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北京中軸線六景點中英文接力直播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2020年6月13日是中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北京市的主場活動在景山壽皇殿開幕,現場舉行了中英雙語全球大直播活動。

本次直播活動選取了鐘鼓樓、景山公園、故宮等中軸線上的6個代表性景點進行中英文接力直播,組織「百家政務新媒體帳號」和「百家中外新媒體帳號」進行全球同步直播。

直播活動還邀請了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等文化學者,圍繞中軸線保護、修復、開放,以及老城整體保護傳承、歷史文脈復興創新等方面,講述中軸線歷史文脈、北京最新最美的故事。

今年「遺產日」,北京16區推出了104項系列文化活動,其中線上活動66項,包括雲展覽、雲直播、雲推介、雲表演、雲講堂、雲競猜、雲賞析等。老城整體保護、三個文化帶建設、古遺址保護成為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北京著力將散落的歷史文化珍珠連點成線、連線成片,不斷推動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今年「遺產日」展現出三條文化帶的無限魅力。

圍繞大運河文化帶,通州區在「遺產日」當天推出了大運河通州段系列宣傳活動。組織市民乘船遊覽正式通航後的大運河通州段,沿途行經運河大橋、漕運碼頭等歷史遺蹟。

圍繞長城文化帶,懷柔區在「遺產日」當天推出了慕田峪長城系列宣傳活動。慕田峪長城上演原創文藝演出,同時展示近年來文物修繕成果,展現長城文化帶的深厚內涵,倡導全民參與長城保護。

圍繞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遺產日」當天,「永定河大西山文化帶歷史文化遺存再認識」線上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市文物局官網、首都之窗和光明網同步播出,邀請專家學者講述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歷史文化價值。

本次「遺產日」活動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辦。(完)

相關焦點

  • 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抖音推出25個世界遺產地直播
    6月13日是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抖音推出「雲遊中國」系列直播活動,聯合25個中國的世界遺產地通過直播展示各自文化與特色,讓更多人走近、了解世界遺產。  截至2019年7月,全球1121處世界遺產中,中國有55處。
  • 北京擬立法保護中軸線文化遺產 維護文化遺產真實性完整性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分布於鐘樓、鼓樓到永定門城樓的傳統城市軸線以及緊鄰其左右兩側、富有層次和秩序性的一系列建築群、歷史道路、橋梁及其遺址;二是承載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的遺產環境構成要素;三是在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西有哪些瑰麗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做了...
    6月13日,由國家文物局和自治區政府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在桂林靖江王城舉行,桂林主會場和北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會場通過連線直播方式共同啟動。桂林是中國發現史前文化遺址點最豐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 北京中軸線上這些歷史文化景點,你去過幾個?
    中軸線以文化功能為主,是體現大國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區。那麼,中軸線上都有哪些歷史文化景點呢?這裡的名氣沒有天、地、日、月四壇大,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在,先農壇內設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
  • 他是中國「申遺第一人 」 侯仁之情系北京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已成為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展現首都都市和文化風貌的一項重要工作,文物的修繕、騰退搬遷和環境整治,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著。這對中國「申遺第一人」、已故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院士(1911-2013年)來說,是莫大的安慰,北京中軸線的保護一直是他的心之所系。
  •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在徵求意見
    原標題:請市民為中軸線保護出好點子  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遺產將領到全方位 的「保 護卡」,隱於街頭巷尾的遺存也將通過各種方式向人們講述京味兒故事。而這些顯性和隱性的遺產都被納入了保護範圍,《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正在市文物局官網徵求意見。
  • 北京面向社會公開徵求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意見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羅鑫)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為了加強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促進北京歷史文脈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正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今年12月21日。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概念深入人心
    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兩會上,馮驥才又提出這一建議,並提交了《關於建議國家設立文化遺產日的提案》。2005年7月,鄭孝燮等 11名專家學者聯名致信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倡議中國設立「文化遺產日」。2005年12月,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有助於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 【直播】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主會場|6月10日
    6月10日上午,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主會場活動正在永州江永勾藍瑤寨進行,湖南公共文旅雲全程進行直播,歡迎大家在線觀看~https://wx.vzan.com/live/tvchat-238073512?
  • 北京文博|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咱們...
    五六月份的 「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文博圈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江郎山召開
    三爿孤石,聳立在500多米的古剝夷面之上,成為中國丹霞地貌一大奇景——江郎山是全球迄今為止最高大的陡崖環繞礫巖孤峰,向世人展示了高峰和巷谷景觀。 2010年8月,江郎山被評為省內首個世界自然遺產;2017年2月,江郎山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5年,江山被全球人居環境論壇評為「全球綠色城市」;2019年,江山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讓我們邂逅在多倫路」
    6月13日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該怎麼玩才有趣?奉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直播節目單1份↙10多條主題線路「主播」們帶你雲遊上海灘!邂逅多倫路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南傍四川北路商業鬧市,北鄰魯迅公園、虹口足球場;全長550米,呈「L」形狀。1911年建成,當時命名為竇樂安路。
  • 北京文博|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為講好中國故事,深入挖掘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獨特的審美理念和人文精神,將北京中軸線打造成國家文化符號,9月27日,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北京中軸線文化內涵挖掘與創作主題中軸線文化講座在京舉辦。北京市文物局、民盟北京市委、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等單位領導出席講座活動。
  • 文物賦彩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有哪些「亮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5日訊 6月5日,國家文物局召開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線上新聞發布會。中國經濟網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文物系統組織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舉辦的活動數達4600餘項,其中線上活動1600項。
  • 北京中軸線有哪些故事?單霽翔、李梓萌講述歷史
    中新網12月11日電 8日,在紫禁城正式建成600周年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文物局推出的文博類系列直播《文物「潮」我看》特別節目《一根中軸線穿越京城八百年》播出。節目組供圖節目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和總臺主持人李梓萌分別擔任本期「潮推官」與「追潮團長」,帶領網友一路從南向北遊覽北京7.8公裡中軸線上的知名地標和文化遺產,詳解北京中軸線數百年沉澱的歷史。德雲社相聲演員高峰、欒雲平則化身「追潮人」,與潮小助一起暢聊老北京天橋曲藝文化,挖掘那些藏在相聲裡的北京中軸線故事。
  • 北京中軸線裡的「歷史文化街區」
    北京中軸線的規模起始於元代,成型於明代,傳承發展至今,已有750餘年歷史。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符合「天人感應」的理念整體為南北方向。是包括城門、廣場、宮殿、御苑、壇廟、歷史街區等遺產並由歷史道路聯繫起來的城市空間整體。
  • 北京中軸線上這些歷史文化景點,每一個都值得一去!
    中軸線以文化功能為主,是體現大國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區。那麼,中軸線上都有哪些歷史文化景點呢?這裡的名氣沒有天、地、日、月四壇大,但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現在內設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
  • 開封市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活動
    2020年6月13日是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開封市文廣旅局主辦,開封市博物館承辦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傳統顏色製作技藝挖掘恢復」新聞發布會,於下午三點半,在開封市博物館中意湖館區舉行。
  • 福州市舉辦系列活動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廈門網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主會場活動 13日在福州文廟舉行,同時設立羅源、永泰分會場  鼓樓 13日9:00開啟,將開展2個小時的非遺展演活動
  • 看一看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有哪些與眾不同的「亮點」?
    6月5日,國家文化遺產管理局舉行了2020年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活動的在線新聞發布會。據悉,「全國文物系統有組織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將舉辦4,600多場活動,其中包括1,600場在線活動。在線看中華在線活動可以使參加團體在一定程度上超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進一步提高活動的覆蓋面和參與度。在今年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活動中,約有1600個具有豐富歷史和文化特色的活動將在網上與公眾見面,例如:北京的「尋找千年運河」「從區域整合到文化脈絡」,以及甘肅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