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的是塞上江南相關的詩詞,先簡單介紹一下塞上江南是哪裡。
塞上江南,原名塞北江南。原指古代寧夏黃河河東灌區一帶。後泛指寧夏黃河平原以及其他地方塞外富庶之地。他的出處是《太平御覽》引隋郎茂《圖經》一書「曰:周宣政和二年,破陳將吳明徹,遷其人於靈州,江左之人崇禮好學,習俗皆化,因謂之塞北江南」。之句。
因靠進黃河,用黃河水灌溉田地,促使農牧業發達,湖泊眾多,溼地連片,風景優美,勝似江南。故遠在大西北的寧夏,有著塞上江南之稱。
在塞上江南,更是有著許多景區。有以自然風光為代表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沙湖和沙坡頭景區,也有以歷史文化為代表的水洞溝、西夏王陵和鎮北堡影視城,更是有著賀蘭山、中華回鄉文化園、鳴翠湖、黃河樓、黃河壇等眾多旅遊景區。
介紹完了,咱們來看一下古人用詩意表達的塞上江南。
第一首.
雜曲歌辭·太和第四
唐代:佚名
塞北江南共一家,何須淚落怨黃沙。
春酒半酣千日醉,庭前還有落梅花。
個人解析:這是一首出自樂府的詩,詩人應該是被派到了塞北之地,塞北和江南都是一個國家的領土,本是一家人。告訴自己不必落淚埋怨黃沙。喝著美酒,半醉半醒之間還可可看到庭院前面的梅花。點出塞北雖有風沙,卻也有著春天般美景。
第二首.
布作高陽臺眾樂園成被命與金陵易地兄弟待罪侍從對更方面實為私門之慶走筆記子開弟
宋代:曾布
樓臺丹碧照天涯,塞北江南未足誇。
十裡煙波新種柳,萬株桃李未開花。
一麾同下西清路,兩鎮高迎上將牙。
回首林塘莫留戀,風光還屬阿連家。
個人解析:這是宋代曾布詩,從詩名來看應該筆記,曾布在高陽臺時被任命一個新的職位。要離開之時寫下的。高高的太陽照在樓臺碧綠的臺階上映出了天涯路,雖然之前沒有去過塞北江南。但是在這去的路上,很多地方種滿了楊柳樹與桃花。一行人走在西清路上,迎接的都是嫩芽。回首之後,不在留戀。風格最好的地方還是阿連家。
第三首.
南樓有作呈仲矩舍人
宋代:黃裳
莫言風物是窮邊,塞北江南此果然。
蒼璧下粘芳草地,垂楊中臥碧塘天。
人吟夜月波中笛,客醉秋荷雨後筵。
來候朔音棲處好,夢常捫鬥過幽燕。
個人解析:這首應該是宋代詩人黃裳,從幽燕之地來到了塞北江南時寫下的。時常聽從別人說塞北江南無窮無盡,一到這裡果然是這樣。崖壁下面儘是芳草,楊柳樹座落在湖水邊。夜晚人們會傳來優美的笛子聲,客人喝醉之後會有秋荷。這裡雖然處處都很好,但是還是會想起來時的地方。
第四首.
送盧潘尚書之靈武
唐代:韋蟾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水木萬家朱戶暗,弓刀千隊鐵衣鳴。
心源落落堪為將,膽氣堂堂合用兵。
卻使六番諸子弟,馬前不信是書生。
個人解析:這是唐代詩人韋蟾送給盧潘的一首詩,因為盧潘要去靈武任職,所以此詩描寫了靈武的好風光,讚頌了盧潘詩一位包圍祖國的好將軍。(靈武就是靈州)前兩句點出了盧潘要去的地方,和靈武的好風光,有果園,有黃河水灌溉農田。塞北江南很早以前就很有名。風光像江南一樣。後兩句讚頌盧潘。
第五首.
演法師惠紙帳
元代:張昱
銀燈夜照白紛紛,四面光搖白縠文。
隔枕不聞巫峽雨,繞床唯走剡溪雲。
風和柳絮何因到,月與梅花竟莫分。
塞北江南風景別,卻思氈帳舊從軍。
個人解析:這是一首元代的詩,詩人張昱本是軍中之人,不知什麼原因來到了塞北江南之地,寫下了這首詩。夜晚外面下著雪,而屋子裡卻點著燈,在寫著文章,隔著枕頭聽不到巫峽的雨聲,繞過床卻看不到剡溪的雲。風和柳絮什麼時候才會到,月光與梅花在爭奪這冬日的光景。塞北江南的風景果然別致,我卻思念當年在軍中的時候。
這五首詩,有的是描寫塞上江南風光的,而有的確實塞北與江南對邊的。塞北是一個地方,江南是一個地方。我自己的解析可能也不太對。描寫塞上江南的詩詞,不好找,希望有人找到更多描寫塞上江南風光的詩,可以評論下來,讓大家共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