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緩緩地向前行駛,到站下客,開走,再到站下客,再開走,卻始終沒有聽到我要去的站名。我打開導航,發現汽車離我的目的地越來越遠,趕忙問司機,他告訴我,因為修路公交車改道了,不經過那兒。我問,那怎麼辦?他說,你在前一站下吧。
公交車很快駛到下一站,司機指了指馬路對面,告訴我在那裡乘車。我下了車,發現馬路對面是一排青磚灰瓦的房子,像一條古街。我沒有急著去站臺,越過馬路走進了這條街市。
這個街市和其它地方的古街風格完全不一樣,沒有明顯的街道、密集的店鋪,以及飄著濃濃煙氣的燒烤小吃。它是由幾幢中式古風建築組成,每幢建築之間由長廊相連,長廊下掛著不同顏色的古式燈籠,廊邊樹木高大青翠的樹葉斜伸向二層的廊道。這些古式建築和長廊,把整個街區分隔成好多弄堂。因為這裡有好多弄堂,所以這裡叫做長弄堂。它最初建於春秋戰國時代,明清時代發展到極致,成為諸暨最繁華的大街。
我走到一座古宅前,拾級而上輕叩木門,大門緊閉沒有人應。木門的右邊有一塊黑色石牌,寫著「楊肇泰故居」。楊肇泰是諸暨市草塔鎮人,明末官員,曾在任安慶知府時,暗訪當地白塔寺。因為寺內的和尚暗設機關,經常把入寺進香的美女關進密室姦淫作樂。和尚把楊肇泰關起來,準備半夜殺死他,不料夜裡雷雨交加,密室被雷電炸開,楊肇泰逃了出來。後來他把寺內的壞和尚全部剷除,為了感念上天,還在家鄉建造了「天元塔」。這所房子原本是他嶽父的,他退休後就一直居住在這裡。
楊肇泰故居的東面是檸檬夜市,白色的拱形設計下有一條正對著故居的道路,路面上寫著它給《薴蘿志》作序時作的詩「知其傾國傾城之色,千古所推;而示忠君愛國之心,至今未泯。」上方吊著幾個大綠色或白色的圓球。
再往前走,有一個類似於戲臺的樓閣,樓閣的底層也是一個類似弄堂的房子,正中的牌匾上刻著「后街」兩個字。聽說,長弄堂以前就叫做后街。正對著后街的就是一個大弄堂,上方吊著一些帶有水果色字體的透明招牌,看起來很有活力。牌子上寫著「有態度」、「性感在線」、「好嗨喲」,以及「檸檬夜市」等,看得出來這裡也是檸檬夜市的一部分。這裡白天門可羅雀,到了晚上應該會是另一個樣子,變成了聲光電的世界,也是年輕男女的天堂。
長弄堂裡還有一個四眼井,聽說還有一個關於鄭旦和西施比美的故事。文種和範蠡為了迷惑吳王夫差,在薴蘿山下找到兩個美貌的女子,一個叫西施,另一個叫鄭旦,天天教她們行為儀態。有一天鄭旦和西施在長弄堂相遇,鄭旦想和西施比比誰最漂亮,就邀請西施坐在弄堂的一口水井邊休息。西施無聊,就探著頭往井裡看了看,鄭旦立即也湊過來,兩個人頭挨著頭都往井裡看,她們的美貌把井裡都照亮了,井底的水面上出現了四隻明媚的眼睛。從此,這口井就叫做四眼井。這只是一個傳說,美貌把井底照亮當然是不存在的。現在有人提出,鄭旦和西施實際為同一個人,鄭旦就是西施。因為西施的母親姓施,父親姓鄭,她先是跟隨父姓 ,起名鄭旦,後來又改隨母姓,起名叫施夷光。在西施故裡,也有一口中眼井,不知道哪一個是原版。
我走完整個長弄堂,幾乎都沒有看到一個人,所有的店鋪都在打烊。它就像一隻貓頭鷹,白天休息,到了夜裡才甦醒過來,開始活動。這裡曾經是盛極一時的繁華街市,白天來這裡的客人絡繹不絕,多少商賈墨客在這裡穿梭,可是現在只有夜裡才能見到它的喧囂。它像一個遲暮的英雄,雖然被人還原複製,可再也見不到它英姿煥發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