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最有價值的收藏家,傾家蕩產收藏,最後都無償捐贈給博物館

2020-12-13 損有餘而補不足

中國文人向來有收藏的傳統,歷史上有許多收藏家他們痴迷於古董收藏,不知老之將至。在現代,有這樣一個收藏家。他與張學良、袁克文、蒲東是民國四公子。他上半輩子都在收藏書畫,犧牲了家庭。而在他生命的後半段,他把他收集的所有寶藏都捐給了國家。這個怪人名叫張伯駒。

張伯駒(1898-1982),河南襄城人,張金芳之子,鐘鳴鼎食之家。其伯父張振芳與袁世凱關係密切,仕途殷實,一路做到長蘆的鹽運使。七歲時,按照家規,長孫必須由長子撫養,於是父親把他領養到天津的張振芳伯父家。

膝下無子的張振芳十分重視繼子的教育,他為他請來了一位專業的老師,把他送到了當時貴族子弟聚集的新學院。

袁世凱就任總統後,覺得北軍老區處於持續衰落的狀態,於是計劃成立另一個軍隊混合模範小組,旨在培養只服從他的命令的軍官。

為了讓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張振芳把17歲的張伯駒送到軍營,然後他創造了各種機會讓兒子接近袁家。但和賈寶玉一樣,張伯駒的心思也不在仕途和政治上。給袁世凱拜年後,他遲疑地對父親說了一句話:「兒子的詩和文章都是自由的,一想到軍旅和官場就覺得不自在。如果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無疑進入了金絲籠子。」

「你是我的獨子,你是我的全部希望啊!」張振芳激動地說。

孝順的張伯駒沉默了。春節後他回到軍營。畢業後,他被派到陝西。在軍事世界裡,他的眼睛充滿了黑暗。此外,張振芳因權力糾紛入獄。張伯駒氣餒,回到家中開始與詩同住。

那時候,他經常去北京琉璃廠尋找各種珍寶和古董,與梅蘭芳、餘書豔一起吟詩,與袁克文、方地山有著密切的聯繫。而立之年後,張伯駒涉足收藏領域。

當時,大多數政要都不愛惜古董,他們用古董換取金錢和權力,國內外古董商對中國文物也垂涎欲滴,許多國寶被倒賣到海外。在這種情況下,張伯駒挺身而出,與無知的達官貴人和貪婪的古董商作鬥爭,使得不少文物不致流失海外。

《平復帖》是西晉書法家陸機僅存的作品,也是現存的最古老的中國書法寶藏。被收藏界稱為「中華第一帖」。曾是皇族溥儒的收藏,他手裡有許多珍貴的書畫,為了錢,他賣掉了很多,其中一部分被古董商轉移流至國外。擔心國寶流失的張伯駒向他表示,願意為《平復帖》付出高昂的代價。對收藏沒什麼興趣的蒲儒馬上回答說,他現在並不需要錢,但如果張伯駒出價20萬銀元,《平復帖》就歸屬於他。

1937年底,在和他的朋友傅增翔的談話中,他得知溥儒急需錢,立即請傅從中調解。當晚,張伯駒徹夜未眠。第二天中午,他等到了消息。傅增翔告訴他,溥儒願意在之前的價格上讓價40000元銀元。張伯駒當場拿出2萬元,告訴蒲儒剩下的兩個月內付清。就這樣,珍寶《平復帖》來到了張伯駒的公寓。

不久,古董商白建福來拜訪。張伯駒知道他以前曾多次把中國文物賣給日本人。這一次,他一定是盯上了《平復帖》,於是他氣憤地說:「金錢易得,國寶無雙,只要有我張伯駒,任何人別想得到它。把你的臭錢收起來,離開張家!」

張伯駒畢生致力於收藏。他的《叢碧書畫錄》中有無數名家書畫。為了收藏,他幾乎傾家蕩產。他即使他被強盜綁架,贖金不夠,他也不會賣掉任何藏品,可見其對藏品之珍視程度。但在晚年,這位收藏家將這些藏品分別捐贈給了故宮和吉林博物館。

有人曾經問:「傾家蕩產收藏的,為什麼又無償捐贈呢?」

張伯駒回答說:「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可見,他熱愛書畫,熱愛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的文化。

1982年正月,張伯駒患上感冒,進入北大醫院治療。2月26日,張伯駒先生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84歲。

相關焦點

  • 香港收藏家向甘肅省博物館無償捐贈精品古瓷文物
    中新社蘭州11月15日電 (記者 馮志軍 高瑩)香港收藏家楊緒昌夫婦、柯金針夫婦15日向甘肅省博物館無償捐贈了漢—宋時期的七件陶瓷器文物。這是他們多年來收藏的精品古瓷,具有一定歷史和研究價值,將豐富該館在此領域的收藏種類。
  • 「我所收藏的文物都屬於祖國」 香港收藏家向省博捐贈文物
    捐贈文物 華靜攝楊緒昌先生捐贈的文物 華靜攝【本報訊】(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華靜)11月15日,甘肅省博物館舉行了香港收藏家楊緒昌、柯金針伉儷的文物捐贈儀式。楊緒昌先生將自己多年來收藏的漢-宋時期的七件陶瓷器文物無償捐贈。分別是青釉蛙形雙系壺、青釉闢邪、青花點彩五管瓶、青釉貼花鳳紋雙耳瓶、青釉鏤空三足薰、印銘高領灰陶罐等。 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在捐贈儀式上發言,「楊先生及其夫人的捐贈義舉充分體現了他們對甘肅文博事業的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持,也反映出捐贈者個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 省收藏家協會將108件實物藏品捐贈給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省收藏家協會將108件實物藏品捐贈給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鄧勃  2018-06-15 《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周恩來》展覽6月15日開幕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胡海燕報導:6月15日,「文物捐贈儀式」活動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舉行
  • 故宮博物館頂尖藏品,有一半都是此人捐贈的,不要報酬只要獎狀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不僅僅是一些文化,還有一些寶物流傳下來,但是因為近代戰爭的原因,大量的寶貝流失海外,有一位老人卻畢生都在搜集國寶,最後全部捐獻給國家,自己一分錢都不要。這個老人叫做張伯駒,毫不誇張的說,故宮博物館一半的寶物,都是他捐贈的,其中一幅《平復帖》,價值二十個億,更別說是其他寶貝了,但是國家要獎勵他的時候,他卻只要一張獎狀。
  • 45件中國古代藝毯無償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這批中國古代藝毯共45件,由已故的德國收藏家馬丁·波斯特博士的家屬卡特裡娜·波斯特女士等通過中國駐德大使館文化處向上海博物館無償捐贈。捐贈儀式現場,上海博物館向嘉賓和媒體展示了其中12件精美的古地毯實物。馬丁·波斯特( Martin Posth,1944-2017)出生於德國貝爾格,他曾參與中德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創立與建設過程,並擔任大眾集團亞太地區總裁。
  • 一天之內,新營兩「好人」主動無償捐贈文物給江西礦冶博物館收藏
    9月13日,新營一村村民舒傳盛和新營二村村民張英豪分別主動將自己收藏的文物無償捐贈給江西礦冶博物館收藏,此舉得到廣大新營村民一致好評
  • 齊集劉胡蘭紀念館 9位收藏家無償捐贈珍貴史料
    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執行主任彭令帶領一行10人,來到山西省文水縣劉胡蘭紀念館,向該館捐贈了與劉胡蘭有關的珍貴文獻史料,共16件。副館長陳淑俊向九位分別來自北京、河北、甘肅的捐贈者頒發了收藏證書。大家還一同參觀了劉胡蘭事跡陳列館、七烈士紀念廳、劉胡蘭雕像、陵墓及觀音廟,深切緬懷這位著名的革命先烈,並在毛澤東題寫的「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紀念碑前合影留念。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北大營賦》及抗戰文物史料捐贈...
    範麗紅說:「在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87周年之際,我館獲贈《北大營賦》這件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文學作品,會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懂得歷史,牢記歷史。在北大營遺址紀念館建成之時,我們將《北大營賦》作為館藏永遠收藏,並希望《北大營賦》能夠鑄刻在遺址廣場,讓世人通過瀏覽參觀,永遠銘記九一八歷史,傳承中華全民族抗戰精神。」
  • 「光緒元寶」被收藏家捐贈回國 現存僅3枚(圖)
    記者 王志東 攝  遼瀋晚報訊 記者王志東報導 昨日美國已故亞洲錢幣收藏家霍華德·富蘭克林·包克先生的家族後裔——高登·包克和卡洛琳·包克向瀋陽金融博物館捐贈了其祖父生前珍藏多年的一批中國近現代機制的銀幣,以完成祖父將畢生所藏捐贈文博機構做公開展示的遺願。
  •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唐·懷素草書《千字文》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諸多民國收藏家中,很多都具有傳統文人的素養,擅長填詞、唱戲、書畫,且對收藏的藝術品類頗有研究。在書畫收藏家中,張大千、吳湖帆集畫家、鑑藏家於一身,自然能收藏到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
  • 香港收藏家向甘肅省博物館捐贈6件漢代到宋代年間的陶瓷器精品
    11月15日,76歲高齡的楊緒昌先生專門從香港飛抵蘭州,在甘肅省博物館專門舉辦的「物歸其所——香港收藏家楊緒昌、柯金針伉儷文物捐贈儀式」上,親手將多年來收藏的6件漢代到宋代年間的陶瓷器精品轉交省博。甘肅有大量精美的彩陶,但是瓷器相對較少,我將這幾件青瓷帶到大西北、帶到絲綢之路,希望甘肅的觀眾和甘肅省博物館來共同保護和弘揚這份寶貴的文化財產。」
  • 香港收藏家向甘肅省博物館「獻寶」
    原標題:香港收藏家省博「獻寶」  中國甘肅網11月15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蘭州晚報訊喜歡去博物館參觀的朋友們有眼福了,甘肅省博物館又添了七件文物。11月15日,香港收藏家楊緒昌先生與夫人把多年來收藏的漢-宋時期的七件陶瓷器文物無償捐贈給甘肅省博物館。
  • 民間收藏家向湖南省內國有博物館捐贈68件(套)革命文物
    民間收藏家向國有博物館捐贈革命文物儀式在長沙舉行。10位收藏家、兩家單位將自身收藏的文物,捐贈給省內6家國有博物館。此次民間收藏家向國有博物館捐贈革命文物共68件(套)。紅網時刻10月11日訊(記者 夏君香 通訊員 何力 楊躍武)11日,第20屆湖南文物國際博覽會民間收藏家向國有博物館捐贈革命文物儀式在長沙舉行,10位收藏家、兩家單位將自身收藏的文物,捐贈給湖南省博物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等省內6家國有博物館。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等出席。
  • 著名收藏家向武漢萬壽禪寺捐贈價值2億高古玉炎帝面相
    中新網武漢9月23日電 (吳小徐金波)抗戰期間被日軍焚毀的武漢萬壽禪寺本月向全球徵尋「中國遠徵軍」英雄遺骸,安放於寺內「國神祠」供後人瞻仰緬懷的義舉,打動了中國高古玉研究領域領軍人物、中國著名收藏家謝啟才先生。
  • 旅日收藏家黃國梁向隱元家鄉捐贈《日本高僧遺墨》套書
    陳芝寬 攝中新網福建福清4月11日電 (念家聖 鄭松波)近日,清明返鄉的福建福清籍旅日收藏家、日本一般社團法人黃檗文化促進會理事黃國梁夫婦,向福清黃檗山萬福寺、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及福清文博界人士等捐贈多套《日本高僧遺墨》套書(一套三冊)。這為福清當地黃檗文化研究,尋找中國文化東漸淵源,增進中日民間文化交流提供了寶貴的參照文本和歷史資料。
  • 新加坡收藏家黃興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珍貴文物
    新加坡收藏家黃興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珍貴文物
  • 私人收藏家捐贈十餘年心血 世博圓了他的石頭夢(圖)
    幾噸重的壽山石料鑲嵌了華麗的寶石影牆,10萬顆田黃石搭成巨大的田黃頂——被稱為我國「國石」的壽山石,構成了被稱為本屆世博會最有價值的兩大展館——城市足跡館和世博會博物館的重要一部分,而這些價值連城的石頭,在上海世博會展出的6個月內,竟然不需要花費1分錢借展費。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接受一批近現代文獻史料捐贈
    歷經百年風雨的上海清末民初年畫   今天上午10時,民間收藏家程皓先生將多年來精心收藏的清末民初上海舊校場年畫、辛亥革命紀念瓷筆筒等一批上海近現代珍貴歷史文獻史料,無償捐贈給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據了解,程皓曾在2009年將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原版唱片捐贈給了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今天他還捐贈了老上海大世界遊樂場文獻史料、民國國貨公司廣告宣傳單、華商電氣股份公司股票、聶耳歌曲集、1982年版國歌唱片等物品。而據專家介紹,經歷百年風雨的上海舊校場年畫、辛亥革命紀念瓷筆筒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 泰國收藏家向中國捐贈五尊唐宋時期觀音聖像(圖)
    記者昨天獲悉,泰國考古收藏大家、泰國佛牌造像與文物協會常務副會長龍戴將自家收藏的五尊唐、宋時期的觀世音菩薩聖像贈與中國,其中三尊落戶省會鹿泉靈山景區極樂寺,另外兩尊則在國內它處安奉。 捐贈:莊裡人打動泰國收藏家 靈山景區依千年古剎靈巖寺而建,距石家莊的西二環僅13公裡。
  • 圓明園鼠首兔首,流失海外140年,3200萬歐元拍下,無償捐贈我國
    2013年,皮諾家族花重金拍賣到了圓明園的鼠首和兔首,宣布無償捐贈給我國。鼠首、兔首銅像,原來是圓明園西洋樓海晏堂前大水法的裝飾銅像,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奪後流失,距今已經140餘年,文物價值極高。外國人主動捐獻海外流失文物給中國,這件事無論如何都值得我們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