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輪渡八十歲了 船和碼頭的變遷見證城市的發展

2020-12-25 廈門網

  碼頭

  ▲輪渡舊碼頭。(攝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現在的國際郵輪中心廈鼓碼頭設施一流。

  渡輪

  輪渡舊客船。

  輪渡新鐵殼大船,船底寬,四面通透。

  【開欄的話】

  鷺江兩岸,八十年風光變遷,日夜不變的,是一聲聲汽笛,一艘艘客船。

  來到廈門,就一定要去鼓浪嶼。感受鼓浪嶼的魅力,人們滿懷對旅途的憧憬,每每都從輪渡客船上開始;而當他們無比留戀地走下鼓浪嶼,客船上,又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憧憬與回憶,在這八十年間,也未曾改變,輪渡將其一一承載,甚至已經變成無數人們腦海中的一個「圖騰」,鐫刻著對鼓浪嶼的情,對廈門的愛。

  甚至,八十年的繁榮之景,跨越鷺江水道,從鼓浪嶼蔓延至島內外更廣闊的地區,輪渡日夜見證,它用一個個地標式碼頭,錨定歷史的腳步。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徐景明 圖/廈門輪渡公司供圖)鼓浪情·輪渡行。今年,廈門輪渡正式開航已有八十年,同時恰逢鼓浪嶼申遺之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辦之年。為回顧、紀念輪渡八十年的發展史,並繼往開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廈門輪渡有限公司聯合廈門日報,特啟動「『鼓浪情·輪渡行』——輪渡八十周年徵文」活動,並開闢專欄予以追蹤報導。

  船與碼頭的變化見證歷史

  八十年,船與碼頭。

  輪渡伴鼓浪嶼而生,若把最古老的舢板、雙槳擺渡來計算歷史,那足有百年。

  因此,專用輪渡碼頭的設立,被普遍認為是輪渡真正發揮客運功能的開端:1937年,社會賢達倡議修建廈鼓輪渡碼頭,市區選在島美路頭,即現中山路出口處,鼓浪嶼選在龍頭路頭。1937年秋天,輪渡管理處正式成立,新建成的輪渡碼頭承擔了廈門與鼓浪嶼之間真正意義上的客運作用。

  資料記載,最開始的輪渡客船,租用了「利僑」、「利通」、「金再興」汽船,廈門人叫它「電船」,總載客位100人,後又增添了「廈安」、「廈興」等汽輪,抗戰勝利後,這些汽輪仍沿用了一段時間。

  這些汽輪都是封閉式的木質結構,老輪渡人回憶:「船艙門一開,汗酸臭味燻人。」真正通透的鐵殼大船,是1977年開始建造的,當時,出於安全的考慮,「究竟是建封閉式還是通透式的客船」還引起了爭論。有的人說,通透的船易進浪,乘客躲閃時跑到一邊,怕會翻船;但更多的人認為,新船是600客位的大船,船底寬,重心不容易偏,海浪也沒那麼容易打進來。最終,通透的鐵殼大船,讓酸臭味成為歷史。

  1984年,輪渡碼頭向北擴建,形成了現在的輪渡碼頭。2014年,輪渡開設市民、遊客航線,國際郵輪中心廈鼓碼頭承接起重任。

  從公共運輸到廣迎八方客

  八十年,人與記憶。

  1938年至1950年,這個時段的輪渡歷史,是八九十歲的「老廈門」所不能遺忘的。

  1938年廈門淪陷,廈鼓輪渡被日本福大公司強佔,「只用不修」令輪渡設施日漸破敗。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原輪渡管理處接收了傷痕累累的碼頭、躉船、客船,之後,為使輪渡船班運行更為穩定,公私合營的廈門輪渡股份公司於1947年9月19日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人民政府派專員進駐輪渡,1950年成立「廈門輪船公司」,小小的輪渡,濃縮著一段戰火紛飛的歷史,也凝聚著鷺江兩岸百姓的對和平、幸福的企盼。

  上世紀五十年代,輪渡併入市公交公司,「公共運輸」的屬性,讓輪渡的服務更上一層樓。「當時有一個女人要到廈門島上生孩子,來不及,就生在船上了,我為她煮蛋燒水。生在船上的孩子不止一個呢。」這是輪渡老員工的一段記憶。

  上世紀八十年代,廈門人遊泳,還都要通過輪渡去鼓浪嶼——那片沙灘,在當時是廈門人心目中真正的海濱浴場。現在,這片浴場,每日仍在迎接八方遊客。

  1959年,1999年和2016年的三次大颱風,均給輪渡的硬體設施帶來巨大破壞。但三次颱風過後,廈門輪渡都以最快的速度恢復運營,這是一種職責,一種承諾。

  八十年發展,廈門輪渡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海上客運企業之一,運載的人數,也早已突破億人次,他們的記憶,是珍貴的財富。

  從過渡碼頭到文化「新客廳」

  八十年,文化與傳承。

  「鼓浪情·輪渡行」,鼓浪嶼百年的文化積澱,讓輪渡,也逐漸從跨海的交通工具,變為文化的符號——琴島上的一磚一瓦、每一件家具、近千架鋼琴,在這百年間,均是由一艘艘渡輪承運渡海。

  「渡」,承載著情愫。八十年的輪渡,已「陳釀」出甘霖——今年年底,廈門輪渡泊物館(暫定名)計劃正式開館,將展示難得一見的輪渡舊物。

  與此同時,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正在把輪渡打造為鼓浪嶼文化宣傳的「新客廳」,「百年鼓浪嶼」圖片展、人物展,持續開展一年多,已有上千萬人次在候船樓裡領略到鼓浪嶼的百年文化。

  「行」,浸染著文明。若是把好人好事、拾金不昧、跳海救人的事跡寫成一本書,那麼,輪渡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榜上有名。這樣的企業文化,傳承了八十年,「文明單位」的牌匾,已超過20塊。企業文化,早已成為廈門輪渡寶貴的精神財富。

  「向你走來的,都是你的戀人;離你而去的,都是你的情人。」如今,汪國真寫給鼓浪嶼的詩,用在人來人往的郵輪中心碼頭,意境十足——八十年光陰彈指一揮,唯有文化永恆。現在,廈門輪渡正在將另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鼓浪嶼之波,填上英文版歌詞,讓這首代表鼓浪嶼、代表廈門的歌曲傳向更遠的地方。

  【徵稿啟事】

  ●徵文內容:

  圍繞「廈門輪渡正式開航八十周年」這一主題,徵文內容可包括:

  ?輪渡不為人所知的發展史;

  ?與輪渡相關的真人真事;

  ?未公開過的輪渡老照片;

  ?與輪渡發展相關的物件,如成系列的舊船票、輪渡舊物等。

  ●徵文時間:

  6月6日至8月6日。

  ●徵文要求:

  文字不超過3000字,史料準確,有真情實感,語言流暢洗鍊。投稿文體可以是散文、雜文、真實的故事,其內容一定要與輪渡有關。

  ●徵文獎項:

  設一等獎1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3名,獎金各600元;三等獎6名,獎金各400元;優秀獎15名,獎金各200元,並頒發獲獎證書。

  ●徵文郵箱:

  zhengwen@xmferry.com,註明「輪渡徵文」字樣,並留下真實姓名、單位、地址和聯繫電話。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廈門輪渡八十歲了船和碼頭的變遷見證城市發展
    ▲輪渡舊碼頭。   甚至,八十年的繁榮之景,跨越鷺江水道,從鼓浪嶼蔓延至島內外更廣闊的地區,輪渡日夜見證,它用一個個地標式碼頭,錨定歷史的腳步。   鼓浪情·輪渡行。今年,廈門輪渡正式開航已有八十年,同時恰逢鼓浪嶼申遺之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辦之年。
  • 110歲上海輪渡:見證發展記錄變遷
    1月5日,上海輪渡迎來110歲生日。對今天生活在上海的人們而言,仍在運行的18條對江輪渡線,是可以帶著孩子去偶爾體驗一下的遊樂項目,外地遊客也會乘坐輪渡觀賞浦江兩岸風景。如果把時間倒回幾十年,在黃浦江上的各種隧道和大橋通車之前,輪渡是往返於浦東和浦西之間唯一的交通工具。
  • 輪渡「駛過」80年 見證時代大變化
    憧憬與回憶,在這八十年間,也未曾改變,輪渡將其一一承載,甚至已經變成無數人們腦海中的一個「圖騰」,鐫刻著對鼓浪嶼的情,對廈門的愛。  甚至,八十年的繁榮之景,跨越鷺江水道,從鼓浪嶼蔓延至島內外更廣闊的地區,輪渡日夜見證,它用一個個地標式碼頭,錨定歷史的腳步。  鼓浪情·輪渡行。今年,廈門輪渡正式開航已有八十年,同時恰逢鼓浪嶼申遺之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辦之年。
  • 廈門輪渡八十歲了 船和碼頭變遷見證城市發展
    移動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網際網路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採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 從輪渡到遊輪,九江碼頭文化裡關於一條船的變遷
    碼頭文化裡的一種交通方式因為得水利之便,人來客往,各種物資與信息匯集於此,到了近代,九江的碼頭流通愈加繁盛,人員貨物往來遷徙,搭乘輪渡也成了非常常見的一種交通方式因此,舊時湖口的西門渡口,也因客流量和地理位置的因素,成為了連接九江至景德鎮,乃至九江至彭澤、安徽、江蘇的重要渡口。渡口的繁華,九十年代達到頂峰。輪渡往來,人聲鼎沸,絡繹不絕,形同鬧市。
  • 老廈門曬9張輪渡船票 時間跨度超過半世紀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徐景明記者王協雲)八十年間,廈門輪渡的船票,見證著發展變遷。據悉,當時,輪渡曾先後歸航管、交通等部門管理,數易其名。  駱中民收藏的船票中,一張上世紀90年代的5角輪渡船票,開始出現鼓浪嶼的景色——鋼琴碼頭和日光巖;  而本世紀初的一張1元船票,展現的是從鼓浪嶼看廈門島的城市之景。彼時,廈門旅遊蓬勃發展,鼓浪嶼也逐漸成為世界知名景點,輪渡也在普通的過渡功能基礎上,強化了旅遊客運功能。
  • 「11號船」創造了廈門輪渡公司船舶服役最長紀錄 「老壽星」榮退
    洪志佳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謝靜 羅琳)今年6月30日晚7點,將最後一班旅客安全送抵第一碼頭後,廈門輪渡公司「閩廈門客0011」號船,也就是人們中口的「11號船」,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鷺江兩岸輝煌的燈火中,它默默地駛向三丘田碼頭,那漸行漸遠的影子,似乎在向這座城市的人們發出無聲的告別。
  • 82年前的今天,武漢火車輪渡碼頭竣工,粵漢鐵路火車輪渡過大江
    武漢火車輪渡碼頭百年滄桑中,濃縮了中華民族的奮鬥、崛起變遷,更見證了大武漢加速復興的蝶變之路。如今,不遠處的華中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心已經封頂長高到海拔高度500米級,這裡將成為大武漢的新地標、新中心。從茶葉交易的碼頭城市到繁華的工業都市,再到工商繁榮的交通樞紐城市,如今追夢國際大都市,大武漢的每一次騰飛,都與鐵路緊密相連。82年前的今天,長江武漢火車輪渡碼頭竣工,火車坐上輪渡,「嗚嗚嗚」的火車汽笛聲和輪渡鳴笛聲一起,響徹江畔,歷經近一個世紀,這裡完全換了人間。
  • 廈門輪渡碼頭與海景,有多美,你來看看,一目了然
    實拍廈門輪渡碼頭的風景,一望無際的海景,美到極致,廈門輪渡是與廈門著名景點鼓浪嶼僅一江之隔哦,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遼闊的碼頭海景吧。原創 褲網雄廈門輪渡碼頭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鷺江道,與鼓浪嶼只隔一條寬600米左右的鷺江是進入鼓浪嶼的主要港口,海面的水是如此的清,看去凹凸不平,像是翻起波浪,整體景色,讓人讚不絕口展望未來,輪渡人將以,十二五,規劃為新的起點,拓展持續發展之路,以鼓浪嶼,申遺,和票改為契機,結合鼓浪嶼碼頭改造和新航線、新碼頭開通,抓住新的機遇
  • 汕頭廣場輪渡碼頭將遷至招商客運碼頭?未來夜遊內海灣體驗更佳!
    在今年「兩會」上,汕頭市人大代表謝麗玲等提交《關於「加快發展水上交通,打造一灣兩岸海景」的議案》。近日,汕頭市交通運輸局對市人大代表的議案做出了回復。如今,汕頭灣有礐石大橋和海灣大橋,市民和遊客絕大多數通過這兩座大橋往來於中心城區南北兩岸,不久的將來,還有海灣隧道這樣不受颱風大霧等天氣條件影響的全天候通道,方便老百姓出行。那麼水上交通是不是就要淡出歷史舞臺了呢?在一些經濟發達而且有江有海的地方,都仍然保留著水上交通。在香港,除了標誌性的天星小輪,還有洋紫荊維港遊、海龍明珠等觀光船項目。
  • 探尋鼓浪嶼上老碼頭的前世今生
    不少讀者還致電本報,對三位女子拍攝時所站的碼頭表達了極大的興趣。  碼頭。這個關鍵詞,成了我們繼續探尋的另一個起點。  事實上,鼓浪嶼曾有很多碼頭,因時代變遷,一些碼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回看,這些碼頭不僅是華僑富紳及其家屬惜別留影的幕布,更是鼓浪嶼連接廈門本島以及外部世界的起點,可以說也是鼓浪嶼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  那張照片拍攝地是當時的新路頭。
  • 閩南夜話|輪渡碼頭,記憶並不遙遠
    輪渡碼頭作者:閻沐(原載《廈門日報》城市副刊)生活在廈門,對大海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閒暇時,呼朋喚友往輪渡碼頭跑,往鼓浪嶼跑,往山上跑。哪怕到了山上也會為能看到遠處的海面而歡呼。鷺江道和鼓浪嶼之間雖然只有600米,但其水深可以停泊萬噸巨輪。隨著時代的發展,鼓浪嶼這顆海上明珠更加光耀奪目,每日都有大批人潮湧到島上。鷺江上,靠人力划船擺渡乘客,早已成為歷史。
  • 秀嶼區石南輪渡歷史變遷及省級精準扶貧項目落地紀實
    連通海島與陸地的,便是那一艘艘輪渡客船。因海而生,依水而建,秀嶼區石南輪渡見證著海島及周邊日新月異的發展,也讓海島居民出行不再難。  眼下,石南輪渡有限公司緊抓新機遇,乘勢揚帆遠航,助力書寫發展新篇章。在秀嶼區委區政府的統籌擘畫下,石南輪渡主動作為,優化服務,提升效率,不斷釋放活力,推動發展邁上新臺階。
  • 廈門旅遊必看,鼓浪嶼輪渡航線調整,遊客到底在哪個碼頭去鼓浪嶼
    鼓浪嶼很美,美到讓人有點語無倫次,想要和人訴說,但是卻不知道要從何處說起,因為每一處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景都蘊含著一段情;  由於鼓浪嶼遊客暴增,方便遊人於居民正常遊覽和出行,居民與遊客「徹底」分流——本地居民從鷺江道廈門輪渡碼頭、廈門第一碼頭、廈門國際郵輪中心碼頭和海滄嵩嶼碼頭四個碼頭登島,居民往返分2種票價,一種是季票為36元一個季度90-120次,另一種票價往返
  • 自駕遊客想去鼓浪嶼跟著導航開到輪渡碼頭
    昨日,在本報介入下,服務商對地圖導航做出升級和修改,部分服務商承諾將進一步完善導航服務。問題導航未更新路線遊客繞路又費時7月18日上午,來自龍巖的黃先生一家自駕來到廈門遊玩,並準備逛逛鼓浪嶼。黃先生對廈門不太熟悉,便通過高德地圖搜索「鼓浪嶼風景名勝區」,軟體提供的線路是到輪渡碼頭購票。但黃先生去買票時才得知,白天只有本地市民才能從輪渡碼頭搭船去鼓浪嶼,外地遊客要到東渡郵輪中心廈鼓碼頭或者海滄嵩嶼碼頭購票乘船。「導航讓我們來輪渡碼頭搭船,現在又讓我們去另外一個地方搭船,太折騰了。」
  • 自駕遊客想去鼓浪嶼 跟著導航開到輪渡碼頭
    問題導航未更新路線遊客繞路又費時7月18日上午,來自龍巖的黃先生一家自駕來到廈門遊玩,並準備逛逛鼓浪嶼。黃先生對廈門不太熟悉,便通過高德地圖搜索「鼓浪嶼風景名勝區」,軟體提供的線路是到輪渡碼頭購票。但黃先生去買票時才得知,白天只有本地市民才能從輪渡碼頭搭船去鼓浪嶼,外地遊客要到東渡郵輪中心廈鼓碼頭或者海滄嵩嶼碼頭購票乘船。「導航讓我們來輪渡碼頭搭船,現在又讓我們去另外一個地方搭船,太折騰了。」黃先生認為,手機導航沒有及時更新、提醒,從而浪費了他們一家不少時間,降低了旅遊體驗感。
  • 國際郵輪中心廈鼓輪渡碼頭 兩個躉船位去不同碼頭
    昨天,導報記者走進國際郵輪中心全新改造升級後的廈鼓輪渡碼頭,為您「搶鮮」探訪新的候船大廳和新渡輪。要留心了,廈鼓客運碼頭有3號、4號兩個躉船,同樣都是去鼓浪嶼,但是去不同的碼頭,躉船位可是不一樣的。您得先仔細看完這篇報導,才不容易上錯船。
  • 廈門鼓浪嶼輪渡碼頭黃牛猖獗 6人6道程序配合默契
    一名30多歲的女子湊了過來,「船票都排到下午2:30了」,稱搭她的快船100元,上午就能走,而東渡到鼓浪嶼三丘田碼頭的普通航班票價只要35元。  經一番砍價,船票80元成交。隨後,女子跟一男子溝通後,把導報記者帶到一個中年婦女那,交錢後,得到一個掛牌,算是船票憑證。20分鐘後,又被之前那名男子帶著交給一個30來歲的「導遊」,其周圍有數十名戴著相同掛牌的遊客。
  • 自駕遊客想去鼓浪嶼 跟著導航開到輪渡碼頭
    昨日,在本報介入下,服務商對地圖導航做出升級和修改,部分服務商承諾將進一步完善導航服務。問題導航未更新路線遊客繞路又費時7月18日上午,來自龍巖的黃先生一家自駕來到廈門遊玩,並準備逛逛鼓浪嶼。黃先生對廈門不太熟悉,便通過高德地圖搜索「鼓浪嶼風景名勝區」,軟體提供的線路是到輪渡碼頭購票。
  • 南潭河渡口:見證巴東交通變遷
    從船上的燈光完全熄滅的那一刻起,清江南潭河渡口將再無輪渡,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捷的巴東清江大橋,南潭河渡口正式退出巴東交通運輸歷史舞臺。清江沿岸渡口眾多,最有名的莫過於巴東縣水布埡境內的南潭河汽渡碼頭,其高峰時期平均每天通過的汽車近300輛、乘客約2000人。默默無聞的「水上公路」,記錄著輪渡風雨的飄搖歲月,南潭河渡口自1968年正式掛牌通航至今,已安全運營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