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鄭州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坐了遊16路,經過70多分鐘的路程,來到了黃河風景區。
風景區好大好大。本來想坐個遊覽車的,但覺得不是太自由,於是還是決定步行為好。
黃河風景區大門
首行來到了炎黃廣場,炎帝與黃帝兩個碩大的頭像頗為壯觀。右邊的炎帝稍高一些,是位純樸的長者,他額上的二道皺紋預示著他在為天下蒼生操心;而盛年英武的黃帝雙目炯炯,雄才大略,心懷天下。作為炎黃子孫的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沿著石階,慢慢地走了上去,與炎帝與黃帝作了次近距離的接觸。
炎黃二帝
炎黃二帝
從山的另一邊走下去,順著山道,來到了毛主席1952年10月31日視察黃河的地方。毛主席當年坐的那地方,照著當年的照片,塑了座銅像。毛主席在此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
毛澤東(1893——1976)
從那兒折返,有一座玻璃棧橋,直通浮天閣。我雖有點恐高,但想想不走這棧橋,還得下山再上山,才能到浮天閣,走點累,於是克服了下心理恐懼,買了張票,從那短短的玻璃棧橋上走過去了。雖然有些心慌,心跳得較快,運動手環上顯示心率都121了,但仍然止不住好奇,往下邊看了看。哇!好高啊!嚇得我腿肚子都有點發軟。幸而比較短。
浮天閣
浮天閣一個人也沒有。我壯起膽子強自鎮定一步步走上閣。樓梯有點兒陡,心又有點兒慌了,終於沒有爬到最高層極目遠眺。而每一層的閣都是鎖著的,只有底層的閣透過門縫才能看到是黃帝夫人嫘祖的塑像。
從那兒下來後又去了嶽山寺。或許是這些年見的寺廟太多了,都有審美疲勞了,總覺得天下的寺廟都差不多,懶得多看一眼了。
嶽山寺
從嶽山寺出來,又回到了炎黃廣場。廣場的另一邊,是百位文化名人的塑像,那些名人有:舜、孫武、管仲、李斯、百裡奚、桑弘羊、孔明、玄奘、魏徵、包拯、範仲淹、嶽飛、張居正、李冰、華佗、王昭君等。也不知是按照什麼具體標準選的。
王昭君像
看了陣子,有點餓,就走到景區的「黃河人家」吃了碗羊肉燴麵。我的天哪!找了半天,才找到我的小手指的三分之二的一丁丁點羊肉,還又鹹又苦。我實在無語,搖搖頭,老闆娘還跑來和我解釋說:「羊肉成本多高呀!我剛才不是叫你吃半條鯉魚嗎?」半條鯉魚看著也就那麼點,但要八十塊錢,所以我堅決拒絕了,吃了碗十八塊錢的麵條。想想景區裡吃東西總是不上算的,又貴又不好吃,以後遊覽大的景區,還是不要懶,多少準備點兒吃食為好。道理一直都知道,但臨出發總是怕煩,覺得東西越少越輕省。呵呵……
吃過麵條,就去了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非常不錯,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溫習了一些舊的知識,還真切地體驗了一下沙塵暴和地震的感覺:沙塵暴刮起來時,感覺自己站不住腳,要被吹上天了,很是緊張!而地震倒還好,可能給你體驗的震級不夠高,只感覺上下震動而已!
黃河母親像
在博物館待了有一個多小時,離開博物館後,去看了一下黃河母親。那是個漢白玉雕成的塑像,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子懷中抱著一個可愛的嬰兒。女子象徵著黃河,嬰兒象徵著中華民族。塑像的意思是黃河母親哺育了我們中華民族。
正在遊戲的兒童塑像
黃河母親像周圍,有不少兒童雕塑:有玩老鷹抓小雞的,有在踢毽子的,那些孩子們天真爛漫童真可愛,讓我止不住想起自己的兒童時代。
時間不早了,加上挺累的,就沒有去極目閣,而且也不想坐索道去看大禹像了。所以就悠哉悠哉地看了下黃河碑林,然後就晃出了風景區。
黃河碑林其一
坐在回去的車上,回味著看過的景點,覺得黃河風景區還是挺值得一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