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記載蒙古民族滄桑歷史和燦爛文化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爾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為一座民族的豐碑,記載著蒙古民族滄桑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傳說,成吉思汗在率軍徵西夏時,路過鄂爾多斯。他目睹這裡水草豐美,花鹿出沒,是一塊風水寶地,他被美麗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語道:這裡是「梅花鹿兒棲身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髮老翁享樂之邦」,並對左右囑咐道:「我死後可葬於此處」。成吉思汗去世後,運送其靈柩的靈車行至鄂爾多斯時,車輪突然陷進沼澤地裡,套上很多牛馬都拽不出來。護送靈車的將領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經說過的話,於是將其「氈包、身穿的衫子和一隻襪子」安放在這裡,並進行供奉。

成吉思汗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景區和「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以陵宮為核心,由「三區」、「兩道」、「八景」組成。

「三區」,即「文物保護觀光遊覽區」,以陵宮為核心,佔地10平方公裡;「生態恢復保護區」,在核心區的外層,圍繞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圍的梁地為界,佔地20平方公裡,在這個區域內真正體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外圍為「視覺景觀控制區」,佔地50平方公裡。

「兩道」,即從「氣壯山河」入口門景到成吉思汗陵宮的4公裡長的「成吉思汗聖道」和環繞巴音昌呼格草原並連接各景點的16公裡長的「風景道」。「八景」,即遊客活動中心、遊客教育中心、祭祀觀光遊覽區、蒙古民俗村、神泉風景區、休閒度假中心、那達慕馬術活動中心和熱氣球俱樂部。

 

由入口門景向北展延的大道就是成吉思汗聖道和風景道。我們可以沿著吉祥的成吉思汗聖道和風景道參觀各個景點,最後到陵宮,拜謁成吉思汗陵。

穿過「氣壯山河」門景就是壯觀的「鐵馬金帳」群雕。包括385樽雕像,5座金帳,它以恢宏的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出徵時的情景。

  觀賞完壯觀的「鐵馬金帳」群雕,我們看到的是以休閒廣場形式所表現的亞歐版圖。亞歐版圖廣場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版圖四角設有觀圖臺,東西兩側各樹立13面旗幟。亞歐版圖廣場以高低錯落和幾種不同顏色表現出從大蒙古國至元朝時期的疆域版圖,包括中國本土以及橫跨亞歐的四大汗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疆域版圖。在亞歐版圖廣場四角的石壁上分別雕刻著主題為「民族的希望」、「敞開的國門」、「繁榮的大地」和「吉祥的草原」組畫。成吉思汗陵宮正殿中央是高達4.3米的成吉思汗漢白玉雕像,雕像背景是遼闊的成吉思汗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時期的疆域圖。成吉思汗陵宮後殿,也稱寢宮,安放著三頂靈包,供奉著成吉思汗及三位皇后的靈柩,是成吉思汗八白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後殿南牆正中是一幅燒瓷壁畫,是依據珍藏幾百年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圖複製而成。後殿還有一幅「成吉思汗稱汗」壁畫,展示了成吉思汗經過艱苦奮戰,終於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的盛大場面。

 

 

寢宮酥油燈長年不熄,也是廣大蒙古族和遊客祭祀和拜謁成吉思汗的地方。陵宮西殿內供奉著成吉思汗八白室組成部分吉勞(鞍轡)白室、胡日薩德格(弓箭)白室和寶日溫都爾(聖奶桶)白室。西殿壁畫則展示了成吉思汗經歷的「滅乃蠻之戰」等重大事件和十三世紀蒙古民族一些生產生活習俗。陵宮東殿裡安放著一座靈包,靈包內供奉著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和夫人額希哈屯的靈柩。東殿壁畫主要反映了成吉思汗「治國之道、治政之策」的政治思想及古老的蒙古民族遊牧生活習俗等。陵宮西過廳內陳列著成吉思汗時期的部分珍貴的文物和「成吉思汗豐功偉績」壁畫。陳列有當時最先進的銅製火炮,有元朝發給諸王或使臣的特別通行證——銀制聖旨牌和腰牌,有當年阿拉伯地區發行的馬蹄形蒙古銀幣,有成吉思汗頒給丘處機及其門人免除差役、稅賦和令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的聖旨碑文。西過廳壁畫則以成吉思汗誕生、艱難的少年時代、哲別歸降、建立大蒙古國、成吉思汗伐金戰爭、西徵花剌子模、詔請丘處機和東西方貿易往來等圖景,藝術地再現了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經歷。陵宮東過廳裡陳列著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部分銀制祭器和「成吉思汗子孫偉業」壁畫。東過廳壁畫主要反映了忽必烈統一中國,元朝的社會、經濟、科技、對外交流等情況,展示了成吉思汗子孫們的偉業以及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繁榮景象。

相關焦點

  • 震撼,成吉思汗陵
    除陵園主體外,還以伊金霍洛風情小鎮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為兩翼。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輔相成。作為成吉思汗陵的主體建築,三座偉岸蒙古包一字排開,氣勢非凡。金燦燦的琉璃瓦熠熠生輝。這些蒙古包圓頂上部都鋪藍色琉璃瓦,作雲頭花狀。那可是蒙古族崇尚的顏色和圖案。建築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6個部分。洋溢著蒙古族豪放、壯美之風。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橫空出世的雄鷹,展翅欲飛。
  • 拜謁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以優美的草原環境,神秘的人文景觀顯示著草原帝王陵雄姿,是著名草原文化旅遊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旅遊勝地是十佳,全國百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成吉思汗祭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叱吒風雲,風骨永傳:民俗學視野下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
    成吉思汗是一位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 ,他創建了蒙古民族的第一個大一統國家———大蒙古國。而今天 ,成吉思汗在他的後人 ,在廣大的蒙古民眾心目中是神聖的先祖和共同的祖先。這個曾經的歷史人物 ,現如今固化在了民間精神世界 ,被民眾所祭奠。正如德國學者海西希所說 :「歷史上的成吉思汗被神化成了先祖的亡靈」。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蒙元文化成吉思汗陵景區大門,草原上的雄鷹
    陵園佔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緊鄰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為5A級景區。圖為成吉思汗陵售票大廳內。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建築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格。圖為成吉思汗陵景區停車場。
  • 成吉思汗陵的歷史變遷
    抗日戰爭時期,為防止日軍偷襲陵寢,蒙古群眾把「八白室」遷至青海塔爾寺存放,因為蒙古族也信仰藏傳佛教。途經陝甘寧邊區時,延安軍民曾組織迎送。建國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於1954年春把「八白室」迎回原地,於1956年建起固定的成吉思汗陵供人瞻仰。成吉思汗陵所在的伊金霍洛旗距呼和浩特有400多公裡,距陝西榆林市的神木縣境卻僅幾十公裡。因此,近年由榆林出發經神木去成吉思汗陵已成一條旅遊熱線。
  • 壯哉成吉思汗陵
    蒙古族自古盛行「密葬」,我無從得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僅見其衣冠冢盛況,已十分震撼了。這個衣冠冢歷來遷徙頻繁。如今我之所見,為1954年由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的陵園。陵園主幹道成吉思汗聖道,中間有塊保護的遺址,即是成吉思汗陵舊址「大伊金霍洛」,供奉成吉思汗宮帳長達307年。  陵園規模宏大。除陵園主體外,還以伊金霍洛風情小鎮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為兩翼。
  • 成吉思汗陵:開天闢地 氣壯山河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氣勢逼人的高大雕像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巴音昌呼格草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四十佳旅遊勝地之一,內蒙古旅遊業龍頭景點。
  • 成吉思汗陵天驕聖地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被評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其獨特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被國務院評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初觸王的心  「伊金霍洛」蒙語意為「聖主的院落」,因1649年成吉思汗陵從黃河南岸遷至這裡得名。成吉思汗陵遷至鄂爾多斯,最早是8個白色的宮帳,史稱「八白室」。蒙古族人認為靈魂不滅,這裡供奉的是天驕靈魂。
  • 歷史還原:成吉思汗陵裡面沒有成吉思汗?為何有人為他世代守靈
    成吉思汗一生戎馬,徵戰四方,曾經評為「千古風雲第一人」,他率領著蒙古軍隊打下了大半個世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家、政治領袖。他使中國的領土面積創下了歷史之最。也使他成為歷史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將成吉思汗的葬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並且在用萬騎將埋葬之地踏平,又在上面種上了樹木,樹木和草瘋狂的生長,用不了幾年,人們已經無法分辨陵地和周圍的的草原了,那些參與下葬的人全部被殺死,所以說,沒有一個人知道成吉思汗的陵地具體位置,然而蒙古人是怎樣去祭拜成吉思汗的吶?
  • 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長眠之地?現實讓人意外
    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不是羅馬帝國,不是英帝國,也不是俄羅斯帝國,而是由中華民族的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美麗的甘德利草原上,我們當地人都簡稱成吉思汗陵為「成陵」。就蒙古語本意來看,「鄂爾多」為宮帳,「斯」為複數。
  •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一代天驕的衣冠冢
    成吉思汗是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豐功偉業,統一蒙古,對外擴張,將中國的版圖真正的擴展到了世界範圍,對於全世界各地的影響深遠,同時對中國歷史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就是這麼一個傳奇人物,和秦始皇有類似的地方,秦始皇的墓地早已修繕,並且最終也能夠被後人發現,找到,變成了如今的秦始皇兵馬俑旅遊區,而成吉思汗不同的是,他一生更為傳奇,加上蒙古族喪葬的獨特,在過去數百年來,關於成吉思汗陵有著無數個版本。
  • 中國十大帝王陵墓之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裡。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現今的成吉思汗陵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裡,這裡綠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壯麗景色。陵園佔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成吉思汗陵於1964年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2年2月,國務院核定公布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內蒙古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東南,八十年代前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平面為丄字形(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狀況,現已發生巨變,本文只介紹筆者1981年前往參觀時陵的主體建築情況。),建築中央是紀念堂,高20多米,下部為八角形,內置通柱,上出重簷,蒙古包式穹窿頂,精工彩繪藻井。左右兩翼作不等邊的八角形,單簷蒙古包式穹窿頂。頂外部用藍色琉璃瓦砌出渾厚典雅的雲頭,鑲嵌黃色琉璃磚,並置金黃色琉璃寶頂,金碧輝煌,在草原上光耀奪目。據史料記載,明正統以後,由達延汗的孫子袞必裡克墨爾根濟農統領,駐牧於河套地區,並在這裡供奉八白室。
  • 內蒙古旅遊業龍頭景點--成吉思汗陵(組圖)
    人民網鄂爾多斯8月1日電 記者張瑩報導: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巴音昌呼格草原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規劃建設為:三區(文物保護觀光遊覽區、生態恢復保護區、視覺景觀控制區)、兩道(成吉思汗大道、風景道)、八景遊客活動中心(包括入口門景、鐵馬金帳)、遊客教育中心(包括亞歐廣場、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蒙古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成吉思汗中心廣場)、祭祀觀光遊覽區(牌樓、大臣雕塑、靈包、蘇勒德祭壇、鄂爾多斯敖包)、蒙古民俗村、神泉風景區、休閒度假中心(包括天驕大營、別墅、帳篷營地
  • 中國東方聯合新聞通訊社員工參訪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
    4月29日,中國東方聯合新聞通訊社暨啟明新聞網社長、總編輯一行,應邀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參訪成吉思汗陵。當日上午,一行到達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後,按照景區的要求,履行了驗證件、測量體溫和出示健康碼等程序,隨後進入景區參觀,感受「一代天驕」的英姿雄風。成吉思汗陵,坐落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落旗境內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是歷史偉人成吉思汗的象徵,是祭祀這位偉人英靈的神聖場所。
  • 山河名勝、氣勢磅礴成吉思汗陵之旅
    成吉思汗陵位於內蒙古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大草原上,距東勝市70公裡。成吉思汗是蒙古傑出的軍事戰略家和政治家。在統一蒙古部落並建立蒙古汗國後,他於1206年被提升為偉大的可汗。登基後,他發起了大規模的軍事活動,領土擴展到中亞和南俄。1226年,他率部向南進攻西夏,次年因病去世。元朝建立後,成吉思汗被尊為元太祖。成吉思汗是一個奇怪的歷史人物,因此他的陵墓對遊客也很有吸引力。
  • 實拍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建議大家來旅遊
    成陵於1729年(雍正七年)遷此,抗日戰爭期間陵墓八白室遷至青海塔爾寺,1954年又遷回,修建於1956年。陵內有成吉思汗生平功業繪畫及其坐像、遺物,並陳列有元代文物。園佔地面積約5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建築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格。建築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6個部分。
  • 成吉思汗陵——不凡之人的傳奇一生
    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那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徵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徵服民族多至720部。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的過程中組建了一支軍隊,他依靠這支軍隊徵服了東蒙與華北,然後徵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與呼羅珊,還徵服了突厥族地區,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並且還侵入印度。
  • 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旅遊攻略
    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旅遊風景區。「成吉思汗祭祀」2006年被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世界上唯一以成吉思汗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和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成吉思汗陵,陵墓恢弘壯觀,與大漠孤煙嫋嫋,仿佛可以看見「天驕一代」雄姿英發。儘管不知道成吉思汗埋葬的具體地點,但他的最後一口氣,就是留在這裡(因為他死前最後一口氣要留在駱駝毛上,所以這撮毛就在這裡),還有幾代守靈人為他守靈。
  • 成吉思汗陵為何至今找不到,一切要從那道神秘的符咒說起
    一提到蒙古,自然會想到一位歷史名人: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的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1227年在徵伐西夏國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的時候去世。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