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來襲,代購們可不可以不涼涼~

2021-01-14 母嬰行業快訊

2018年8月31日,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中國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出臺!瞬間在代購圈裡炸開了鍋,是什麼讓代購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如此緊張?紛紛呼籲自己的寶貝客戶們早日囤貨?原來從2019年1月1日以後,代購們就必須辦理營業執照了,而且是海外和國內都必須辦理,並且要進行相應的繳稅,偷稅漏稅會承擔刑事責任,並且在沒有品牌授權書的情況下,部分商品是不可以在平臺上進行銷售的哦。

為此小編努力研讀《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給大家整理了如下重點:

一.必須進行工商登記

電子商務法實施後,不管做代購還是在朋友圈做微商,甚至是開直播賣貨的網紅播主,都擁有一個新的名字叫「電子商務經營者」,這意味著他們都需要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尤其是代購們只要進行海外採購就需要採購國營業執照和中國營業執照。

二. 依法要履行納稅義務

《電商法》第十一條還規定,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如果說註冊營業執照只是流程上有些麻煩,那麼納稅就讓代購寶寶們直接慌了神,對於一些小代購來說,起早貪黑去排隊已經是生活的常態,而代購行業這幾年競爭激烈,價格基本接近透明化,利潤已經壓到最低。如果要繳稅,各項成本都會提高,不論是產品價格還是快遞費用,那麼想要活下去就必然要漲價,可是很多客戶都因為代購相對便宜才買單的,現在加上稅跟專櫃差不多,就毫無划算可言了,甚至一些跨境平臺每逢假日促銷,甚至打價格戰去補貼用戶,價格比代購還要親民,代購接下來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電商法》的頒布也不禁讓小編想起2011年轟動央視的空姐代購案,離職空姐李曉航 多次攜帶從韓國免稅店購買的化妝品入境,一審以走私普通貨物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罰金50萬元。2013年5月,北京高院二審將此案發回重審,12月17日,判決李曉航有期徒刑3年,罰金4萬元。而此次《電商法》意味著今後電子商務經營者會受到嚴格監管,一旦違規將面臨最高200萬元罰款。

那麼作為代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呢?小編隨機採訪了15位來自各地的代購商們,最終選出如下四條出路,僅供參考:

1.放棄代購,轉型職場 推薦指數:

蘇蘇做代購已經3年了,原本是個產品經理,自己寶寶出生後經常讓澳洲的親戚給寶寶郵寄口糧,慢慢時間長了,朋友也會幫忙讓她買一些孩子的生活用品,久而久之,蘇蘇覺得代購是個不錯的選擇,辭職開始了專職代購之路,蘇蘇說代購本來就是個辛苦活,現在寶寶也上幼兒園了,加上電商法的頒布,就當給自己代購生涯畫個句號吧。

2.完善手續,迎接電商新挑戰 推薦指數:

小美在代購圈裡算是資深,甚至很多小代購也從小美這裡拿貨,因為前期積累一部分資金加上近幾年的資源,她也在考慮和朋友註冊公司做跨境生意,但因為這種方式投入大、風險高,可能接下來更多會和一些平臺賣家進行合作而不再跟個體小賣家進行合作。

3.加入跨境平臺,利用會員變現 推薦指數:

小彬做代購6年,手上也積累了不少人脈,在採訪小彬的過程中他的手機不停的彈出消息框,她告訴我三個微信號幾乎全部加滿,每天抱著手機接待客戶成了常態,從原先幫忙代購母嬰類產品擴充到現在幾乎全品類代購,每天辛苦卻也充實,因為客戶量很大所以她在當地租了兩個門面房方便客戶上門挑選,但現在電商法的頒布讓她辦理相關資格證和拿到品牌授權書犯了難,加上稅務的增多,利潤空間壓縮的很厲害,可是苦心經營這麼多年的客戶讓她覺得半途而廢甚是可惜,便謀生了做跨境平臺的想法,在客戶的介紹下,他加入了**捕手。小彬說現在平臺上她還是新手銷量不如線下實體的門店好,但是邀請客戶轉成平臺會員讓她看到了可觀的利潤,網上也看到一些新聞說這個形式類似傳銷,極具風險。

4.找靠譜加盟合作,開設實體店 推薦指數:

露露和嫁入日本的閨蜜一起經營著一家代購店,閨蜜負責採購任務,露露負責整理訂單經營實體門店,在去年露露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代購的重心慢慢也從化妝品向母嬰產品偏移,現在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的網紅寶媽,為了更好的為會員服務,在今年更是考取了育嬰師證,但八月份的電商法頒布,打亂了露露對自身的規劃。《電商法》頒布後,露露時刻關注著相關的信息,但距離《電商法》正式施行還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自己需要在這段時間快速獲得資質才能擁有合法性,可是說起來容易,工商登記、辦理營業執照、經營行政許可資格、銷售資格等等。如何辦,在哪裡辦,找誰辦;資質不符怎麼辦、如何才能順利通過,辦理時間需要多久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做深入了解。還要對接各個部門的系統後,要隨時在系統中錄入自己的商品、價格,接受海關的認證和24小時的監管。這都是靠個人力量不容易解決的難題,跟閨蜜商量再三,決定找一家專做進口母嬰的公司進行合作,因為有過代購的經驗所以對於選品露露是相當的嚴格,最終在數個加盟品牌中選擇了貝卡,露露說選擇花這麼多精力去加盟是經過多方面的考慮的:

第一方面,現在自己是寶媽,很了解媽媽們想要選擇正品的那種小心翼翼的心理,所以無論如何實體店是一定會開的,有個店在也給信賴多年的客戶一個保障;選擇加盟也是想要找一個靠譜的靠山,保證正品很重要。首先貝卡公司擁有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證明,其次產品方面貝卡擁有完善的品牌授權書鏈,進出口商品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書等,相當於我們的身份證一樣,這些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能保障客戶權益的東西。

第二方面,經營多年的客戶,說不做就不做,那麼這麼多客戶就白白流失了覺得很可惜,考察了眾多品牌都是比較傳統加盟模式,交上一筆加盟費,然後向加盟商交錢進貨,如果商品周轉不及時就很容易造成庫存積壓,並且只能賣自己門店有的貨品。而以前做代購都是根據客戶下單去決定採購量,傳統的囤貨量對於我來說是筆不小的負擔,而貝卡的眾籌合夥模式卻免去了我庫存的壓力,不需要囤貨,而且可以賣線上商城、貝卡總倉或者其他貝卡門店有而自己門店可能沒有產品,發貨也不需要自己擔心,公司有專人安排,我只要下單就可以了

第三方面,現在都是新零售時代,朋友圈傳統的賣貨方式是我一直想要突破的點,可是對於線上平臺的賣貨需要梳理各個部門的業務進行對接,而技術領域還需要對接海關的系統,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資金和基礎研發能力,那麼後面運營就會出現問題,貝卡擁有完善穩定的線上系統解決我的後顧之憂,與此同時代運營模式也給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包括產品方案、活動方案、互動方案和母嬰美妝等護理知識的培訓。

其實對於消費者來說,電商法的頒布給予了消費者一份安心的保障,但對於代購、微商的寶寶來說,我們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及時調整我們的步伐,所以小編給出的攻略有沒有給到你啟發呢?

相關焦點

  • 海關動真格,「電商法」實施之後代購們該何去何從?
    海關動真格,「電商法」實施之後代購們該何去何從?「嚴查」,還是在微商中引起了不小震動。在海關動真格,電商法即將落地,經濟不景氣等大環境影響下,未來的代購之路又將要怎麼走?
  • 電商法讓代購寸步難行 日本實體店忽臨寒冬
    自從上年國家頒布了《電商法》之後,今年也開始進入了實施階段,針對私人代購行為以及奢侈品進口的監管力度也開始加強,除了代購之外,各大電商平臺從也要開始進行整頓,電商平臺從業者也需要持有營業執照才能進行營業,這也證明了國家對於電子商務的是表示承認的,但對於電商從業者來說某種程度上電商卻變得更加難做了
  • 《電商法》管理下海關檢查更加嚴格,代購是如何繼續下去的呢?
    《電商法》管理下海關檢查更加嚴格,代購是如何繼續下去的呢?網上購物的興起為新的銷售模式的出現創造了條件,代購作為網絡化時代的一種新的商品銷售模式,它的出現無疑為很多人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國外正品商品提供了便利,在《電商法》實施之前,代購利用往返境內外的機會捎帶很多從國外購買的化妝品等昂貴商品,因為少去了海關的扣稅,因此往往這些代購們能賺到足夠的差價,隨著新的法律的發布,在對入境人員的安檢審查上也更加嚴格了,這令那些以代購為生的人難逃被抓到罰款的命運
  • 史上最嚴~浦東機場海關「大逃殺」模式開啟,代購們,顫抖吧~
    人工智慧來襲,大數據走一張~~~預計10月1日0:00~1:00,較擁堵收費站主要集中於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其中北京佔據了TOP 10最擁堵收費站的3席,排名前三的收費站分別為北京康莊收費站、蘇州蘇通大橋南收費站和昆明北收費站。
  • 《電商法》實施在即 以後是不是找不著代購了?
    原標題:[特寫]《電商法》實施在即,以後是不是找不著代購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樓婍沁「我估計得有70%-80%的人會做不下去。」任志律是名海外代購,從2004年起就入行了。他的悲觀情緒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這部於2018年9月正式發布的新法律,將在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
  • 電商法落地阿里京東如何應對 代購如何規避風險
    電商法落地後,微商、代購、電商賣家和電商企業紛紛在這部新法中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各方最為關注的稅收問題目前暫未有細則落實,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線上和線下零售將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新零售的大潮或將加速到來。1月2日,記者採訪了部分電商平臺、店鋪以及消費者,了解他們對電商法實施後的反應和感受。
  • 電商法實施對代購影響如何?一部分被限制、少數想辦法逃脫
    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施行。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包括從事網絡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納稅。   如今,電商法已經實施近7個月,對之前從事代購的人影響如何?
  • 電商法實施後免稅店將受到衝擊?專家:海外代購前景堪憂
    新規實施後,個人代購從「野蠻生長」進入「洗牌期」 ,海外代購市場將更規範。隨著電商法實施,代購作為「電子商務經營者」,需要在中國國內進行登記和納稅,若違法會被處以最高200萬元罰款。新規的實施,旨在促進中國電子商務規範而可持續發展。但這是否意味著「海淘」的成本將大幅提升,購物的便利性將大打折扣?這一措施是否會對免稅業界造成衝擊是關注焦點。
  • 留學生帶35萬奢侈品過海關被捕,留學生代購要涼涼
    妹子一開始還為自己辯解說是不清楚規定。但海關人員實際調取資料後發現,她在下飛機後就匆忙去了衛生間,將奢侈品帶在自己身上。並故意選擇的無申報通道。面對這樣的證據妹子只能承認,自己在澳洲墨爾本讀研,這次是畢業回國,帶的東西是給親戚的禮物。
  • 電商法來了 代購走了,失去「靠山」的日韓免稅店日子不好過了
    隨著2019年1月1日電商法正式實施,微信、電商平臺上的代購們與被一併歸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這意味著,跨境代購將走向規範化,類似「人肉代購」等代購行為,在新法實施的環境下,也有了明確的法律界定。在更高的違法成本面前,不規範的代購已經萌生退意。
  • 代購們的中場戰事:遭遇跨境電商伏擊-虎嗅網
    購買一支LV手袋最好去法國巴黎,把價差省下來可以購買另一支LV手袋;一罐A2奶粉在澳洲的售價是中國的一半;如果要購買Coach,美國的奧特萊斯則是公認的最好選擇方案……中國消費者們盤算著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成本更低、質量更好的產品。歷經了2008年的國產毒奶粉之後,消費者們不再天真、易於取信。
  • 《電商法》讓代購途窮 該何去何從?
    但由於尚不清楚電商法具體如何落地實施,很多代購、微商們仍在觀望中,「不過一些有規模的店家已經註冊了國內公司,並開始獨立運營。」某商貿公司從業者劉然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這些「吃螃蟹的人」如果能成功轉型的話,接下來的路會好走很多。但對更多代購們來說,這個新年過的並不痛快。
  • 代購要團滅?Inagora推出一番市集幫代購轉型
    每年歲末年初,都是代購傳統的旺季,國外的打折季,加上國內春節前物流停運,讓許多人都會選擇在此時囤上一些貨,代購們以往這個時候也會賺得合不攏嘴。但私人代購業從來都是灰色的。走私、偷漏稅、假貨,與之相關的每個關鍵詞都像是一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中國代購因電商法越發「摳門」,日本百貨迎來銷售寒冬
    新電商要求海外代購的銷售產品需要向中國有關部門正式註冊並納稅,個人購買物品超過5000元人民幣需要繳納相應稅款。此外海關出入境和機場也加大了查處力度。 儘管這一數字受到更多中國遊客在海外購物的推動,但內地消費者也通過代購貢獻了一定的銷量。早年隨著中國遊客數量的增加及日本品牌在中國的聲譽提升,代購行業蓬勃發展。 除了通過淘寶等平臺的銷售,代購還在微博、微信等社媒蔓延開來,使得家庭主婦和大學生等「業餘人士」得以參與。據估計,有數十萬代購人士正生活在日本。 有代溝爆料稱機場海關排起了長隊,在嚴查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減少購買量。
  • 再見了,香港代購!剛剛,國家正式出手……
    做代購和微商的朋友估計要「涼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通通沒能僥倖新的「電商法」會有什麼影響?引發網友們的熱議劃重點!!!《電商法》的出臺並不是說嚴厲打壓電商平臺反而給我們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消費環境除了對電商、代購、微商等立法還有一些新規都很有好處!
  • 重磅:微商、代購們的「好日子」到頭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近期,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聽到過這麼一個消息:自2019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可能大家聽到這裡並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如果小編換句話講,我們朋友圈裡活躍的代購們要「岌岌可危」了,是不是大家瞬間就要關心、有疑問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實施後朋友圈代購們如何了
    今年1月1日起,讓微商、代購們瑟瑟發抖的《電商法》正式開始實施,這就意味著代購、微商將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而「英文代購」、「畫圖微商」的出現也將對新《電商法》不斷提出挑戰,同時將推動《電商法》的日臻完善。  此次新《電商法》的特點鮮明:首先,範圍廣,除了淘寶、京東、唯品會、拼多多、小紅書、洋碼頭等電商平臺之外,代購、朋友圈微商、直播平臺賣貨的博主等也都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都需要營業執照和繳納稅務。
  • 代購十年: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簡史
    如果僅靠朋友代購,只有小範圍的人才能從海外代購。但是如今,網絡平臺為人們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隨著全球購的商品越來越豐富,使得網民們足不出戶及可便捷購買全球正品大牌,讓奢侈品變得愈加親民。有資料表明,自從淘寶網開通海外代購服務以來,該網店每月成交量均增長3倍。因此,全球購壯大了代購行業的市場,也使得剛剛新興的代購市場的體系日趨完備。
  • 中國代購因電商法越發「摳門」,日本百貨迎來銷售寒冬-雨果網
    新電商要求海外代購的銷售產品需要向中國有關部門正式註冊並納稅,個人購買物品超過5000元人民幣需要繳納相應稅款。此外海關出入境和機場也加大了查處力度。 儘管這一數字受到更多中國遊客在海外購物的推動,但內地消費者也通過代購貢獻了一定的銷量。早年隨著中國遊客數量的增加及日本品牌在中國的聲譽提升,代購行業蓬勃發展。 除了通過淘寶等平臺的銷售,代購還在微博、微信等社媒蔓延開來,使得家庭主婦和大學生等「業餘人士」得以參與。據估計,有數十萬代購人士正生活在日本。 有代溝爆料稱機場海關排起了長隊,在嚴查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減少購買量。
  • 電商紛紛跨境 代購節節敗退
    「每次我去韓國前,都會先在朋友圈發布,徵求訂單,到了韓國也會實時發布代購商品。」她告訴記者,這樣的一趟韓國之旅,扣除各項費用,她大約可以掙到一兩萬元,從去年7月到今年3月,她一共去了12次韓國,平均每20天左右一次。 這樣密集往返於中韓的代購有多少?「我估計至少北京就有近萬人。」蘇虹介紹,有時候去韓國的航班上,一半都是做代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