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市開始降雨,在風雨中,興祥苑小區居民陸先生發現有雛鳥從巢中掉落。陸先生為雛鳥做了個新家,並呼籲市民愛護野生動物。
今天中午12時許,興祥苑小區居民陸先生在窗戶前洗碗,突然一陣急促的鳥叫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向外看去,只見花圃裡有一隻橘貓東躲西藏,兩隻黑色的鳥輪流低空飛向橘貓向它挑釁,有幾次,貓騰空躍起,差點抓住黑鳥,陸先生不由得為黑鳥捏把汗。
「我知道這種黑鳥叫烏鶇,小時候跟著鄰居捕捉過烏鶇雛鳥,只養活過一隻,很聰明,叫聲也特別好聽。」陸先生介紹,一般情況下,烏鶇遇到貓會遠遠的逃開,這兩隻鳥這樣挑釁橘貓,可能是雛鳥在附近,親鳥為了保護雛鳥,故意冒險實施「調虎離山」之計。
陸先生於是下樓查看,沒走幾步,看到一隻雛鳥泡在積水裡,已經死亡;又向前走了幾步,又有一隻雛鳥仰面躺在水泥地上,也已經沒有了呼吸。陸先生來回走了兩遍,終於在灌木下發現一隻活著的雛鳥,雛鳥在雨中瑟瑟發抖,陸先生將雛鳥捉住。這時兩隻親鳥不再攻擊橘貓,而是站在枝頭,對著陸先生大叫起來。
「我要是不管雛鳥吧,它肯定活不下去了;但是我要怎麼才能把它送回父母身邊呢?」陸先生想把雛鳥放在樹枝上,但是雛鳥體力不支,抓不住樹枝。陸先生抬頭看到自家的窗戶防盜欄,因為上面有雨棚遮雨,防盜欄上沒有被雨水打溼。於是陸先生找來一隻空鞋盒,在裡面鋪了一些衛生紙,把雛鳥放進鞋盒,切了一些肉絲餵雛鳥吃下去,再把鞋盒放在防盜欄上。
「我把窗簾拉上,這樣可以讓親鳥放心的接近雛鳥。」陸先生介紹,他注意到,兩隻親鳥站在稍高點的樹枝上觀察鞋盒,如果沒有人打擾,或許會把鞋盒當成新家,繼續照顧雛鳥。
據介紹,烏鶇也叫「百舌鳥」,顧名思義,雄性烏鶇叫聲很動聽,還會模仿很多種鳥類的叫聲,並把這些學來的段落跟自己原本的唱法一起編到一首或幾首「歌」裡反覆鳴唱。也因為它的這種技能,使其成為我國南方比較受歡迎的歌鳥。但是成年的烏鶇野性較強,難以馴熟,常常因為撞籠而死亡,所以過去飼養烏鶇一般通過掏取雛鳥人工餵養。
「我小時候跟著鄰居掏了很多雛鳥,那時候不懂事,後來知道要保護野生動物,希望為過去的無知做一點彌補。」陸先生說,到了4月底,很多鳥巢中都有雛鳥,離開了親鳥,這些雛鳥很難存活下去,希望市民遠離鳥巢,更不要做掏鳥窩、打鳥的事情,讓我們和野生動物相伴著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