,配以美味的叉燒、伍仁、白芝麻之類。更主要的是因為羅興的製作技藝精湛,致使這種餅皮薄、餡足、質脆、味香、形美。實在令人愛不釋口。羅興後來將餅藝傳給了他的親戚、陳氏人家,從此世代相傳。據說這種餅後來有人傳賣到海南島,其時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謫海南,有機會吃到這種餅,他讚不絕口,作詩稱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明代嶺南才子陳鑑,亦有詩讚拖羅餅曰:「情深餅相望,鑼響人團圓……」。化州的老百姓說:「中秋不吃拖羅餅,嘗盡百味也枉然。」
化州拖羅餅
化州拖羅餅的製作過程十分複雜。其餅色香味美,外觀色澤金黃,形如明月,食之不膩,不熱不燥,齒頰留香。用於拜月,送禮或嘆茶,都屬上品,大方得體。千百年來,拖羅餅的製作技藝,由羅氏傳陳氏,既傳承又創新,已成為化州市、茂名市,直至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它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化州拖羅餅製作業,將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2014年,中國烹飪協會認定化州市中華名小吃拖羅餅,獲得各種各樣的榮譽和大小獎項,產品遠銷海內外,具備「中國拖羅餅之鄉」冠名條件,正式評為中國拖羅餅之鄉。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 化州社區。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