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擬立法保護中軸線文化遺產 維護文化遺產真實性完整性

2021-01-16 瀟湘晨報

近日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委託,北京市司法局局長李富瑩在會上作草案說明。

草案共5章33條,分為總則、保護措施、傳承和利用、法律責任、附則。

草案明確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對象與保護原則。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分布於鐘樓、鼓樓到永定門城樓的傳統城市軸線以及緊鄰其左右兩側、富有層次和秩序性的一系列建築群、歷史道路、橋梁及其遺址;二是承載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的遺產環境構成要素;三是在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以其突出普遍價值為基礎,堅持統一規劃、統籌管理、整體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維護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

草案明確政府職責,建立議事協調機制。市政府和遺產地區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將保護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市文物部門主管中軸線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中軸線文化遺產相關保護工作。同時,為了加強對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建立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議事協調工作機制,統籌、協調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重大事項;市政府確定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具體統籌文化遺產的日常保護、監測、研究、展示等工作。

草案還明確了保護要求和保護措施。一是規定市文物部門組織編制《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經市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明確了保護規劃的主要內容。二是制定中軸線文化遺產的資源調查和保護監測報告制度,監測保護對象的現狀、變化以及保護規劃的執行情況。三是實行分類分區保護。

同時,加強對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利用。一是市政府和遺產地區政府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採取多種措施統籌文化遺產傳承和利用。二是文化遺產保護對象管理、使用單位應當積極開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發掘、闡釋和傳播活動,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的尊重和保護意識。三是市、區文化和旅遊部門應當會同文物、交通等部門採取措施,統籌文化遺產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促進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融合發展。四是市政府、遺產地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對保護區域業態的引導,培育和扶持符合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傳承的業態發展。

【來源:法治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在徵求意見
    原標題:請市民為中軸線保護出好點子  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遺產將領到全方位 的「保 護卡」,隱於街頭巷尾的遺存也將通過各種方式向人們講述京味兒故事。而這些顯性和隱性的遺產都被納入了保護範圍,《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正在市文物局官網徵求意見。
  • 北京擬立法劃定中軸線文旅發展邊界
    北京擬立法劃定中軸線文旅發展邊界 出處:北京商報
  • 北京面向社會公開徵求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意見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羅鑫)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為了加強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促進北京歷史文脈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正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今年12月21日。
  • 法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之路
    原標題:法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之路   12月31日是法國最重要的一部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古蹟法》頒布100周年紀念日。截至目前,法國擁有包括4.4萬座列入國家遺產保護名單的建築物和26萬件列入該名單的文物,共有104個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區域」和678個建築及景觀領域的國家級「保護區域」。
  • 北京中軸線裡的「歷史文化街區」
    北京中軸線的規模起始於元代,成型於明代,傳承發展至今,已有750餘年歷史。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符合「天人感應」的理念整體為南北方向。是包括城門、廣場、宮殿、御苑、壇廟、歷史街區等遺產並由歷史道路聯繫起來的城市空間整體。
  • (秦渭)試論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國際規則對我國的影響
    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在保護的基本原則方面,特別是處理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方面,強調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原則,是立足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財產」資源的角度,以保護人類利益為中心。目前,中國的遺產原真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遺產領域,缺乏集中性地對地質、生態、生物多樣性等自然遺產保護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研究。因此,這些方面研究內容尚需加強。
  • 為什麼要保護建築遺產的真實性?
    為什麼要保護建築遺產的真實性?1980年新的華沙城市被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又如,日本伊勢神宮是日本神道教的一個重要建築,從一千多年前開始,每隔20年都在相鄰的兩個地方輪流重建,每次重建都按原來的建築形制結構和工藝技術建造。這是日本神道教的一種民俗傳統。日本還有更多的文物古建並沒有按照這種方式重建,而是原真性保護。
  • 【菲律賓《商報》】福建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鼓勵對外合作交流
    2019年03月30日 11:00:33 來源:中新網福建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28日在福州舉行,會議表決通過《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福建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省之一。
  • 大運河文化遺產分級分類保護利用,將建一批考古遺址公園
    剛剛,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長辛廬江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召開的發布會上表示,將通過實施重要文物的保護修繕,展示和環境整治項目,建立一批大運河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規劃有三個特點。」辛廬江說,一是突出保護優先的原則,也是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要求,規劃提出開展資源調查、提升保護層級、推動保護立法、落實屬地責任、強化規劃體系等一系列保護要求,明確全面強化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能力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任務,並根據大運河遺產類型豐富多彩,如水工遺存、革命文物、工業遺產、農業遺產等,提出了分級分類保護利用措施。
  • 北京對中軸線保護將有專門法規規範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規定,遺產申報地需要頒布實施遺產保護的地方專項法規。制定《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也是《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任期內調研起草,條件成熟時制定、修訂的法規」項目。
  • 讓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和對鼓浪嶼申遺成功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持「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進歷史文脈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及時啟動立法程序,加快立法進程,繼2012年出臺《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後,再度為加強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專門立法,制定一部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 法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與策略
    所謂真實,就是儘可能地留下歷史的真實印記,不僅包括文化遺產本體的真實性,也包括其所蘊含的文化信息的真實性,把「原始真實」擴展為蘊含豐富歷史信息的「現狀真實」;所謂完整,就是文化遺產的本體和重要特徵都必須保存完好,構成文化遺產獨特價值的各種必要因素基本齊備,體現文化遺產顯著特徵的歷史脈絡清晰明了,材料完整充分。這既是評價文化遺產價值的重要標準,也是進行文化遺產保護的根本準則。
  • 北京擦亮中軸線「金名片」 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厚,北京城的中軸線就集中展現了這座古城的厚重韻味,天安門、故宮、天壇、北海、鐘鼓樓等一顆顆明珠讓這條歷史文化軸線熠熠發光……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 蘇州古典園林的世界遺產價值:完整性、真實性
    世界遺產的價值標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六項標準中的一項或幾項,蘇州古典園林適用的世界價值標準為:    標準一:蘇州古典園林運用中國傳統造園手法,創造出獨特的寫意山水園林藝術體系,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其美學成就構成中國古代創造性的造園傑作。
  • 開平倉東:文化遺產保育試驗場
    村中婦女作為小吃的製造者,在到訪者觀摩的同時,介紹相關風俗,在親身體驗中認識小吃背後的文化內涵。    平臺▶▷    傳遞文化遺產「保育」理念    據鄧華先生介紹,該計劃接下來將籌款修繕部分民居,擬把倉東村建成為深度文化旅遊體驗、學生學習遺產保育知識的場所,以及海內外學生體驗鄉土文化的教育基地。
  • 遺產 | 教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申遺: 基於東亞儒家教育文化遺產申遺熱的思考
    2019年7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辦的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韓國書院(Seowon,Korean Neo-Confucian Academies)的提名申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相關要求,世界文化遺產「突出的普遍價值」的評估標準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且具有完整性和/或真實性的特徵,有恰當的保護和管理機制確保遺產得到保護[7]。
  • 河北雄安新區召開「歷史文化與遺產保護座談會」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央視網消息:為積極推進雄安新區的歷史文化挖掘和文化遺產保護,6月27日上午,雄安新區在河北大學召開了 「歷史文化與遺產保護座談會」。來自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國文聯、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社科院部分重點高校及科研院所相關領域專家學者100餘人參加了座談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新區文化產業發展創新,宋遼明清白洋澱歷史文化,新區歷史文學與傳統文學,新區文物、歷史文化遺產、傳統建築保護等內容分別作主題發言,為新區歷史文化與遺產保護建言獻策、貢獻智慧。
  • 福州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3日在福州閉幕,決定批准《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此前8月27日,福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該條例,並報請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批准。  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現有155項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含國家級15項、省級73項),非遺保護單位159個,非遺傳承保護基地69個。
  • 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北京中軸線六景點中英文接力直播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2020年6月13日是中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北京市的主場活動在景山壽皇殿開幕,現場舉行了中英雙語全球大直播活動。直播活動還邀請了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等文化學者,圍繞中軸線保護、修復、開放,以及老城整體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復興創新等方面,講述中軸線歷史文脈、北京最新最美的故事。
  • 北京中軸線等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 廖翊)記者從此間舉行的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議上了解,45項不同類型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17日正式公布。    進入新名單的45項文化遺產是:    1.北京中軸線(含北海)(北京市)    2.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    3.中國白酒老作坊: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省汾陽市)、成都水井街酒坊(四川省成都市)、瀘州老窖作坊群(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酒坊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