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斷崖)
只有五個上海市那麼大的臺灣,地形南北長,東西窄,在那麼狹小的土地上卻有三分之二是被山地所覆蓋。有興趣的話,打開臺灣地形圖可以發現,臺灣中央以及中央偏東,從北到南有一條高聳入雲的「中央山脈」,綿延不絕,有著一百多座超過三千公尺的山頭。
山高險阻,臺灣東部自古來就被稱之為「後山」,如何穿過崇山峻岭從肥沃的西部平原到東部去,從清朝到日本殖民,以及國民政府時期一直不斷努力的方向。清朝政府就曾經從地處臺灣東北部的宜蘭開闢一條很簡陋的道路,翻山越嶺到達花蓮,日本殖民時期將這條道路加以改良,到了國民政府遷臺後大力開發花蓮和臺東,用最原始的一斧一鑿的方式開鑿出一條從臺中到花蓮,翻越中央山脈的「中部東西橫貫公路」,同時又再度改善這條「蘇花公路」的路況,兩百多年來,這條緊貼在垂直插入太平洋的山崖的生命通道一直在不斷地修整,時間進入到20世紀的1990年,「蘇花公路」才開始雙向通車,可見它的開鑿是多麼地艱辛。
由於「蘇花公路」蜿蜒於幾乎是九十度垂直入海的山壁上,再加之臺灣東部雨水和颱風特別多,坍方後的土石流始終是這條公路的噩夢,一旦遇到坍方,花蓮臺東居民想要到西部去,必須多花幾天時間,長途跋涉幾百公裡,繞過臺灣的最南端才能去到西部,因此臺灣東部經濟一直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由於特殊的地形地貌,「蘇花公路」已不可能再有根本性的改善,所以一直有另外一種設想,建一條從宜蘭到花蓮的高速公路,但現在由於民眾對環保意識的增強,民眾不接受在雪山山脈上「開膛破肚」,因此,直到今天,任何人如果要前往花蓮、臺東,就只有唯二的兩個選擇----鐵路和「蘇花公路」。
(清水斷崖)
看上去,似乎這條百年之「蘇花公路」岌岌可危,但是,它的另一面卻是於世公認的世界上最美的公路之一。山與海在此親密交匯,一邊是無邊無際,海天相連的湛藍色太平洋,一邊是直入雲霄,蜿蜒不絕蒼蒼翠翠的山脈,抬頭是縈繞山頂的白雲,低頭又是驚拍劽岸的海洋,行走其間耳邊自然而然響起原住民歌者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所有這一切已經不能簡單地用心曠神怡來形容了,總之,這裡是適合任何心情的天堂。
可是話又說回來,因為地形限制,「蘇花」絕大多數路段只有來往各一條車道,再加上數不清的大角度彎道,行進中的車子不能減速欣賞海景,更不能停車駐留,壯麗的美景只能「咻」一下就過去了。在中國水墨畫裡經常會有一位釣叟靜靜地端坐在縈繞險峻山峰的溪流旁,那種風景和人物都靜止的狀態最能激發起觀者的想像空間,似乎觀者自己進入到畫中一般。所以觀賞風景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人必須融入風景之中,必須安靜下來,甚至停下來,坐下來,讓身體成為風景的一部分,讓心融入風景,沒有寧靜的心,對於匆匆來回的過客,風景還是風景,我還是我,沒有交匯,就不能擦出火花,走過路過似乎什麼都沒有感受到,抓緊時間搶拍到的照片只能是一堆粗淺的擺設。行走於壯麗的「蘇花公路」如果只是坐在車子裡疾馳而過,那就和從宣傳圖片裡看蘇花公路沒有多大的差別了。
(七星潭)
會不會覺得,想要走近「蘇花」卻又無從入手呢?這條愛恨交織的公路最美的一段叫做「清水斷崖」,還好,在這段路上有三處休憩點,分別是:「崇德」、「匯德」以及「仁和」,旅者可以下車行走在或長或短的步道上賞景,如果能在這三個休憩點有足夠的停留時間,丟開「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節奏,找一處沒人的角落,試著將自己化作海、天、山的一部分,儘可能地啟動你眼睛、耳朵、鼻子,張開手指迎接太平洋的風,再吼上幾聲,用所有的感官接收天地的精華,從身處的任何一個角度融入「蘇花」。
近年來到臺灣騎行成為一種風潮,而到花蓮臺東濱海公路騎行又是臺灣騎行最迷人的地段之一,但是客觀地從安全性來評估,「蘇花公路」本身留給汽車通行的空間已經十分緊湊,完全沒有自行車的獨立空間,在這裡鐵馬騎行只能和四個輪子,甚至是沙石大卡車混行。在汽車裡看著穿行而過的鐵馬騎士們,除了衝他們大喊「加油」!「堅持」!之外,還真是為他們捏一把冷汗。但是,也不用遺憾而回,沿著太平洋,從花蓮市以南的濱海公路一直到達臺灣最南端,幾乎不見大型車的蹤跡,車流量也不大,路況還是比較良好的,更為關鍵的是還有自行車專用道,那就是通往天堂的騎行之徑!
(加母子灣休憩區)
(三仙臺、加母子灣)
蘇花已經算是很考驗駕車者技術和膽量的公路了,當然這裡說的是在白天開車,那麼,黑夜中行進在山壁間又會是怎樣的境況呢?這次我努力想要拍照留存,可是同樣因為不能停車細心找角度,而在晃動著的車廂裡也無法清晰地拍出影像,所以,只能請各位看官充分發揮想像力了,容我回憶出一些當時的內心之想吧……
(三仙臺)
我們應該是從下午四五點依依不捨地離開最後一站石梯坪,就一路向北開,沿路經過好幾處依海而建的民宿,或是地中海風格,或是主人獨具匠心的設計,總之每一處都讓人驚呼:停車!停車!讓我留下來啊!無奈當天開車的朋友王哥一心想要連夜把我們送回臺北的家,於是,念想愈大,心痛愈烈,只能暗自決心:下次!一定!
隨著太陽西落,光線開始暗淡起來,眼前依然是同一片天空、海洋、山脈,但是因為沒有了光線,一切顯得沒有生機,失去了原來沁人心肺的色彩,很難想像,因為有了陽光的照射,天地萬物就是繽紛的,而沒有了陽光,我們瞬間就成了色盲;不幸的是,很快,我們又變成了盲者。請記住,蘇花公路上很少有路燈,當然還有車燈,但是,僅僅依賴只能照到車前短短幾米距離的車燈,在四周都處於一片漆黑之中,是何等的恐懼!恐懼來自於未知的事物,也許你會說,無知者無畏,但是,就在一口氣經過幾個連續的狹窄彎道處,眼前似乎出現了一排若隱若現的五彩小燈之後,瞬間,一輛加長版的大卡車來去無蹤呼嘯著擦身而過,冷汗猛地冒了出來,不敢想像,幾秒種前如果方向盤稍稍偏向一點點,後果會是怎樣?接下來各種曾經聽聞於盤山公路的遇難故事揮之不去了……
就在幾小時前還全身心投入的天堂,此刻成了無止無盡的地獄,我們在黑暗中極力左右突圍著,可是無論怎麼努力,總也走不出這條被暗夜死死纏繞著的公路!心開始突懸起來,車子裡早就沒有輕鬆的對話了,只有時不時坐在副駕駛的王姐簡短地提醒他先生:有車!保持車距!偶爾王哥想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說:我的技術還是不錯的……話未說完就被她太太打斷:別臭屁!我開始逐一檢查坐在後排我這一家子的安全帶是否都扣好,還牢牢圍抱住身旁的小兒。車窗外,我的左手邊是默不出聲的山壁,右手邊是黑洞似的太平洋,此時的太平洋真的保太平的嗎?我不敢問,也不會有回答。時間像是被定格了,我清楚地意識到車子是在平穩地行駛,但又似乎處於真空之中,除了車內的小環境是存在著的,車外的一切似乎離我越來越遙遠,而遠處的海面上偶爾閃過停靠港口的片片漁火又像極了黑幕中的星光,我是在外太空嗎?這樣的感受太不真實了!
渾沌之間,眼前忽然出現左右連續對稱的紅色小燈,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保持著距離,不緊不慢地持續著。那是什麼?定定神,再看時卻是一溜小車隊,我們是第五輛,一組彼此不相識的車隊,至少我不認得他們。紅色小燈就像茫茫大海裡突然跳出來的燈塔,又像是從遙遠家裡發出的信號。就是這麼一小點紅色漸漸地開始有些溫暖著周遭冷漠的黑暗了,光源雖然很微弱,但足以讓空蕩蕩的心裡有了些許著落,由此認明,人類確實是需要族群而居的,孤立無援久了,必然會心生迷茫,而後孤苦,現在有了這組不期而至的同伴們,這樣的黑暗似乎也不再那麼無情了。不知道前面那幾輛車裡的同行者們會不會有相似的感觸,他們無意間給了我希望,我也予以同樣不經意的回報。就這樣,紅與黑並存著,黑張揚地吞噬著紅,而即使紅得那麼豆點的渺小,黑仍然讓出了空間,讓紅執拗地發出光束,我們一路相依相護著。不知道開了多長時間,前方終於出現了久違的紅綠燈,感覺一下子又回到了人間,結成的小車隊由此結散,可那份溫暖還保留著,在下一段的黑暗裡似乎仍然遙遙地相依相護著……
(三仙臺)
(三仙臺)
(石梯坪)
(石梯坪)
(石梯坪)
(小野柳)
(小野柳)
訂閱「遠景在臺灣」微信號的四種方式:
1、 點擊篇首題目下方的藍色字「遠景在臺灣」;
2、 打開屏幕右上角按鈕,點擊「遠景在臺灣」;
3、 從「添加好友」中搜索微信號「遠景在臺灣」;
4、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