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元宵晚上守著菜地兩點過才回家休息,但正月十六一早八點過,楚定霞還是早早來到自家菜地。看著散落在自家菜地裡的菜葉、被挖的亂七八糟的土豆、菜地中剩著光禿禿的菜頭,楚定霞心痛不已。前一天晚上,就是在這塊菜地邊,楚定霞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青菜被他人摘得七零八落,「你們少摘點。」楚定霞無奈地勸道,來者卻回道「一年就偷你這一回,你就不要管了嘛。」
備糞一個月十五下午全部潑青菜
對於瀘州人熊見平來說,利用閒暇時間,在江邊的空地上種點菜,已經成為自己幾年以來的習慣。但從去年開始,他發現,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幾乎已經成為菜地的一場「劫難」,「去年的一大片菜地,基本全軍覆沒了。」
「偷青」作為一種民間習俗,本是指大年十五晚上,去別人家裡偷點青菜,寓意一年好運。但近兩年來,一些「偷青」者趁此大肆採摘農戶青菜,頗有些現實版的「QQ農場」的感覺。而為了避免自家青菜被他人摘光,農戶們也拿出了各自「殺手鐧」。
有了前一年「經驗」,今年,提前一月,熊見平開始備糞,滿滿兩桶,全部在十五日下午潑到青菜上。熊見平想,「偷青的人聞到我的菜這麼臭,應該不會要吧。」
但事實上,與周邊農戶的青菜相比,熊見平的青菜是被偷的最多的農戶之一,「被偷了100多顆白菜,佔了五分之二。」十六日一早,來到自家菜地,看著凌亂的菜地,熊見平嘀咕著,「沒法了。」
同來查看菜地的李潤芳對熊見平分析道,「估計你昨晚沒有守到菜地吧。」
元宵守菜地上演現實版QQ農場
準確地說,熊見平是也守了自家菜地近3個小時。熊見平說,偷青的人出來的早,他吃過晚飯7點過到達菜地時,已經撞見有人提著大包小包的青菜從土裡「凱旋而歸」。「我穿的衣服少,守到10點過就回家了。」熊見平有點鬱悶。
與熊見平一樣,雖然李潤芳也往自家青菜潑了糞,但她仍不放心,和周邊其他農戶守至凌晨兩點過。李潤芳說,即便菜地主人就在旁邊,大家也是肆無忌憚。
「已經不是偷,而是搶了。」談起元宵晚上「保衛」自家菜地時的情形,李潤芳很憤怒。「麵包車、皮卡車在馬路邊停了一排,有人還背著背篼、拿著鋤頭。」李潤芳說,她看著有的「偷青」者將背簍裝的頂尖兒,「腰杆都打不直了,」還有人拖著重重的塑膠袋時不小心滑到土溝裡,掉的青菜散落一地。
守護自家菜地最辛苦的當屬楚定霞。楚定霞有兩塊菜地相距500m左右,從晚上8點至凌晨兩點,每看到有亮光在自家菜地晃動,她就跑到菜地旁邊吼道「哎呀,你們少摘一點嘛。」來來回回,她也記不得到底在兩塊菜地間跑了多少趟了,只覺得一覺醒來,渾身酸痛無比。
「我跑到那邊,這邊的棉花白就遭了;守到這邊,那邊水白菜又遭砍了。」最讓楚定霞鬱悶的是,無奈之時,她讓對方少摘一些,對方卻回道「一年就偷你這一回,你就不要管了嘛。」
習俗能理解 農戶呼籲文明偷青
雖然有人對自己的招呼置若罔聞,但也有人就是好這個習俗。楚定霞說,守著菜地的這段時間,她也聽到不少人對同伴、或者是父親對孩子叮囑「不要踩壞了其它菜,少摘一點」之類。
楚定霞說,對於自己和其他農戶來說,大年十五偷青的習俗,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最近兩年來,這個習俗已經開始變得畸形,大伙兒成群結隊,駕車前來,備足工具,氣勢頗大,本來元宵佳夜,該和家人齊聚一堂,現在卻為了兩塊地的青菜,在外面守了大半夜,她也覺得很不值,卻是沒有辦法。
「偷青只是意思一下,沒得必要大包、小包把我們的菜都偷走撒。」李潤芳也表示,有人拿著鋤頭,背著背簍,已經超越了民俗概念範圍的偷青,她們也希望眾人在保留民俗的同時,能夠文明偷青。在李潤芳看來,如果雙方都不必大張旗鼓,也不必提防你我,在元宵之夜時,農戶能夠安心在家中看看晚會,那麼,偷青的民俗還是很有意思的。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徐慶 實習生 陳昕雨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