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2020-12-1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據美國《世界日報》網站12月1日報導稱,《報告》聚焦中國庫布其「治沙、生態、經濟、民生」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案例;展現中國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踐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莊嚴承諾;分享中國在生態治理、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經驗;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防治荒漠化、應對氣候變化和消除貧困的能力建設,推動2015年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特別是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的實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北京大學等機構介紹了《報告》具體內容。《報告》分析認定,億利資源集團在改善沙漠生態、發展沙漠產業、消除沙區貧困、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成就卓著,創造了4600多億元人民幣的生態財富,修復綠化沙漠1.27萬平方公裡(其中庫布其治理修復1.1萬平方公裡,綠化面積6000餘平方公裡),生態減貧超10萬人,為100餘萬人次提供就業機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實踐創新,億利資源集團形成並輸出了一個成功的模式——「庫布其沙漠生態財富創造模式」,走出了一條立足中國、造福世界的沙漠綜合治理道路。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與北京大學認為,中國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範,內蒙古是中國沙漠治理的先鋒,庫布其是中國沙漠生態治理的縮影。「庫布其模式」體現了高度的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其最大貢獻不僅在於創造了數千億元人民幣的生態財富,更重要的是讓人類重新認識沙漠和利用沙漠,為世界更多的沙漠變綠洲帶來了可能和希望。

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會上表示,庫布其的實踐讓全球認識到,沙漠是人類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荒漠化治理對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具有重大作用,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長莫妮克·巴爾比認為,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取決於今日所處土地的狀況與產出能力。應當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土地管理、促進荒漠化土地恢復這兩個目標列為重中之重。在此方面,「庫布其模式」提供了傑出示範。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距中國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漠之一,總面積1.86萬平方公裡。中國億利資源集團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在此開展沙漠治理實踐,逐步走出了一條從「治沙」到「減貧」再到創造生態財富、應對氣候變化的道路。這一成果引發世界強烈關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也將庫布其沙漠生態治理區確立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在全球範圍推廣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

相關焦點

  • 中國治理沙漠成世界典範,卻拿這一沙漠奇蹟毫無辦法!
    如今中國的實力不僅體現在經濟上,綜合實力更是了不得。科學技術和人工力量也算是世界頂級水平。即使是世界無法解決的沙漠侵蝕問題,也在中國得到了完美的治理,但中國也並非萬能。雖然能治理沙漠,但是卻不能拯救這個沙漠奇蹟。
  • 英媒: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治理沙漠還能隨手賺個5000億
    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貿易領域、製造業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伴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提升,我國也受到了許多國家的關注與認可,英媒更是評價中國說: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治理沙漠還能隨手賺個5000億。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美國衛星途經中國沙漠上空,拍下一組照片,美媒感嘆:簡直是奇蹟
    美國衛星拍下中國上空照片,美媒發出感嘆在這方面,美國似乎比我們還著急,美國衛星途經中國上空,拍攝了一組中國上空的照片,照片一發出引起熱議。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沙漠面積正在快速減少,取而代之的更多的綠植,在我國民眾的努力下,很多沙漠逐漸變成綠洲,美媒發出感嘆:簡直是奇蹟,讓人難以置信!
  • 中國沙漠治理技術讓全球羨慕,幹掉千年沙漠,種出1個海南島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總面積約有960萬平方公裡,但是並非所有的土地都能供人居住,比如沙漠這種不毛之地,沒有辦法種植普通的農作物,不適合人類定居,整個中國大約有7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都是沙漠。英國的總面積約為24萬平方公裡,換算下來的話,中國的沙漠面積大約相當於2.9個英國。
  • 美媒:中國花幾千億在沙漠種樹就是搞面子工程,日本專家:你不懂
    我國對於沙漠化問題十分重視,並且開始在近些年進行一些拯救沙漠帶,將沙漠帶變為綠化帶的行動,但是這卻遭到了美國媒體的一些「冷嘲熱諷」,認為這是在做表面功夫。而另一邊的日本卻對我們的做法感到十分贊同,日本專家還回懟了美媒,直言:你們不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庫布其沙漠治理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中國智慧
    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發電基地(9月14日攝)。  在黃河「幾」字彎、陰山山脈南的鄂爾多斯高原,橫臥著我國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庫布其沙漠,面積約1.86萬平方公裡。幾十年來,當地群眾、政府和企業攜手治沙,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代代接力,在大漠中書寫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詩。 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裡,綠化面積達3200多平方公裡,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資源逐步恢復,沙區經濟不斷發展,創造了大漠變綠洲的奇蹟。 2014年,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
  • 美媒:中國簡直「反人類」,全球一起治理沙漠,卻只有中國成功了
    也就是將那些被沙漠化的土地再綠化回來,沙漠的增多和綠植的減少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全球的溫度。 蓑衣沙漠綠植化的行動刻不容緩,但是想要將沙漠恢復到正常的綠植覆蓋率還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種樹的過程肯定比砍樹要難多了,耗費的精力同樣也是砍樹的好幾倍。
  • 全球都在關注!中國如何治理沙漠
    中國在沙漠治理方面有所突破,把原來風沙肆虐的庫布齊、毛素裡沙漠變成了森林、草原。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有沙漠。特別是北非、中東這些地方,有的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土都是沙漠,生活環境非常惡劣!看到中國成功的治理沙漠,投來了羨慕的眼光,紛紛的來請教經驗。其實治理沙漠有三個不能缺少的條件1.要有水源,讓沙漠的植皮生長成來。
  • 美媒:看不懂中國,90多國都無法阻攔,「沙漠新村」或將誕生
    對於環境的治理方面,我國在沙漠治理十幾年當中,積累了不少的成績。這一次到了美媒:看不懂中國,90多國都無法阻攔,「沙漠新村」或將誕生。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往下看就知道了。「沙漠新村」其實是在我國最乾旱的地區「塔克拉瑪幹沙漠」中,有一座名為「達裡雅布依村」的村落,這個村落裡,常年都是處於一個缺水、卻電和卻食物的狀態,但對於當地人而言,生活上主要的補充就是依靠周圍城市的幫助。
  • 竟然幹掉這麼多千年沙漠!聯合國:中國居然把沙漠治理成了綠洲
    有一件事, 中國默默做了60年, 卻在最近突然被發現: 「毛烏素沙漠要被滅了!」 「中國居然把沙漠治理成了綠洲!」 「告訴我,這是不是人類奇蹟?」毛烏素沙漠, 又稱鄂爾多斯沙地, 位於陝西、內蒙兩省交界, 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 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
  • 中國荒漠化治理獲國際大獎 德媒:全球環境保護引領者
    參考消息網8月23日報導 德媒稱,世界未來委員會本周頒發了「未來政策獎」,衣索比亞、巴西、中國、澳大利亞、約旦、和尼日均因在保護環境,防止土壤荒漠化方面作出貢獻而獲得獎項。其中衣索比亞的提格雷州獲得金獎,中國巴西並列獲得銀獎。
  • 榆林獲評「中國沙漠綠洲城市宜居典範」
    9月17日,榆林市「中國沙漠綠洲城市宜居典範」授牌儀式在市委會議中心舉行。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宜居城市與城鄉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羅亞蒙向我市頒授「中國沙漠綠洲城市宜居典範」牌匾,市長李春臨接牌。李春臨指出,「中國沙漠綠洲城市宜居典範」是榆林的又一張靚麗名片。全市上下要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生態為底色、以文化為靈魂,不斷厚植沙漠綠洲宜居城市特色優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全力打造陝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
  • 美國專家:中國人逆天操作,全球都在治理沙漠,只有他們治理成功
    每年都有大量森林被砍伐,導致全球沙漠增多,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各國都開始了治理沙漠的工程,可是最終只有中國有所成就,這就導致美國專家直言:中國「逆天」操作,全球都在治理沙漠,唯獨他們治理成功。中國是有名的環保大國,在環保治國這塊上有不一樣的方法,就那「三北」防護林工程一說,這個工程完成造林的公頃超出你的相信,足足有3014萬公頃,相當於十幾年前1億公頃森林的三分之一。
  • 又一即將消失的沙漠,被治理得僅剩200畝,今成旅遊勝地
    一說起沙漠,很多人腦海中想的都是乾燥,還有黃沙滿天飛的場景。雖然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人喜歡尋找刺激,去沙漠旅遊。例如建立在沙漠的的城市,還有沙漠中的巨嬰雕像,以及前幾天小編介紹的沙漠中的一抹泉水等等,沙漠還是有很美麗風景存在的。但沙漠對環境的影響一直很嚴重,所以我們國家近年來一直在治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國成功治理的沙漠,一起來看看!
  • 馬軼倫:中國與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合作成為全球治理的典範
    習主席的致辭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精髓,贏得了與會各國和國際輿論的廣泛贊同,順應了東北亞地區國際秩序轉型的發展方向,符合地區合作機制創新的發展潮流,拓展了兩國人民的交往範圍。充分說明了中國與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合作可以而且必將成為全球治理的典範。首先,中國與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合作順應了東北亞地區國際秩序轉型的發展方向。
  • 三北工程:全球生態治理的成功典範
    山西呂梁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景慎好攝  中國綠色時報8月12日報導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林業生態工程,工程區跨越東北、華北、西北13個省(區、市)551個縣(市、區),建設期長達73年。
  • 羅亞蒙建議把榆林建成中國沙漠綠洲城市宜居典範
    7月24日至27日,著名宜居城市專家、中國城市國際協會會長、宜居城市(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羅亞蒙教授一行在榆林考察宜居城市創建工作時建議,把榆林市建設成為中國沙漠綠洲城市宜居典範、中國礦業城市宜居典範。考察期間,代市長尉俊東向羅亞蒙教授一行介紹了榆林市創建中國宜居城市有關情況。
  • 中國即將「消失」的沙漠,被治理得僅剩200畝,如今成旅遊勝地
    中國即將「消失」的沙漠,被治理得僅剩200畝,如今成旅遊勝地我國關於沙漠化的治理是非常多的,在長達這麼多年的時間當中,我們一直有一些好的環境的變化,這些對於我們的發展來說有較大的影響,越好的環境也就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好的一些發展能力
  • 巴彥淖爾高質量推進烏蘭布和沙漠治理工作
    烏蘭布和沙漠猶如狂放不羈的公牛不斷東侵,嚴重威脅著河套平原,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成為烏梁素海流域上遊治理的重中之重。面對風沙肆虐的狂暴,勤勞的河套人民不畏狂沙危害,勇敢地進軍烏蘭布和沙漠,艱難探索造林治沙之路,闖出了一條變「沙害」為「資源」的致富之路。上世紀50年代,烏蘭布和沙漠是一處不毛之地。新中國成立前,磴口縣境內烏蘭布和沙漠綠化覆蓋率僅為0.04%。
  • 澳洲學者:看不透中國人,全球都在治理沙漠,卻唯獨他們治理成功
    儘管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深入人心,各國都已經開始控制砍伐森林的情況,但每年都有巨量的森林被消滅仍然是事實,大量的土地裸露在外、沙漠增多,使得全球氣候變暖,也更汙染了環境。針對這些問題,各國都開展了自己的森林護理行動,力求恢復曾經鬱鬱蔥蔥的地球,使全球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一個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