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實施對代購影響如何?一部分被限制、少數想辦法逃脫

2020-12-23 人民網

原標題:電商法實施對代購影響如何?一部分被限制、少數想辦法逃脫

  商品超重便花二三千元升艙,監管嚴格就選擇其他城市 電商法實施,代購「求生」出新招

  「現在刷朋友圈找代購難了,刷到的概率小多了。」日前,在北京工作的姚剛對記者說。

  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施行。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包括從事網絡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納稅。

  如今,電商法已經實施近7個月,對之前從事代購的人影響如何?近日,《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儘管電商法的實施對一部分代購者產生了限制作用,但仍有少數代購者通過各種伎倆逃稅。

  為多帶貨改頭等艙或商務艙

  在北京幹了多年代購的李軍偉(化名),始終不願意放棄3個微信號裡的眾多客戶,他選擇繼續做代購。

  「如今不僅要制訂最佳的購物方案,還要為如何順利通過海關打好算盤。」李軍偉說。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像代購,李軍偉現在只帶一個大箱子託運和一個小箱子登機,帶的貨較之從前自然也少了很多。

  據李軍偉介紹,目前所有非韓國本土的品牌商品,在免稅店採購以後,不能在免稅店當場提貨,必須是在離開韓國當天,在機場拿到機票,辦理完大箱子託運以後,過了安檢進入候機區時才能取。而韓國所有的航空公司登機口都限重了,有的限重10公斤,最少限重5公斤,這就意味著只能購買少量的歐美品牌商品。

  「超重的話就得把東西扔掉,或者花兩三千元升頭等艙或商務艙,能多帶5到10公斤的貨。如果頭等艙滿了,就只能改籤了。天冷的時候我會把東西拿透明膠帶纏在身上,穿上外套就看不出來了。而現在是夏天,穿著外套太顯眼,超重只能認栽了。」他感嘆道。

  選擇降落到查得松的城市

  「上海機場是代購圈裡公認查得最嚴的,我都是選擇降落到查得松的城市再坐車回上海。具體哪裡查得松,平時圈裡的朋友之間會交流。」在上海做代購的李麗(化名)告訴記者。

  其中,讓李麗最害怕的是海關的「抽樣開箱檢查」環節。李麗稱,並不是所有人都要開箱檢查,遇到開箱,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海關工作人員通過你的神態、著裝認出了你是代購;二是箱子過X光時被發現了可疑物品。

  然而李麗還是有辦法躲避。「日韓代購以女生居多。為了節約成本,往往都是單打獨鬥,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早起排隊、搶貨,推著幾十公斤的箱子趕路,經常弄得灰頭土臉,沒工夫洗漱打扮。而女生又比較在意別人的眼光,於是會戴帽子蓋住油膩的頭髮,為了搬東西還會穿上運動鞋。一般海關工作人員看到這副裝扮又帶了好幾個箱子的,就基本認定是代購了。」李麗說。

  李麗告訴記者,現在的職業代購只敢帶一大一小兩個箱子,多一個都會被查。而為了更像遊客,則要把自己打理得乾淨整潔。「眼神中不能帶著憂慮和畏懼,儘量趕在人多的時候往外混。」

  「購物小票不能放在身上,儘量扔掉。如果被開箱了,就有可能會搜身。被查到的話,本土商品要補稅30%,奢侈品和歐美化妝品要補稅60%。如果查到一個2萬元的包要補1萬多元,這一趟肯定賠了。」李麗說,所帶商品超過8000元以上的那些需要納稅。為了逃稅,她會把包、項鍊、戒指等貴重商品帶在身上,裝作是自己的東西。

  李麗表示,有一些貴重商品需要小票才能在中國保修。為了高額的回報,她通常會找一個有同樣需求的代購,互相交換著裝小票過關。「找不相關的人幫著裝小票能降低風險,如果是同行人員則容易被查到。」

  記者了解到,一些旅行公司的導遊也兼職做代購,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來逃避海關的檢查。

  老胡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做導遊已有十幾年,最近幾年主要帶歐洲團。能讓老胡鋌而走險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幫人代購手錶。

  歐洲的高檔手錶一塊能賣到幾萬元甚至更貴,每帶回國一塊都會有豐厚的利潤,但這也是代購中風險最大的商品之一。當老胡一次代購兩三塊手錶的時候,他還是會求助團友,讓他們幫著帶。

  從事代購須登記並依法納稅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良善律師認為,境外代購行為本身不違法,是否違法取決於代購後是否申報和繳納稅款,這個標準一直如此。電商法出臺只是明確了什麼樣的電子商務從業者需要辦理營業執照,並規範了電子商務行為,並沒有否定境外代購。

  那麼什麼樣的境外代購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呢?趙良善表示,除了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從事代購都必須依法進行登記辦理營業執照。不僅要辦理營業執照,還要履行納稅義務,並且遵守進出口監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

  當這些代購被定性為違法時,將受到哪些處罰呢?趙良善表示,首先,將受到行政處罰。其次,根據電商法第八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記者注意到,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等8部門於今年6月~11月聯合開展2019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也就是「網劍行動」,對海外代購行為嚴格監管,並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

  「私下從事代購活動,且無相關資質,這不僅加大了消費者維權難度,也涉嫌違法。隨著有關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大,代購們的求生新伎倆必將受限,依法從事境外代購才是正道。」趙良善說。(周懌)

(責編:朱江、連品潔)

相關焦點

  • 電商法落地阿里京東如何應對 代購如何規避風險
    原標題:電商法落地,代購、網店、電商平臺什麼反應前後歷時5年,3次公開徵求意見,4次審議之後才出臺的《電子商務法》(簡稱「電商法」),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中國電商行業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為規範行業發展邁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 《電商法》管理下海關檢查更加嚴格,代購是如何繼續下去的呢?
    《電商法》管理下海關檢查更加嚴格,代購是如何繼續下去的呢?網上購物的興起為新的銷售模式的出現創造了條件,代購作為網絡化時代的一種新的商品銷售模式,它的出現無疑為很多人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國外正品商品提供了便利,在《電商法》實施之前,代購利用往返境內外的機會捎帶很多從國外購買的化妝品等昂貴商品,因為少去了海關的扣稅,因此往往這些代購們能賺到足夠的差價,隨著新的法律的發布,在對入境人員的安檢審查上也更加嚴格了,這令那些以代購為生的人難逃被抓到罰款的命運
  • 電商法讓代購寸步難行 日本實體店忽臨寒冬
    自從上年國家頒布了《電商法》之後,今年也開始進入了實施階段,針對私人代購行為以及奢侈品進口的監管力度也開始加強,除了代購之外,各大電商平臺從也要開始進行整頓,電商平臺從業者也需要持有營業執照才能進行營業,這也證明了國家對於電子商務的是表示承認的,但對於電商從業者來說某種程度上電商卻變得更加難做了
  • 海關動真格,「電商法」實施之後代購們該何去何從?
    海關動真格,「電商法」實施之後代購們該何去何從?記者留意到,在中國海關審查超限物品時,日本化妝品股價隨之大幅下跌。在海關動真格,電商法即將落地,經濟不景氣等大環境影響下,未來的代購之路又將要怎麼走?
  • 電商法實施後免稅店將受到衝擊?專家:海外代購前景堪憂
    新規實施後,個人代購從「野蠻生長」進入「洗牌期」 ,海外代購市場將更規範。隨著電商法實施,代購作為「電子商務經營者」,需要在中國國內進行登記和納稅,若違法會被處以最高200萬元罰款。新規的實施,旨在促進中國電子商務規範而可持續發展。但這是否意味著「海淘」的成本將大幅提升,購物的便利性將大打折扣?這一措施是否會對免稅業界造成衝擊是關注焦點。
  • 《電商法》實施在即 以後是不是找不著代購了?
    原標題:[特寫]《電商法》實施在即,以後是不是找不著代購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樓婍沁「我估計得有70%-80%的人會做不下去。」任志律是名海外代購,從2004年起就入行了。他的悲觀情緒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這部於2018年9月正式發布的新法律,將在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
  • 和同行交換小票、避開上海海關……電商法實施後仍有代購逃稅現象
    商品超重便花二三千元升艙,監管嚴格就選擇其他城市電商法實施,代購「求生」出新招「現在刷朋友圈找代購難了,刷到的概率小多了。」日前,在北京工作的姚剛對記者說。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施行。
  • 電商法來了 代購走了,失去「靠山」的日韓免稅店日子不好過了
    隨著2019年1月1日電商法正式實施,微信、電商平臺上的代購們與被一併歸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這意味著,跨境代購將走向規範化,類似「人肉代購」等代購行為,在新法實施的環境下,也有了明確的法律界定。在更高的違法成本面前,不規範的代購已經萌生退意。
  • 《電商法》讓代購途窮 該何去何從?
    但由於尚不清楚電商法具體如何落地實施,很多代購、微商們仍在觀望中,「不過一些有規模的店家已經註冊了國內公司,並開始獨立運營。」某商貿公司從業者劉然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這些「吃螃蟹的人」如果能成功轉型的話,接下來的路會好走很多。但對更多代購們來說,這個新年過的並不痛快。
  • 電商法來襲,代購們可不可以不涼涼~
    那麼作為代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呢?小編隨機採訪了15位來自各地的代購商們,最終選出如下四條出路,僅供參考:1.放棄代購,轉型職場 推薦指數:蘇蘇做代購已經3年了,原本是個產品經理,自己寶寶出生後經常讓澳洲的親戚給寶寶郵寄口糧,慢慢時間長了,朋友也會幫忙讓她買一些孩子的生活用品,久而久之,蘇蘇覺得代購是個不錯的選擇,辭職開始了專職代購之路,蘇蘇說代購本來就是個辛苦活,現在寶寶也上幼兒園了,加上電商法的頒布
  • 電商法對淘寶天貓的影響有哪些?實施後朋友圈代購們如何了
    今年1月1日起,讓微商、代購們瑟瑟發抖的《電商法》正式開始實施,這就意味著代購、微商將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  隨著新規的實施,眾多淘寶上的代購下架了店內商品,有的選擇觀望平臺對代購規定的細則,有的則選擇直郵服務,還有的選擇永久關店,沒人敢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不過,一些代購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新《電商法》正式實施 代購也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新《電商法》昨起實施 「代購」也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電商法》來了 微商改用英文賣貨?  2013年,根據全國人大十二屆常委會立法規劃,財經委牽頭國務院12個部門組成了起草組。  根據立法法,我們國家的法律一般都是經過三審,但是電子商務法是四審。
  • 代購、微商生存戰 || 深度
    無冕財經了解到,有些代購還會提前將貨品包裝拆除,讓包裹看起來儘量小一點,製造出自用的假象。儘管想出各種辦法以求矇混過關,但若真想在「寒冬」前多帶點貨,並非易事。新新坦言,如今每一次跨境帶貨,都有種「富貴險中求」的感覺。「走著看吧,若是情況嚴峻我就不做了。」她無奈地表示。
  • 中國電商法影響代購,日本百貨店免稅銷售走下坡
    日本百貨店協會1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百貨店的免稅銷售額創歷史新高,但免稅客的單次消費額因中國加強限制而開始下降,免稅品銷售呈下滑趨勢。具體而言,日本百貨店免稅銷售額同比增長26%至3396億日元,免稅品佔所有產品的銷售比重提高至6%左右,化妝品、食品和服飾雜貨等商品依舊熱門。
  • 中國代購因電商法越發「摳門」,日本百貨迎來銷售寒冬
    日媒近日發文稱,在中國實施新電商法後,對私人代購以及奢侈品進口監管力度逐漸加強,導致日本零售和高端奢侈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銷售寒冬。 高島屋總裁Shigeru Kimoto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目前還有待觀察,但中國新電商法的實施,以及更嚴格的機場海關管制,無疑直接導致了銷量的減少。 新電商要求海外代購的銷售產品需要向中國有關部門正式註冊並納稅,個人購買物品超過5000元人民幣需要繳納相應稅款。此外海關出入境和機場也加大了查處力度。
  • 代購好日子要結束了?幫親友帶禮物或被繳稅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朋友圈裡下一個做代購的會是誰。」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為數不少的代購,這種開始想屏蔽、屏蔽了又想點進去看看有什麼好東西可以買的心理,相信你我都不陌生,「代購月入十萬」、「代購買房買車」等新聞層出不窮。由於監管難度大,代購們遊走於法律、稅收的灰色地帶。不過,今後,代購們的「好日子」怕是要到頭了。
  • 《電商法》正式實施 ZFB、ZZ這些代購暗語你懂嗎
    元旦前幾天,市民李小姐在朋友圈中刷到這樣一條消息,發送者是常常幫她從美國代購化妝品的小林(化名)。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電商法》一經頒布,就引起整個行業的軒然大波,大至平臺、品牌方,小至海外代購、微商,都不得不開始關注運營的規範化。
  • 中國代購因電商法越發「摳門」,日本百貨迎來銷售寒冬-雨果網
    日媒近日發文稱,在中國實施新電商法後,對私人代購以及奢侈品進口監管力度逐漸加強,導致日本零售和高端奢侈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銷售寒冬。 高島屋總裁Shigeru Kimoto表示,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目前還有待觀察,但中國新電商法的實施,以及更嚴格的機場海關管制,無疑直接導致了銷量的減少。 新電商要求海外代購的銷售產品需要向中國有關部門正式註冊並納稅,個人購買物品超過5000元人民幣需要繳納相應稅款。此外海關出入境和機場也加大了查處力度。
  • 跨境電商發力,代購還剩多少時間?
    國家出臺法規組合拳,加大對代購的監管,鼓勵跨境電商進場 近幾年中國消費者的荷包越來越鼓了,他們的目光也更多地投向了海外市場。日本的化妝品、紐西蘭的奶粉、法國的包包,都成了他們的心頭好。海外代購業應運而生,迅速進入了一個瘋狂成長期。
  • 代購要團滅?Inagora推出一番市集幫代購轉型
    自打2019年元旦《電商法》落地實施之後,關於代購的聲音,滿屏都是「涼涼」、「團滅」、「哀嚎一片」。90後北京姑娘張小雅(化名)從大學開始就做起了代購,用她的話說,「最初做代購併不了解這個市場,純粹是自己出去玩兒,幫朋友帶點東西,後來漸漸找我帶貨的人多了,琢磨著帶一次貨其實能把出去玩兒的成本賺出來,在這上面花的心思就越來越多了。」