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輪渡到遊輪,九江碼頭文化裡關於一條船的變遷

2020-09-15 發現文旅

九江地處長江中下遊的分界線,素有吳頭楚尾之稱謂,上控川鄂,下顎皖吳,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公路鐵路水旱碼頭四通八達,南來北往的人流貨物會聚於此。

早在晉代時期,九江就已經是「商賈薈萃」的都會。到唐朝,則成為江西西道的一大商港,此後便有了「九省通衢」、「七省咽喉」的美譽。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作為全國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其商務活動之集中、往來貿易之繁榮,更是名滿神州、享譽海外。


碼頭文化裡的一種交通方式


因為得水利之便,人來客往,各種物資與信息匯集於此,到了近代,九江的碼頭流通愈加繁盛,人員貨物往來遷徙,搭乘輪渡也成了非常常見的一種交通方式。

輪渡,是一種將旅客、汽車或其他車輛渡過河流、湖泊、港灣或海峽的交通工具。

對於老九江人來說輪渡並不陌生,在交通不夠發達的過去,搭乘輪渡幾乎成了家家出行必備的交通方式。因此,舊時湖口的西門渡口,也因客流量和地理位置的因素,成為了連接九江至景德鎮,乃至九江至彭澤、安徽、江蘇的重要渡口。

渡口的繁華,九十年代達到頂峰。輪渡往來,人聲鼎沸,絡繹不絕,形同鬧市。小商小販雲集於此,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他們在川流不息排著長龍等待上船的車流人流中穿梭來往,各種各樣的人在這裡演繹出不同的人生百態。

輪渡的配置也不斷更新,當時九江地區最大的輪渡可一次運載汽車達二十餘輛。


從輪渡到遊輪,一條船的變遷


進入二十一世紀,每天來回等渡坐船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出行需求。隨著各種橋梁、鐵路的建成開通,交通出行方式又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車水馬龍的渡口從此開始逐漸蕭條起來。

輪渡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九江市區的渡口不再出現千軍萬馬上輪渡的身影。現在,傍晚坐在江邊,看到的除了廣場上散步的居民,就只有江上孤單的燈塔和徐徐而過的貨船。

輪渡已成歷史,遊輪才迎機遇而生。

隨著近幾十年九江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江上遊覽和一江串聯各個景點的遊玩方式逐漸成為沿江旅遊的亮點。

九江市文旅集團不斷迎合當前發展機遇,緊緊圍繞「兩圈兩帶」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和「旅遊強市」的工作目標,緊扣文化旅遊供給側改革主線,精心謀劃、傾力打造的集觀光、娛樂、餐飲為一體的長江之星「潯陽江號」遊輪,即將在9月28日於潯陽江碼頭隆重首航。

一江順流而下,江山湖景盡收眼中,正是九江市文旅集團為即將開始運營的」潯陽江號「遊輪賦予的獨特魅力。

「潯陽江號」作為目前江西省內最豪華的遊輪,也是長江九江段的第一艘高顏值、高規格遊輪,它肩負著九江旅遊從大山、大湖向浩浩長江邁進的一次全新的探索;而此次首航,也將成為九江人一次難得的歷史見證。

相關焦點

  • 廈門輪渡八十歲了船和碼頭的變遷見證城市發展
    ▲輪渡舊碼頭。   鼓浪情·輪渡行。今年,廈門輪渡正式開航已有八十年,同時恰逢鼓浪嶼申遺之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舉辦之年。為回顧、紀念輪渡八十年的發展史,並繼往開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廈門輪渡有限公司聯合廈門日報,特啟動「『鼓浪情·輪渡行』——輪渡八十周年徵文」活動,並開闢專欄予以追蹤報導。   船與碼頭的變化見證歷史   八十年,船與碼頭。
  • 廈門輪渡八十歲了 船和碼頭的變遷見證城市的發展
    船與碼頭的變化見證歷史  八十年,船與碼頭。  輪渡伴鼓浪嶼而生,若把最古老的舢板、雙槳擺渡來計算歷史,那足有百年。  因此,專用輪渡碼頭的設立,被普遍認為是輪渡真正發揮客運功能的開端:1937年,社會賢達倡議修建廈鼓輪渡碼頭,市區選在島美路頭,即現中山路出口處,鼓浪嶼選在龍頭路頭。
  • 九江故事:一座城市的記憶之九江碼頭
    敲開歲月的窗口,官牌夾、鐵橋頭、龍開河、外洋街、小喬巷……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後,到底藏著多少故事,似乎不是一時能夠解答的。面對時代「飛輪」的快速前進,城市越是更新,越是有一種來自記憶的東西,在牽掛我們的心,那是歷史沉澱的一種文化,在這裡,我們叫它「九江文化」,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的魂。 面對「千城一面」的困窘,太多的城市因面貌趨同而失去以往鮮活的個性。
  • 九江橋收費廷至2018年 九江碼頭輪渡已停用(圖)
    昨日起,九江碼頭輪渡同步停開。  車主提前2小時等候  記者昨天早上9時到達九江大橋鶴山一側,此時已有5輛小車排隊等在引橋前。沒過多久,舞獅隊伍到達。交警有禮貌地勸說5輛小車繞道,「10時才通車,你們太心急了。」與此同時,九江一側的收費站外車輛也排起了百米長龍。  「7時就從古勞出發,騎足八公裡過來!」
  • 青黃輪渡大船變身豪華遊輪 轉型發展海上旅遊
    早報訊 昨日,青島輪渡轉型發展研討會在「藍海珍珠」遊輪上舉行,40餘名來自旅遊、港航、海事和船舶等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青島旅遊集團和輪渡公司代表共聚一堂,暢談青島輪渡轉型發展。據介紹,輪渡公司提出了開闢「紅島-濱海歡樂城星河灣-輪渡-萊西路碼頭-奧帆中心」的「交通+旅遊」航線的設想,並計劃建造兩艘100至150客位遊船和一艘400至500客位大型豪華遊輪。
  • 刷新九江水上旅遊新玩法!潯陽江號遊輪今日正式首航
    9月30日上午,廣受關注的九江「潯陽江」號遊輪首航儀式在潯陽江遊輪碼頭隆重舉行,九江市委書記林彬楊出席儀式並宣布遊輪正式起航。市領導潘熙寧、李小平、吳照友,市直單位、縣區、合作單位和社會各界等代表近100人參加儀式。
  • 82年前的今天,武漢火車輪渡碼頭竣工,粵漢鐵路火車輪渡過大江
    武漢火車輪渡碼頭百年滄桑中,濃縮了中華民族的奮鬥、崛起變遷,更見證了大武漢加速復興的蝶變之路。如今,不遠處的華中第一高樓武漢綠地中心已經封頂長高到海拔高度500米級,這裡將成為大武漢的新地標、新中心。82年前往事:粵漢鐵路火車輪渡過大江昨日,記者從長江二橋武昌橋頭楊園方向往江邊走,來到離鐵機路汽渡碼頭200米處,一條鏽黃殘缺的鐵路線,從江邊正在鋪設的江灘坡岸石中斜插而下,沒入滔滔江水中。這裡,就是被老武昌人稱為「下河線」的徐家棚碼頭火車輪渡線。
  • 九江「潯陽江」號遊輪揚帆啟航
    9月30日上午,九江「潯陽江」號遊輪首航儀式在潯陽江遊輪碼頭隆重舉行,市委書記林彬楊出席儀式並宣布遊輪正式起航,社會各界等代表近100人參加活動儀式。近年來,市文旅集團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圈兩帶」發展戰略和「旅遊強市」工作目標,大力開發九江文化旅遊資源
  • 5元錢3分鐘的長江輪渡到朝天門碼頭,這裡是重慶人最古老的記憶
    從我們住的酒店,步行十多分鐘就來到了江北嘴這側的碼頭,碼頭很小,甚至不特別的注意,都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但這個小小碼頭是連接江北到渝中的紐帶之一,也可能是重慶人記憶裡最親切,和記憶歲月裡最親近的一種交通方式。就像相比於右側的千廝門大橋,這裡坐輪渡會更讓人放飛情絲,而不像在橋上竄梭那般匆忙。
  • 再見了,南溪輪渡船!
    下午六點,是輪渡船停渡的時間。冬日的夕陽總是來得早些,散盡最後的光芒,將輪渡船鍍上一層金色,像是在表彰它一天的辛苦。最後一趟船,對乘船的人來說,就是最後一班末班車,趕上是回家,趕不上是輾轉的麻煩。老農的籮筐空了,不似來時的沉重,等候在碼頭上,等待著輪渡船從對岸歸來;上班族也一身疲憊,拖著沉重的步伐,靜坐在凳子上,隨著船歸來。船帶著老農過去了,夜幕如約而至。
  • 110歲上海輪渡:見證發展記錄變遷
    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眾多工廠企業位於浦東,而「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人們,寧願每天上下班擠輪渡,也不願住到浦東。那是上海輪渡客流的高峰時代,記錄了幾代人的上下班通勤歷程。乘輪渡上下班通勤的歲月退休船舶工程師周新民最早一次乘船過黃浦江,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
  • 輪渡碼頭
    插畫:徐萃  插畫:徐萃小 引二十多年前,從武漢大學到長江邊的中華路碼頭,只有一路編號十二的公共汽車在這段區間裡運營。其中也有十五路和三十六路公汽在部分路段上重疊。從長江大橋的引橋可以順著寬敞的樓梯走下去,穿過司門口,在戶部巷裡一路小跑,不一會就可以坐在大橋下的碼頭邊數臺階了。許多武昌人都喜歡在江邊看水,特別是夏天。夏汛將來未來,過往的人走到這裡,多少都要駐足觀望一番,然後讚美幾句,又從江邊離開。從武昌這邊看江那邊,漢口和漢陽的沿江建築群就像一幅版畫那樣清晰可辨。江上的船開過來又開過去,有的卻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停在江中間。
  • 從碼頭文化去理解長江遊輪市場
    在重慶-宜昌660公裡的黃金水道上,水面不寬,遊輪很多,不時擦肩而過。多年和各大長江遊輪公司打交道的劉鐵山的體會是,你要想了解長江遊輪,就要從碼頭文化去理解。從大的方面來說,遊輪公司的設立和遊輪公司投資建造豪華遊輪,均需經過嚴格的行政審批手續。  新船建造、試航及最終出廠還需經過中國船級社、海事部門及地方航運部門的全程監督和管理等等。
  • 錢江渡輪遠去 遊輪閃亮登場
    但是過去,錢塘江上僅一座鐵路公路大橋,杭州南北地區人員來往很不方便,輪渡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過江方式,至今仍留存在許多老杭州人的記憶中。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呼喚便捷快速的交通運輸大通道。隨著錢塘江上一座座大橋的建成通車,仿佛在一夜之間就讓昔日熱鬧的碼頭和渡船駛離了我們的生活。
  • 秀嶼區石南輪渡歷史變遷及省級精準扶貧項目落地紀實
    而專用輪渡碼頭的設立,可以說是輪渡真正發揮客運功能的開端。  「當時船少班次少,石南輪渡站成立後,航班逐年遞增。」陳銀春回憶,上世紀50年代,小舢板是當地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然而大多數時候運載的是書信,過年時節才有十來個人搭船進出。1974年左右,南日公社及埭頭公社石城大隊先後擁有了一艘帶帆的機動船,實現一天一班對開,解決人們出行剛需。
  • 汕頭廣場輪渡碼頭將遷至招商客運碼頭?未來夜遊內海灣體驗更佳!
    在今年「兩會」上,汕頭市人大代表謝麗玲等提交《關於「加快發展水上交通,打造一灣兩岸海景」的議案》。近日,汕頭市交通運輸局對市人大代表的議案做出了回復。在香港,除了標誌性的天星小輪,還有洋紫荊維港遊、海龍明珠等觀光船項目。在廣州,夜遊珠江,也是不少遊客的首選體驗。「水上巴士」更應該是未來城市交通的一部分!
  • 「上海一日遊」亂象:豪華遊輪變成2元輪渡
    晨報記者 李曉明  通過美團網報名參加「上海全景一日遊」,行程安排上明明寫著「乘坐豪華遊輪船遊黃浦江,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遠觀88層金茂大廈(約30分鐘)」,團購套餐也標明環球金融中心+世博遊船費用是190元,結果坐船時遊客卻被直接拉到了東昌路碼頭,乘坐的豪華遊輪變成了
  • 老廈門曬9張輪渡船票 時間跨度超過半世紀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徐景明記者王協雲)八十年間,廈門輪渡的船票,見證著發展變遷。  相冊收藏輪渡的變遷  那天下班回家,「意外」發現父親不在沙發上。走進房間,看見他赤腳坐地,搗騰著翻箱倒櫃找出來的一堆照片,低著頭的父親,像一個收藏精美玩具的男孩。  那一堆照片裡,我一眼就認出了當天登在《廈門日報》上的,為「輪渡八十周年」開篇的黑白舊照——黑色的碼頭、白色的船,年輕的船員扶著瘦弱的老太。
  • 武漢輪渡是外地人的觀光船,是當地人的生活與歲月的記憶
    輪渡對於長江邊的武漢來說,可謂歷史悠久,在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未建成以前,只有輪渡或擺渡船聯繫了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的交通與生活。所以,對於武漢人來說,輪渡早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當然隨著長江上的大橋越來越多,地鐵也成功穿越長江,做輪渡的人越來越少,現在輪渡的客戶大都是為那些辛苦的人們,還有一些純粹體驗輪渡的遊人,那些穿著西裝,進寫字樓的人離這裡越來越遠了。
  • 最快年內,市民可坐船遊長江;未來還擬建遊輪碼頭,直達東南亞
    「主要體驗長江水文化,基本都是家長帶著孩子乘坐。」  南京市輪渡公司還推出過短途遊航線,可到馬鞍山采石磯、南京棲霞以及鎮江,「到現在這些航線還都保留著。」南京市輪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航線保留,但平時並不發船。  不過,今年夏天,長江遊覽卻一直未啟動。今年7月8日,輪渡公司曾發消息預告今夏長江夜遊的啟動,但當周周末遇上下雨,夜遊臨時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