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深圳GDP總量或超4萬億?十四五時期能追上北京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日前,智庫機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來發展的新力量》(下稱「《深圳新力量》」)報告認為,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元,人均GDP達3.5萬美元。
-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
深圳一個區立「小目標」:2025年GDP1萬億≈整個區鋪上50元大鈔,底氣源於這些上市公司!被坊間稱為「宇宙中心」的深圳南山區,又喊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小目標」:2025年本地生產總值(GDP)要力爭達到1萬億元。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1、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信通院白皮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由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構成,其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
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深圳GDP總量將達4.2-4.5萬億!
該領域內已湧現諸如騰訊、華為、海思、大疆、樂信等一批明星企業及創新之星,將在未來40年為深圳經濟增添新活力、新動力。報告認為,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產業化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等行業,具體包括但不限於5G、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 2019年數字經濟穩步發展,據信通院白皮書統計,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到7.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7.2%。
-
雲南旅遊文化業到2025年總收入要達到2萬億!2030年3.5萬億
信息顯示,雲南旅遊文化業2025年後要達到2萬億元。2030年要達到3.5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2%。到2035年,要成為全國旅遊文化發展領先省份,世界旅遊文化重要目的地。據知情人士介紹,目標就是「中國的瑞士」。
-
深圳提出「十四五」總目標:2025年GDP超4萬億
「南方新聞網」微信公眾號11月1日發布消息:11月1日,第二屆「深圳企業家日」在深圳舉行。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主持上午舉辦的「雙區」建設與深圳「十四五」規劃發展懇談會。會上,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創新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委大灣區辦分別就企業服務成果做了說明。
-
2019~2025年:中國內地萬億GDP城市數量,從17座邁向30座
回看2019年中國內地城市的年度經濟總量成績,共有多達7座城市GDP超過了9000億元的重要門檻,距離萬億GDP僅剩下最後的一步。它們分別是:泉州、南通、濟南、合肥、西安、東莞、福州。其中,數值最高的距離萬億GDP僅幾十億的差距,數值最低的距離萬億GDP也不過是六百億左右的距離。
-
報告預測:深圳2025年GDP過4萬億,人均GDP3.5萬美元
備受關注的是,根據預測,在新消費和新科技企業帶動下,未來5年深圳GDP增速預計達到6.5%,到2025年總量達到4.2-4.5萬億,人均GDP達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在新科技和新消費驅動下,經濟將迎來新一輪快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5年後GDP將超過4萬億。2021-2025年,受戰略性新興產業穩定高速增長的驅動,深圳GDP增速預計6.5%左右,到2025年實現名義GDP總量4.2-4.5萬億元的規模,直追瑞士等國家2019年的經濟規模。人均GDP有望超過到3.5萬美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中位數。
-
2018年31省區GDP「成績單」出爐:僅5省總量未破萬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日訊(記者 楊淼) 隨著全國2018年GDP數據的出爐,全國各省市區陸續公布了2018年全年GDP「成績單」。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對各省區公布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發現,目前18個省區GDP增速超過全國6.6%的水平,僅5省GDP總量未逾萬億。
-
2019中國經濟總量近100萬億,人均GDP破1萬美元
2019中國經濟總量近100萬億,人均GDP破1萬美元金羊網 作者:馬漢青 2020-01-18 2019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
統計局: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
原標題:中國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 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美元!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1%,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在經濟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
香港派錢700億,背後是4萬億的底氣
在疫情兇險、經濟困窘的日子裡,香港政府宣布將為每個18歲或以上的永久居民,直接發放10000元現金,預計將在暑期到帳。如此大手筆「派糖」刺激消費,也順便暴露了香港政府厚實的財政儲備,並且向我們再次強調了一個道理:雖然GDP總量相繼被深圳和廣州超越,但GDP再重要也只是增量,衡量一個地區的真實財富水平,還是要看幾十年來攢下的家底。
-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通過 石家莊打造「中國數字新城」
近日召開的石家莊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石家莊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提出石家莊將以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為主線,全力打造「中國數字新城」。
-
石家莊市出臺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
石家莊市出臺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將石家莊打造為「中國數字新城」 在石家莊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與會的市人大代表們審議通過了《石家莊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第一個階段,到2022年,數字經濟快速壯大,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壯大,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惠民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政務服務更加高效協同,社會治理更加精細智能。第二個階段,到2025年,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全面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政府數位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數字經濟生態系統日漸成熟,數字經濟綜合實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
中國經濟十強城市出爐 武漢GDP1.34萬億排名第九
澎湃新聞訊 1月19日,上海、北京、天津陸續公布2017年經濟數據,中國前10強城市的排名也逐漸清晰。上海GDP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在全國城市中穩居第一位。北京、深圳、廣州作為「2萬億俱樂部」成員,依次排在上海之後。最大的「意外」落在天津身上,由於天津2017年經濟增速腰斬,大概率將被重慶超過,跌出全國前五之列。
-
泉州經濟總量反超臺北40%
那麼,單看城市——作為福建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2019年,泉州的經濟總量9946億元;而作為臺灣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臺北呢?統計顯示,2019年,臺北市的經濟總量折合成人民幣為5413億元。也就是說,去年,臺北的經濟總量,不到泉州市的60%。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臺灣的經濟發展史。
-
牛犁:我國GDP總量在2025年左右將超美國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處處長牛犁表示:我們在2025年前後,我們的GDP總量將首次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然,這是市場規律的角度來看。在2025年,中國的GDP總量佔世界的比重由2013年的12.7%,這就是剛剛普查結束後調整的一個數據,上升到大體上升到21%左右,而美國的由現在的22.4,將放慢到20.3%。
-
「數字雲南」12月熱力榜出爐 《三年行動計劃》成熱點
探索解決雲南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途徑,助推提升全省營商環境,助力雲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加速「數字雲南」「信用雲南」建設。報告對雲南數字經濟發展經驗進行了創新性總結,提出「四化一樞紐」模式,即資源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治理數位化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數字樞紐。
-
我國2019年經濟成績公布,GDP總量達14.3萬億美元,人均GDP呢
近段時間對於我國在2019年的GDP成績,不少機構有諸多猜想,在GDP的各項指標裡面,大家對於人均GDP能否突破1萬美元很有信心,而在GDP總量上面能不能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還存在不少爭議。近日國家統計局給這份爭議劃上了一個句號,人均GDP與GDP總量的初步核算數據已經出爐,關於100萬億元之爭如今已經正式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