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好耍,過年期間年輕人夥起鬧騰,年過得越熱鬧,「偷青」就是以前成都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民俗。與大多數講究說「吉利話」的民俗相比,「偷青」要討的,卻是被偷人家罵人的話。
最精彩的是,偷是明著偷,動靜越響越巴適。罵人的話越兇,偷青的人越高興,這預示著來年運氣好到爆,還未生養的新媳婦也可能抱上胖娃娃喃。
上世紀80年代之前,成都城區還有大部分的農田。正月十四晚上偷青的民俗,從農村到城市都很流行。「偷」是偷啥子嘛?當然是「偷」隔別子鄰家田裡種的青菜、蘿蔔、白菜,青菜要有包包的,蘿蔔一要大半節紅彤彤的,如果是紅蘿蔔那就更好了。
偷了這些青菜蘿蔔,有啥講究呢?這還得從想抱孫孫的婆婆說起。比如說,張家五月端陽節娶的新媳婦,到了過年肚皮還沒看見動靜。不僅婆婆有點著急了,隔壁的鄰居王姆姆也在關心了。對於新媳婦和幫忙的妯娌們來說,哪家有包包青菜,田頭哪兒屬包包長得特大,哪家蘿蔔長得又圓又紅又大,都要記在心裡,免得十四晚走錯田坎,扯錯青菜、蘿蔔。
到了十四晚上九十點鐘,偷青隊伍出動了。月光照在田坎上,年輕的女子們穿著防水筒靴,成群結隊,打頭陣的有可能是年少的小叔子,提著根竹棒,以防遇到兇狗。快要靠近李大爺家時,狗兒已經吼起來了。這一吼,把遠處的狗兒也逗起來了,瞬時,狗叫聲此起彼伏。原本就心虛的偷青隊伍,一下慌了神,火速奔向既定的田地,準備摸黑偷了趕緊跑。沒想到,另一撥偷青隊伍也前後腳趕到,她們也看上的是李大爺家的抱兒菜!於是乎,尖叫聲、笑聲、狗叫聲全爆發出來。早就等著「叫罵」的李大爺趕緊登場,衝到院壩頭一陣高聲叫罵:「欸!
哪家娃兒在偷我的菜地,我的大窩抱兒菜是留來做種的,快走快走!」李大爺聲音一起,年輕人抱好偷到的菜,一窩蜂全散去。
偷了回去的菜,要煮好吃下去。如果來年抱上了胖娃娃,還要提上紅雞蛋,去李大爺、王姆姆家答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