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建築地圖|走近松江東部建築

2020-12-10 洋錦棒

追溯上海的歷史,「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被譽為「上海之根」的松江城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這片在4000多年前孕育廣富林文化的土地,有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地面建築、遠東第一大天主教堂、中國最早擁有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天文臺、創造世界奇蹟工程的深坑酒店,以及散落在鄉間的本土風貌民宅,這些建築展示了松江城的變遷,也見證了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

回顧千年的歷史,松江城的發展歷盡艱辛,經戰火硝煙,屢毀屢建。目前松江區自唐代建華亭縣以來的各時期建築遺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家,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7家、文物保護點233處。隨著松江新城近20年的開發,千年古城也湧現出一批如泰晤士小鎮、松江大學城、廣富林文化遺址、佘山深坑酒店等新的建築。

帶大家走近上海松江建築地圖系列推文,探尋由「石」「木」「土」構築的松江故事。

東部地區

01

馬相伯故居(明、清)

馬相伯(1840一1939),祖籍江蘇丹陽,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開拓者、教育家與愛國人士,有著傳奇的人生。馬相伯30歲即成為中國第一位神學博士,其百年人生跨越清代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以及中華民國,柳亞子先生贊其「一老南天身是史」。1903年,63歲的他將坐落在松江、青浦的地產房屋全部捐獻,以家產興學創辦震旦學院,兩年後又闢建復旦公學(即今復旦大學)。1912年,馬相伯72歲,中華民國成立,在孫中山的邀請下,他出任南京市第一任市長。在抗日戰爭時期,90歲高齡的馬相伯架著拐杖東奔西走,號召全民抗日,成為上海地區乃至全國文化界、教育界抗日救國的領軍人。

泗涇下塘風貌區內的開江中路上有一棟二層房屋上書「馬相伯故居」,坐北面南,建於明末清初,現沿街部分建築對外開放。跨過前廳,步入天井,眼前清代的大廳現為馬相伯故居陳列館。往北穿過第二進天井便可見後廳,廳堂莊重而高貴,堂內額枋上木雕精美。抬頭仰望,中堂板壁上方懸掛「生德堂」匾額,為他的書法家摯友、七寶鄉鄉長張秉彝在馬相伯創校時所題贈。馬相伯本人熱心於泗涇地區的公益事務,曾經關心參與泗涇塘、蒲匯塘等河道的疏浚工作,並慰勞當地的河長及河工。在春秋兩季及暇日,馬相伯會來此小住,因此這裡也曾為社會賢達聚會之所。

為了紀念這位具有傳奇人生的歷史名人,2002年11月馬相伯故居修繕完成並對社會開放,目前為松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觀指南

參觀時間以各單位公示時間為準。

02

史量才故居(清末民初 )

史量才(1880-1934),原籍江蘇省江寧縣人,七歲喪母,後隨父親史春帆遷居泗涇,其父在泗涇經營史太和堂中藥店。幼年時的史量才師從泗涇當地塾師戴葵臣。光緒二十五年(1899),時年19歲的史量才赴松江貢院參加童試,因詩文俱美,以第9名中秀才。1901年考入杭州蠶學館,畢業後回到上海不久,1904年在上海創辦女子商蠶學堂。1912年史量才接辦《申報》。《申報》1872年創刊於上海,1949年停刊,是中國現代報業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的一份報紙。接辦《申報》時,日銷7000份,鼎盛時期銷量達到15萬份,在當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史量才主張抗日救國,多次抨擊國民黨政府。1934年11月13日,他在從杭州休養回滬的途中遭遇暗殺。

位於泗涇鎮下塘風貌區內的明德堂是史量才在松江的故居,1916年秋始建,1918年春建成。當年史量才以原配夫人龐明德之名命名公館,顯示了他對夫人賢淑持家的感恩。明德堂佔地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此處曾經為史量才與朋友聚會之地,接待過鬱達夫、陶行知等社會名流與愛國人士。史量才殉難後,夫人龐明德在明德堂誦經念佛,閉門不出,直至離世。建國初期,該建築作為松江縣人民政府駐地,後又為泗涇鎮人民政府所在地。2006年修復後,作為史量才生平事跡展覽室對外開放,並被列為松江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松江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故啟現開放照壁、前廳、儀門和二層馬蹄形走馬樓。前廳中央黑色大理石基上放置史量才先生半生雕像,東西兩側牆上展出關於史量才先生的文字和圖片。穿過前廳往北,跨過門檻便是磚雕的儀門,天井往北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兩層木結構小樓。二樓外廊的欄杆採取了鑄鐵材料與西式花紋圖案,雕刻歐式風格的木立柱。廊內的木窗、木門使用了紅色、藍色與綠色相拼的彩色花紋玻璃,體現了民國時期海派建築風尚。

03

上海影視樂園(1998)

上海影視樂園位於車墩鎮,是一座以1930年代上海城市風貌為主題的影視拍攝與旅遊觀光園區。樂園佔地615畝,1998年10月建成開園,園內按照1:1的比例再現了外白渡橋、徐家匯天主教堂、馬勒別墅和城隍廟等標誌性建築及南京路、西藏中路和浙江中路等街道舊貌,為涉及舊上海的影劇提供了取景地,也為遊客提供了重溫老上海風情的絕佳場所。

樂園中隨處是電影元素。從周璇、阮玲玉、上官雲珠、鞏俐等著名影星的蠟像,到電影服裝展示,還有《日出》《非常大總統》等影片的經典場景,展示了上海作為中國影視業搖籃的盛況。

在影視樂園內,可以體驗乘坐有軌電車或黃包車沿「南京路」「西藏路」穿梭,也可以慢行於錯綜的裡弄中,或是走過蘇州河駁岸、教堂廣場;參與各類娛樂活動,如「旗袍節」等,時常可以在此遇見各路影視明星。伴著有軌電車叮叮噹噹的鈴聲,讓遊人仿佛穿過時光隧道來到30年代的舊上海;體驗20世紀初開業的先施、永安、新新三大公司,去找尋沈大成點心店、王星記扇莊、亨得利鐘錶店、張小泉刀剪等。

開放時間:8:30—16:30(最晚入園時間/停止售票時間:15:30)

04

巨人網絡總部辦公樓(2011)

巨人網絡總部辦公樓位於中凱路,由業內享有盛名的墨菲西斯事務所(Morphosis Architects)設計,於2010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一個建築和環境有機融合的經典案例。

設計師追求「建築從地上長出來,與天空融為一體」和諧自然的設計理念,整幢建築東西向布局在一大型人工湖上,猶如一條臥龍橫臥於水上。這是一個多功能的建築綜合體,設計師將研發總部所需的辦公、閱覽視聽、休閒健身、會議接待等功能結合在三層的建築體內。建築東翼主要為辦公區,布局開放式辦公空間、私密辦公室、總裁套房等;東翼在末端形成二十餘米高的建築懸挑探入湖面上方,如巨龍的頭部探出水面,其透明的玻璃地面與牆體讓人感覺猶如360°地融入環境之中。建筑西翼分布了健身中心、羽毛球場、遊泳館、活動室等場所供員工使用。建築東西部分通過連廊與屋頂花園聯繫,屋頂花園向下的臺階將人流與活動引到人工湖畔。

屋頂綠化是設計師湯姆·梅恩的重要手筆,該建築擁有約1.5萬平方米的屋頂綠化。大樓屋頂綠化帶栽種著月見草、棉毛水蘇、闊葉麥冬等多種植物,一年四季鮮花不斷。每年四五月份,屋頂鮮花盛開,辦公區完全沉浸在花海之中,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同時也起到了建築節能的作用。美麗的花園屋頂,吸引了眾多建築專業人員來此參觀,也成為《致青春》等電影的拍攝取景地。

辦公樓周邊區域布局了「人工湖生態系統」,通過五座橋梁連接區域外部,湖水通過深井取水後進入溼地,通過溼地生態過濾後再流入湖中。湖中種植了大量水生植物,養殖了魚蝦,力求達到生態系統的自我循環。

園內綠化、水體與建築渾然一體,從空中往下看,宛如一個浮於水上的造型奇特的綠色花園。建築與周邊地景的融合、造型與空間,功能與結構、生態節能的設計均使之成為獨特的企業總部建築。

相關焦點

  • 上海松江建築圖接近松江東方建築
    追溯上海,「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即「上海之根」的歷史,松江城市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4000多年前孕育了廣富林文化的土地上,有上海地區最多的古老地面建築,遠東第一座天主教堂,中國第一座天文臺和天文望遠鏡,深坑酒店和創造世界奇蹟工程,還有散落在鄉村的地方風格房屋,這些建築展示了松江城市的變遷,見證了上海城市城市發展的歷史。
  • 上海影視樂園在松江:有老上海主流建築,代表大部分人的認知記憶
    本文介紹在松江區的上海影視樂園,這個地方有著老上海的主流建築,也代表大部分人對於「老上海」的認知記憶。上海影視樂園也賦予了「上海之根在松江」的新意義,上海影視樂園正是代表了國人印象中的老上海。上海影視樂園在地圖上面的位置如下所示。上海影視樂園位於松江區的東部,這個地方也是比較靠近上海市區的地方。本樂園雖然面積並不大,但是已經具有了老上海的大部分的元素。下面是上海影視樂園的布局。
  • 如果松江的建築會說話
    松江歷史文化悠久,素有「上海之根」的美譽,有著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從唐代至清代遺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故而松江歷來素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一說,歷代古建築佔上海地區之首。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那些被歲月洗禮的建築,不僅承載著漸行漸遠的歷史風煙,更體現著城市的內涵和特色,是城市的生命與記憶。如何更便捷地走近這些建築,讓建築可閱讀?
  • 上海影視樂園在松江:有老上海主流建築,代表大部分人的認知記憶
    本文介紹在松江區的上海影視樂園,這個地方有著老上海的主流建築,也代表大部分人對於「老上海」的認知記憶。上海影視樂園也賦予了「上海之根在松江」的新意義,上海影視樂園正是代表了國人印象中的老上海。上海影視樂園在地圖上面的位置如下所示。上海影視樂園位於松江區的東部,這個地方也是比較靠近上海市區的地方。本樂園雖然面積並不大,但是已經具有了老上海的大部分的元素。下面是上海影視樂園的布局。
  • 傳奇名人故居、電影取景地……松江這些建築你去過嗎?
    這片在4000多年前孕育廣富林文化的土地,有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地面建築、遠東第一大天主教堂、中國最早擁有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天文臺、創造世界奇蹟工程的深坑酒店,以及散落在鄉間的本土風貌民宅,這些建築展示了松江城的變遷,也見證了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回顧千年的歷史,松江城的發展歷盡艱辛,經戰火硝煙,屢毀屢建。
  • 上海松江南站建築概念方案設計
    近日,由鐵四院、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組成的設計聯合體,在滬蘇湖鐵路上海松江南站建築概念方案設計競標中拔得頭籌,並取得了這一大型綜合客運樞紐的設計權。>松江南站是滬蘇湖鐵路的重要組成,是上海鐵路樞紐「四主多輔」格局中重要的輔助樞紐之一,是上海西南交通重要門戶,是G60科創大走廊和松江區城市發展軸上的重要標誌性節點。
  • 上海松江清真寺,國內保存較古的建築,墓主人至今尚未明確
    目前,上海返程面臨高峰期。專家透露,這一周會是疫情高發期,所以小夥伴們一定要做好防禦,還在放假的小夥伴就不要出門了,如果必須出門要搭乘公共運輸,一定要帶好口罩和勤洗手!也希望疫情嚴重地區的小夥伴們能度過這次危難關頭,加油!中國加油!上海松江的歷史上下6000年,文字記載「華亭」是在東晉時期,已有1800年了。
  • 松江23處歷史建築掛上「二維碼」,6條主題線路帶你閱讀「上海之根...
    你知道上海最古老的園林在哪裡嗎?你知道上海最神奇的建築有哪些嗎?這些「上海之最」,其實都藏在松江。今天上午,由松江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百萬市民看上海「漫步松江街區 閱讀建築之美」啟動儀式,市民遊客通過徒步打卡等方式找尋答案,閱讀松江23處地標建築的前世今生。
  • 上海之根,最美松江旅遊地圖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探索上海松江區不容錯過的美麗景致吧~一、廣富林文化遺址廣富林文化遺址被稱為「上海的小故宮」,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至東洲時期的遺址,該遺址涵蓋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周漢至明清等等各個時期,對於研究遠古時期中國南北文化交流,以及上海城鎮起源都有重要意。
  • 去處‖去松江來一場石頭建築之旅
    追溯上海的歷史,「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被譽為「上海之根」的松江城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這片在4000多年前孕育廣富林文化的土地,有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地面建築、遠東第一大天主教堂、中國最早擁有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天文臺、創造世界奇蹟工程的深坑酒店,以及散落在鄉間的本土風貌民宅,這些建築展示了松江城的變遷,也見證了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這裡有「石」「木」「土」構築的松江故事,先來一場石頭傳奇之旅。
  • 上海之根在松江的新意義:上海影視樂園代表了國人印象中的老上海
    本文介紹在松江區的上海影視樂園,這個地方有著老上海的主流建築,也代表大部分人對於「老上海」的認知記憶。上海影視樂園也賦予了「上海之根在松江」的新意義,上海影視樂園正是代表了國人印象中的老上海。車墩影視基地所在的車墩鎮其實也已經屬於松江城區的一部分,也就是松江城區的東部,這也是頗具松江特點的一個地方。
  • 可以「光合作用」的建築越來越多,松江在全市首家試點綠色建築驗收
    這樣的「綠色建築」在過去很難想像,但如今已經成為了現實。近日,隨著松江區在市內首家試點綠色建築驗收工作,松江的綠色建築推廣工作也全面提速。何為「綠色建築」在位於中山街道的三迪曼哈頓廣場在建工地,眼前這片集合了商業、辦公、賓館等業態的建築群,雖然在松江林立的各在建項目中,體量等各方面並不算十分突出,但這卻是在松江首批接受驗收的「綠色建築」。何為「綠色建築」?
  • 上海地鐵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碑林附近的建設:與松江有軌電車有關
    上海地鐵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的東側,有一個著名的碑林。目前在碑林附近開始建設松江有軌電車停車場,可能很快就會投入使用。松江大學城地鐵站附近的碑林,其實是昔日松江客運中心的「遺址」,上海地鐵9號線大學城站是上海郊區新城第一個通車的地鐵站,地理位置比較好,但是東側的爛尾工地,一直持續了十幾年。上海地鐵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的附近的地圖如下所示。
  • 舊時松江知多少?
    而在70年代的地圖上,西林路、人民北路、谷陽北路都還是不存在的。都是後來由農田荒地開發而來。清朝末,民國初的松江城在清朝末、民國初的地圖上,眼尖的朋友能不能隱約找到記憶中熟悉的路名,西塔弄、九曲弄、馬路橋、塔橋...在這老地圖上你是不是也發現了一條后街,而此后街非現在江學路上的那條美食后街。
  • 上海「地下酒店」很受歡迎,被稱為建築奇蹟,距離松江一小時車程
    上海「地下酒店」很受歡迎,被稱為世界建築奇蹟,距離松江一小時車程為了改變城市的刻板化現象,許多大城市都在積極創建獨特的地標,比如廣州的小蠻腰,這些代表性建築多為高層建築,而這座建築卻並不以其高度著稱,相反,由於其超低海拔,他正迅速走紅。
  • 上海松江清真寺,國內保存較古的建築,墓主人至今尚未明確
    目前,上海返程面臨高峰期。專家透露,這一周會是疫情高發期,所以小夥伴們一定要做好防禦,還在放假的小夥伴就不要出門了,如果必須出門要搭乘公共運輸,一定要帶好口罩和勤洗手!也希望疫情嚴重地區的小夥伴們能度過這次危難關頭,加油!中國加油!上海松江的歷史上下6000年,文字記載「華亭」是在東晉時期,已有1800年了。
  • 松江建築小鎮具有歐洲風格,富有藝術氣息,「上海美書店」
    如果上海中有我去過一兩次的地方,並且我想第三次和第四次去……,那麼他必須是松江新城核心區域中的泰晤士小鎮!倫敦的主體建築大多位於泰晤士河兩側,尤其是有100多年甚至300多年歷史的建築,如象徵勝利的納爾遜海軍指揮官雕像,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文藝復興風格的聖保羅大教堂,見證了英國歷史黑暗時期的倫敦塔,而倫敦塔可以在橋面上起降,堪稱藝術傑作。
  • 華政松江校區拓展工程:續造中西合璧、莊重典雅的大學建築
    圖說:松江校區拓展工程效果圖 採訪對象供圖作為上海市2021年重大項目之一,今天開工的華政松江校區拓展工程也是上海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程。新校區將傳承華政長寧校區聖約翰大學舊址百年建築風格,同時以相統一的形態、尺度、比例及材質,樹立獨特的建築語言,續造中西合璧、莊重宏偉的大學建築。項目總建築面積6.8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5.66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1.23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學院樓、大學生綜合活動中心樓以及一座35KV配變電站。華政松江校區以沈涇塘河道為界分為河東、河西兩個片區。
  • 華東政法大學松江校區將擴建,續造中西合璧的建築樓
    華東政法大學松江校區將擴建,續造中西合璧的建築樓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首席記者 鄒娟 2021-01-04 11:28 來源:澎湃新聞
  • 松江23處歷史建築掛上「二維碼」,6條主題線路帶你閱讀「上海之根...
    你知道上海最古老的園林在哪裡嗎?你知道上海最神奇的建築有哪些嗎?這些「上海之最」,其實都藏在松江。今天上午,由松江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百萬市民看上海「漫步松江街區 閱讀建築之美」啟動儀式,市民遊客通過徒步打卡等方式找尋答案,閱讀松江23處地標建築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