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獲得"政策界奧斯卡獎":荒漠化治理引領全球
中國用多年來的實際行動扭轉了荒漠化趨勢,因此榮獲2017年「未來政策獎」銀獎。2017年「未來政策獎」頒獎儀式,將於2017年9月在中國鄂爾多斯召開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期間舉行。「未來政策獎」被譽為「政策界的奧斯卡獎」,是全球唯一一個以政策而不是人為獎勵對象的國際獎項。
-
德媒:成功防治荒漠化的榜樣,中國獲得銀獎
德國「發展政策」網站8月23日文章,原題:成功防治荒漠化的榜樣減少荒漠化侵蝕,提高生活質量:衣索比亞和中國等國家的實踐表明,這是可能的。世界未來委員會(WFC)周二在德國漢堡公布了本年度的「未來政策獎」名單:衣索比亞獲得金獎,中國、巴西並列獲得銀獎,銅獎得主則是是澳大利亞、約旦和尼日。今年的「未來政策獎」主要表彰世界上最佳的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政策。在中國,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是最為嚴重的生態威脅,影響著4億多人的日常生活。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據我國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7.20%;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17.93%。荒漠化作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嚴重威脅著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面對這一世界性頑疾——「地球癌症」,我國該如何有效治理荒漠化?目前取得了什麼成效?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
-
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
庫布其沙漠治理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中國智慧
幾十年來,當地群眾、政府和企業攜手治沙,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代代接力,在大漠中書寫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詩。 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裡,綠化面積達3200多平方公裡,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資源逐步恢復,沙區經濟不斷發展,創造了大漠變綠洲的奇蹟。 2014年,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環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
-
中國荒漠化擴展態勢已獲初步遏制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與《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並稱為「裡約三公約」,旨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荒漠化防治,推動土地荒漠化防治、治理和恢復,《公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締約方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在本次大會期間將舉行大會全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履約審查委員會會議、高級別會議等會議,同時還安排了東道國活動。
-
國際人士:中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汙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在相關領域國際專業人士看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持續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
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
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2020-10-19 20 : 02 來源:外交部新聞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構建並執行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才能全面、完整、高效、經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
-
西媒盛讚中國非洲合作抗擊荒漠化
原標題:西媒盛讚中國非洲合作抗擊荒漠化:中國對非地位不可忽視西媒稱,說到牆,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牆壁,人們通常能想到的就是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隔離牆、將撒哈拉沙漠分為東西兩部分的隔離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邊境牆等。
-
首屆中國生態小康論壇之荒漠化專場與國際VIP專場
首先是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荒漠化和防沙治沙的工作。去年以來,胡錦濤總書記在青海、新疆、寧夏等地考察時,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去年在青海格爾木視察的時候指出來,植樹造林,防風治沙是功在當代,利在當代的大事。胡錦濤總書記說,你們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把這片樹林養護好了,會對整個格爾木的風沙治理起到很好的作用,要把整個環境保護好,建設好,使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麗。
-
中國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附中國荒漠化土地分布圖)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11日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多年來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已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我國計劃到2020年,實現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到2050年使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劉東生說,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將繼續用足用好並進一步完善防沙治沙的現有政策,抓好科技創新,堅持依法防治,藉助《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一帶一路」倡議等平臺,把荒漠化防治的國際合作推向深入。
-
中國外交部以六連問回應美方指責:美國才是全球環境的最大威脅
華春瑩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認真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防治化學品汙染等領域國際環境條約義務,取得顯著成效。她介紹稱,中方積極踐行低碳減排。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會議」|中國綠髮會分享《荒漠化公約》2020年...
2011年,國家林業局公布,截止2009年底,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達到262.37萬平方公裡,沙漠化土地面積為173.11萬平方公裡,分別佔我國國土總面積27.33 %和18.03 %。因此,重視土地退化、緩解荒漠化加速以及加強社會對荒漠化問題的重視等,這些都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重心。
-
家裡的國際名牌閃鑄Finder獲iF設計大獎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1月27日,由德國漢諾瓦工業設計論壇(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主辦的2016 iF設計獎最終評選結果出爐,閃鑄科技的發現者Finder獲評「2016iF設計大獎」。
-
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在當天由中國國家林業局與聯合國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聯合主辦的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全球紀念活動暨「一帶一路」高級別對話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部長、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科學家、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商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攜手共建綠色絲綢之路,並共同發布了《「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倡議》(以下簡稱《行動倡議》)。
-
外交部網站發布《美國損害全球環境治理報告》
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構建並執行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才能全面、完整、高效、經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為此,國際社會推動制定了系列多邊環境條約,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保護臭氧層、防治化學品汙染等方方面面,為合作保護全球環境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和遵循。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資料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十三五」以來,我國實施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深化防沙治沙改革,實行嚴格的荒漠生態保護制度,全面落實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維護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
-
我國荒漠化程度持續減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1日訊(記者黃俊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00多萬公頃,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30萬公頃,四大沙地生態整體改善,石漠化程度持續減輕;我國北方共發生43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天氣
-
支付寶螞蟻森林連獲聯合國兩項大獎
圖為支付寶螞蟻森林用戶沈鈞亮(左)、支付寶螞蟻森林負責人祖望(中)從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英格爾·安德森手中接過地球衛士獎一周前,聯合國環境署宣布,支付寶螞蟻森林因帶動5億人參與低碳生活,並將積累的綠色能量轉化為種植在荒漠化地區的1.22億棵樹,獲得2019年地球衛士獎的「激勵和行動」獎項。
-
「體育奧斯卡」落幕 中國影片《航海者》獲大獎
新華社記者金宇攝 ; ; ; ; 新華社米蘭11月20日電(記者李潔 蘇斌)當地時間11月20日晚間,第35屆米蘭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頒獎典禮在米蘭舉行。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報送的《航海者》獲得奧林匹克精神單元的最高獎項「金花環獎」。《航海者》通過大量海上拍攝的畫面,讓觀眾為航海家翟墨感動之餘,也能透過作品感受到拍攝過程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