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看作天才,為什麼小謝爾頓如此開心,而蔣方舟是討好型性格?

2020-12-16 娛言娛論

《生活大爆炸》已經播出8季了,裡面的天才物理學家謝爾頓深受觀眾的喜愛。謝爾頓既有媲美愛因斯坦的智商,又有低如幼童般的情商,兩相結合在一起,經常碰撞出令人捧腹不已的爆笑情節。在追劇過程中我經常會有疑問:一般人在小時候的確會以為自己是天選之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稜角被漸漸磨平,融入「普通正常人」的一員,即便是天才謝爾頓,難道在成長過程中就沒有經歷過挫折嘛?他是如何保持著一顆單純的赤子之心的?好在《生活大爆炸》又有了衍生劇《小謝爾頓》,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天才兒童的成長之路,而小謝爾頓父母的教育方法,更值得中國大部分家長學習和反思。

美劇《小謝爾頓》海報

在劇裡,謝爾頓的父母對他的教育可以歸納為三個詞:引導、尊重和捍衛《小謝爾頓》截取了謝爾頓9歲後的生活片段,謝爾頓因為智商超群,初中課程已經滿足不了他的學習速度,因此要跳級進入高中學習。九歲的兒童進入高中,與周遭的環境格格不入,謝爾頓沒有一個朋友,謝爾頓的媽媽為此感到十分擔心,在去送謝爾頓上學的路上鼓勵謝爾頓去結交一些朋友。謝爾頓為了不想父母擔心,照著媽媽的話開始嘗試交友,儘管過程有些曲折,但是他做到了,和同樣喜歡火箭的Tam成為了好朋友。

謝爾頓式交友,先去圖書館找書看
小謝爾頓的朋友Tam

從《生活大爆炸中》我們知道,謝爾頓雖然是這個社會上的奇葩一朵,特立獨行格格不入,但是他在和朋友相處時並不是一個冷漠毫無同理心的人,他會借錢給朋友,室友出差時想念對方,好友傷心難過時,送上自己的獨特安慰。而在《小謝爾頓》裡,我們才知道,小謝爾頓從小是沒有朋友的,鄰居的同齡小胖仔拿雞嚇唬他,他又不屑跟哥哥妹妹玩,但是謝爾頓享受這種沒有朋友的孤獨,所以,沒有謝爾頓父母的引導,要是讓謝爾頓主動去結交朋友恐怕難如登天,因為人家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更不會有類似的行動。因此儘管謝爾頓是個天才,在知識面和方法論上遠超他的父母,但是他的父母給他的引導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是因為父母的引導,小謝爾頓才初嘗友情帶來的快樂。長大後的謝爾頓遠離家人,又只適合有絲分裂(沒遇到艾米之前),和幾位好友的友情是他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沒有謝爾頓九歲時主動踏出結交朋友的一步,恐怕長大後的謝爾頓是不會和朋友相處的。接著,我們看尊重。謝爾頓的媽媽瑪麗信奉基督教,每次在吃飯前都要虔誠禱告,但謝爾頓崇尚科學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還總是和教堂的牧師辯論,故意讓牧師下不來臺。有一集,小謝爾頓表示要研究各類宗教,媽媽見到謝爾頓對宗教感興趣了欣喜若狂,可是最後小謝爾頓仍然決定不信仰媽媽的宗教,並問: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觀眾跟我一樣深受感動。雖然謝爾頓只有九歲,但是謝爾頓媽媽已經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成年人看待,尊重子女的信仰,支持子女的愛好,照顧子女的感受。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看看現在網絡上有多少槓精會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合時就留言道:「難道只有我一個人覺得Balabala」就知道了。謝爾頓的父母不止是在引導尊重他,更因為小謝爾頓的特殊性,更多的時候在捍衛他。被人指責時,媽媽毫不客氣的懟回去。

看到小謝爾頓關於發射回收火箭的建議沒有收到回應時,爸爸立馬帶上一家人跑到休斯頓。

而這些是多少中國父母做不到的。中國的父母通常習慣把子女當成自己的附屬品,喜歡培養出「聽話」的乖小孩。從小就幹涉子女的生活,多少人小時候有被偷看日記,自己不願意任何人知道的糗事被當成笑料在親戚面前展示的經歷,即便成年之後,依然要被父母幹涉自己的工作以及擇偶要求。蔣方舟曾經像謝爾頓一樣,被說成「天才少女」,7歲開始寫作,9歲出書,被清華破格錄取,一畢業就是《新周刊》的副主編。人生經歷讓人豔羨的蔣方舟卻有著晦暗的童年,在某一期的《圓桌派》裡,她說她把她媽媽給的零花錢攢著不花,餓了就撿東西吃,就是為了向她媽媽展示她有多乖。

而且蔣方舟在採訪中說道,自己高中時被孤立,上大學也是獨來獨往。不像謝爾頓,成長的時候不缺朋友的陪伴。最近《奇葩大會》上蔣方舟關於討好型性格的分享,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大家才知道,這個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的孩子沒有養成經常被人討好式的自傲性格,反而是經常討好別人的性格。

究其原因,蔣方舟自述是因為從小就承載了太多人的期待,這使得她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中,不敢辜負這些人的期待,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深怕自己不被人喜歡。而蔣方舟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看看小時候蔣方舟經常經歷的一件事就知道了。

蔣方舟雖為天才,但卻困於天才。從小被讚譽「天才」「神童」的蔣方舟已經迷失了自己,這時的蔣方舟內心會有疑問:我是這樣的嗎?我有他們誇的這麼好嗎?當他們有一天發現我沒有這麼好怎麼辦?所以我不能讓他們失望……而她的父母卻又沒有像謝爾頓的父母一樣及時出來引導。從謝爾頓和蔣方舟來看,不同的童年生活對人的影響有多大,謝爾頓這樣的人是稀缺的,大部分人在成長的時候和蔣方舟一樣成為了討好型的人格,而當我們為人父母時,希望能從《小謝爾頓》裡得到一些教育子女的啟發,做一個天才兒童的父母,也不是很容易的!

被謝爾頓這樣說,媽媽一定幸福爆了!
蔣方舟
成年後的謝爾頓

相關焦點

  • 蔣方舟、金凱瑞都深受其苦,你有過討好型人格嗎?
    蔣方舟後來才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徵。這樣一個高學歷才女尚且如此,那普通的平凡人是否更難逃離討好別人的魔咒呢,討好型人格到底從何而來?從小隻要我們表現得懂事,就會被父母誇讚為「乖孩子」,這大概是70、80後都感同身受的。我們最先討好的對象是父母,以此來獲得父母更多的愛。長大後則是周圍的人,為了繼續受到別人的喜愛,討好型人格會讓人感受:溫和、包容、好相處,慢慢就活成了大家眼中的「老好人」。
  • 他是好萊塢的天才小童星,機智呆萌,出演《小謝爾頓》爆紅
    好萊塢的小童星多不勝數,最近幾年風頭最盛的莫過於伊恩·阿米蒂奇,他機智呆萌,出演《小謝爾頓》爆紅,人稱好萊塢天才小童星!在伊恩出演《小謝爾頓》之前,已經是美國的網絡紅人,他小小年紀,便集小演員和網絡戲劇評論家的身份於一身,還口齒伶俐,成為眾多訪談的常客。2017年,HBO籌備拍攝電視《小謝爾頓》,作為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的前傳,伊恩以可愛的外形、較多的表演經驗,成為男主「小謝爾頓」的第一人選。
  • 是蔣方舟,木汁,還是另有其人?
    本期節目中,知名作家蔣方舟卸下7歲寫作、9歲出書、22歲當上副主編的少年天才光環,細述自己28年來的最大「弱點」——討好型人格。分享之餘,蔣方舟一句「愧疚是最大的負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對討好型人格的點評,更是被不少網友評為金句,點讚連連。隨後,蔣方舟針對如何戰勝自己的分享也贏得不少網友認可。
  • 《小謝爾頓》:父親教科書般的教育方式
    談到《小謝爾頓》,很多人都被這個有點怪咖、毒舌、智商超高的小男孩吸引。他就像在成長當中的我們,會犯這樣那樣錯誤、會和父母爭吵。在這部美劇中,還專門刻畫了父親的形象,小謝爾頓的父親不像媽媽那般溺愛她、保護他讓他在溫暖和關愛中特立獨行,而是對他在性格上、工作上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到第三季的小謝爾頓也明星變得有人情味、有責任心了。這讓我們看到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父親形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固然重要,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同樣重要。小謝爾頓的父親在劇中的很多做法都是可圈可點的。
  • 少年謝爾頓:一個生活失敗者如何當好一位天才的父親?
    《生活大爆炸》第十二季和《少年謝爾頓》第二季同時回歸,這也意味著今年秋天我們每星期都能看到一大一小兩個謝爾頓。只是幸福的時光不會太多,《生活大爆炸》已經正式官宣第十二季是最後一季,珍惜最後的這段日子吧。
  • 《小謝爾頓》第三季回歸,呆萌小謝爾頓演技再獲好評
    就在今年的九月初,《小謝爾頓》第三季在眾人的期待下回歸了,賣萌呆傻而又高智商的小謝耳朵又回來了。說到《小謝爾頓》這部美劇,必須要提一下大謝耳朵了。《小謝爾頓》是美劇《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劇,講述的是我們生活大爆炸的男主謝耳朵小時候的故事。
  • 《人間失格》:「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的人生,註定是悲劇的
    為了讓父親開心,他晚上偷偷跑進父親的房裡留下紙條,表示自己非常喜歡父親帶的禮物,父親這才開心起來。還沾沾自喜地想:「我就說葉藏這孩子是喜歡的,他只是嘴上不說。」或許,這樣的家庭背景是讓葉藏成為討好型人格的主要原因。
  • 《小謝爾頓》:7000字長文看遍《生活大爆炸》前世今生(二)
    理性如斯,小謝爾頓也有脆弱的一面,這時候需要媽媽或有人扮演媽媽的角色。《小謝爾頓》第一季第13集中,母親瑪麗在兒子生病時唱了這首曲子。聽一遍就入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不管是女性朋友,還是女友,都得會唱這首歌,天才很強勢。
  • 如何與天才相處?——評美劇《生活大爆炸》男主一謝爾頓
    身邊住著一個天才是什麼感受?而且,這個天才往往還有這樣一個特徵那就是:他的智商完完全全地碾壓他的情商。智商184,情商停留在個位數。而且他也的的確確不是個瘋子。(前不久剛寫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面的人物,故此澄清下)今天要說這位常人眼中的奇葩天才,便是美劇《生活大爆炸》的男主謝爾頓,也被人戲稱為「謝耳朵」。
  • 蔣方舟談偶像阿爾貝·加繆:他是名副其實的文學天才
    編者按: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時代的青春話語裡,偶像的含義各不相同。在這些偶像身上,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閃爍著時代精神的光芒。談起心中的偶像,蔣方舟津津樂道,「他是名副其實的文學天才,35歲時就出版了我心目中最偉大的小說之一《鼠疫》,並且成為了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一,在頒獎典禮上,他做了一場裡程碑式的演講《藝術家及其時代》,他說:『面對時代,藝術家既不能棄之不顧也不能迷失其中。』」 蔣方舟向人民網記者透露,最早閱讀加繆,是在初中的時候。當時,加繆的著作《西西弗的神話》給她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 蔣方舟:東京一年,青年作家蔣方舟重新起航
    聽完讓我內心很平和,感覺像是聽一個鄰居家的小姐姐在講訴自己的異國生活故事,分享一些見聞,舒服有趣,但情緒上又沒有大的起伏。於是我決定把我聽到的部分記錄出來,也是一種體驗的分享。每每這回,蔣方舟表面的淡然,其實內心裡不是沒有想過「我該做什麼,我要做什麼,大家都在說些什麼」的問題,但她內心很明確,自己不想被輿論和環境綁架,自己想要回最初那個熱愛寫作,好好生活的作家。
  • 第二季剛回歸就丟出好幾記暴雷,小謝爾頓你變了
    在他們那個家中,爸爸酗酒,偶爾教導孩子;媽媽一直把小謝爾頓護在自己豐滿的羽翼之下;哥哥和妹妹一直視小謝爾頓為仇敵,因為他們覺得小謝爾頓是個怪胎,只要小謝爾頓在,他們就顯得很卑微,很無能,不受父母寵愛。不同於第一季的故事及人物設定,《小謝爾頓》在第二季的第一集就丟出了好幾記暴雷。
  • 《少年謝爾頓》:《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劇,謝耳朵的童年生活
    看過生活大爆炸的人應該都知道,謝爾頓這個人有多難纏,此人毒舌,腹黑,並且有嚴重的強迫症,沒有幾個人可以忍受得了這個天才的古怪性格。全心全意照顧謝爾頓的媽媽,虔誠的天主教徒,甘願為自己這個看起來怪怪的小兒子做一切事。值得一提的是小謝爾頓的媽媽是由《生活大爆炸》裡的媽媽的女兒飾演的,所以有些微表情兩人看起來一模一樣。
  • 男女情感關係中「備胎」的「討好型人格」如何治癒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還是身邊生活裡真實發生的類似這種某一方「心甘情願」不計較得失的付出,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身體裡住著一個「討好型人格」的自己。▲劇照美國首位家庭治療專家維琴尼亞·薩提亞女士認為不同的人溝通的模式也不同,在她提出的稱薩提亞溝通模式中,將人們常見的溝通模式分為了5種類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
  • 《小謝爾頓》:擔任暑期講解員,不到一天被勸退,小謝爾頓很氣憤
    高中畢業了,小謝爾頓開始暑期生活。暑期開始,庫伯家都有什麼事情發生呢,我們一起看!這天,當地火車博物館在一家商店的公告板上的貼了一張宣傳單,招募一個講解員的暑期工作。在回家的路上,小謝爾頓告訴母親瑪麗這個消息。
  • 那些不願給別人添麻煩的姑娘最後都怎麼樣了?
    曾經呢,我對自己的這種性格挺驕傲的,我覺得我這樣「不願麻煩別人」的性格就是堅強獨立,我覺得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女孩子最該活成的姿態。可是慢慢的時間長了,我發現了我這種性格的問題所在。直到看到《奇葩大會》裡面蔣方舟分享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時,才恍然大悟。蔣方舟說,所謂的討好型人格不會主動去產生任何衝突,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去想別人的反應,更多去迎合他人的期待。
  • 《小謝爾頓》:第四季首集喜事連連,謝爾頓卻對上大學心有顧慮
    劇集開始,小謝爾頓就被叫家長了。在校長辦公室裡,校長非常興奮地告訴喬治和瑪麗,小謝爾頓由於出色的學業成績,滿足高中畢業的條件,準許提前畢業。並且,本著表彰先進的原則,小謝爾頓被挑選為畢業班代表在畢業儀式上發言。喬治、瑪麗既興奮有吃驚,唯獨小謝爾頓一如既往,心如止水,還不忘了幽校長一默。
  • 《少年謝爾頓》:那些未來可期的孩子是如何成長的?
    由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衍生而出的《少年謝爾頓》(《Young Sheldon》)用單鏡頭推進的方式記錄了天才謝爾頓的少年居家生活,講述了高智商低情商的謝爾頓與家人的相處日常。
  • 詩詞》總決賽 蔣方舟現場表白「理想型」
    值得一提的是,蔣方舟大膽表白「理想型」,引發不少熱議。「飛花令」升級難度翻倍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常規賽的比拼,成功闖到名師團「大寶座」的邢佳明、衛慶港、孫曉婧、黎子順、王珏和楊強獲得了爭奪冠軍的資格,其中,沒能在與名師團的對戰中勝出的衛慶港、黎子順和孫曉婧三人率先進行一場「向上突圍賽」,三人與97人守關團共同答題,在擊敗70人後,解鎖「優選復活」錦囊,成功復活黃文正。
  • 從《少年謝爾頓》到《生活大爆炸》看父親的影響
    性格孤僻卻又天賦奇才的謝爾頓在成長過程中,他母親給予他的關愛、容忍、教導、溫暖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親的影響同樣非常重要,謝爾頓的父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對他產生著很大的影響。1.謝爾頓每次敲門都要敲三次謝爾頓小時候放假提前回家,到家後聽到臥室傳來聲音,他發現了父親出軌了。從此以後他敲門永遠要敲三次。其實這也導致了謝爾頓在和艾米的交往中遲遲不敢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