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作方法開展扶貧 大唐河北帶領村民力拔窮根

2020-12-21 央廣網

創新工作方法開展扶貧 大唐河北帶領村民力拔窮根

2019-01-03 10:43: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石家莊1月3日消息(記者孟曉光 秦慶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的目標,吹響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河北省脫貧攻堅任務艱巨。2016年以來,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分別對河北張家口懷安縣第三堡鄉西北口村、前所堡村,保定市順平縣腰山鎮南巷北村和保定市曲陽縣產德鄉白家弓村四個村開展定點扶貧工作。通過「1+2工作法」,使得扶貧村的硬體條件發生顯著變化,農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農村致富渠道不斷拓寬。

  

  大唐河北為貧困地區建設的一批風電和光伏項目(央廣網記者 秦慶祥 攝)

  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大唐人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當地建設一批風電和光伏項目,年發電量可以達到40萬度,給70多戶貧困村民提供了綠色光伏收益。前所堡村第一書記韓春生說:「在2018年的6月份全部併網發電,這個對以後增加貧困村民的穩定的收入來源,改善市民的生活,使村民到2020年順利脫貧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年多的寒來暑往,駐村工作組為全村安裝了40盞太陽能路燈;建成30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併網發電;為貧困戶建設春秋蔬菜大棚27座,通過光伏發電、建設蔬菜大棚和入股養驢產業收益等,使貧困戶年人均收入達到3200元以上。

  不僅是張家口,大唐河北各個駐村工作組發揮自身優勢,精準施策,成效顯著。截至目前,保定市順平縣南巷北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剩餘15戶。保定市曲陽縣產德鄉白家弓村,通過了縣、市、省和第三方驗收,已順利提前完成了脫貧任務。懷安縣第三堡鄉前所保村基本脫貧,等待驗收。

  邯鄲魏縣地處河北省最南端的冀豫兩省交界處,是河北省人口和農業大縣。2015年,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謀劃在魏縣投資建設熱電聯產精準扶貧項目,以產業扶貧斬斷窮根。

  魏縣政府研究室主任李剛說,項目到2020年投產達效後,每年產生2個多億的稅收,將是魏縣歷史上繳稅收最多的一個項目。

  魏縣又被稱為「中國鴨梨之鄉」,除產業扶貧外,大唐河北還對魏縣開展精準扶貧,兩年來,河北公司累計購買鴨梨13萬多斤,精準幫扶40多戶農戶脫貧。一人就業,就能帶動一個家庭脫貧。為貧困戶家庭子女提供就業機會,變輸血為造血,精準脫貧,大唐魏州熱電項目籌建處副主任李侃告訴記者,他們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招生,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相關專業考試。最終篩選考試20名大學生進入大唐的各企業。

編輯: 鄭睿

相關焦點

  • 產業扶貧拔窮根,村民人均純收入10360元
    產業扶貧拔窮根貧困村成周邊「明星村」經過兩年的努力,現在蘇豐村已經成了「明星村」,產業扶貧帶動作用凸顯,2018年和2019年蘇豐村給貧困戶和村民發工資和分紅近100萬元,人均純收入10360元。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背後,離不開延安產業扶貧公司的「2+1」扶貧新機制和「三金三有」的政策扶持提供的有力扶持。
  • 深山苗寨 「拔窮根」
    兩年來,在貴州省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大歹村駐村第一書記唐雋永帶領下,大歹村脫貧攻堅工作隊緊盯「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出列目標和「三率一度」指標,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以真幫治「窮病」,用實幹拔「窮根」,團結帶領大歹村287戶2000餘名群眾,走出一條擺脫貧困奔小康的「蝶變」之路。
  • 福建三明:電力扶貧「拔窮根」
    作為三明市首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項目,「陽光」收益也讓梓溪村的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  三明市是紅色搖籃,12個縣(市)區都是原中央蘇區縣,也是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之一,其中寧化、清流、明溪、建寧、泰寧等5個縣被列為福建省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還有20個鄉鎮屬市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近年來,三明供電公司把助力脫貧攻堅作為第一要務,加強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和改造升級,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 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精準扶貧:因地制宜拔窮根
    原標題: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精準扶貧:因地制宜拔窮根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但若是自家「草窩」草少水缺、路爛人窮呢?   在海拔4500餘米的南木林縣南木林鎮吉龍村牧民眼裡,自家「草窩」就是這樣無法改變的窮窩。   「吉龍」是藏語發音,與吉隆縣同音,含義皆為「歡樂谷」。
  • 湘潭縣烏石鎮眾興村:依託產業扶貧拔窮根
    公司+農戶+合作社眾興村依託產業扶貧拔窮根湘潭在線5月1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4月30日,湘潭市生態環境局一行到湘潭縣烏石鎮眾興村調研駐村扶貧工作時發現,烏石情專業種養合作社的生態農莊前食客絡繹不絕,前臺謝智利忙得不亦樂乎。
  • 帶領村民拔窮根-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如何改變傳統觀念,帶領村民致富?這個問題時刻縈繞在他的心頭。要帶動村民致富,產業發展是關鍵。聽聞茶產業效益可觀的消息後,冉景康敏銳地感覺到這是蒼嶺村由「空殼村」變為「產業村」,實現發展騰飛的好機會。於是,他組織本村的黨員幹部共同商議,並外出考察,尋找適合村裡發展的茶產業品種。
  • 【扶貧印記】白槎村:黨建引領促脫貧 多產並舉拔窮根
    【扶貧印記】白槎村:黨建引領促脫貧 多產並舉拔窮根 2020-05-26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橫崗街道:扶貧拔窮根 「三業」興臺東
    中新網汕尾12月23日電 題:深圳橫崗街道:扶貧拔窮根 「三業」興臺東  作者 孫秋霞 胡博  走進廣東海豐縣臺東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盡收眼底。寬敞潔淨的村道旁開滿了紅色薔薇,公園裡鳥語花香、白牆黛瓦、碧塘綠水,呈現出一種寧靜、古樸之美。
  • 老俵出深山 蘇區拔窮根——江西省贛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5年前,于都縣羅坳鎮大橋村古嶂片區,當鎮裡的幹部在村民大會上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時,引起在場群眾熱議,大部分村民紛紛搖頭,認為搬家是「天方夜譚」。在於都、石城等地,剛開始有村民對易地扶貧搬遷存有牴觸的心理,認為搬到外面生活,很難融入。
  • 聊城市東昌府區閆寺街道就業扶貧「拔窮根」
    「多虧有了這個扶貧公益崗位,在家門口就給我解決了就業的問題。既照顧了家庭,又能拿到工資,我一定珍惜機會,盡力把工作做好。」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閆寺街道前胡屯村貧困戶陳電均高興地說道。陳電均的母親和妻子都是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還有一個兩歲的女兒,一家人僅靠地裡的收入維持基本生活。
  • 【泰州】結窮親 拔窮根 幫窮戶
    結窮親,扶貧對象結對幫扶全覆蓋昔日「年年五穀豐,就是路不通,有貨賣不出,致富一場空」,而今村民「出行有車輛,住房還寬敞,穿衣有檔次,吃飯講營養」。這是地處革命老區的古溪鎮顧莊村因路而興的真實寫照,也是顧莊村實現整體脫貧,群眾生活裡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這些變化,離不開泰興市交通運輸局的鼎力支持。
  • 治病根 拔窮根|益陽醫專健康扶貧扶到點子上
    走近益陽市赫山區新市渡鎮跳石村村民何靜家,生產生活的的景象,亦如這收穫季節一般火熱。這個曾經因病致貧的家庭,隨著女主人的病情好轉,變得充滿希望。2018年至今,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駐跳石村扶貧工作隊充分發揮醫學專業優勢,紮實推進健康扶貧,醫好了一個又一個「何靜」的身病和心病。
  • 傾心付出,只為給你美好生活——大唐馬頭熱電分公司精準扶貧紀實
    2016年初,按照黨中央部署,帶著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大唐河北公司殷切希望的由大唐河北馬頭熱電分公司任麗君、李炳洲、付建忠三名優秀中層幹部組成的精準扶貧工作組來到了這裡。「扶貧工作從哪扶、扶什麼?如何迅速破題、帶領村民走上富裕路?」一個個問題擺在了工作組的案頭,狹窄簡陋的辦公室徹夜燈火通明,三名幫扶隊員敖紅了眼睛想辦法,一個個方案定了又否,否了再定。
  • 共謀發展路 合力「拔窮根」——都勻市綠茵湖產業園區助力邦水村...
    自從園區駐村工作隊到邦水村開展幫扶工作以後,得到了老百姓的良好口碑。通過深入推進「雙百提升」計劃,致力村兩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大力培養後備幹部,動員發揮「田專家」「土秀才」助力脫貧攻堅作用;同時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整頓軟弱渙散黨支部,增強邦水村黨委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進一步夯實「踐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引領基礎,使黨建工作成為驅動扶貧脫貧工作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 靈壽山區建起大產業 聚焦發力「摘窮帽」「拔窮根」
    「30年走不出這個窮山溝,沒產業,沒技術,沒人才,一代窮輩輩窮。」這是陳莊鎮山區百姓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距靈壽縣城70多公裡的陳莊鎮地處大山區,有23個貧困村,其中後山村、西莊窩村發展尤為滯後,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傳統種植維持生計。
  • 肇慶市公安局扶貧工作隊:讓貧困戶掌握「技」和「藝」徹底拔窮根
    今年44歲的林三妹是肇慶市公安局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鎮上離家不遠的裝飾品加工廠工作,每月能掙1600多元補貼家用,「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工作。」在林三妹看來,上班時間靈活、工作地點就近,既能掙錢還能照顧家裡的3個小孩。
  • 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精準扶貧在一線 惠及民生暖心田
    、張家口懷安縣西北口村和前所堡村調研扶貧攻堅工作,走訪慰問村民。為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出實效,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黨委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河北省委關於扶貧和脫貧攻堅的部署,堅持把扶貧工作作為企業履行經濟、政治、社會責任的重要抓手和推廣大唐品牌的重要手段,針對新時期扶貧工作特點,充分發揮電力企業優勢,把產業扶貧與定點扶貧結合起來,把扶貧幫困與促進發展結合起來,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起來
  • 石門縣健康扶貧拔窮根
    過去村裡窮,因為沒通路、沒產業;現在窮,更多是因病致貧、返貧。 近日,「農民健康行」採訪團一行來到石門縣磨市鎮。走進磨市鎮中心衛生院,大廳裡多處擺放著白底藍字的健康扶貧明白卡。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縣財政按50%的標準給予補貼,特困人口全額補貼,確保人人參保。明白卡上簡單明了地註明了石門健康扶貧的每一條優惠政策。
  • 扶志扶智拔窮根——梨樹縣精神扶貧工作紀實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梨樹縣高舉精神扶貧大旗,堅持「扶貧、扶志、扶智」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發揮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作用,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呈現出村組拂新風,產業成風景,人人爭先進,發展日日新的良好勢頭。
  • 【講扶貧故事】邢若鴻:不拔窮根不離村
    【講扶貧故事】邢若鴻:不拔窮根不離村 2020-12-29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