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
在湘江東岸地下20餘米處
隨著從密閉鋼套筒內傳出的轟鳴聲
一臺盾構機緩緩進入預設鋼套筒中
長沙地鐵6號線湘江隧道左線順利實現貫通
標誌著地鐵6號線雙線成功穿越湘江
全線項目建設
取得重大節點性勝利!
30日,長沙地鐵6號線湘江隧道左線順利實現貫通,標誌著地鐵6號線雙線成功穿越湘江。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志偉 通訊員 易溢 攝影報導
作為東西向骨幹線路,長沙地鐵6號線下穿湘江段為六溝壠站至文昌閣站,單線全長2460多米。
據施工方水電八局長沙6號線技術人員王文介紹,一般盾構機都是在地鐵站始發井內始發,受車站施工影響,為了加快建設進度,項目部將盾構始發改到位於河西湘江大道西側的六文區間風井進行。
「因為風井主體結構長度僅20.1米,而盾構機整體長度約96米,風井長度遠遠小於盾構機總長,所以無法滿足整機下井始發的需求。」王文說,為確保盾構機安全順利始發,經過反覆研究分析,最終在有限空間內採用了「一次始發,二次組裝」的始發方式,並對盾構機進行局部改造。
記者了解到,長沙地鐵6號線下穿湘江段採用泥水平衡盾構機,盾構機從風井始發後,沿半徑為450米的平面曲線轉向東南方下穿湘江西大堤,繼而下穿湘江,側穿和下穿湘雅路過江隧道圍護結構,近距離下穿既有1號線隧道,最後接入文昌閣站。
王文介紹,湘江河床下方主要為中風化板巖、微風化板巖,同時存在一條450米長的斷裂影響帶,地質條件十分複雜,施工風險高。「斷裂帶巖石強度差異性較大,地層軟硬不均,長距離掘進會造成刀具磨損。」王文說,斷裂帶附近存在不明次生斷裂、軟弱夾層及裂隙,可能出現與湘江水體連通,有股狀地下水湧出和產生突湧的可能。
另外,盾構接收前,需近距離下穿既有地鐵1號線隧道,下穿長度約27米,兩隧道最小豎向淨距僅2.1米,對既有線隧道結構、地表路面及管線等沉降要求十分嚴格,安全風險極高。
圖為工地現場。長沙晚報通訊員 馮小傑 攝
「針對這些重難點,我們齊心協力,迎難而上,在下穿湘江及斷裂帶前,根據地層及地表實際情況進行風險評估,制定了6個主動開倉檢查及刀具更換點。」王文介紹,在掘進過程中,施工人員對盾構各項參數進行實時把控,對刀具進行細緻檢查,對磨損較嚴重的刀具進行及時更換,保證盾構安全、高效掘進。
針對近距離下穿既有地鐵1號線,多次組織召開專家諮詢會及評審會,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預案,設置試掘進段,確定最優掘進參數,引入克泥效工法,有效控制了沉降,確保6號線順利下穿湘江。
來源丨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通訊員 葉平 李偉東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