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不懂英文,到底能不能翻譯?

2020-12-12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土大橙子,ID:buyate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小土叨叨:前陣子我們發了一系列英語啟蒙相關的文章, 經常有讀者留言問:「給孩子講英文繪本,聽不懂的時候,到底能不能翻譯?」「有種說法,千萬不要給孩子翻譯,以免形成中文思維,是這樣嗎?」

這個問題可以很簡單地回答「要」或「不要」,對啊,選個邊站個隊一點也不難,但現實諸多不同的複雜情況下,真有這麼簡單粗暴、萬事皆通的答案嗎?

比起簡單的選邊站隊,作為家長,我更關心的是英語學習的原理問題,各種不同方式的優劣,這篇我們一起跟著小夥伴莫愁來探討一下吧。

正文共:4382 字 13 圖

預計閱讀時間:11 分鐘

01

我們為何如此糾結?

首先,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為什麼如此糾結於這個問題,害怕翻譯,我們恐懼的來源是什麼?

有一些是源自於我們當年的體驗,那時候英語課是這樣的:

老師:「a-p-p-l-e, apple-蘋果-讀」。

齊聲:「a-p-p-l-e, apple蘋果,apple蘋果,apple蘋果」。

老師:「單詞回去抄30遍,漢英一起」。

...

成人以後,遇見老外的場合,想說社交一下「我給你削個蘋果」,開始尋思:「蘋果是apple,但削咋說來著?」

開不了口,沮喪......學了十幾年感覺都浪費了。

(圖片來自網絡)

到了自己孩子英語啟蒙的時候,我們接觸到了「習得」,仿佛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嚯!原來英語可以這樣學啊,不用翻譯,沉浸在語言環境裡,跟孩子學中文一樣。

每次線下試聽課,把家長關在小黑屋進行「快點交錢啊」的心理建設時,多數銷售都會跟家長講強調「語言習得」而不是「學得」。

「我們是習得,可不說漢語的哦!不要中文翻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翻譯就是破壞孩子英文思維的建立。」 這強化了我們中文在英語學習中負面作用的恐懼。

理論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實踐中,卻沒有那麼容易。

02

可理解性輸入

第二語言習得者的提出者Stephen Krashen 認為,語言習得應該是建立在理解信息的基礎上,圖片、知識、教具等都是幫助信息理解的工具。對習得最重要的是,需要足量的理解性輸入。

換句話說,就算說的全是英語,但是孩子聽不懂,就等於噪音,白搭。

完全不翻譯,學的簡單時還好理解,名詞看圖片對應,動詞做動作(學術說法叫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指著蘋果說apple,指著香蕉說banana,jump 就跳給孩子看,big 就比個大圈圈......做個戲精家長,這些都不難。

但遇到抽象的詞,或者是一句約定俗成的話,要怎麼辦呢?

「痛哭流涕」,是不就得哭出眼淚給孩子看呢?

「若有所思」,又怎麼辦?

別說我們家長了,演技差一點的明星,都演不好層次豐富的「若有所思」。

為了解釋一個簡單的詞,可能還得涉及更多複雜的英語。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家長,英語口語能力沒有好到可以教學的地步,那就不妨給自己壓力輕一點,先考慮孩子能不能理解。

不翻譯就能學會英語

翻譯了就無法學會英語

要堅持不翻譯,才可能學會英語

國內很早就向大眾科普傳播「二語習得」理念的蓋兆泉老師,也明確說,二語習得,不等於不懂也不翻譯。英語思維是靠大輸入量、水平高實現的,不是靠親子閱讀時「絕對不說中文」實現的。

具體到在家帶孩子看分級或繪本的的情景,如果孩子不懂,我們可以藉助畫面、藉助動作,可以調整選書的難度。

但是如果依然不懂,我們也無法用孩子能聽懂的英文解釋的時候,口語化地用中文講一下,最起碼是可理解性輸入,孩子不至於聽天書。

03

建立英語思維≠「絕對不翻譯」

有個朋友是北師大英語教育方向的碩士,實習就是在著名的北京實驗二小。我問她關於英語教育她學過多少種教學法,她說有十多種,像我們早期的英語學習方法叫語法翻譯法,現在孩子的學習方法是交際法和理解法為主的。

圖片來自《別說你懂英語啟蒙》,作者王青,可以看出關於英語的教學方法真是琳琅滿目

有些方法確實是落後於時代,比較低效,被淘汰了,但實際教學的時候,各種辦法是綜合起來用的,因為都有各自的缺陷和限制,沒有一種方法包治百病,沒有「翻譯就等於破壞英語思維」的說法。

我們需要意識到過去的方法是落伍的,但並不意味著新的方法是可以「一招鮮,吃遍天」,生搬硬套去執行的。母語是外語學習中繞不過去的存在,不妨加以利用。

英語教育市場混亂的時候,隨便找一個長著洋人面孔的就可以來教英語,確實課堂是全程說的英語(因為他也不會說中文啊),可是他如果講得孩子根本不理解,那肯定不如懂第二語言教育的外教,也不如懂教育的中教中英夾雜講。

舉個例子,我給孩子讀繪本,因為圖片很清楚,他自己一看都很明白,所以前面

I like apples .

I like watermelon.

都沒有問是什麼中文意思。

偏偏到了這一頁,他問我:peach是什麼?

我心裡還嘀咕,這還用問嗎?這麼大的桃你看不見嗎?你下午還剛吃了一個呢?

回答他:peach是桃子。

兒子說:我還以為是心形呢……

我哭笑不得,原來是他自己看圖看岔了。那我告訴孩子中文意思了,他以後看到桃子,會非要轉個彎,先想到桃子的中文,然後翻譯成英文peach嗎?

對於普通父母來說,沒必要計較一定要「不翻譯,才正統」,不管是自己教,還是線上線下課,衡量教得好不好,標準不是「有沒有中文」,而是「孩子學不學得進去,有沒有學會」。

我們日常讀英文繪本,可以放鬆一點,不用擔心一翻譯就破壞了英文思維。

04

因勢利導,不必強求

我知道,有水平很高的家長,可以做到全英文輔導。

可是,對於普通家長來說,對不說中文的固執堅守,反而是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孩子英語的家庭學習遲遲推不動的原因。

比如,我經常看到有留言抱怨孩子不願意看英文繪本。其實有時候,這不是孩子不喜歡英文,而是不懂意思造成的畏難情緒。

這種情況,我們不妨試試,先把這個英文繪本裡的故事,用孩子能接受的中文繪聲繪色地講一遍,先勾起興趣,回頭再一起來看英文,也不耽擱。

我們需要迴避的是那種不必要的翻譯。不要總翻譯,不要強調一對一互譯,不要故意翻譯,但也不用對翻譯如臨大敵。強行不翻譯,為難的是我們自己,還可能破壞孩子的興趣。

05

母語遷移,也有正面作用

關於要不要翻譯,在學術上也有一個相關的研究課題——母語遷移

之前,大家比較過地關注母語遷移的負面作用,擔心說一口彆扭的中式英語,但我們不要忘記了母語也有正向遷移的作用。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課程中心主任曹文老師主編的《英語,閱讀是金》這本書裡,引用著名語言教育專家Vivian Cook 的觀點:母語的使用也是一種語言學習策略,兩種語言在大腦中有相互交叉的地方。母語是外語學習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礎,也是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

Vivian Cook就是這本很牛的教材的編者

人類學習外語的第一利器正是母語。母語和外語是完全可以借力的。

仕佳英語的CEO唐寧女士,也說起過,教學中經常發現,很多孩子的英文無法提升,其實是受限於中文母語水平,也就是說根本不是英文學不會,而是因為中文表達和邏輯就不清楚。

母語才決定了孩子英語的上限,如果像上岸的鴨子抖掉身上的水一樣,強行撇開,未免可惜。

我想借用中文來打比方,我們的孩子從出生我們就跟他說話,學齡前看了很多中文繪本,但是到上小學的時候,我們能說孩子熟練掌握中文嗎?

那更何況我們孩子的那點兒英語呢?

學前學的那點兒量就是奠基,真不算什麼。

孩子最終語文水平怎麼樣,是靠孩子開始接受體制內的教育,學會閱讀,大量閱讀,多學科綜合知識提升等等來決定的。

決定一個人說話水平高低的,不是普通話多標準,而是肚子裡有多少墨水。

也就是蓋兆泉老師說的,與其追求初級階段不可能達到的英語思維,不如追求藉助一切手段儘快達到高水平,因為水平高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有英文思維了。

06

寫在最後

一個簡單的話題,之所以如此長篇大論,其實主要目的是從原理上,遠離焦慮。

我的英語不好,擔心教不好孩子;我的發音不標準,擔心把孩子帶歪了;我無法用英語回答孩子的問題,是不是就破壞孩子的英文思維了?

這些都是常見的疑慮,但其實真的不必要,英語啟蒙階段,對家長英語水平的要求不高,比一兩句翻譯、比口音更重要的是,能夠持之以恆。

孩子的輸入如果夠充分,點讀筆、音頻、AI課等都用起來,聽到足夠多正確的發音,我們自己那點兒有缺陷的口音,就是水池裡滴了一滴墨,很快就淡了;如果英語能力累計得比較快,翻譯一下又算什麼;我們不必太為難自己。

為了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這篇文章我們特意追根溯源,去看權威大牛的論文,嚴謹起見,又請教了一線的名優少兒英語教師,還詢問了許多媽媽的親身經驗,想法逐漸清晰。

回到標題的問題,我們不妨學學「渣男」:不主動,不拒絕

如果孩子不問,不用刻意對照翻譯;

但如果孩子真的不懂,

也不用做「打死我也不說」的臥底,

自然地把中文意思說出來

大家開心就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土大橙子】。

小土是《嬰幼兒睡眠全書》《媽媽有力量》兩本書的作者,已有百萬讀者,小土專注早教和啟蒙,養育男孩、社交情緒、女性成長等領域,希望能為媽媽們賦能,讓媽媽們智慧養娃,輕鬆一點。

相關焦點

  • 要不要給孩子不懂的單詞註明中文?擔心孩子不理解英文怎麼辦?
    孩子的心聲什麼叫真正的英文思維理解,就是能用英語直接理解英語,就是孩子知道在講什麼,孩子能看明白聽明白,但是孩子沒辦法用中文解釋給你聽,孩子會跟你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你說,反正我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孩子這樣回答你,恭喜你,因為孩子是用英文理解的,為什麼會出現孩子理解了英文意思,但是沒辦法用中文解釋給你聽的現象呢,因為翻譯是一種專業技能,在孩子還比較小的年齡,孩子的這種技能還是很弱的,別說看了英文的東西要用中文解釋給你聽,就是看中文母語的東西,很多東西孩子也沒辦法用中文解釋給你聽啊,但這種現象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強,所以,作為家長你不用去問孩子,「你知道什麼意思嗎」,「你懂了嗎」,
  • 給孩子講英文繪本時,需要翻譯成中文嗎?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
    我家大寶那時候,要想得到英文繪本是很有難度的,當時是好幾個朋友一起辦了一張借書卡,一次借50本,一次借1個月。現在英文繪本鋪天蓋地的到處都是,網上有免費的電子書,實體店、網上書店的資源也非常豐富。那麼,問題來了,講原版繪本到底應該怎麼講呢?需要翻譯成中文嗎?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呢?
  • 八旬老太太廣交會上當翻譯 能閱讀英文原著(圖)
    八旬老太廣交會當翻譯  廣州「老西關」霍婆婆84歲了,耳聰目明,現在還在天天學英語。春季廣交會快到了,她又打算去給外國朋友當翻譯。  霍婆婆原籍南海農村,只在小時候上過三年多社學,讀了些《三字經》、《千家詩》、《幼學瓊林》等啟蒙古詩文。
  • 張偉麗獲勝後被英文採訪,翻譯「斷片」是激動還是英文水平不行?
    本文重點為大家解析究竟是翻譯水平不行,還是真的像他所說,是因為激動而忘記張偉麗說了什麼。帶你了解英文翻譯英文是主考科目,但高考拿英文高分的能做翻譯嗎?能在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溝通自如嗎?我告訴你,不可能!
  • 微信的掃一掃可以翻譯英文
    不懂英文鬧出的笑話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看不明白的英文,尤其買東西時有的說明是用英文。說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我前些年在懷孕的時候買了一些有助胎兒發育的營養藥。我發現。我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想看看說明書,可是說明書都是英文。我看不懂英文。後來我想裝在藥瓶裡的肯定都是藥,,就把那小小的晶粒和藥一起都吃下去了。後來我知道那些小顆粒是乾燥劑,是防止藥片潮溼的,不是藥。我知道了以後心裡非常著急馬上去醫院找到醫生和他說明了情況,當時候診室裡的人聽我說完這件事的時候都笑了。醫生告訴我對胎兒沒有影響,我這才放了心。
  • 新加坡官方語言是英語,但會英語的人卻聽不太懂新加坡人說的英文
    原本我對這一點毫不懷疑,可最近去新加坡旅行的時候,同行的小夥伴會英語,卻說聽不太懂新加坡當地人說的英文。什麼?奇怪了,不是說新加坡人基本都說英文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在新加坡旅行的途中,我詢問了我們的導遊,為何與以往我們學習的英文不太一樣?她告訴我,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的確是英語,但當地人說的英文叫做「新加坡英語」。
  • 為了不被同齡人拋棄,這些孩子一年就聽了上萬字英文!
    娃每天都想聽英文奇幻小說,一聽就停不下來。孩子喜歡聽書,不愛看書怎麼辦?聽完了《波西傑克遜》,接下來該聽什麼呢?堅持原版閱讀的家庭可能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如果您的孩子屬於聽覺型的,那麼聽有聲書這種方式就更能對上他的胃口了。一聽就明白,聽到即刻會意,孩子捧著耳機、小音箱突然傻樂起來,就一點兒也不奇怪啦。
  • 周杰倫自侃不懂英文,林書豪貼心翻譯卻來了波彩虹屁,這倆很皮啊
    林書豪近日在自己的個人社交平臺上,曬出一段英文。這一段英文主要講的就是感慨自身的受傷的經歷,並且感謝球迷們一直不離不棄的陪伴。本是一段感謝球迷的話語,卻遇見了老朋友周杰倫。這一段時間玩嗨了的周杰倫肯定是不會放過這一個機會的,於是就開始調皮了。
  • 能把英文App翻譯成中文的神奇應用
    看著似懂非懂的英文界面,實在令人頭疼。不過,現在好消息來了!近日安卓平臺出現了一款神器,它可以把英文以及其他外語App的界面,一鍵翻譯成中文!這個App的名字叫做「App Translator」,翻譯成中文就是應用翻譯器的意思。那麼它體驗到底如何?一起來看看吧。
  • 印度女子在去哪兒網訂機票,因無法改籤要退:聽不懂中文客服講話
    印度女子在去哪兒網訂機票,因無法改籤要退:聽不懂中文客服講話引語如果外國人在中國網站上訂票,考慮到要避免溝通障礙,那麼向他提供服務的客服人員都要會講英文。由於小軒還有事情耽擱了,不能及回公司,需要改籤機票,但是她只懂英語和印度語。2.小軒的稅費也不能返還了小陳說:「因為小軒在App上改籤不了,她想通過打電話詢問的方式解決,她想讓我打電話去問一下能不能退票,去哪兒公司表示退票後票價不返還了,但是稅費可以返還。
  • 外教vs.母語環境教學,哪個能讓孩子聽懂英語?
    外教對小朋友說英語,小朋友聽不懂。為了讓小朋友懂,外教只能翻譯成中文,把生詞句子寫出來讓小朋友背。這種教學的效果和中國老師教英語並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優勢就是外教口音純正,孩子不會學成方言英語。但是外教脫離環境的中英互譯式教學法最終培養的還是中式英語,不能培養英語思維,也不能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水平。
  • 青島拾荒大姐走紅 自學英語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
    為英語離家出走,堅持自學20多年,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青島拾荒大姐網絡走紅拾荒大姐:學英語不後悔 想過正常生活自學材料裡隨處可見袁英慧做的筆記。雖然是拾荒者,袁英慧精通英語並自己翻譯了小說。堅持20多年學習英語不放棄,她的經歷堪稱波折。除了在求學上苦頭倍吃,忍受了外界的異樣眼光和壓力,她為英語離家出走拾荒漂泊流浪。袁英慧說,如果再讓她選擇一次,她不後悔,並還是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她現在心裡也很矛盾,又想放棄、又想能進入翻譯業界,並養活自己。現在最盼望的是解決生存問題,過上正常的生活。
  • 店家英文砍價走紅 原諒我不看翻譯完全聽不懂!
    店家英文砍價走紅 原諒我不看翻譯完全聽不懂!時間:2018-03-23 19:36   來源:環保114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店家英文砍價走紅 原諒我不看翻譯完全聽不懂! 近日,北京秀水街又上了一次熱搜。一段秀水街霸氣女店家全英文與老外砍價的視頻走紅網絡!
  • 英文原版閱讀,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聽了多次,讓我反思起了身邊人的閱讀現狀,以及學生們的英文閱讀。本文將重點討論英文原版閱讀在中小學生習得英語中的重要角色。你是否發現自己的孩子「讀不懂句子,不理解語法,開不了口,作文寫不出」?這些問題都是思維的差異產生的,而大量的英文原版閱讀恰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大辦法。
  • 看不懂英文?直接微信掃一掃就可以了
    看不懂英文?發布時間: 2018-05-25 14:30 看不懂英文
  • 44歲「拾荒大姐」走紅 自學英語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
    為英語離家出走,堅持自學20多年,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青島拾荒大姐網絡走紅拾荒大姐:學英語不後悔 想過正常生活雖然是拾荒者,袁英慧精通英語並自己翻譯了小說。堅持20多年學習英語不放棄,她的經歷堪稱波折。除了在求學上苦頭倍吃,忍受了外界的異樣眼光和壓力,她為英語離家出走拾荒漂泊流浪。袁英慧說,如果再讓她選擇一次,她不後悔,並還是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她現在心裡也很矛盾,又想放棄、又想能進入翻譯業界,並養活自己。現在最盼望的是解決生存問題,過上正常的生活。
  • 一天兩條消息:暑假旅遊能不能去,到底聽誰的?
    這陣式,這暑假旅遊是能去,還是不能去呢?到底聽誰的?真要如此進行隔離和檢測要求,我只敢選擇在家不外出,以免不給孩子惹麻煩。可是再一想,即使我不出去,可身處於旅遊名城的,人家不會來嗎?那我在家蹲著也還是有風險的啊。
  • 法國餐廳菜單的沙雕英文翻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菜單
    別人看不懂我們的母語咋辦,那當然得與時俱進把世界通用的英文放到菜單裡才行啊~然鵝,並不是沒個餐廳老闆都能把英文菜單編輯得跟自己母語的菜單那般「絲滑對味」。為了方便省事,用網上詞典搜一搜就可以完成菜單的翻譯,但是也時常鬧笑話,比如喜聞樂見的下圖↓↓↓
  • 才6歲,就用一口流利英語做導遊當翻譯! 這孩子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嗯..一定是語速的原因..居!然!不!能!完!全!聽!由芬蘭首創的PBL現象教學(英文:Phenomenon-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基於現象的學習。i2國際私塾全外教PBL現象教學還有什麼炫酷玩法童媽帶你提前看看~孩子們來到直升機基地外教老師會和飛行員一起用英文和小實驗講解航空知識Pilots have special words!
  • 搜狗出品糖貓詞典筆評測:英文、古詩都能翻譯的隨身「智能老師」
    隨著全球化進程愈演愈烈,在未來的日常生活中,英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想必所有的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英文學習的起跑線上。但是大部分家長不是忙於工作,就是英文水平有限,很難親自輔導孩子,那麼只能讓孩子自己抱著字典學英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