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建,很多人大概只知道武夷山或鼓浪嶼吧?但其實福建還有非常多美麗的地方,比如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平潭的北港村。
想必很多人應該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其實北港村是一個非常美麗、舒適的海濱鄉村。其沿山以及海岸線而建,正所謂背山面海,被譽為中國版的「愛情海」。
福建依山傍海,數不盡的漁村星羅棋布在漫長秀麗的海岸線上。在平潭島上,更是有百來個漁村藏身其中。「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風沙滿地跑,房子像碉堡……」古老的民謠訴說著平潭島前世的寂寥。
向海而生的漁民們在享受著海洋賜予的同時,也經歷著海洋的考驗。面對颱風、巨浪……傳統以磚、木建築為主的民居根本經不起此般折騰。於是,漁民們憑藉著勤勞智慧,就地取材,利用海島上特產的花崗巖、火山巖為主體材料,修建了一座座造型奇特的石頭厝。
【遊】北港村
沿著最美環島路駛向北港村的路上,我第一次見到美麗的碉堡般的石頭厝。它們以古樸、亙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態景致。
將車停好,信步走入北港文創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並不驚豔的青灰色房子,多少有些小失望。
走近細看,我發現門框兩側各有一個石質的凸起,感到有些疑惑。見我一臉疑惑,當地人上前告訴我,這是關門用的。儘管我連連點頭,但說實話,依然滿臉疑惑。
直到在前方不遠處,看到這扇大門時才恍然大悟。
與此同時,我還看到牆壁上一扇小小的窗。據說,為了更好地抵禦颱風、海浪,石頭厝只能開這樣小小的窗。
繼續前行,只見伸向海中的碼頭,上面懸掛著「藍眼淚等候點」的字眼。
藍眼淚,是平潭島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一種在海底生存的微生物,靠海水的能量生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藍眼淚離開大海後,便只能生存10秒,光芒逐漸消失,浪漫而又短暫。
遺憾的是,藍眼淚大多出現在4月到8月,特別春夏交替時更為頻繁。據當地人說,一般每年4月出現最多,但藍眼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能否追到,要看你們的緣分。
雖然此行無緣見到藍眼淚,但我們的旅行還要繼續。
繼續前行,我一眼就被老柴家高顏值的石頭房子吸引,其門洞真的很像一個驚呆了的表情包。門樓邊的搖椅上依靠著一個小夥子,腳下是一隻小狗,他們吹著海風,享受著各自的生活愜意。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老柴家的石頭厝有別於周邊的其他房子,它的屋簷是呈波浪形的,上面用鵝卵石鑲嵌。鵝卵石看起來像鴨蛋,鴨蛋用福州方言說與「壓浪」諧音,所以,古時我們的先民蓋房子都是有一定寓意的。
老柴家保持傳統的石頭厝的原貌,同時融合了現代的一些設計元素,使石頭屋的體驗感更強。據說,老柴咖啡最不能錯過的就是要點一杯「北港之夜」氣泡水。
受疫情的影響,生意有些慘澹。見主人睡得香甜,不忍驚擾,只得咽咽口水,繼續前行。
離開老柴家,沒走幾步,就是因《爸爸去哪兒》而名聲在外的「石頭會唱歌」。
尚未走進院落,便見到黛青色的花崗巖牆體內側,則用鮮豔的色彩出了卡通版的石頭厝,很有點兒臺灣的味道。一打聽才知道,「石頭會唱歌」是由臺灣的一群年輕人創辦的。
這裡除了經營咖啡館之外,還經營民宿及文創產品,是北港文創一條街的核心,它就像個小小的聚落部,既有現代文藝的氣息又有傳統的文化在裡頭。
之所以取名「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靈感來自於北港村旁君山上的的青石。君山原是平潭的火山口,這青石因為厚薄程度不一樣,以及含有的礦物質成分不一樣,所以,在敲打的時候會發出不同的音階,經過藝術家的組合一下就可以敲打出美妙的樂曲。
為了讓更多人也能親身感受這一奇景,民宿的主人,從君山上搬來幾個「石鑼石鼓」,並按照「多來米法索拉西」的順序排列,遊客只要用錘子輕輕敲擊,便會發出悅耳的音符,叮叮噹噹的聲音仿佛有一種回到小時候的感覺。
走出民宿,抬頭望去,波浪形的高挑風火牆仿佛是一組跳躍的音符。優美的馬鞍牆浮出屋頂,給海濱的村落增添了濃濃古意。
往裡走,則會路過一個小港灣。此時,天很藍,雲很白,走著走著便感覺,外面一切的壓力都不算什麼了,瞬間整個人云淡風輕了許多。
被海水腐蝕了的鐵藝路燈,在石頭堤壩、糖漿色的沙灘以及蔚藍的海水的映襯下,格外醒目。
遠遠地望見,碉堡般的石頭厝,它不僅是風情濃鬱的獨特民居,也是海島祖先對抗海洋的生存智慧結晶,更是平潭居民文化生活的「活化石」。
一座座石厝錯落有致地面朝大海分布著,石厝的牆體多為當地花崗巖的青、灰兩種本色,沒有水泥和牆磚遮蓋,展現出的是石頭的古樸色彩。天空的淺藍、大海的深藍,與石厝的青灰色相襯託,一種海邊漁村獨有的寧靜美令我陶醉。
由於有雨的緣故,這裡的天時陰時晴,進出兩次走過,見到不一樣的海水與沙灘,然而,感受到的卻是一樣的原生態。
此時,村中石頭厝盡收眼底,層層疊疊,配以海水,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畫。
這裡海水碧藍,素有中國的「愛琴海」之稱。
小港灣附近整齊地停泊著很多小漁船,看上去很是安靜。
石頭堤壩上放著很多漁網,遠處的海面上還有點點浮漂,你可以盡情想像漁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這個海濱小村,充滿了田園美好生活,到處是隨意散落的野花,一派歲月靜好。
有時候不需要做些什麼,只需要靜靜的呆在這兒,吹吹海風,心仿佛一下子就平靜了不少。
這裡的每一艘舊漁船都是特色鮮明的印記,是這個遺世小漁村的年輪。我伸出手,輕輕觸摸斑駁的船板,仿佛依然可以感受到其跳動的脈搏。
從小港灣看過去,斑駁的船身後,則是平潭最典型的古石厝特色老屋。它們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隱藏在一望無際的碧海藍天后面。
【獨白】
北港,這裡的石頭會唱歌;這裡的民宿可以彈吉他;這裡的海浪聲層層疊疊;這裡有夢幻的藍眼淚在等候······這裡的一切都是大自然饋贈的小幸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要是每天都能沐浴在其中,不辭常作平潭人。坐在海邊吹著海風,看著遠方無垠的天空,靜靜地冥想······相信,這份美好總會讓人流連忘返。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自帶濾鏡的寶藏嵐島(二)閩海遺世「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