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之札達霞義溝土林

2020-09-20 青島聽覺有道助聽器

本文轉載自 搜狐號燕趙之聲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從古格王朝遺址回到札達縣城已是晩上9點,大家晚餐休整,準備次日覽勝霞義溝土林,再奔獅泉河。

次日,車隊往霞義溝土林方向進發。駛出縣城60公裡左右,進入霞義溝土林。當我們到達的時候,滿眼都是震撼,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這裡是我們見過的最美的土林和丹霞地貌。

霞義溝土林,位於西藏阿里札達縣香孜鄉,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人跡罕至,保存了非常完好的原始土林。

霞義溝土林下部為沙礫及黃土分層,最上層為含鐵礦層,經過長期的風化、雨水衝刷,形成上大中小的特殊結構,遠看像一個個大蘑菇。由於其含有大量的礦石,色彩以黃、紅、藍為主,當光線較好時,色彩非常豐富,因此也被譽為「五彩土林」。

車隊行駛其中,如入外星世界,如夢如幻。霞義溝土林是札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部分,是世界僅見的處於發育和成長期的大型土林。

我國廣袤的國土上分布著石林、土林、冰塔林等各種特殊的自然景觀之「林」,但以景色壯觀、氣勢龐大而論,沒有一處能超過札達土林。

霞義溝土林中有一些形態怪異的土體造型坐落在崖壁和土林上,擬人擬物或擬獸,任憑人們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中國各類土林分布甚廣,而札達霞義溝的土林高大挺拔,在高原的雪山和藍天襯託下別具特色。昔日沉積在湖底的巖層,以不同的色調、層理結構和物質組成,以及包容在巖層內部的古動植物化石,為人們解讀高原古地理、古環境的變遷提供直接或間接的證據,成為科學家們研究高原隆起的大自然實驗室。

過去通往霞義溝土林60公裡的土路,現在已修成平坦柏油路面,大大方便了遊者。

霞義溝的丹霞地貌,遠遠超過張掖,是世界丹霞的「夜明珠」。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少有人知,扎達土林以其雄偉浩瀚聞名於世,讓攝影和戶外旅遊者趨之若鶩,可到霞義溝卻遊者很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霞義溝的五條丹霞溝雕琢得精美細膩,霞義溝五彩斑斕的柱狀塔狀針狀丹霞地貌,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千奇百怪,怪石嶙峋,鱗次櫛比,千軍萬馬,奔騰而來。

站在土林之上,仿佛置身於宇宙洪荒之中。古格公主的千年思念,文武百官早朝,千軍萬馬列隊,莊嚴氣派的宮殿,長頸鹿、駱駝、青蛙仰望星空,無不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絕世風光盡收眼底,,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倘若到阿里而不到霞義溝一睹其芳容,實為人生之憾事也!

霞義溝內沒有道路,需要沿河道前行。霞義溝總長約5公裡,左右共分布約十幾個小溝,每一個小溝內均有不同特色的土林分布。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往裡探遊,只是沿路邊行邊拍,盡情享受這美輪美奐的「星外」世界。

作者簡介:朱啟榮,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媒體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資深媒體人。

(編輯:彭海峰)

相關焦點

  • 2020西藏行(十五)之札達霞義溝土林
    ,位於西藏阿里札達縣香孜鄉,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人跡罕至,保存了非常完好的原始土林。、冰塔林等各種特殊的自然景觀之「林」,但以景色壯觀、氣勢龐大而論,沒有一處能超過札達土林。中國各類土林分布甚廣,而札達霞義溝的土林高大挺拔,在高原的雪山和藍天襯託下別具特色。昔日沉積在湖底的巖層,以不同的色調、層理結構和物質組成,以及包容在巖層內部的古動植物化石,為人們解讀高原古地理、古環境的變遷提供直接或間接的證據,成為科學家們研究高原隆起的大自然實驗室。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①之悠悠青藏線青海段
    千墨藝術網消息(朱啟榮/文、攝影)都說西藏是一副「毒藥」,去過的人容易「中毒」,對西藏產生「毒癮」,去了還想去,還沒完沒了。我是一位中了「西藏毒」很深的人之一,對西藏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那麼著迷。從2006年伊始,第一自駕進藏,就「染」上了西藏之「癮」,八次進藏,也難解對西藏高原的眷戀,2020應約再次走近千山之巔、萬水之源——西藏。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十六)之班公湖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我們一行離開霞義溝土林,一路北上。傍晚時分到達阿里地委、行署辦公所在地——獅泉河鎮。在友人幫助下,順利入住阿里「河北大廈」。在藏西秘境的阿里,有種回家的感覺。班公湖位於藏北高原西端的阿里地區(當地政府隸屬西藏自治區管轄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八)之珠穆朗瑪峰
    1978年,西藏自治區政府修建了一條全長110公裡的四級砂石路,路面寬3.5米,起點在中尼公路318國道邊,終點在珠峰腳下的珠峰大本營,即為「珠峰公路」。珠穆朗瑪峰,在3800萬年前,由於印度大陸與亞洲大陸的碰撞,原處為一片海洋的喜馬拉雅山逐漸升起,它在上升過程中跑得更快,超越群峰,挺拔於山原之上,成為地球之巔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二十四)之川藏線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然烏湖是川藏線上的風景之一,我們從然烏湖繼續東行,邊行邊拍,覽勝現存美景。我們這次川藏線之旅,還能抓住川藏線美景的尾巴,觀賞一些即將消失的絕美之景左貢縣城具有承東啟西、聯結南北的區位之便,是歷代商賈由茶馬古道進出西藏的必經之地。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十)之岡仁波齊
    幾個世紀以來,這兩山兩湖地區被虔誠的教徒們尊為「神山聖湖」之地。藏語意為神靈之山,被譽「神山之王」。南側斷層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瑪旁雍錯和拉昂錯湖盆。岡仁波齊峰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綿延於中、印、尼三國邊境,素有「阿里之巔」的譽稱。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③之行天路觀聖象天門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我們一行沿青藏公路不到那曲市就轉向班戈方向,按計劃從那班公路(那曲至班戈公路,是國道317的一部分)再經青龍鄉到納木措北門——-聖象天門,一攬西藏絕景,以飽眾人眼福。這裡牧草豐美,牲畜眾多,形成西藏壯美的那曲高寒草原風光。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五)之羊卓雍措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大家在拉薩休息了兩天,全方位休整了一下,整裝出發,環西藏大環線正式開始。從拉薩往南,拉薩機場轉折,一路向東來到乃東,高揚的經幡激蕩著天空中蒼涼而渾厚的迴響,一條藍色的哈達靜靜地飄蕩在蒼山之間,這就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二十一)之色林錯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我們車隊離開達則錯東行不久,前方出現一片蔚藍的「大海」,遠遠看去,波光粼粼,美麗絕倫。藍色的天幕上嵌著一輪金光燦爛的太陽,朵朵白雲像碧海上的群艦在自由巡航。車隊行駛至「海邊」,方知此「海」為色林錯。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十七)之阿里天文臺
    沿著暗夜公園的入口驅車往其南面連綿起伏的山脈而行,阿里天文觀測基地位於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的西藏阿里地區西藏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天邊阿里」「天上阿里」之稱。自阿里暗夜公園建成開放以來,接待的國內外賓客達上萬人次。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十八)之穹窿銀城
    此行將再次探訪象雄文化之都——穹窿銀城,心裡依舊很是期待。遙遠的西藏阿里腹地穹窿銀城,又作瓊隆銀城,位於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面積10餘萬平方米。藏語為「瓊隆威卡爾」。「瓊」是大鵬鳥之意 ,「隆」即「地方」,「瓊隆」也就是大鵬鳥居住的地方。「威」本意是銀子,這裡引申為銀色,「卡爾」是城堡之意。簡而言之,瓊隆威卡爾即「大鵬銀城」。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七)之江孜、亞東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離開扎什倫布寺,向西藏邊陲名城——亞東進發。我們車隊沿349國道,經白朗縣到達沿途第一站——江孜縣。1904年,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強暴,浴血衛國,譜寫了一曲英勇悲壯的愛國主義讚歌。江孜從此以「英雄城」聞名中外。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②之悠悠青藏線西藏段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我們一行離開青海從西藏北大門進入了茫茫的藏北高原,走進西藏的第一站——那曲地區安多縣雁石坪鎮。由於我們一行中一車輛輪胎岀現一點小故障,讓我們與這藏北小鎮有緣親密接觸。雁石坪鎮是沿青藏公路由青海進入西藏的第一個鎮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十一)之拉昂錯
    公路兩邊美景不斷,我們邊行邊停,邊觀邊拍。約一個小時,進入我們計劃中的一個重要參觀點「鬼湖」——拉昂錯。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六)之扎什倫布寺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攬勝過聖湖羊卓雍措,經浪卡子向西藏第二大城市、世界青稞之鄉——日喀則進發,抵達日喀則市已是傍晚時分,大家在友人的安排下,就餐休息,按計劃次日參觀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在十世班禪大師確吉堅贊的主持下,五世至九世班禪的合葬靈塔和祀殿歷時四年竣工,定名為班禪東陵札什南捷(吉祥勝利之意)。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二十)之達則錯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走過西藏大北線的人都說,這條線路讓人眼花繚亂,「一錯再錯」,一錯比一錯美,一錯比一錯有魅力。達則錯,又名達克次湖、達格濟錯,藏語意為虎頂湖,位於西藏如果說,山是西藏高昂的頭顱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二十三)之然烏湖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車隊駛出西藏大北線,我們小駐那曲市。在好友的安排下,小憩一宿,直駛林芝,與戰友相聚。河道中許多巖石和小島點綴其間,湖面上春季樹影婆娑、秋冬薄霧瀰漫,四季美景都會使人如臨夢幻之境。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十九)之物瑪措
    財經時訊消息(朱啟榮/文、攝影)在獅泉河鎮休整了三天,洗去一路風塵,繼續東行。我們沿著國道317東行,過了革吉,我們的車隊仿佛進入仙境,山水相連,山在水中立,水繞山腰轉。經了解,這是個景色絕美、面積卻不大的高原湖——物瑪措。物瑪措位於阿里地區改則縣尼瑪鎮物瑪鄉,共有兩個湖但因同在一地,名字完全相同。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之瑪旁雍措
    也是同時觀賞神山岡仁波齊和「聖湖」瑪旁雍措的最佳之地。楚果寺的建築十分簡單,完全與其他寺廟的風格類似,白色的牆壁,黑色的窗戶,配上紅色的邊沿裝飾色彩,在空無一物的湖邊顯得格外醒目。雖說楚果寺是瑪旁雍措湖邊最大的寺廟,但楚果寺本身很小,只有十幾名僧人,我們進去轉了幾圈,基本上沒有遊客,因為寺廟內不能拍照,所以呆在那裡,看著僧人給燭臺添加香油,發了一會兒「呆」。
  • 仰千山之巔 觀萬水之源——2020西藏行(四)之拉薩
    次日,駛向拉薩,開始了拉薩市區的輕鬆之旅。哲蚌寺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