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數字經濟總量1萬億,雲南的底氣從何而來?

2020-09-05 華為數據存儲


AI識景、機器人服務、刷臉支付、智慧停車……眼前頗具未來感的畫面不是電影,而是麗江古城的真實一幕。
基於華為智能視頻雲IVS3000,搭載人臉識別和人數統計攝像機,景區管理實現:
精準識別喊客、拉客人員等不文明行為,及時警報處理;
迅速定位走失遊客,避免安全隱患;
智能識別重點區域人流量,實時客流控制及分流管理……
處處體現了麗江古城的數位化智慧。
從「智慧景區」到「數字小鎮」,數位化、智能化帶來的創新應用已悄然融入這座千年古城,也為麗江這座城市帶來更多可能,而這也僅僅是雲南數字經濟發展的冰山一角,隨著5G、新基建等的發展,更多數位化應用場景如雨後村筍般在各行各業全面展開。

完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雲南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


「一部手機辦事通」 、、 「一部手機雲企貸」, 數字經濟在智慧城市、智慧旅遊、數字政務等領域落地開花。這也是雲南省基於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等板塊,大力推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的顯著成績。
2020年,「數字經濟」首次寫入《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省政府多次強調將「數字經濟」打造為雲南新的增長點,將雲南建設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數字經濟高地、數字絲綢之路樞紐」。
同時,雲南省也提出了到2020年,我省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GDP佔比超過30%,數字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20;2025年,數字經濟在GDP中的佔比超過40%,數字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元的目標。
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數據,對數據資源的挖掘使用,決定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深度與廣度。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的爆發式增長,傳統存儲方案成本高、存不下,效率低、流不動,自動化差、管不好始終困擾著企業,而只有少於2%的數據得到存儲,小於10%的數據得到分析利用,也讓花大成本存儲下來的數據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因此,完善數據基建設,充分實現數據的採、存、算、管、用,成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

大咖雲集 助力雲南數字經濟及新基建跨越發展


雲南省在產業網際網路、旅遊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與新基建的決心與行動,也吸引了一大批行業大咖的到來。走在5G、雲與計算、智能存儲等前列的華為最為引人注目,與雲南省的合作已經深入教育、醫療、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早在2015年,雲南省人民政府與華為公司籤署雲計算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8月17日,雲南省政府與華為再次籤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圍繞智慧交通、智慧生態、智慧水利等領域,打造數位化、智慧化、場景化的解決方案,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脈」,助力政企單位的數位化轉型。
在數據基礎設施方面,華為與建設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電網、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麗江古城管理局等單位展開了多方面的合作。
華為OceanStor 存儲Dorado系列、OceanStor 存儲Pacific系列、FusionCube系列,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DMS,數據遷移等產品及服務,以其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配置的靈活性,自動化的運維程度,幫助政企單位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價值,實現數位化的轉型及深入發展。

挖掘數字礦產資源潛力 華為創新數據基礎設施峰會來了


為了促進數據基礎設施與行業解決方案在雲南省各行各業的創新落地,幫助雲南政企充分挖掘數字資源潛力,助力雲南省抓住新基建機遇,實現數字經濟跨越發展,華為將於2020年9月3日在昆明舉辦創新數據基礎設施峰會。
此次峰會將邀請來自雲南省政府、醫療、能源、交通、金融等行業的眾多專家與學者,共同探討數字經濟、新基建、5G+工業網際網路等熱點話題。原央視《焦點訪談》《東方時空》主持人、紫牛基金創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長張泉靈也將作為特邀嘉賓主持,與現場嘉賓共話數據基礎設施。

相關焦點

  • 2025年深圳GDP總量或超4萬億?十四五時期能追上北京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日前,智庫機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來發展的新力量》(下稱「《深圳新力量》」)報告認為,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元,人均GDP達3.5萬美元。
  •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整個區鋪上50元大鈔,底氣源於這些上市公司!被坊間稱為「宇宙中心」的深圳南山區,又喊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小目標」:2025年本地生產總值(GDP)要力爭達到1萬億元。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1、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信通院白皮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由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構成,其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 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深圳GDP總量將達4.2-4.5萬億!
    該領域內已湧現諸如騰訊、華為、海思、大疆、樂信等一批明星企業及創新之星,將在未來40年為深圳經濟增添新活力、新動力。報告認為,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產業化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等行業,具體包括但不限於5G、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 2019年數字經濟穩步發展,據信通院白皮書統計,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到7.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7.2%。
  • 雲南旅遊文化業到2025年總收入要達到2萬億!2030年3.5萬億
    信息顯示,雲南旅遊文化業2025年後要達到2萬億元。2030年要達到3.5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2%。到2035年,要成為全國旅遊文化發展領先省份,世界旅遊文化重要目的地。據知情人士介紹,目標就是「中國的瑞士」。
  • 深圳提出「十四五」總目標:2025年GDP超4萬億
    「南方新聞網」微信公眾號11月1日發布消息:11月1日,第二屆「深圳企業家日」在深圳舉行。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主持上午舉辦的「雙區」建設與深圳「十四五」規劃發展懇談會。會上,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委大灣區辦分別就企業服務成果做了說明。
  • 2019~2025年:中國內地萬億GDP城市數量,從17座邁向30座
    回看2019年中國內地城市的年度經濟總量成績,共有多達7座城市GDP超過了9000億元的重要門檻,距離萬億GDP僅剩下最後的一步。它們分別是:泉州、南通、濟南、合肥、西安、東莞、福州。其中,數值最高的距離萬億GDP僅幾十億的差距,數值最低的距離萬億GDP也不過是六百億左右的距離。
  • 報告預測:深圳2025年GDP過4萬億,人均GDP3.5萬美元
    備受關注的是,根據預測,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在新科技和新消費驅動下,經濟將迎來新一輪快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5年後GDP將超過4萬億。2021-2025年,受戰略性新興產業穩定高速增長的驅動,深圳GDP增速預計6.5%左右,到2025年實現名義GDP總量4.2-4.5萬億元的規模,直追瑞士等國家2019年的經濟規模。人均GDP有望超過到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
  • 2018年31省區GDP「成績單」出爐:僅5省總量未破萬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日訊(記者 楊淼) 隨著全國2018年GDP數據的出爐,全國各省市區陸續公布了2018年全年GDP「成績單」。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對各省區公布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發現,目前18個省區GDP增速超過全國6.6%的水平,僅5省GDP總量未逾萬億。
  • 2019中國經濟總量近100萬億,人均GDP破1萬美元
    2019中國經濟總量近100萬億,人均GDP破1萬美元金羊網  作者:馬漢青  2020-01-18 2019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 統計局: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
    原標題:中國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  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美元!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1%,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經濟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 香港派錢700億,背後是4萬億的底氣
    在疫情兇險、經濟困窘的日子裡,香港政府宣布將為每個18歲或以上的永久居民,直接發放10000元現金,預計將在暑期到帳。如此大手筆「派糖」刺激消費,也順便暴露了香港政府厚實的財政儲備,並且向我們再次強調了一個道理:雖然GDP總量相繼被深圳和廣州超越,但GDP再重要也只是增量,衡量一個地區的真實財富水平,還是要看幾十年來攢下的家底。
  •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通過 石家莊打造「中國數字新城」
    近日召開的石家莊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石家莊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提出石家莊將以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為主線,全力打造「中國數字新城」。
  • 石家莊市出臺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
    石家莊市出臺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將石家莊打造為「中國數字新城」 在石家莊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與會的市人大代表們審議通過了《石家莊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第一個階段,到2022年,數字經濟快速壯大,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壯大,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惠民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政務服務更加高效協同,社會治理更加精細智能。第二個階段,到2025年,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全面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政府數位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數字經濟生態系統日漸成熟,數字經濟綜合實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 中國經濟十強城市出爐 武漢GDP1.34萬億排名第九
    澎湃新聞訊 1月19日,上海、北京、天津陸續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中國前10強城市的排名也逐漸清晰。上海GDP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在全國城市中穩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廣州作為「2萬億俱樂部」成員,依次排在上海之後。最大的「意外」落在天津身上,由於天津2017年經濟增速腰斬,大概率將被重慶超過,跌出全國前五之列。
  • 泉州經濟總量反超臺北40%
    那麼,單看城市——作為福建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2019年,泉州的經濟總量9946億元;而作為臺灣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臺北呢?統計顯示,2019年,臺北市的經濟總量折合成人民幣為5413億元。也就是說,去年,臺北的經濟總量,不到泉州市的60%。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臺灣的經濟發展史。
  • 牛犁:我國GDP總量在2025年左右將超美國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處處長牛犁表示:我們在2025年前後,我們的GDP總量將首次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然,這是市場規律的角度來看。在2025年,中國的GDP總量佔世界的比重由2013年的12.7%,這就是剛剛普查結束後調整的一個數據,上升到大體上升到21%左右,而美國的由現在的22.4,將放慢到20.3%。
  • 「數字雲南」12月熱力榜出爐 《三年行動計劃》成熱點
    探索解決雲南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途徑,助推提升全省營商環境,助力雲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加速「數字雲南」「信用雲南」建設。報告對雲南數字經濟發展經驗進行了創新性總結,提出「四化一樞紐」模式,即資源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治理數位化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數字樞紐。
  • 我國2019年經濟成績公布,GDP總量達14.3萬億美元,人均GDP呢
    近段時間對於我國在2019年的GDP成績,不少機構有諸多猜想,在GDP的各項指標裡面,大家對於人均GDP能否突破1萬美元很有信心,而在GDP總量上面能不能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還存在不少爭議。近日國家統計局給這份爭議劃上了一個句號,人均GDP與GDP總量的初步核算數據已經出爐,關於100萬億元之爭如今已經正式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