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如何做好幼兒前書寫技能的培養

2020-12-19 騰訊網

幼兒前書寫技能培養

·培養依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語言領域·(二)閱讀與書寫準備

目標3: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

(4~5歲)在成人的提醒下,寫寫畫畫時姿勢正確。

(5~6歲)寫畫時姿勢正確。

前書寫的概念:

「前書寫」簡單概括為:幼兒所進行的非正式的書寫活動。「前書寫」活動與「正式的、系統的書寫」有著原則的區別。我們可以把前書寫活動理解為:幼兒用筆或者其他書寫替代物,通過感知、塗畫、塗寫、模擬運用文字或符號等形式,用圖形和文字向周圍的人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及構建前書寫經驗的遊戲和學習活動。它可以是幼兒自發產生、自主進行的遊戲活動,也可以是在成人的引導下進行的以遊戲為主的學習活動。

前書寫與小學寫字教學有什麼區別?

目的

幼兒園前書寫活動:對文字、標記敏感,萌發對書寫活動的興趣。

小學寫字教學:掌握漢字書寫的基礎知識和寫字的基本技能。

途徑

幼兒園前書寫活動:培養觀察力、方位知覺、空間知覺、小肌肉靈活性和手眼協調力。

小學寫字教學: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學會筆畫名稱、筆順規則、間架結構等知識。

方法

幼兒園前書寫活動:以遊戲和動手操作為主,進行遊戲化的有趣的筆畫練習。

小學寫字教學:以教師講解、示範,學生的作業練習、考試等為主。

評價

幼兒園前書寫活動:幼兒對書寫有興趣,對漢字敏感,知道字的倒正,主動塗塗寫寫,手眼協調好,腦對小肌肉動作控制自如。

小學寫字教學:寫字正確、工整、卷面整潔,並有一定速度。

前書寫活動的實施要點和策略

在幼兒園階段,前書寫的任務主要是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及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握筆書寫之前要進行肌肉協調性的練習,訓練幼兒靈活地控制手指和運用手指慣性,練習拇指、食指與中指配合和手腕動作的協調性。如:

1.發展小肌肉的協調性,做一些小手運動操,也可以在區域中投放能鍛鍊幼兒小手肌肉的材料如:玩積木、積塑、捏橡皮泥、撕紙、剪紙等。(其實在中小班就可以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提前做好前書寫的準備工作)

2.發展手腕動作,在戶外活動中可以讓孩子們玩一些輕器械,鍛鍊幼兒的大肌肉,使其協調發展。也可在進餐活動中讓幼兒正確使用筷子進餐,發展幼兒的手腕動作。

3.發展手眼協調的活動,發展幼兒手眼協調的動作有很多,可以是專門的教育活動也可以是區域活動中滲透,如:穿珠子、繫鞋帶、畫畫、剪貼、用繩子打結、繫結等。

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1、家長及幼兒園教師要按正確的執筆姿勢和坐姿標準指導幼兒書寫,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1)書寫時正確的坐姿

(2)書寫時眼睛和書保持適當的距離

(3)正確的握筆姿勢

(4)眼睛隨手由左而右的習慣等。可編幼兒容易接受的、朗朗上口的兒歌,如:

小朋友要叫記牢,寫字姿勢很重要。

寫字時,腳放平。頭不歪來身做正。

手離筆尖一寸遠,眼離本子一尺遠。

胸離桌子一拳頭,寫出字來真好看。

讓兒歌來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認識書寫工具。培養幼兒方向感,對上下、左右、中間、旁邊、正反面有明確的意念。

認識各種常見的筆,以及這些筆的功能;認識各種常見的書寫的本子,並以自身為中心辨別上、下、前、後、左、右。如:用活動《小動物住旅館》認識田字格,(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利用有趣的形式練習基本筆畫

(1)可以設計添畫《白米飯》《我給麵包添芝麻》《小螞蟻》《向日葵》。用畫「人行橫道線」學寫「一橫」,用畫「魚鉤」學寫「豎鉤」,用畫「柵欄」學寫「一豎」;用畫樹葉脈絡學寫「撇、捺」,用畫樓梯學寫「橫折」等。如:添畫樹葉脈絡的《紅樹葉》、添畫《小雪花》、添畫《魚骨頭》等。添畫傘柄《小花傘》等。

(2)用數字提示練習筆順。如:你會左右畫線嗎?請你按魚骨頭上的箭頭和數字提示把魚骨頭畫出來等。

(3)虛線圖畫描實練習。如:按需要畫出或複印出有虛線的圖畫,讓幼兒將虛線連成實線,以此讓幼兒練習畫長線時的手部控制能力。

(4)專門的前書寫遊戲,如連線遊戲,起初是進行點與點之間的連接,準備好畫有許多小點的紙,請幼兒將這些點連接起來。初期可隨意連接,注意線條的流暢,而後按順序連接,逐步滲透一些書寫規則。也可有目的地開展一些「描畫遊戲」「複印漢字」「開汽車」「拼字」「砂紙描畫」等遊戲,讓幼兒在有趣的描描寫寫的遊戲中,既豐富了相關的書寫知識,又進一步提高了注意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5)有規限線段練習。如:在有規限的地方畫點,畫線,控制筆畫的始末,以達到控制筆畫的目的,如:《直畫籬笆》《斜畫籬笆》等

(6)畫長線練習。如:畫《小動物釣魚》、《小雞和氣球》等,以訓練幼兒較好的控制手腕、手指以及紙和筆。保持筆和線一同向前。

引導幼兒了解漢字書寫的初步規則,中國的漢字講究平衡對稱、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法則。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材料,筆順是一個字先寫那一筆,後寫那一筆,有一定的順序。間架結構是指漢字筆畫的組合。我們認為,應該利用故事、遊戲等形式引導幼兒了解書寫的初步規則。如:為幼兒講述「日」的書寫筆順時應用有趣的方法,(先蓋房子:豎、橫折,再住人:橫,最後關上門:橫。)從而滲透筆畫筆順的意識。

一定注意的方面

01

幼兒園書寫教育不求多但求精,一旦開始教幼兒寫字,要特別重視字的規範化,並要加深幼兒的印象。

02

遊戲引導堅持練習:習慣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得以形成的。有目的地組織幼兒進行阿拉伯數字、生活中常見筆劃,簡單漢字等的書寫是必不可少的。但練習中對幼兒的要求切忌太高,應本著從大到小,從簡到繁的宗旨進行練習。

03

具體的行為指導必不可少:幼兒書寫動作技能是良好書寫習慣的關鍵。孩子們怎樣執筆,怎樣運筆。怎樣將字寫得規範化,怎樣整理材料與作品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手把手地一步步教孩子,一步步將錯誤糾正過來,不僅口頭說教,更是要身體力行,逐一指導具體示範。

04

展示幼兒書寫作品:幼兒的「作品」需要肯定和鼓勵。每次活動後,儘可能將幼兒的成果張貼,展示和評價。讓幼兒在同伴的羨慕,老師的表揚中,獲得滿足和成就感,以便進一步樹立信心,從而進行更好地書寫活動

相關焦點

  • 蒙氏園孩子要上幼小銜接?如何運用蒙臺梭利教具培養幼兒書寫能力
    那麼,就讀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是否真的應該轉校,或者去報幼小銜接班級?一、幼小銜接應該銜接什麼?幼小銜接是什麼?有的教育學者認為,幼小銜接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是不存在的。幼兒園階段孩子日常行為規範的培養、團隊意識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的薰陶、規則意識等,這些行為規則都是在為學齡前做準備。為什麼會有幼小銜接呢?
  • 對於「幼小銜接」,你有哪些困惑? 來市實驗幼兒園找一找答案吧
    「我們幼兒園在為幼兒順利升入小學,即幼小銜接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張霞主任以生動的案例、故事、教育理念等多重方式,幫助家長解疑答惑,告訴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一起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並通過對以往畢業幼兒的追蹤觀察案例,使家長深刻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能讓孩子進入小學後的學習、生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需要讓孩子對小學充滿嚮往之情,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自我鍛鍊的機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倒計時1個月 四大方案教你搞定幼小銜接
    升入小學後,隨著孩子身心發育不斷完善,保育的色彩逐漸降低,而教育的成分逐漸增加,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幼小銜接,應重視的7個問題  生活習慣及能力生活習慣及能力  1.有良好的作息時間,晚上9點前入睡,早上7點左右起床。
  • 霑益區一幼開展幼小銜接系列活動 科學做好大班幼兒入學準備
    「小學是幼兒生命歷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個過渡階段幼兒將面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變化,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科學做好入學準備,防止幼兒的過度焦慮心理,6月以來,霑益區一幼聯合西平小學開展了系列幼小銜接活動。開展幼小銜接家教講座。
  • 【壽川女性之聲】幼小銜接那些事兒~
    李主任今天這個話題我覺得真的是非常適宜,因為每年到這個時候家長朋友們就這個問題諮詢最多,而且今年受疫情影響,孩子們都錯過了將近一學期的集體生活,不過,請家長們不要著急,我們會連續三期從能力儲備、心理準備和專注力培養方面給您說說幼小銜接的那點事。
  • 幼小銜接 教學相長|Transition lesson benefits both teach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為幫助大班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的學習,提升幼兒對小學校園的感知度與認識度,近日,華美外國語學校工會主席、招生辦主任魏旭濤、小學部教學主任羅娟等教師一行走進光明區中糧雲景幼兒園,為幼兒與老師、家長開展「幼小銜接」活動,體驗華美小學部IB—PYP課堂的魅力
  • 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數學嗎?錯!幼小銜接還要提高這些能力
    一轉眼,就進入7月底了,離一年級小學生開學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你家娃幼小銜接做好了嗎?一提到幼小銜接,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學拼音,學數學,學認字。實際上,這只是幼小銜接的其中一部分。不管從學習上,還是從生活上,孩子都要經歷完全徹底的改變,所以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學習方面,還有這幾點,家長要注意提前幫助孩子提前養成。一、基本的自理能力在幼兒園的時候,一個班級三個老師,孩子的生活都能得到非常好的照顧。
  •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聰明的父母不教拼音和算術,更注重這三樣能力
    幼小銜接-家長的困惑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會對幼兒日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同時小學一年級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緊,孩子和家長同樣會非常的焦慮。
  • 幼小銜接④丨孩子寫字顛倒?分不清bdpq?這是你沒發現視知覺能力的...
    不要著急,教育君的【幼小銜接小課堂】又上新了,快跟我們一起為孩子入學做準備~閱讀會串行、拼音字母分不清,形近字易混淆,數學運算易錯……如果孩子有這種表現,那就一定要鎖定教育君本期帶來的內容—— 「視知覺能力」的答疑~教育君邀請到高級教師、昆明市第一幼兒園園長李婭,和各位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關於視知覺能力培養的經驗~回顧往期幼小銜接小課堂內容
  • 家長必看~幼小銜接的12個關鍵問題這裡都有!
    幼小銜接,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家長們也格外重視。家長怎麼和孩子談入學這事兒?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麼辦?要不要給孩子報補習班? 今天,小編為你準備了幼小銜接的12個關鍵問題,一起聽聽專家的建議
  • 幼小銜接選火花思維好還是豌豆思維好?文中有答案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合理、成功的幼小銜接不僅能促進兒童小學階段教育的良好開展,更是適應兒童連續性發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它對兒童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
  • 幼小銜接輕鬆上小學。第一課《認識數和數字 0》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紐帶,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會對幼兒日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其核心是這年齡段的幼兒怎樣有效的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 長沙雨花區教育局幼教集團:共研空間位置 同促幼小銜接
    同促幼小銜接」主題研討活動。主持人帶領大家玩了一個具有趣味性的「拍蚊子」方位遊戲,讓各位老師在這個遊戲過程中體驗層層遞進的方位判定難度,同時引導各位老師溫習關於幼小銜接、空間方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全日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下關於空間位置概念的解讀,請大家思考:幼兒園與小學數學空間位置教學目標有哪些異、同?幼小銜接視角下應該如何設置兒童數學學習的目標?
  • 從「玩童」到「學童」,幼小銜接「三不」原則你知道嗎?
    從「玩童」到「學童」,家長應該如何克服孩子畏難情緒,幫助他們儘快融入新的集體生活? 近日,南方+記者採訪的佛山多所小學校長和名師表示,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家長不斷學習的過程。面對幼小銜接,家長也要做好角色的轉變,把時間概念和規則意識貫穿在日常生活之中,「不遷就、不縱容、不代替」,做孩子的「陪伴者」,心平氣和、科學引導,從而讓孩子更快的喜歡上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 幼兒園不開學,別忘了準備幼小銜接,語文、數學、英語準備更充分
    在感慨時間飛快的同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幼小銜接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首先我想解釋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不上幼小銜接,到底能不能跟得上一年級的進度?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幼小銜接的核心並不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小學階段將要接觸的學科的理解和思維方式。
  • 幼小銜接——拼音單韻母學習
    之前寫過關於拼音規則,那麼今天開始我們要把幼小銜接階段孩子們如何學習拼音進行講解 。拼音聲母23個,單韻母6個,複韻母 8個 特殊韻母1個,前鼻韻母5個,後鼻韻母4個,整體認讀16個,這些字母如果在幼小銜接階段一點不接觸,就等到學校開始真正從零起點學習,我相信,過來人都知道這其中的艱難,我也相信如果拼音是從零起點開始 ,識字,數學應該也會是零起點,箇中滋味,只有體驗過的家長才能明白。
  • 幼小銜接階段,比拼音數學更重要的是……
    所以,在幼兒階段, 知識的培養並不是第一要務。 那麼幼小銜接階段,最應該培養孩子什麼呢?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 芽芽故事打造啟蒙課程體系 解決幼小銜接難題
    對於廣大家長來說,「幼小銜接」是個教育難題。如何讓孩子從幼兒園的「玩中學」適應小學的專科學習狀態,跟上學習知識的進度?
  • 幼兒銜接是讀寫拼音加減法嗎?如果父母是這樣做,那是在拖延孩子
    現在已經是開學季了,上大班的家長想必心裡都懸著一把劍,叫做「幼小銜接」。有的父母甚至直接跳過幼兒園大班,給孩子報學前班,為的就是做好「幼兒期的銜接」,不讓小學傷害孩子。本人也是大班孩子的家長,聽到周圍家長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孩子學了多少漢字,會不會二十個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下學期要不要從大班轉到校外幼兒園,提前學一些內容。
  • 和小學老師聊了一下午,終於搞清幼小銜接究竟要準備啥?
    Part.03 上小學前,幫孩子把這5件事做好具體該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呢?目前,幼小銜接的這五個方面,在國際上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國內也有大量關於幼小銜接方面的研究,比如前文提到的,錢志亮教授提出兒童「入學成熟水平」的概念,從視知覺能力、聽知覺能力、運動與協調能力、知覺轉換能力、數學準備、情緒與社會性、學習品質、言語與語言等八個維度來考察孩子的入學成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