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賦彩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有哪些「亮點」

2020-12-26 杭州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5日訊 6月5日,國家文物局召開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線上新聞發布會。中國經濟網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文物系統組織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舉辦的活動數達4600餘項,其中線上活動1600項。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線上看中華

線上活動能使參與群體一定程度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一步提高活動的覆蓋面和參與程度。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期間,約1600項富有歷史人文特色的活動將線上和大眾見面,如:北京「尋訪千年運河」「從地域一體到文化一脈」,甘肅「一眼千年 雲遊莫高」,浙江「』浙』裡千年 雲遊文博」「遺產點亮絲路」,廣東「穿越古今 漫遊嶺南」,重慶「我在博物館等你」,山西「穿越時空的距離 探尋中國古代建築」等。

歷史、文物這些「厚重」,對青少年也是可親、可感、有趣的。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期間,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中國文物報社等單位,將舉辦第十二屆全國青少年文化遺產知識大賽,第七屆「丹青記憶 守望家園——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以及「我和祖國共成長——第二屆兒童文化遺產線上主題畫展」等線上活動。

活動當天的儀式感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將於6月13日在美麗多彩的廣西桂林舉行。那活動當天有哪些不同於平常的「亮點」呢?

亮點一:設立雙會場。為減少疫情防控期間人員流動聚集,6月13日上午9點舉行的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除桂林主會場外,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設立北京會場。屆時,將協同進行兩地聯動直播,共同啟動和見證全國各地開展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亮點二:是推介兩份名單。公布2020年度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新媒體)推介項目和入圍名單,總結推廣2019年以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文物系統推出豐富多彩的新媒體宣傳傳播作品和活動。當天,還將公布「尋找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推介名單。

亮點三:《如果國寶會說話》。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將在6月13日開播。

見證抗疫 持續防疫

據介紹,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期間,將有600餘項文物抗疫宣傳展示活動。廣西、陝西、安徽、四川等多地舉辦抗疫文物展,特別是湖北,「守望相助 共克時艱」「武漢精神 傳承有你」等一系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展將開幕。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全國文博系統的重要節日。在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表示,國家文物局鼓勵具備復工復產條件的文物保護單位、各地博物館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開展預約參觀、線上線下展覽展示和宣傳教育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預約免費開放、網絡展覽、網絡講解、文博雲課堂等惠民服務,體現疫情防控特定時期文物博物館工作的責任擔當。截止目前統計,全國各地組織活動總數達4657項。為了做到疫情防控與遺產日活動開展兩不誤,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進一步說明到,「為了做好這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桂林主場城市活動,我們分設了桂林和北京兩個會場,參加開幕式的人數按照要求嚴格控制;13日下午主題論壇室內人數控制在50人以內。」

賦彩小康

作為中國文明、中國文化的象徵和物質載體之一的文物,如何在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本次文化和遺產日也將積極「回答」。

用直播的方式說。發布會上介紹,6月13日,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聯合多地文物、文博單位將推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文物潮我看》直播,展示文物融入百姓生活、賦彩全面小康的獨特魅力。

專家怎麼看?據了解,6月13日在廣西桂林將舉辦主題論壇。屆時將邀請相關地方代表及專家學者圍繞「文物賦彩全面小康」主題,從文物增強文化自信、文物點亮人文城市、文物提振鄉村振興、文物助力脫貧攻堅、文物「戰疫」行動等不同角度,探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西有哪些瑰麗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做了...
    此次活動的舉辦,廣西向世界展示了瑰麗多姿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也展示了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和文化遺產大區的廣西,努力把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全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延續城市文脈、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老區發展、豐富百姓生活作出的積極貢獻。
  • 看一看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有哪些與眾不同的「亮點」?
    6月5日,國家文化遺產管理局舉行了2020年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活動的在線新聞發布會。據悉,「全國文物系統有組織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將舉辦4,600多場活動,其中包括1,600場在線活動。在線看中華在線活動可以使參加團體在一定程度上超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進一步提高活動的覆蓋面和參與度。在今年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活動中,約有1600個具有豐富歷史和文化特色的活動將在網上與公眾見面,例如:北京的「尋找千年運河」「從區域整合到文化脈絡」,以及甘肅的「一個」。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見證:文物如何賦彩全面小康
    來源:一財網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是國家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6月13日即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文物賦彩全面小康。6月期間,全國文物系統組織非遺文化展示及營銷活動達4600多項。這讓筆者對非遺話題有了新的思考。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快來了解江安有哪些文化遺產
    千古文化留遺韻一代文明展新風今年6月13日為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遺產日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文化和自然遺產釋義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以物質形態存在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包括古遺址、藝術品、文獻、手稿等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和手工技藝等。
  • 太原市雙塔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題活動
    山西晚報訊(記者 南麗江)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下午四點,由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太原市雙塔博物館、太原市文物稽查隊、太原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共同承辦的「文物賦彩全面小康」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題活動在太原普光寺舉辦。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陝西省主場活動在鳳堰古梯田舉行
    央廣網西安6月13日消息(記者雷愷)2020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陝西省主場活動今天(6月13日)在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的「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舉行。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鳳堰梯田授牌儀式同時舉行。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啟動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啟動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6月11日,2020「文物賦彩全面小康」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安徽省主場活動啟動儀式在馬鞍山市含山縣凌家灘成功舉辦。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何長風在發言中表示,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個地方的「金色名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歷史見證,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滋養。
  • 鳳堰古梯田: 「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的生動實踐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6月13日,2020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陝西省主場活動在漢陰縣漩渦鎮「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舉行。當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鳳堰梯田授牌儀式同時舉行。那麼,這處被稱為中國農耕文化「活化石」的古梯田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移民生態博物館的建設給當地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鳳堰古梯田」的保護利用又有哪些經驗和啟示?帶著這些問題,6月13日,記者獨家專訪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
  • 三分鐘,帶你回望焦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雲臺山景區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河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演展示活動暨河南省2020年非遺購物節 6月13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河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演展示活動暨河南省2020年非遺購物節」在雲臺山景區盛大開幕。
  • 鄭州多家博物館、紀念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
    > | 字號:A+ | A-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業人士講解,「雲遊」VR線上看展覽,聽古樂、看考古、惠民眾,這一波操作太可以了,鄭州市文博系統將開展一系列以「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來襲,南靖土樓精彩不容錯過!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源自文化遺產日,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批覆》,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六大系列活動等你來
    13日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又雙叒叕來啦~文物賦彩全面小康保護歷史遺蹟,傳承自然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經歲月的洗禮,走過時間的長河流光溢彩,熠熠生輝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為前提,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結合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教育意義
  • 北京文博|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咱們...
    五六月份的 「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文博圈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主會場精彩紛呈
    2020年6月13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省文物局及樂山市人民政府主辦,樂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樂山市文物局)、樂山市林業和園林局、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以「遺產賦彩·全面小康」為主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主會場活動在樂山市中心城區樂山市大佛博物館廣場正式啟動。
  • 在線雲觀展 文博新樣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帶你線上打卡香爐石遺址
    2020年6月13日是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為「文物賦彩 全面小康」為全力傳播文物價值積極共享文博資源展現地方多彩文化6月13日長陽博物館將推出「傳承文化瑰寶,守護自然之家」——探秘「香爐石遺址」線上推介活動長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經歲月的洗禮走過時間的長河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香爐石遺址於位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東村
  • 「華圖教育」「公基備考」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請查收!
    2020年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網絡平臺開展為主,各地的線下活動在服從當地疫情管控的各項要求和規範下舉行。經統計,全國各省區市在今年遺產日期間將舉辦37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那麼關於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你都知道哪些呢?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有什麼意義?我們應該怎樣增強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最近大家是不是從各大媒體平臺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關於「文化遺產日」的一些活動?文化遺產又包括哪些呢?如果您還不知道這些的話那咱們就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文化遺產日」是哪一天呢?原來,文化遺產日,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的意識到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國務院在2006年專門為提高大家對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保護意識而設立的節日,定為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2017年改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18年的活動主題: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概念深入人心
    今年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一直關注文化遺產保護的馮驥才就提出:希望中國也像歐洲一些國家那樣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覆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以,今年為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六盤水市非遺展陳館:非遺傳承 文物賦彩
    六盤水市是一個多民族和諧共生的城市,境內彝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44個少數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其中世居少數民族7個,他們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   六盤水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從2005年起,先後挖掘、整理了一大批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2018年籌建六盤水市非遺展陳館。
  • 遺產日走近長城文化帶,慕田峪長城主題活動精彩多多
    文化遺產承載歷史,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實物證據。它宏偉又瑰麗,它廣博又深邃。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人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文化遺產如何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如何提升首都市民文化獲得感?又如何為實現全面小康「賦彩」?別著急,答案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