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身邊愛鳥的故事:烏鶇築巢添丁民居 紅隼留宿躲避風雨

2020-12-11 浙江新聞

  溫州網訊 人間四月桃花細雨,蜂蝶成群紫燕雙雙。4月2日,在市區宋女士家築巢的烏鶇一家其樂融融,小鳥們茁壯成長。「鳥兒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現在看樣子就要飛走了。」宋女士說,鳥兒到來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家帶來了很多快樂,她也趁此機會給3歲的兒子進行愛的教育。

  宋女士家的烏鶇蛋

  宋女士家的烏鶇寶寶

  烏鶇落戶宋女士家,還喜添數隻小鳥

  今年2月下旬,家住市區劃龍橋路某小區的宋女士家來了「不速之客」。宋女士的丈夫杜先生在自家陽臺發現了一個鳥窩,這一發現讓宋女士小兩口欣喜不已,不僅每天觀察鳥窩有什麼變化,還對兒子進行「現場教育」。

  沒過幾天,宋女士發現鳥窩裡多了兩枚鳥蛋,這下可把他們一家人樂壞了。在宋女士的微信朋友圈裡,一次一次記錄著他們一家人的喜悅:2月20日,一隻小鳥來安家;2月28日,恭喜租客喜添二蛋;3月2日,第三顆蛋出現了……3月19日,三隻小禿毛出現了……

  就這樣,宋女士的朋友圈記錄下了自己一家人和小鳥一家人和睦相處的日子。杜先生說,發現小鳥在窩裡下蛋之後,他們就在鳥窩的窗前支起了一塊板,遮擋視線,生怕房間裡有什麼動靜嚇到鳥媽媽和小鳥們。「除了用板擋著,那扇原本用到不多的窗戶就徹底關閉了,生怕吵到它們。我們也會把一些剩飯放在窗頭,很快就被吃完了,應該是鳥媽媽生了寶寶之後需要吃更多東西來補充體力吧。」在拍了小鳥的照片查了之後,宋女士一家人才知道,原來在她家安家的鳥叫烏鶇(音同東),是溫州常見鳥類之一。

  池魚遭水鳥偷食,大爺不忍心拉網捕鳥

  家住市區洪殿附近的王阿姨退休在家帶孫子,有時會抱著孫子來到樓頂,給孫子看看頂層人家種植的蔬菜瓜果,以及一個人工小池塘裡的田魚。一天,王阿姨發現屋頂小池塘上面多了個不鏽鋼做的網格蓋子。後來遇到頂層住戶李大爺才知道,給池塘蓋蓋子是為了防止裡面的魚被叼走。

  原來,王阿姨住的小區臨河,河水恢復清潔之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水鳥。河裡的魚藏得比較深,這些水鳥就瞄上了這小池塘的魚了。李大爺在小池塘裡原本養了十多條魚,後來發現被附近的水鳥給吃了一些。「拉網捕鳥總覺得不合適,那就只好把魚保護好了。」於是,李大爺才想出了這個辦法。

  王小寧介紹,隨著市區河道水質變好,越來越多的水鳥出現在河道附近,大多為白鷺,李大爺為了保護自己的魚而給池塘加蓋子的做法值得點讚。

  吳女士家留宿的紅隼

  吳女士家的朱頸斑鳩

  斑鳩搭窩生娃,猛禽紅隼在陽臺留宿

  吳女士家住市區南浦二組團,說起鳥,她「滔滔不絕」。2017年5月10日,吳女士發現自家陽臺上的花盆裡,歇著一隻「鴿子」。這隻「鴿子」大腹便便、病懨懨的樣子,於是吳女士便拍了照片發朋友圈詢問。後來得到溫州野鳥會秘書長王小寧的幫助,認出這隻鳥是朱頸斑鳩,「看樣子應該是要在這搭窩生娃了。」

  果不其然,這隻斑鳩媽媽在吳女士家成功生下鳥蛋,又孵化出幼鳥。吳女士說:「那段時間我正好身體不適在家休息,這一家子斑鳩應該是怕我寂寞來陪我的吧,我特別開心。小斑鳩們長大之後飛走了,但我想它們應該還記得我,因為之後經常會有朱頸斑鳩來我家陽臺,有一次最多的時候來了七八隻,一大家子都來了。」

  從那之後,吳女士每天都會在自家陽臺的窗臺上放個碗,撒點小米,來餵食鳥類。2018年颱風期間,吳女士既驚訝又開心地發現,自家陽臺上竟然來了一隻猛禽避雨,經辨認這隻猛禽名叫紅隼。出於對鳥的愛護,吳女士緊閉房間和陽臺之間的門,避免驚嚇到紅隼,一直到第二天風雨緩和之後,借宿一宿的紅隼才離開。王小寧說,一般很少會有猛禽飛到城市家庭中,吳女士家飛來紅隼,一方面是因為恰逢颱風,紅隼需要避雨;另一方面可能是吳女士家長期有鳥類來飲食,留下了鳥類的氣味。

  鳥類造訪如何處置,專家教你幾招

  說起鳥類,王小寧可以說是一名專家。如果遇到鳥類在你家中或者家門口搭窩該怎麼辦?王小寧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因為好奇而去近距離觀察,以免驚嚇到鳥類;其次,鳥類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儘量不要去打攪,給小鳥充足的自由空間;第三,鳥類會自己捕食,一般不需要為其提供食物等。

  王小寧表示,今年愛鳥周就要到了,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中留給鳥類的空間越來越少,鳥類搭窩的地方也越來越有限,所以才會出現在市民家中築巢的情況。比如說喜鵲,喜歡在樹上築巢,也有的會在高壓電線塔上築巢。如果能在高壓電線塔上搭建一塊平臺,引導喜鵲在平臺上築巢,就既能解決喜鵲的築巢問題,又能避免喜鵲築巢不當造成電力故障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講講身邊愛鳥的故事:烏鶇築巢添丁民居 紅隼留宿躲避風雨
    4月2日,在市區宋女士家築巢的烏鶇一家其樂融融,小鳥們茁壯成長。「鳥兒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現在看樣子就要飛走了。」宋女士說,鳥兒到來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家帶來了很多快樂,她也趁此機會給3歲的兒子進行愛的教育。
  • 烏鶇落戶、斑鳩搭窩、紅隼留宿……鳥類造訪如何處置,專家教你
    昨天,在市區宋女士家築巢的烏鶇一家其樂融融,小鳥們茁壯成長。「鳥兒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現在看樣子就要飛走了。」宋女士說,鳥兒到來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家帶來了很多快樂,她也趁此機會給3歲的兒子進行愛的教育。烏鶇落戶宋女士家,還喜添數隻小鳥今年2月下旬,家住市區劃龍橋路某小區的宋女士家來了「不速之客」。
  • 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屋簷下「添丁進口」
    2月底,市民小沈家陽臺上來了一對烏鶇,不但築巢安居,還生蛋孵仔。本周,是一年一度的「愛鳥周」,她向常州晚報記者敘述了自己全家的愛鳥故事——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我家「添丁進口」「一周前,我家的烏鶇孵化出的兩隻小幼鳥陸續都會飛了,不知道是不是飛出去覓食了,還會不會回來,反正這窩我還給他們留著,也是念想……」4月20日,是今年「愛鳥周」的第一天,市民小沈和常州晚報記者說起自己一家前段時間的
  • 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屋簷下「添丁進口」
    2月底,市民小沈家陽臺上來了一對烏鶇,不但築巢安居,還生蛋孵仔。本周,是一年一度的「愛鳥周」,她向常州晚報記者敘述了自己全家的愛鳥故事——春暖花開時節,烏鶇在我家「添丁進口」「一周前,我家的烏鶇孵化出的兩隻小幼鳥陸續都會飛了,不知道是不是飛出去覓食了,還會不會回來,反正這窩我還給他們留著,也是念想……」4月20日,是今年「愛鳥周」的第一天,市民小沈和常州晚報記者說起自己一家前段時間的
  • 烏鶇夫婦時隔一年返回築巢 陽臺蔥盆裡生下6隻「小寶寶」
    今年4月中旬,李先生的女兒給陽臺花草澆水時,發現陽臺蔥盆裡的舊鳥巢裡多了一些新鋪墊的草,估計有鳥兒「光臨」,果然沒過多久,一對烏鶇夫婦就落戶了。仔細辨認,李先生驚喜得發現:這對烏鶇夫婦可是「老朋友了」,「去年,這對鳥兒就在這裡生了4隻『小寶寶』,不知道今年能孵幾隻呢。」「從鳥兒媽媽開始下蛋,一共生了6個。」
  • 烏鶇夫婦時隔一年返回築巢 陽臺蔥盆裡生下6隻「小寶寶」
    今年4月中旬,李先生的女兒給陽臺花草澆水時,發現陽臺蔥盆裡的舊鳥巢裡多了一些新鋪墊的草,估計有鳥兒「光臨」,果然沒過多久,一對烏鶇夫婦就落戶了。仔細辨認,李先生驚喜得發現:這對烏鶇夫婦可是「老朋友了」,「去年,這對鳥兒就在這裡生了4隻『小寶寶』,不知道今年能孵幾隻呢。」「從鳥兒媽媽開始下蛋,一共生了6個。」
  • 組圖:烏鶇夫婦窗臺築巢孵小鳥 戶主網絡直播
    戶主一家對「新成員」表示歡迎,並拍下照片發在微博上,全程記錄烏鶇繁育後代,網友紛紛點讚。烏鶇夫婦窗臺築巢 家庭會表決:留下它們 據戶主張文浩回憶,3月6日(周末)打掃衛生時,發現閣樓窗臺上突然多了一個鳥巢,「起初我夫人想到不衛生,想清理掉,但我說要留下來。」
  • 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烏鶇夫婦花盆裡築巢產蛋產下3隻蛋用紙盒做的防曬屋3隻烏鶇寶寶破殼出生安家育兒的烏鶇昨天,市民程女士在朋友圈裡曬起了自家陽臺上的烏鶇鳥窩,牽出一則舍花護鳥、幫助一對烏鶇鳥成功孵育出3隻雛鳥的故事。朋友圈曬「鳥圖」這窩鳥在她家已一個月「見證生命不一樣的神奇,陽臺上花盆烏鶇鳥出生記,從築巢到孵出,鳥爸爸鳥媽媽辛苦了,期待你們健康成長。」
  • 烏鶇「寶寶」少一個 愛鳥專家來釋疑
    學校已經將附近走廊全部封閉,而且鳥窩搭建在四樓欄杆處,不會有蛇等野生動物來偷吃鳥蛋,愛心護鳥行動在全校上下溫暖開展,大家都輕手輕腳,盡最大可能不去打擾到它們。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鳥蛋從6枚減少到現在的5枚?
  • 「烏鶇築巢鐵樹盆栽」故事迎來大結局:烏鶇五寶寶今展翅高飛
    本報追蹤關注的烏鶇夫妻佔據朱家盆景鐵樹做窩產蛋孵雛的故事,今天終於迎來了欣喜的大結局:經過17個日日夜夜的精心餵養,五個健康的小寶寶,伸伸懶腰,撲撲翅膀,亮亮嗓音,倏忽間,在一片嘈雜鳴叫聲中,響起兩下格外響亮的鳥叫聲,朱家人斷定「爸爸媽媽來了」。
  • 風雨中兩隻烏鶇挑釁野貓?原是「調虎離山」
    今天上午我市開始降雨,在風雨中,興祥苑小區居民陸先生發現有雛鳥從巢中掉落。陸先生為雛鳥做了個新家,並呼籲市民愛護野生動物。 「我知道這種黑鳥叫烏鶇,小時候跟著鄰居捕捉過烏鶇雛鳥,只養活過一隻,很聰明,叫聲也特別好聽。」
  • 烏鶇一家築巢陽臺鐵樹,上海市民暖心呵護五雛誕生
    經過漫長17天的風雨矯陽的「磨礪考驗」和新民晚報全媒體讀者翹首企盼,一對銜尾相隨,飛入百姓家的烏鶇夫婦,「霸佔」鐵樹盆栽17天接連產下5蛋,至昨天(8日),鳥蛋已經全部破殼而出。這對英雄的鳥爸鳥媽仰頸高歌,似乎在向人類和大自然報喜:我們有孩子啦!嗷嗷待哺的鳥寶寶。
  • 「烏鶇築巢鐵樹盆栽」故事迎來大結局:烏鶇五寶寶今展翅高飛
    本報追蹤關注的烏鶇夫妻佔據朱家盆景鐵樹做窩產蛋孵雛的故事,今天終於迎來了欣喜的大結局:經過17個日日夜夜的精心餵養,五個健康的小寶寶,伸伸懶腰,撲撲翅膀,亮亮嗓音,倏忽間,在一片嘈雜鳴叫聲中,響起兩下格外響亮的鳥叫聲,朱家人斷定「爸爸媽媽來了」。
  • 風雨中兩隻烏鶇挑釁野貓?原是「調虎離山」
    今天上午我市開始降雨,在風雨中,興祥苑小區居民陸先生發現有雛鳥從巢中掉落。陸先生為雛鳥做了個新家,並呼籲市民愛護野生動物。 「我知道這種黑鳥叫烏鶇,小時候跟著鄰居捕捉過烏鶇雛鳥,只養活過一隻,很聰明,叫聲也特別好聽。」
  • 烏鶇「落戶」百姓家 鳥媽不離不棄照顧傷鳥
    高興的是,在他家陽臺鐵樹下孵化的4隻小烏鶇羽翼已豐,並相繼飛離巢穴;然而其中一隻小鳥離巢時,因前日的暴雨而受傷,這又讓他揪心不已。好在鳥媽不離不棄,始終陪伴著。「3月27日,愛人告訴我,陽臺鐵樹下突然出現了一個鳥窩,沒過幾天,窩裡就出現了5枚鳥蛋。那一周正好是愛鳥周,太讓人驚喜了。」吳先生告訴記者,從發現鳥窩開始,他一下班便拿起相機,蹲在臥室的窗戶邊,近距離拍攝來家裡築巢的鳥兒。
  • 烏鶇非烏鴉 瑞典的國鳥意外落戶小學走廊
    為什麼會在學校築巢繁育?鳥媽媽是怎樣孵化小鳥的?意識到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教科學的校長林建鋒當即決定,圍繞鳥蛋、鳥巢和鳥媽媽,人與鳥如何交流等話題,教會孩子們去理解生命的奇妙演化。學校在鳥巢附近隱密地安裝了一個監控探頭,將鳥寶寶的孵化過程向全校學生現場直播,「讓孩子們一天天感受生命誕生的喜悅和美妙。」
  • 烏鶇「落戶」百姓家 鳥媽不離不棄照顧傷鳥(圖)
    高興的是,在他家陽臺鐵樹下孵化的4隻小烏鶇羽翼已豐,並相繼飛離巢穴;然而其中一隻小鳥離巢時,因前日的暴雨而受傷,這又讓他揪心不已。好在鳥媽不離不棄,始終陪伴著。­  「3月27日,愛人告訴我,陽臺鐵樹下突然出現了一個鳥窩,沒過幾天,窩裡就出現了5枚鳥蛋。那一周正好是愛鳥周,太讓人驚喜了。」
  • 昨天,我家窗臺外飛來一隻紅隼寶寶
    家住銀川永泰城劍橋郡的夏夏說的「它」,是一隻學名為紅隼(sǔn)的鳥。這種鳥原本體型較大,而當時看見的是一隻幼鳥,眼神懵懵懂懂,顯得很可愛。 「看資料說,它是一種小型猛禽,可是我們覺得它很萌,很可愛。」夏夏說,這隻鳥不僅不怕人,女兒拿小手隔著玻璃指了指它,它還好奇且友善地望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