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農民」陳雲華:用一根根竹絲 編出上億財富

2021-01-09 四川在線

陳雲華給孩子們講解竹編藝術。

陳雲華的竹編博物館。

陳雲華給外國友人演示竹編技藝。

人物名片

陳雲華

1947年出生,眉山市青神縣人,國際竹編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竹編藝術大師、青神縣竹編協會會長、中國竹藝城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眉山市傑出人士、四川省勞動模範。代表作《中國百帝圖》《鵲華秋色圖》《幽遠》等竹編精品獲國家級博覽會金獎。

4月13日,結束了四川之行的奧地利總統範德貝倫、總理庫爾茨從成都啟程離開,與他們同時返程的,還有來自眉山青神的二兩竹絲——名為《融》的瓷胎竹編。

而就在最近一個月內,泰國公主詩琳通、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也相繼收到了代表四川竹文化的「土特產」:青神竹編。

這些「國禮」,均出自眉山市青神縣幾位竹編大師之手。陳雲華就是其中一位。

改革開放40年來,青神「農民」陳雲華用一根根細如毛髮的竹絲,創造了上億財富,經他手的竹製品,從硬幣大小的茶墊,到十米長寬的山水壁畫;從幾元錢一個的生活工具,到拍賣價360萬的工藝品……無不創造著紀錄和奇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日前走進青神縣,對陳雲華進行了專訪。

一門手藝

老外花48000美元買走《百帝圖》

走進位於青神縣南城鄉的中國竹藝城,迎面而來的是一片隨風起舞的竹林。一幢周身藍灰相間、造型為竹筍的建築聳立在竹林間。這便是陳雲華的中國竹編藝術博物館。

4月13日這天,儘管天空陰鬱,溫度陡然下降,但來竹藝城參觀的人還是一撥接一撥。

博物館隔壁的湖水邊上,建著一個小涼亭。陳雲華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這裡的竹椅、竹桌和清茶,都是陳總用以接待日常諮詢的竹編愛好者的。

正說著,門外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歡迎歡迎!」準備出門辦事的陳雲華聽說有媒體記者要來採訪,又返了回來。

剛跨進涼亭,陳雲華遠遠便把手伸了過來,一件寬鬆的淺色T恤配搭上勻稱的身材,讓人難以想像,眼前這位已是年過七旬的老人。

一落座,陳雲華便招呼工作人員上茶。「我喜歡喝茶,平常沒事的時候,我就坐在這個地方品茶,思考一些沒有做過的產品。」陳雲華說。

提起親手打造「中國竹藝城」,陳雲華笑著說,那是一幅《百帝圖》換來的。

1991年,陳雲華隨四川省文化館,到中國臺灣參加一個民間藝術展覽。當時他帶了多件作品,其中一件便是《百帝圖》。這幅經過半年製作,長90釐米、寬26釐米的《百帝圖》,在展覽上被一位美國商人看中。由於語言不通,美國商人直接掏出計算器,讓陳雲華按下價格。

「我當時心想,這幅作品花了很多心血,於是按下了48000,想著再怎麼樣,也要賣個4萬8吧。」陳雲華說,老外看到這個數字,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拿著計算器就離開了。他以為自己把價格定高了。沒想到,十多分鐘後,這位美國商人回來了,他把一個箱式拉鏈包打開放在櫃檯上,裡面放著48000美元。這筆錢,在當時可兌換25萬元人民幣。

拿著這筆錢回到青神後,陳雲華有了要把青神竹編做大做強,還要帶動周邊群眾發家致富的想法。於是,他開始著手籌建中國竹藝城。3年後的1994年10月,中國竹藝城正式對外開放。

一個事業

40年時間從農民到資產過億

伴隨著竹藝城的建成和作品不斷創新,一張張訂單從海內外飛了過來,陳雲華成為了青神竹編的代言人和青神竹旅文化公司的老總。

然而,誰曾想到,他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學竹編,也是因為吃不飽飯。

1947年,陳雲華出生在青神縣南城鄉蘭溝村。小時候的他,每天跟著爺爺出門做竹編,只為換上一口雜糧飯吃。幼小的陳雲華就這樣耳濡目染,竟然學會了起竹篾、刮青、編人字邊等技術。

初中畢業後,陳雲華輟學回家,白天跟村民一起幹活,晚上就點著煤油燈幫村民編竹製工具。

一天傍晚,奶奶提著的暖水瓶不小心打碎了,陳雲華想,何不編一個竹套來做保護。於是,當晚他就編出一個暖水瓶套,並且很實用。此後多年,陳雲華靠賣水瓶套和其他生活用具,帶領村民給村裡買回三臺拖拉機。

1984年,陳雲華在青神開辦了首期竹編培訓班,主要教學生編竹扇,幾天時間就來了120人報名。

由於愛好攝影,陳雲華想,何不在扇葉上面編各式各樣的圖案。再一想,既然能編圖案,為何不能直接編些書畫作品呢?於是開始嘗試。

幾個月之後,他的第一幅竹編書法作品「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出爐。從此,陳雲華一發不可收拾,山水風景、古詩詞、人物畫像……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創作和創新後,展現在眾人眼前。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份份訂購合同。自此,他的作品逐漸從國內走上國際舞臺,小到幾十元,貴到幾十上百萬元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創造著竹編界的紀錄和奇蹟。

2008年,陳雲華創作的竹編作品《中華情》,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拍賣會上,以360萬元的價格成交,陳雲華把拍賣所得全部捐給了災區;而他的《清明上河圖》被中國臺灣一個老闆收購,單幅作品便賣出了106萬元人民幣……

陳雲華告訴記者,他打造的這座竹編藝術城佔地50餘畝,前前後後已投入超過2億多元,「沒有找銀行貸過一分款。」

而青神竹編,在他的帶領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一份貢獻

帶動18個鄉鎮5000餘人就業

在陳雲華的博物館內,陳列著他40年來創作的各種作品或複製品。展館進門處,便是一系列瓷胎作品。一張竹製的茶盤上,擺放著數個小茶杯。每個茶杯的腰身上都有細如髮絲的竹套。茶杯的下面,還有硬幣大小的杯墊。

往前走,便是陳雲華製作的各種書畫作品、他自己品牌的竹製挎包以及各種竹製家具。牆上還掛著數米長的竹編山水畫作。工作人員介紹,陳雲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長達10餘米,相機無法進行整體拍攝,每次拍照只能拍攝局部。

正是因為這種精湛的技藝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陳雲華獲得了包括中國竹編藝術大師、青神縣竹編協會會長、中國竹藝城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眉山市傑出人士、四川省勞動模範等諸多殊榮。30多年時間,他遍訪20多個國家(地區),在國內外舉辦了500多期培訓,兩萬多學生分布在世界各地。

2017年7月11日,北京,在100多位來自國際竹藤組織、國際竹藤中心的專家、學者的見證下,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聯合主席、國際竹藤中心主任江澤慧將「國際竹編工藝美術大師」的獎牌頒給了陳雲華,他成為國際竹藤組織成立20年來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陳雲華收穫了上億財富的和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不忘反哺家鄉。他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目前,他的竹編公司還帶動周圍18個鄉鎮5000餘人就業。一把刀具、一個凳子、一根竹子,就可以教農民賺錢,這些農民通過竹編技藝每年每戶可以拿到3萬元以上的收入。而他的園區內,有300多位正式工人,這些工人裡面,工資最高的已達到每月10000元,最低的也有3000元。

「接下來我還要創新其他的產品,目前我正在創新一款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很快就要面世。」陳雲華說,「只有務實才能把事業做好,而只有創新,才能讓事業有生命。」

揭/秘

青神竹編為何貴比黃金?

一幅小小的青神竹編工藝品,為何能賣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青神竹編為何能成為四川省的外事禮物?

日前,記者專程趕到眉山市青神縣,邀請代表中國竹編工藝最高水準的國際竹編工藝美術大師陳雲華、竹編狀元殷超以及竹編大師張德明進行解讀。

陳雲華告訴記者,一幅竹編工藝品的成品,需經過選竹、鋸竹、刮青、去黃、分層、晾曬、刮薄、三防處理、染色、開絲、編織、整理、裝裱等十餘道工序,最後才能讓一根根細如髮絲的竹絲,變為一幅薄如蟬翼的作品。這是其工序上的繁瑣。其次,是一部作品需要將竹編的藝術性、觀賞性和實用性融於一體,將傳統的手工藝、竹篾特質與文化美術進行完美結合。

據陳雲華介紹,他創作的《清明上河圖》被中國臺灣商人以106萬元的價格買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方看中了該作品精湛的竹編工藝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

竹編狀元殷超與4位徒弟歷經4年創作的《五百羅漢圖卷》,系世界上唯一一部長寬達到最大、最具古色古香、500個人物各具姿態和極富中國文化特色的作品。這部作品被人喊價860萬元,但殷超並未出售。

竹編大師張德明創作的人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精美藝術品也為人稱道,他在創作這些作品的同時,還加入了各種時尚的元素。他常年與愛馬仕品牌合作,為對方提供竹編瓷胎作品。據他介紹,國際竹藤組織總幹事費翰思曾經在看了他的藤編作品後,寫下一句話:「你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藝術品。」

相關焦點

  • 【青神 • 最美竹林風景線】牢記囑託 鼎立三竹 青神縣高質量建設最美竹林風景線
    出臺《青神縣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扶持辦法》,對竹種植、竹產業加工、研發、營銷和竹旅遊的企業、合作社、個體等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青神處處呈現出翠竹掩映、清風雅韻的竹林景觀。
  • 大地文心徵文賞析 | 青神的青
    青神的竹子比蠶桑還要久遠,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先於蠶叢栽桑養蠶,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就在青神用竹簍裝石治水、編竹器用於生活。到了唐代,青神有了竹製品交易市場。清代光緒年間,青神竹編「宮扇」被列為朝廷貢品,現在還有一把收藏在瀋陽故宮博物院。如今,竹子離我們的生活更是貼近。
  • 與竹「聯姻」 「中國旅遊小姐」將化身青神竹仙子
    (原標題:與竹「聯姻」 「中國旅遊小姐」將化身青神竹仙子) 近日,
  • 青神竹仙子冠亞季軍將獲旅遊形象大使榮譽 代言青神旅遊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王玥)青神竹仙子暨2016中國旅遊小姐全球大賽四川總決賽上月在青神縣完美收官,8日,記者從主辦方獲悉,本次大賽的冠亞季軍「青神竹仙子」將於11日獲得旅遊形象大使榮譽,代言青神旅遊。
  • 岷峨秀地 「醉」美青竹——青神縣青竹街道:打「竹牌」 唱「竹戲...
    今天,請大家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走進 青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竹街道,感受當地濃厚的竹文化氛圍和當地居民的竹韻生活~說起青竹街道,就不得不提到蘭溝村,它享有「中國竹編第一村」的美譽,該村「編竹為器」的民俗在青神古已有之,早就與當地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 ...青竹——青神縣青竹街道:打「竹牌」 唱「竹戲」 繪就竹裡振興路~
    今天,請大家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走進 青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竹街道,感受當地濃厚的竹文化氛圍和當地居民的竹韻生活~說起青竹街道,就不得不提到蘭溝村,它享有「中國竹編第一村」的美譽,該村「編竹為器」的民俗在青神古已有之,早就與當地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 守護非遺:巧手慧心的她,用薄如蟬翼的竹絲作畫
    「媽媽媽媽,你看這隻竹香囊,特別樸素典雅、氣味芳香,掛在包包上很漂亮。」小女孩閃爍著喜悅的眼神說道。她把我帶回了家。 夜晚,在小女孩的燈下,我讀到了她寫下的故事: 今天,我去採訪了上海非遺竹絲編傳承人程麗老師,她用普普通通的慈竹,編出了竹絲扣瓷、竹絲畫等藝術品,獲得了各類大獎。
  • 四川青神:加快建成國際竹藝名城
    如何讓青神這座有著"中國椪柑之鄉"、"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等美譽的城市在未來呈現出更獨特的內在美?青神下足了功夫。「我們整合利用現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按照做美濱江新區、做強產業園區、做大城北新區、做精老城區、做優竹藝景區、做活擁江片區的思路,將青神縣的開發邊界由原來的18.2平方公裡優化到了26.5平方公裡。」
  • 杜拜中阿衛視記者點讚青神竹編:特色產業品牌越來越有國際範兒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方秦):「青神成功讓本地特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我認為此舉值得阿拉伯借鑑。」杜拜中阿衛視記者康恩中在眉山市洪雅縣柳江古鎮觀看青神竹編編制時說道。  青神是「中國竹編藝術之鄉」。 青神竹編歷史悠久,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並躋身全國區域品牌百強榜,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9年北京世園會展出。青神竹龍還成功獲得「最長的竹編舞龍」金氏世界紀錄稱號。
  • 90後小夥街頭賣「泰國香蕉竹」,10元一根,一晚上300根不夠賣
    小編周末和朋友一起去逛了一下附近的夜市街,好久沒晚上出來逛街了,夜市街又變熱鬧了很多,可能是剛剛下完雨的緣故,我們過去的時候夜市街裡面的人流量並不是很大,我們找了一家粉麵館,隨便吃了一點。就開始去尋找夜市街的特色小吃了,往前走了200米,我們在一個攤位面前停了下來,因為攤位上有多少吸引了我們。
  • 青神竹仙子暨2016中國旅遊小姐全球大賽四川總決賽完美收官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王玥)青神竹仙子暨2016中國旅遊小姐全球大賽四川總決賽25日在青神縣舉行。本次大賽是具有獨立國產智慧財產權的國際頂級品牌賽事。本屆大賽由香港衛視、中國國際文化傳播集團聯合主辦,成都豐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中共青神縣委宣傳部、青神縣廣電臺等單位協辦、青神大學社區成藝雅居獨家冠名。
  • 國家級非遺項目——四川青神竹編綻放歐洲
    新時代新市場四川訊(馬勝軍)10月7日至18日,青神縣委統戰部選派1名技藝精湛的竹編工匠參加我省重要涉僑公共外交品牌「文化中國·錦繡四川」歐洲行活動,向歐洲各界人士展示具有濃鬱四川特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青神竹編,讓古樸典雅的「竹編」之美在歐洲大放異彩。
  • 旅遊小姐將化身青神「竹仙子」
    (原標題:旅遊小姐將化身青神「竹仙子」) 7月9日,「2016中國旅遊小姐全球大賽四川賽區
  • 青神竹仙子暨中國旅遊小姐四川首場選拔賽開賽
    青神竹仙子大賽執行主席、豐盛傳媒總經理陸先豪,四川省生態旅遊協會副會長、攝影分會主席童建南,2015中國旅遊小姐四川賽區十佳選手陳俊潔,四川旅遊學院學工部副部長、校團委書記盧雪松作為嘉賓及評委蒞臨本次比賽現場。本次大賽是具有獨立國產智慧財產權的國際頂級品牌賽事。
  • 鄉村因竹而美 村民以竹致富
    綠竹變身鄉村最美風景線  尖山村此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年來得益於全縣「美麗竹林風景線」項目建設,全村抓住機會鎖定竹林基地目標,賣竹苗,搞加工,村民平均年入萬餘元,全村因竹脫貧致富。  「因竹而美,以竹致富」的不僅是尖山村。
  • 四川青神:小竹編成增收致富大產業
    劉前興是當地農民,50多歲。幾年前他學得了一手過硬的竹編技術,這兩年專注從事各種規格的花提籃編織,年收入超過20萬元。不僅自己發家致富,他還被聘請到雲南等省當竹編教師,帶動不少貧困地區村民靠竹編脫貧。據了解, 「青神竹編」始於戰國時期,歷史悠久。近年通過傳承與創新發展,發展成為有平面竹編、立體竹編和竹編套繪三大類3000多種產品的龐大體系,不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更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增收的大產業。
  • 收好這份秘籍,教你在青神「吃、喝、玩、樂」
    別急,小編立馬奉上玩耍秘籍教你吃喝玩樂在青神走起~展示自古以來,人類使用竹器具的發展歷程和青神竹編的歷史。用燈裝點出來的「竹裡螢光」近1萬平方米的草坪螢光閃閃宛如漫天繁星來了青神VR展示,除了身處的國際竹藝城景區外,還可通過VR觀看中巖寺、江灣神木園、漢陽古鎮、漢陽湖憶村等,是外地人愛上青神的第一站,是青神市民重溫過往、追溯記憶的好去處。
  • 自創蘆葦絲畫新技法 一根蘆葦編出百鳥千獸
    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黑龍江省民間工藝精品展上,一幅蘆葦絲畫《甦醒的雄獅》,讓所有的參觀者為之驚嘆。「太逼真了!」、「蘆葦畫原來還可以做得這樣精細!」、「獅子的毛髮簡直跟真的一樣」……大慶女藝術家姚來霞自創蘆葦絲畫新技法,實現了蘆葦畫的「顛覆性」變革,她在原有的蘆葦畫製作技術上,把粗糙的「片活」升級到精細的「絲活」,創造出了蘆葦絲畫。該作品《甦醒的雄獅》,獲得此次展覽的金獎。近日,記者來到姚來霞的工作室,一睹這幅作品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