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關羽被後世封神,他究竟是道教的帝君?還是佛教的珈藍?
關羽是三國時期一位偉大的人物,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仰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為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之魂。在中國,或是乃至整個東南亞,供奉關羽數不勝數。
關羽生平從早年的跟隨劉備、義結金蘭,到後來的陣前斬顏良誅文丑,鎮守荊州,為匡扶漢室立下了汗馬功勞,威震華夏後,由於自己心高氣傲,落得敗走麥城的下場。從此,關羽的一生結束了,但後世評價其為一代戰神,隨著朝代的發展,漸漸被神化,被後世封神,香火不斷。那麼問題來了,奉為神明的關羽究竟是道教的帝君?還是佛教的護法珈藍呢?
道教
關羽因為忠勇信義而被民間所信仰,因生前掌管荊州軍務錢糧,被封為武財神。 關羽生前對忠孝仁義所注重,而忠勇信義乃儒教思想中很重要的部分。 所以也被儒教所薰陶的民間所敬佩,而關羽生平更體現出儒教本色。道教的神明大多起源於民間,因此關羽也被吸納進去,在道教中關羽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關羽被奉為儒釋道教的守護神靈,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但歷代朝廷多有褒封,直到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在當下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
佛教
有人說關羽跟佛教其實壓根關係都沒有。 只是為了傳播大乘佛教,為了對抗儒教,道教而所利用的人物而已。其實不然,經常旅遊的朋友會發現,有很多寺廟同樣都會供奉關公。
那是因為在隋朝時期,有一個高僧智顗大師在玉泉山,給關公的亡靈受了菩薩戒,讓他成了佛門弟子,而到了武則天時期,禪宗北派的創世人神秀,又在玉泉山建了大通禪寺,再一次把他封成了護法迦藍,所以從那時候起,關公就成了佛教的神靈。
大家知道,關羽死後身子和頭是不在一處的。在民間傳說中,關羽陰魂不散,經常討要自己的頭,而後遇到高人被問其:被你殺頭的人又該去像誰討要自己的頭呢?關羽受高人指點後,才頓悟成神!
綜上所述,關羽和儒道、佛教都有著很深的淵源,從歷史角度說,關公因為其忠義,受到儒家的讚揚,從而廣泛被社會各階層所接受。到晉代以後,佛道兩家為了發展信徒,迎合大眾心理,都把關公列為自己的護法神,儒道奉為護法帝君,道教奉為護法迦藍。您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