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丁家火把節 驅邪祈福偷青傳承民俗(組圖)

2020-12-23 網易新聞

(原標題:正月十四丁家火把節 驅邪祈福偷青傳承民俗(組圖))

丁家街頭舉火把過節的人們。

偷菜後興高採烈的市民。

戴面具在街上遊走的年輕人。

竹筒火把。

舉火把偷菜的市民。

丁家的年輕人舉著火把在街頭遊走。

街頭聚集的舉火把群眾。

  把偷來的菜現場煮來吃了。

在璧山,每年的春節除了除夕和元宵,其實還有一個未曾廣為人知的丁家火把節。

2月21日晚上,正月十四,丁家街道上沒有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街頭卻熱鬧依舊。上千民眾成群結隊自發走上街頭,手裡舉著熊熊燃燒的火把和燈籠。漫山遍野的火把連成一串,照亮了丁家周圍的夜空。

民眾自發在街頭四處遊走,除了高聲驅邪祈福,同時還下鄉偷青,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A

丁家火把節定在每年正月十四

丁家街道的居民葉先生介紹,丁家的火把節一般都在每年正月十四,由民間自發形成。往往天還沒黑,丁家街頭已經開始出現排隊售賣火把的商販。

火把一般都是由當地一種叫硬頭黃的竹子製成,取竹子的一段製成上部有孔底部有節的竹筒,然後在竹筒裡塞入棉紗,灌入煤油或者桐油,一個簡易的火把就製成了。由於火把節一般只在正月十四當晚舉行,因此在2月21日晚上,當地的竹筒火把俏銷,成本每支1元的火把賣價10元。

天慢慢黑了,吃過晚飯的丁家居民們開始成群結隊地出門,有的手上舉著燃燒的火把,有的手上提著燈籠,有的手上則拿著電筒。

眾人開始前呼後擁地在街頭遊走,一眼望去,街面被眾多的火把照得透亮。隊伍裡不僅男女老少都有,更有許多戴著各種恐怖面具和閃光頭飾的年輕人,以及興奮地看鬧熱的孩子們。

B

吆喝聲起

借火把亮光眾人開始「偷青」

隨著呼朋喚友的喊聲越來越大,上街舉火把的隊伍越來越長,連綿數裡,人數上千,有的人還騎著摩託開著轎車,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興奮和笑容。隨後,舉著火把的隊伍開始向場鎮邊緣的鄉下走去,一路上,大家邊走邊喊「黃雀黃雀呵喂喲」,這在當地叫做吆黃雀。

隨著越走越遠,行進的隊伍開始分散,星星點點地散布在田野上,繼而三五成群走入田間地頭。借著燈籠火把的亮光,眾人開始公開採摘他人的蔬菜和蒜苗,名為「偷青」。整個過程中莊稼的主人並不會制止,人人欣喜滿足,氣氛友好熱烈,笑聲不斷,一直持續到深夜人群漸漸散去。

在當晚遊行的人群中,61歲的璧山民俗專家、區旅遊局原副局長、區政協原文史委主任鄧啟雲老人目睹了這場歡鬧的場景,對此很是感慨。

追溯起源

C

丁家火把節最早起源於唐代

鄧啟雲介紹,在璧山,其他鄉鎮都和大部分重慶人一樣,都過正月十五元宵節,唯獨位於三區交界的璧南重鎮丁家和周邊的正興鎮,有在正月十四過火把節的獨特傳統,當地人稱過十四。

對此,老人專門考證了丁家火把節的由來。鄧啟雲介紹,據乾隆期間的縣誌介紹,早在蜀漢三國時期,劉備就在璧山和永川設立樂城縣,縣城即在璧山,樂城縣存在54年。在那個時期,樂城人就喜歡戴假面,打火把,跳驅邪舞蹈。

到了唐代末年,因為連綿不斷的農民起義,官府開始在丁家附近的歷山寺附近駐軍,設立歷山軍寨,由一個一品官帶隊在此屯田駐軍多年。

結果有一年,當地大旱,又遭遇蝗蟲大災,蝗蟲鋪天蓋地蠶食地裡的莊稼,田野幾乎顆粒不收。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帶隊軍官不祭祀歷山寺裡的玉皇大帝,將天上的玉皇大帝惹怒,於是玉皇大帝派出蝗蟲神下界,懲罰當地軍民。

眼看當地軍民生活困苦,於是玉皇大帝的一個小公主可憐人間疾苦,偷偷告訴璧山人在元宵節那天用舉火把遊行和偷青可以驅除蝗蟲,但丁家人性急,在正月十四就開始提前行動過大年,於是就逐漸沿襲至今。

在那一天晚上,大家不僅要舉火把遊行,而且要高喊驅趕蝗蟲的歌謠,年歲日久,口口相傳,吆蝗蟲被誤喊成了吆黃雀。而在以前,據說還有人專門裝扮成蝗蟲神,供人們押送出氣。

D

傳播民俗

明年將舉辦更正式的火把節

而所謂「偷青」根本算不得偷,就是在大年那天的晚上,去偷在地裡長著的莊稼。這不是悄悄地偷,是大張旗鼓地偷,以方言說來更為生動,就是扯旗放炮地偷,唯恐主人不知道。

鄧啟雲介紹,歷史上的偷青是有很多講究的。大人打著火把在前面走,娃兒們打著自己做的燈籠跟在後面使勁吆喝:「病蟲瘟疫上天去,五穀豐登下凡來。」

偷青的人們很小心,不能踐踏地裡的莊稼,還不能將偷的青苗折斷,蒜苗只能偷12根,一根代表一個月,哪根折斷了,就意味著你哪一個月有災星,那一個月你就得小心翼翼。

被「偷」得越多的菜地,說明今年這家人的菜長勢好,會是一個大豐收年。

「偷」來的青也有一定的規矩:一是不得攜帶進屋;二是不得存放過夜,需當晚野炊。篝火下,青年男女們歡聚暢談,互表衷情,許多姻緣也就此成就。

鄧啟雲說,為了保存民風民俗,目前正在重建的歷山寺準備在今年牽頭,發動當地民眾,組織各方力量,在明年的正月十四舉辦更為正式的丁家民間火把節,將丁家的這種獨特民俗傳播得更遠。

本報記者 範永松 攝影報導(來源:重慶晨報)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春節民俗丨正月十四晚偷青 被罵得越兇越高興
    成都人好耍,過年期間年輕人夥起鬧騰,年過得越熱鬧,「偷青」就是以前成都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民俗。與大多數講究說「吉利話」的民俗相比,「偷青」要討的,卻是被偷人家罵人的話。最精彩的是,偷是明著偷,動靜越響越巴適。罵人的話越兇,偷青的人越高興,這預示著來年運氣好到爆,還未生養的新媳婦也可能抱上胖娃娃喃。
  • 正月十四晚偷青 被罵得越兇越高興
    春節民俗 正月十四晚偷青 被罵得越兇越高興   成都人好耍,過年期間年輕人夥起鬧騰,年過得越熱鬧,「偷青」就是以前成都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民俗。與大多數講究說「吉利話」的民俗相比,「偷青」要討的,卻是被偷人家罵人的話。
  • 雲龍最獨特的火把節立火把傳承方式
    回應網友最近收到許多網友私信詢問2019火把節相關事宜,在此統一回復網友,2019年火把節活動舉辦時間:團結鄉 2019年7月26日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星期五) ; 縣城及其餘鄉鎮 2019年7月27日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星期六)。
  • 燃情火把節,2019普達陽光•首屆陽光火把節震撼來襲!
    火把節還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叫做「星回節」是彝族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擁有著非常深厚的民俗內涵也被稱之為「東方的狂歡節」彝族是一個崇尚「火」的民族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他們認為火可以驅邪消災可保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家宅平安是可以帶來光明和溫暖
  • 【原創】高峰彝族火把節大刀舞
    火把節前夕,我們來到祿豐縣高峰鄉海聯村委會大花箐村,訪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彝族火把節」代表性傳承人普順發。 高峰彝族火把節久負盛名,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要進行祭祖、開光、祭天、耍火把、掃邪驅魔、送火把等6個部分的傳統民俗活動,被文化界譽為「最原始、最正宗、最奔放的彝族火把節」。其中「大刀舞」是高峰火把節最生動、最獨特、最神秘、最震撼的內容,貫穿火把節全過程。
  • 火把節為何又稱星回節?火把節期間都有哪些民俗活動
    火把節是西南彝族等少數民族人民心中最為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於漢族的春節,至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完整的記載始見於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6月24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明」。一、火把節為何又稱星回節火把節在古代被稱為"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
  • 白俄羅斯民俗節上的火把表演
    6月17日晚,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以南約40公裡的杜杜特基,演員進行火把表演。當天,在白俄羅斯杜杜特基舉行的民俗節上,20多支隊伍參加了火把表演。  6月17日晚,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以南約40公裡的杜杜特基,演員進行火把表演。當天,在白俄羅斯杜杜特基舉行的民俗節上,20多支隊伍參加了火把表演。
  • 涼山彝族傳統火把節:誠邀八方來客 共享民族特色
    火把節是彝族眾多傳統節日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民族特色最為濃鬱的盛大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今年火把節期間,西昌市及布拖、普格、美姑、喜德、會東、寧南等縣將舉辦包括彝族傳統火把節民俗活動,招商、文旅、體育競賽、青歌會等系列活動。同時,在西昌市舉辦《魅力中國城》文化旅遊博覽會和天府旅遊名縣聯盟活動。
  • 首屆哈爾濱採冰節 傳承百年採冰民俗
    首屆哈爾濱採冰節 傳承百年採冰民俗 2019-12-07 18:15:24
  • 火把節——特別的2020:特別的火把節,同樣看火把節晚會
    八月承載著熱情的火把節到來了但今年因新冠疫情影響石林出臺政策和文件取消2020年火把節等大型節慶活動2020年,火把節當天的雖不能過節,但是又按耐不住想要狂歡的心,那麼線上小編帶大家回顧一下火把節吧火把節,史稱「星回節」,是中國西南彝族人民心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類似於漢族的春節,至今已傳承了2000多年。
  • 組圖:上林縣「渡河公」民俗活動端午祈福
    原標題:組圖:上林縣「渡河公」民俗活動端午祈福做好的「渡河公」,用紅或黃絲線懸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垂至小孩的肚臍部位,因「香艾」有驅邪、壓驚、鎮痛的作用,可保護孩童安康。每年端午節傍晚,當地的男女老少相約該小鎮匯水河畔放「渡河公」。人們一邊吟詠祈禱詞,一邊將一艘艘自製的小船沿河漂流,船裡放上「渡河公」、小粽子,點上紅蠟燭,讓小船沿河漂流,讓點點河燈帶走歲月的不幸和憂傷,護佑家人生活幸福安康。
  • 盤王節、哈節、火把節等,這些民族節文化底蘊深厚,傳承至今
    除了平時過的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外,你還知道哪些傳統民俗節日,本文重點介紹三個傳統少數民族重要節日,下面就帶你欣賞一下。1、瑤族盤王節瑤族盤王節源自盤王節歌會,瑤民便匯聚一起,載歌載舞,紀念盤王,並逐漸發展為盤王節。還是慶祝豐收的聯誼會,青年男女則藉此機會以歌道情,尋覓佳偶。
  • 火把節為什麼在中國如此盛行?不同民族的火把節又有什麼特點呢?
    具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這些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基本大約在農曆的6月左右,主要有騎馬、射箭、跳舞、唱歌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少數民族獨特的民俗功能,即產生了一些新的形式。在雲南,各種少數民族都有著不同的火把節傳說,在各種各樣的特色環境下,有著不同樣的形式。
  • 2019雲南各地火把節匯總,你們想去哪兒嗨?
    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在巍山古城,這個火把節期間,不僅有火把節大型多維舞臺秀、焰火晚會、火熱盛夏狂歡這些節慶「硬貨」,也有悠遠洞經古樂、多樣民族小吃、悠久歷史院落等民族文化展示。古老的火把節將點燃古城的激情,古城的情致將豐富火把節的美好。
  • 4地燃火把 各有各特色 2017「涼山彝族火把節」最全活動攻略
    今年的火把節比去年更早一些,雖然規模沒有去年盛大,但今年的火把節活動也有著許多的特色和亮點,活動主要涉及西昌、普格、昭覺、布拖4縣市,相關配套活動包含美食、民俗等,不僅覆蓋面廣,而且突出了原生態。   作為涼山的州府,西昌每年都會舉辦火把節。
  • 2020年有哪些地方在過彝族火把節
    2020年,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疫情影響,四川涼山,雲南楚雄和石林等地,都取消了以往的大型火把節慶祝活動。不過在能夠保證各方面情況可控的情況下,也有一些地方的彝族老百姓過上了火把節,人們歡歌載物,為我們的祖國繁榮發展祈福,為社會的安寧和幸福祈福。
  • 四川涼山:布拖火把節傳統民俗競技,鬥牛、鬥羊、賽馬吸睛!
    2019年7月22日,四川涼山,在2019中國布拖彝族火把節分會場布拖縣拖覺鎮原生態廣場上開展了傳統民俗競技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等系列活動,吸引了國內外各地遊客前來觀看、備受關注!四川涼山,在2019中國布拖彝族火把節分會場布拖縣拖覺鎮原生態廣場上開展了傳統民俗競技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等系列活動,吸引了國內外各地遊客前來觀看、備受關注!四川涼山,在2019中國布拖彝族火把節分會場布拖縣拖覺鎮原生態廣場上開展了傳統民俗競技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等系列活動,布拖彝族火把節每年公曆七月二十日舉行。
  • 「龍」與「火」共舞 恐龍山萬民齊歡火把節
    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恐龍山這片土地都會異常的火熱,這股熱浪並非因為天氣所致,而是被稱為「東方狂歡節」的火把節到了!就在7月26日,2019年的火把節盛宴將如約而至,來自各地的數千名遊客相聚世界恐龍谷與「龍」、與「火」共舞,一起見證並體驗了龍山大地在流火七月激情迸發的盛夏狂歡。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數將幾終,歲月更始。「星回」一詞源自白語,意為「柴火」。
  • 六盤水火把節:燈火闌珊,一夜火龍舞!
    青玉案·火把節.玉舍夜放花千樹,更飄落,絲絲雨。佳麗競豔香滿路。文化傳承,非遺保護,特色在彝族。8月12-15日,貴州六盤水彝族火把節在野玉海風景區玉舍村舉行。火把節,一些民族又稱星回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 六盤水火把節:燈火闌珊,一夜火龍舞!
    青玉案·火把節.玉舍夜放花千樹,更飄落,絲絲雨。佳麗競豔香滿路。人頭攢動,遊客助興,一夜火龍舞。文化傳承,非遺保護,特色在彝族。火把節,一些民族又稱星回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火把節的節期一般是在農曆的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其主要的活動有鬥牛、賽馬、摔跤、歌舞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