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我們一行三人,前往河南鄭州鞏義出了一趟差,工作之餘,去了黃河風景區,收穫頗豐,回來整理一下,寫成了這篇拙文。
鄭州是我國地理位置的中心,也是中原地區的歷史文化名城,凡來鄭州出差或旅遊的人,在走遍市區幾個景區以後,一般都會到黃河風景區瀏覽一下。根據本人瀏覽後的體會是:黃河口風景區雄壯豪放,景色優美,獨具一格,看慣了江浙一帶的湖光山色,再遊歷一下黃河景區時,那感覺完全不同。
黃河南岸風景區:
位於鄭州市西北20公裡處黃河之濱南岸,有一個近百平方公裡的黃河風景區,景區南依巍巍嶽山,北臨滔滔黃河。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
從鄭州火車站坐上直達公交,不到一小時,便可到達,我們一行就是乘坐此線路來回的,公交車接近景區時,老遠就能看到以山頭為體量而雕刻的炎黃二帝半身塑像,塑像頭高近20米,加上山高,總高達到100米之多。遠處看上去特別壯觀雄偉,近看時顯得威嚴屹立,神情肅穆,據說是目前國內最雄偉的雕塑之一。它依山就勢,以山為體,山名叫向陽山,以此山作為人頭像,在國內很少有之。
炎黃二帝山雕構思新穎,獨具匠心,不同凡響,讓人震撼。
走近看時,才知道二帝坐南朝北,背依邙山,面對黃河。凝眸深思,表情肅穆,又讓人望而敬畏。
巨像前是一個很大的開闊場地,周圍綠樹成蔭,松柏參天,中間建築了一個碩大的祭壇。祭壇至塑像的軸線上還建有長200米左右的神道,神道兩側各列四座鑄銅大鼎,連同山前一座共九鼎,寓意九州四方江山永固,又寓意中華民族自古一言九鼎。廣場東西兩端擺放大型編鐘、銅鼓各一個。
黃河灘地風景:
由祭壇左側路道可直通黃河灘頭,我們一行三人,沿路向北不太遠,就能到達黃河大堤,站在大堤頂上,只見滔滔不絕的黃河水流,聲勢浩大、奔騰而來,濁浪滔天,在風力的作用下,發出吼聲,鋪天蓋地,一瀉而下,那真是驚濤拍岸,氣勢磅礴。俗話說:「不到黃河心不死」,如今已經到黃河灘上,一起走到水邊,親親黃河水啊!每人掬一捧黃河濁水,在嘴裡嘗一嘗,又把水往臉上抹一抹,感覺一下中華母親河水是什麼滋味,臨上岸時,每人用礦泉水瓶裝一瓶帶回了家,陳列在柜子裡,來人時拿出來讓大家看看黃河水的樣子。
黃河中下遊分界線
我們上岸以後,一直向西步行一段時間,便來到了黃河中下遊分界線,就在豎立的標誌牌處,登高望遠,只見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流,這裡是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也是黃土高原終點,黃河中下遊的分界線就在此處,這裡獨特的地理特徵形成了博大、宏偉、壯麗、優美的自然景觀。她處於中華民族發源地的核心部位,景區歷史古蹟豐富,文化遺產深厚。
黃河遊覽區邙山索道
再往西南就是著名的邙山了,古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都曾經登過的山。邙山,每年吸引著上百萬中外遊客,這裡被譽為萬裡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由於黃河在這裡衝出最後一個峽口進入平原,形成懸河,所以來這裡觀黃河別有一番情趣。登上五龍峰的極目閣俯瞰黃河,立刻領略到 「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的意境。
五龍峰環抱的山腳下,還有好多處景點,如「哺育」、古樹、寺廟等。
一天的遊歷,忘記了勞頓,不禁心曠神怡,精神抖擻,不由地感悟:祖國的大好河山竟如此宏偉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