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陝西人眼中的秋,
停留在紅葉、銀杏、幽深的秦嶺……
然而,在關中大地上,
還有一種別樣的「曬秋」,
每年只有一個月餘的美景,
美到震撼,甜到流口水……
@樂生
獨特的關中「曬秋」景
陝西富平的柿餅名聞天下,每年農曆霜降開始,一直持續到11月底,幾乎整個富平,都被豐收給染成火紅色。
@樂生
紅燦燦的顏色從地上一直鋪到了天邊,飽滿而樸實。柿子被串得滿滿,一條條被掛在兩三人高的木架上晾曬,一排排地望不到頭。
@樂生
富平柿子製成的柿餅又被稱為「合兒餅」,因兩個柿臍相對合在一起而得名。
@孫老師不教書
「合兒餅」要經過削皮、脫澀、軟化、晾曬捏型、出霜等十多道工序精細製作,成品具有個大、霜白、底亮、質潤、味香甜五大特色。目前,正值柿子成熟加工柿餅的旺季。
@光語幸福
曹村鎮馬坡村是富平縣著名的「柿子之鄉」。 柿子收穫的季節是馬坡村最忙的時節,也是馬坡村最美的時候。
@孫老師不教書
火紅的柿子,壯觀的曬柿子場面,處處透出一種濃烈的灑脫。
@T-Dog
遠看似雪山的虎頭山上,梁峁溝坡的柿子熟了,各家各戶房前屋後房頂上都掛滿了整排整排的柿子,一顆顆柿子紅撲撲的咧著嘴,笑迎著八方的賓客。
@陳陳
金燦燦的柿子給山村的秋天增添了絢麗的色彩,處處都是一派豐收喜悅的景象。
@樂生
隨著「陶藝之鄉」、「柿餅之鄉」和主席故裡這三張名片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富平,其實富平這座縣城,除了甜蜜的柿餅還有很多我們需要發現的東西。
富平老縣城「斬城」往事
每一座老城都有屬於自己的滄桑古樸。富平老縣城位於富平縣蓮湖村,中山塬餘脈,全國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斬城。
@關中拍客
斬城,建在四壁如刀劈般突兀在臺地上的城池,以峭壁為「牆」,起到了以險代防的作用。如此形態的城防堡壘,據說全國有兩處,一是新疆的交河故城,再就是富平老縣城。
@關中拍客
沿富平蓮湖大街一路向西,行至蓮湖村口,北上土塬,車行在青石紅磚鋪就的蜿蜒道路就來到了斬城的中心「老縣衙」。
打眼一看,塬上和塬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塬下建設得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看上去更像是個地級市的規模。
@陝西虎牙
而塬上遺存的多是青磚到頂、簷部飛椽、像極了用來拍攝革命劇的影視基地。
縣衙的門楣留有「為人民服務」的近代水泥浮雕標語,一瞬間拉回到那個紅紅火火的歲月,耳邊彷佛有高音喇叭放著「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聲……
@關中拍客
從明代建立縣治至七十年代初遷址,老城歷時六百餘年,城內主要古建築有文廟、城隍廟、關帝廟、望湖樓、圖書樓、魁星樓等。
其中望湖樓為清同治八年修建,後由胡景翼將軍於民國12年重修,為「湖山書院」所在地。圖書樓由康有為題字。
還有被網友稱為「最牛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富平支行原址。儘管年代悠遠、人去房空,但這絕對是國內見過的最古老和低調的銀行。
鋪著石磚的路面映出老城的記憶,值得稱道的是保留下來古老的民居,屋脊做雕磚或用片瓦組成鏤空花飾,窗戶上的花格雕刻得非常精細。
@關中拍客
如今縣城雖已沒有昔日的繁榮,但幾條主街道依稀可見昔日的輝煌。
富平阿(音wo)宮腔劇團也在老城當中,阿宮腔是國務院頒發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說,秦末項羽火燒阿房宮,有宮中內侍、宮女、舞樂、歌女逃出,把阿房宮裡一種清雅俊麗、委婉細膩的歌舞演唱帶到民間形成了民間曲調——「阿宮腔」。
線路:西安——京昆高速——富平立交——荊山大道——南韓大街——富昌路——蓮湖大街——蓮湖村。全程約76公裡,一個半小時車程。
乘車:西安城北客運站乘坐至富平大巴,票價22.5元。富平縣城距老城一公裡多,可步行前往,也可打車。
地址: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杜村鎮蓮湖村。
墨玉,山中貴美石
墨玉是富平縣獨有的一種礦產資源,由於原料就非常稀少,真正了解墨玉的人也並不多。也許在這個知名的石刻之鄉,蘊藏有這樣神奇的寶貝,是上天的一種眷顧吧。
墨玉之所以非常珍貴與稀少,主要是因為墨玉的自然結構與形成需要漫長苛刻的時間和條件。古人將其與鑽石、寶石、彩石並稱為「貴美石」。
由於原料有限,用來雕刻大件作品的墨玉非常稀少,所以現在的墨玉製品多半都是擺件,並不十分大。
路線:富平縣城(縣政府,蓮湖大街,X315)—6公裡—富平縣荊山塬——富平縣富源石刻廠
裡程:單程約6公裡
條條大路有石刻
從金甕山東側的唐順陵一路南下,經過曹村鎮,向西往宮裡鎮的方向走,那裡就是富平著名的石刻之鄉。
在開往宮裡鎮的路上,大大小小的石刻廠鱗次櫛比,在鄉間的大路小路上一字排開。
這裡雕刻最多的是拴馬樁,上面雕刻的石像造型多為獅子上騎著猴子和人,有著是世代封侯的寓意。
富平石刻是中華石刻藝術一個重要支脈,已有1500多年歷史,在黃河流域影響深遠。
如今宮裡鎮,幾乎家家戶戶釺錘聲聲,因藝術構思精巧,加工工藝精湛而深受名人雅士的喜愛,一批批地運住四面八方。
路線:富平縣城( 蓮湖大街,X315)—2公裡—X315與X222轉盤(X222,X221)—10公裡—宮裡鎮
裡程:單程約12公裡
即將消失的太后餅
關於富平的特產相信大多數人只知道富平的柿餅天下聞名,而對另外一個特產富平太后餅了解並不多。
「太后餅」是富平的風味小吃,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相傳,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經常由長安來富平省母,隨行御廚將烤餅技藝傳授給當地村民,故取名「太后餅」。
富平太后餅的製作,以上等白麵粉和豬板油為主要原料,分為制板油泥、和面、制坯、烘烤四道工序。油而不膩,內層綿軟,鹹香適口。
路線:富平縣城(縣政府,蓮湖大街)—富平縣南關正街—蓮湖村
裡程:單程約1公裡
地址:富平縣段記太后餅店
正值柿子收穫季
不用遠走,來這裡
傾聽一段光陰
排版:桃子
內容:駿途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