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鶇築巢鐵樹盆栽」故事迎來大結局:烏鶇五寶寶今展翅高飛
本報追蹤關注的烏鶇夫妻佔據朱家盆景鐵樹做窩產蛋孵雛的故事,今天終於迎來了欣喜的大結局:經過17個日日夜夜的精心餵養,五個健康的小寶寶,伸伸懶腰,撲撲翅膀,亮亮嗓音,倏忽間,在一片嘈雜鳴叫聲中,響起兩下格外響亮的鳥叫聲,朱家人斷定「爸爸媽媽來了」。
-
冬季烏鶇不愛叫,可能是母鳥,掌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分辨所養的烏鶇...
今天鶇龜先生就來談談,如何根據從入冬後烏鶇的變化特徵,來判斷所養的是不是只公鳥,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一、外表最大的變化是嘴巴和眼圈 從體型大小上來說,烏鶇雛鳥在出殼後的2個月大時,基本就長成型了,體型不再發生大的變化。
-
烏鶇今年還來我家「作客」嗎?
烏鶇我家陽臺外的"客人"今年你還來嗎?去年春天一對烏鶇鳥意外喜歡的上我家放在陽臺外的蘭草花盆,並在裡面安營紮寨,生兒育女,我家住在8樓,可能是鳥認為把窩做在高高的陽臺上比做在樹上安全吧,開始烏鶇先用草和爛泥巴做窩,窩做好就開始下蛋了,烏鶇膽子太小,見人就飛離鳥巢,為了不再驚嚇它,我用了塊紙板把陽臺玻璃遮了起來,很快鳥巢裡有了6枚小蛋,大約孵了一個星期左右,小鳥就先後出殼了,從出殼到飛走僅需半個月左右
-
烏鶇寶寶飛出窩了 再有幾天就能獨自飛
給烏鶇寶寶餵食4月18日,本報刊出了《烏鶇安家育娃記》一文,綠楊新苑一戶居民樓,一對烏鶇在這裡修築了愛巢,產下了5枚鳥蛋。經過20多天孵化和哺育後,烏鶇寶寶昨天終於出窩了。烏鶇寶寶飛出窩了凌晨5點,天剛蒙蒙亮,記者就聽見屋外有烏鶇嘰嘰喳喳的吵鬧聲。大鳥的聲音清脆響亮,而小鳥聲音稚嫩且略顯沙啞。相比之前,這陣吵鬧聲持續時間很長。難道烏鶇要出窩了?
-
冬季了烏鶇還不愛叫?那可能是母鳥,把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辯公母
入冬以後,烏鶇無論是在外表還是鳴叫等方面,與前期相比,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準確把握這些變化特點,也有助於我們區分烏鶇公母。今天「烏鶇與烏龜」就來談談,如何根據從入冬後烏鶇的變化特徵,來判斷所養的是不是只公鳥,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
瑞典國鳥烏鶇來陽臺安家 這家人不做飯不炒菜為鳥「騰地方」
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dōng)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劉偉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烏鶇提供一個安靜的孵化環境。
-
鳥的小知識:歌聲嘹亮的烏鶇,大家想認識一下嗎?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鳥的世界,今天小編又來和大家見面了,隨著時代在發展,人們都喜歡用閒暇時間來餵養寵物,養什麼寵物的都有,有很多愛鳥人士喜歡餵養鳥,鳥的品種有很多,前幾天小編看了一下,看的眼花繚亂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鳥就是烏鶇。
-
烏鶇繁殖過程:從修建鳥窩到產蛋全記錄,百舌鳥營建鳥巢和產鳥蛋
2020年5月10日,烏鶇開始選中了圖中的花盆,在裡面刨出了一個鳥窩狀的坑。至5月11日,鳥窩的地基(即圖中的坑)建築完畢。2020年5月12日,開始建巢。打好地基後,就進入鳥窩的修建階段。烏鶇鳥窩建築材料因選址而不同,在樹杈上營巢的,以泥巴和枯草建造;在花盆營巢的,則主要以枯草建造,幾乎沒有泥巴。
-
講講身邊愛鳥的故事:烏鶇築巢添丁民居 紅隼留宿躲避風雨
4月2日,在市區宋女士家築巢的烏鶇一家其樂融融,小鳥們茁壯成長。「鳥兒在我家住了一個多月,現在看樣子就要飛走了。」宋女士說,鳥兒到來的這段時間給他們家帶來了很多快樂,她也趁此機會給3歲的兒子進行愛的教育。
-
瑞典國鳥飛來小區安家育雛 母愛情令人動容
近日,南京市鼓樓區金域中央小區中飛來了一對特殊的客人瑞典國鳥,烏鶇夫婦飛到院中的一棵樟樹上用泥草築巢,準備繁殖自己的後代。護鳥志願者陳先生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把烏鶇築巢、產卵、孵雛、覓食、小鳥築巢的全過程用鏡頭隱蔽窗臺上拍攝下來,真是妙趣橫生,供大家欣賞。
-
烏鶇「落戶」百姓家 鳥媽不離不棄照顧傷鳥
高興的是,在他家陽臺鐵樹下孵化的4隻小烏鶇羽翼已豐,並相繼飛離巢穴;然而其中一隻小鳥離巢時,因前日的暴雨而受傷,這又讓他揪心不已。好在鳥媽不離不棄,始終陪伴著。「3月27日,愛人告訴我,陽臺鐵樹下突然出現了一個鳥窩,沒過幾天,窩裡就出現了5枚鳥蛋。那一周正好是愛鳥周,太讓人驚喜了。」吳先生告訴記者,從發現鳥窩開始,他一下班便拿起相機,蹲在臥室的窗戶邊,近距離拍攝來家裡築巢的鳥兒。
-
有仇必報:烏鶇持續一個月在狗子頭上拉屎,網友:這是啥鳥啊
有仇必報:烏鶇持續一個月在狗子頭上拉屎,網友:這是啥鳥啊作為人類,一直都特別好奇,在動物之間為什麼沒有語言也能進行交流。我小侄女的回答也讓我特別驚訝,她說,可能只是你聽不懂,那是屬於他們特有的語言。後來再想一想,不是沒有道理。
-
陽臺飛進一隻小鳥 專家鑑別:烏鶇的幼鳥 建議趕快放生
老公情急之下,順手拿起一個社區發的全新的垃圾桶,小心翼翼地將小鳥罩進桶裡。 後來,我把照片發到微信朋友圈,朋友說可能是黃鸝,讓我餵點小米。但家裡沒有小米,我試著餵了它一點麵包,可它不吃。到了10點多,又飛來一隻與它差不多大小、一模一樣的鳥,這隻鳥嘴裡還叼著蚯蚓,試圖餵它的同伴,不知道它們是不是夫妻哦。
-
草叢中撿到一隻鳥 原來它叫「烏鶇」
原標題:草叢中撿到一隻鳥 原來它叫「烏鶇」 慈谿新聞網訊「路上撿到一鳥,好像不太會飛。這是什麼鳥啊,我要怎麼辦?」17日上午,記者接到市民瀟先生的求助,他說對著一隻撿到的小鳥發了愁。
-
與鳥為鄰 德陽6旬老人為烏鶇當起「保姆」
四川新聞網德陽6月21日訊(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67歲的德陽市民李義華喜歡打桌球,但最近他又愛上了餵鳥。不過不是他買來的鳥兒,而是有鳥兒在他家窗臺上築窩孵蛋。李義華介紹,與這些鳥兒結緣是在2009年,到現在已經有5隻鳥兒來築巢了。
-
烏鶇繁殖過程:第一枚鳥蛋破殼而出的全過程記錄,百舌鳥雛鳥出殼
2020年5月10日,一對烏鶇夫婦在陽臺花盆開始做窩。四天後,鳥窩終於做成了,一個碗狀的鳥「家」出現。雌鳥烏鶇開始了產蛋過程。烏鶇每年3-7月開始繁殖,每對烏鶇每年繁殖一到兩窩,每窩產蛋4-6枚(也有觀測到產蛋7枚的,但不多見),產蛋速度為每天一枚。
-
被烏鶇鳥屎攻擊了怎麼辦?烏鶇襲擊人的原因真相、方式和防範對策
由此導致大家都認為烏鶇和蜜獾一樣,脾氣暴躁,容易記仇。於是,烏鶇就有了鳥中「平頭哥」的稱號。熟悉烏鶇的都知道,這是一種極度膽小的鳥。膽子能小到什麼程度呢?例如鶇龜先生飼養的烏鶇小黑,是從小養大的,和家人也都很熟悉。但如果哪天你換了身衣服、剪了個尺度大點的頭,就能將它嚇得「大小便失禁」。
-
樹林裡傳來悅耳鳥聲 春天來了烏鶇叫聲像畫眉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記者 宋效忠) 昨日,華師大的高老師給記者報料說,近幾天早晨,樹林裡傳出像畫眉般悅耳動聽的鳥叫聲,循聲找去卻發現幾隻黑色的怪鳥。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桂子山上,果然聽到這種極為婉轉多變的叫聲,還在樹林裡找到幾隻黑鳥。黑鳥是不是在學畫眉叫?
-
烏鶇育雛期間為什麼吃雛鳥屎?原來……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24日訊(記者陳奇雄)6月24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李維斌在漢口江灘觀鳥時,用相機拍下了兩隻成年烏鶇(音dong)悉心餵養四隻幼鳥的溫馨畫面。他還觀察到,這兩隻成年烏鶇竟將幼鳥拉出的糞便,吃得乾乾淨淨。
-
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終待烏鶇幼鳥展翅飛!
6月4日,本報報導了《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10多天過去了,這些烏鶇寶寶怎麼樣了?昨天,記者進行了追蹤採訪。兩隻幼鳥飛走了昨天下午,程女士小心翼翼地靠近南側窗臺,只見窗臺上的烏鶇鳥窩裡,兩隻幼鳥先是蹦到窩外側,抖了抖雙翅,不時向四周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